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德云  高宗恩  于燕 《山东医药》2009,49(49):32-33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的A型行为以及心理健康水平。方法对52例偏头痛患者和44例健康对照组采用A型行为问卷和90项症状清单进行心理学测评并比较。结果52例偏头痛患者中,A型行为30例(57.7%),偏头痛患者A型行为问卷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型行为的偏头痛患者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偏执、精神性因子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性、偏执因子更突出(P〈0.05或〈0.01)。A型行为患者头痛发作频率明显高于非A型行为患者(P〈0.01)。结论偏头痛患者A型行为较多,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下降,偏头痛与心理因素及行为类型相关;A型行为是偏头痛发作的诱因,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心理疏导和干预。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血管性头痛,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偏头痛发作与三叉神经血管反射关系密切,发病过程涉及三叉神经血管复合体激活导致的神经肽释放、颅内血管扩张和通透性改变以及无菌性炎症的产生。麦角胺类血管收缩剂、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拮抗剂等偏头痛治疗药物多根据以上机制研发,但仍有大批患者治疗反应差或不耐受。而神经心理变化贯穿偏头痛发病的全过程,多种偏头痛防治措施亦通过神经心理调控起作用,因此近年来偏头痛的神经调控机制再次引起关注,神经调控相关治疗措施亦进展迅速。本文从神经敏化、脑神经元代谢通路以及神经网络的广泛联系3个方面回顾了偏头痛神经调控机制方面的进展,并且介绍了当前偏头痛神经调控治疗的相关措施,包括心理行为干预、神经调控药物、神经调控器具和传统中医疗法,指出神经调控相关疗法因其可靠的疗效、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获得性,正日益被医患接受,具有推广价值。相信随着对偏头痛神经调控机制认识的深入和更多治疗靶点的突破,临床医生对偏头痛的诊疗水平将不断提高并最终造福广大患者。  相似文献   

3.
王顺英  续慧英 《内科》2007,2(5):784-784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临床表现以阵发性、偏侧搏动性头痛为主。近年来临床上用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偏头痛发作有诸多报道。本文主要用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4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偏头痛病人均系我院2002年6月至2006年3月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偏头痛患者中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构性心脏病科诊断为PFO合并偏头痛,同时行PFO封堵术的患者,随访2年,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影响测验-6(HIT-6)评分、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价量表(MIDAS)评分及头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PFO封堵治疗对PFO合并偏头痛患者的中长期获益,并探索影响偏头痛缓解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193例患者入组本研究,随访术后各时间段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HIT-6评分、MIDAS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2年偏头痛完全缓解率为62.7%,有效率为9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存在静息状态下持续性右向左分流与术后长期偏头痛缓解率的降低相关(OR 0.462,95%CI 0.231~0.923,P=0.029)。结论 PFO封堵治疗可能显著改善偏头痛患者症状,使偏头痛患者可以从中获益。对术前存在静息状态下持续性右向左分流的患者应多...  相似文献   

5.
对于一些人来说,偏头痛通常都有一些前期症状,如闪光、视野受损,这称为偏头痛预兆。有偏头痛预兆的人们被告知需要避免可能的诱发因素,例如强光和躯体作用。但那是并不容易避免的,而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多的影响。目前一项在线发表于2012年1月23日《神经学》的研究发现,偏头痛预兆的可疑诱发因素可能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PFO)伴偏头痛的影响因素,以及卵圆孔封堵后对PFO伴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断PFO患者70例,其中合并偏头痛者42例(PFO组)。另选取同期我院非PFO者95例,其中合并偏头痛者30例(非PFO组)。对比两组偏头痛的发生数,同时比较PFO右向左分流(RLS)不同分级对偏头痛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的影响。对比其中PFO组中38例患者成功行卵圆孔封堵术前后头痛严重程度以及头痛对生活质量影响评分。结果 PFO组偏头痛发病人数较非PFO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P0.05);RLS分级与偏头痛的发生及头痛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8,24.86,P0.05,γ=0.600)。对比封堵1年后头痛评分以及头痛影响生活质量因子-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9,5.98,P0.05)。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均未发现心内膜炎、原位血栓形成、封堵器脱落等并发症。结论 PFO患者右向左分流量越大其偏头痛发生率以及头痛程度越高。对PFO合并顽固性偏头痛患者,行封堵术治疗能有效减轻其头痛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有报告偏头痛时5-羟色胺(5-HT)的主要分解产物5-羟吲哚乙酸在尿中的排泌增加,血小板5-HT 含量下降。Sumatriptan 是一种5-HT_1类激动剂,静脉和皮下给药可迅速消除偏头痛发作而仅有轻微的副作用。作者研究了 suma-triptan 口服给药治疗急性偏头痛的效果。病人和方法共61例进行试验,选择患者年龄18~60岁,每月必须有1~6次重度或中度的偏头痛发作,患偏头痛至少1年。作双盲、随机、配对(试验药/安慰剂)、交叉试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卵圆孔未闭(PFO)患者偏头痛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评估介入封堵术对PFO合并偏头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入选2019年5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PFO患者288例,依据有无偏头痛分为偏头痛组(n=93)和无偏头痛组(n=195)。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探讨PFO患者偏头痛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对PFO合并偏头痛患者术前及术后半年的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及测试问卷-6(HIT-6)评分进行比较,评估介入封堵术对PFO合并偏头痛患者的疗效。结果 288例PFO患者中93例(32.3%)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头痛。相比于无偏头痛组,偏头痛组患者年龄更小,女性和中PFO比例更高,且具有更高的血小板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比例及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血肌酐、空腹血糖、尿酸、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D-二聚体、右向左分流(RLS)水平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多...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病,据国内调查,偏头痛的年患病率为985.2/10万人口,发病率为79.7/10万人口。血小板在本病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注意。本文旨在观察偏头痛病人血小板活性和变化规律,从而对偏头痛的发作因素进一步防治提供了依据。1.对象和方法1.l对象:病人组:门诊确诊的偏头痛患者55例,诊断标准见。男性19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375岁,其中发作期ZI例,间歇期34例,病程为1月~20年,发病有先兆者为典型偏头痛15例,先兆均为视物模糊,发黑,发花。无先兆者为普通型偏头痛40例,女性患者与月经有关者10例,有家族史者14例,…  相似文献   

10.
偏头痛事是一种古老的常见病,随着竞争日益激烈,该病发病也呈上升趋势。全球约有10%~15%的人患有偏头痛,老年患者的发病率,男性7%,女性12%。清脑止痛胶囊为新上市中成药,用于普通型偏头痛,症见头痛、恶心呕吐、头晕、畏光、怕声、心烦易怒等。2008~2011年选择偏头痛肝风挟瘀证的老年患者,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指导原则〔1,2〕,研究  相似文献   

11.
莫伟强  王妍 《山东医药》2009,49(1):60-60
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发作性头痛,临床以周期性发作性头痛为特征,女性多见,常见于青春期前后发病。2005年2月2008年6月,我们应用谷维素、维生素B1、维生素E、维生素K治疗偏头痛8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抗偏头痛的可能效应机制。方法 54只成年Sprague 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仅予颅内电极安置),模型组(反复电刺激硬脑膜)和电针组(反复电刺激硬脑膜+连续电针风池穴),每组18只。采用HomeCageScan动物精细行为系统监测大鼠偏头痛样自发性行为,免疫荧光标记和Western blot检测三叉神经节5-HT7受体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探索和运动行为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而静止、休息和理毛行为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P0.001);电针组大鼠探索和运动行为时间显著多于模型组(P0.001);而静止、休息及理毛行为时间却显著少于模型组(P0.001)。模型组大鼠三叉神经节5-HT7受体阳性神经元数目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 5);电针组大鼠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下调三叉神经节5-HT7受体表达改善偏头痛大鼠自发性偏头痛样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了解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6月住院及门诊前庭性偏头痛患者37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经药物治疗均好转。结论前庭性偏头痛有其特征性临床表现,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安滴丸治疗偏头痛的中医临床适应症状群,分析中医临床适应症状群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5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通过招募的偏头痛病人43例,研究过程中脱落3例,最终进入符合方案数据集(PPS)40例,治疗4周后,对中医头痛情况及全身四诊信息进行评价,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脑安滴丸治疗偏头痛的中医临床适应症状群。结果偏头痛治疗4周时,偏头痛的各个症状中头痛起止无常、时轻时重、光线暗时可缓解,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随访8周时,偏头痛的各个症状中巅顶头痛、乳房胀痛、多梦时,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周、8周时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天数较减半率较治疗4周时明显增加(P0.05)。结论中医临床适应症状群是以中医病机为内涵,中医症状及现代医学症状为表现的概念,可以准确判断偏头痛的中医适应症状群及禁忌症状群,对于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CT扫描的开展,偏头痛患者头颅CT扫描可出现异常改变,如显示脑萎缩、脑梗塞和脑实质密度改变等。国外Jain、Cuctter各报告1例偏头痛CT扫描显示少见的暂时性低或高密度(增强)改变。我院近2年收治偏头痛患者9例,均经头颅CT扫描,其中2例CT有改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偏头痛脑白质高信号(WMHs)的相关临床及MRI特征。方法根据2013年国际头痛学会偏头痛的诊断标准,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浙江医院就诊的76例偏头痛患者及同期7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行头颅MRI检查,根据T2加权序列(T2WI)及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序列判断WMHs的存在。根据有无先兆,将偏头痛患者分为有先兆组和无先兆组。采用独立样本χ2检验比较偏头痛患者及对照组、有先兆组及无先兆组WMHs的差异。根据MRI检查结果,将偏头痛患者分为WMHs阳性组与WMHs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WMHs阳性组患者年龄与偏头痛病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偏头痛组42例(55.26%)发生WMHs,单发10例,多发32例,病变主要分布在额顶叶皮层下白质内。对照组15例(19.74%)发生WMHs,主要分布在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脑白质内。偏头痛组WMHs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0.463,P 0.05);有先兆组及无先兆组偏头痛患者WMHs比例分别为(71.43%,20/28例)、(45.83%,22/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6,P 0.05)。WMHs阳性组与WMHs阴性组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WMHs阴性组相比,WMHs阳性组女性患者比例较高,患者年龄明显增大,病程长(χ~2/t/Z=4.477、2.325、-3.338,P 0.05)。WMHs阳性组患者的年龄与疾病病程呈正相关关系(r=0.335,P 0.05)。结论偏头痛患者WMHs的发生率较高,有先兆者发生WMHs的风险高于无先兆者,因此对于发现影像学异常的有先兆偏头痛患者应给予积极的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1999~ 2 0 0 2年 ,我们应用经颅多普勒 (TCD)技术对 36例儿童偏头痛患儿进行检查 ,观察其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36例 (观察组 ) ,男 10例 ,女 2 6例 ;年龄 6~14岁。临床表现 :发作时单侧跳动性头痛 15例 ,双侧跳动性头痛 2 1例。其中先兆症型偏头痛 (MWA) 9例 ,表现为视物模糊 ,短暂性黑蒙、冒金星 ,无先兆型偏头痛 (MOA) 2 7例。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腹痛等 5例 ,有偏头痛家族史 2 4例。36例均符合 1998年国际头痛协会 (IHS)制定的偏头痛分类诊断标准。随机抽取同期正常体检的健康儿童 2 0例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偏头痛病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9月来我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偏头痛病人92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时期我院常规体检人群中无偏头痛史的健康体检者9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非结合胆红素(UC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偏头痛病人血清TB、CB和UC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发现偏头痛病人血清CRP水平与CB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偏头痛病人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且血清中的CB水平与CRP水平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偏头痛和癫痫是不同的临床疾病,在许多方面可能有相互关联。偏头痛据认为系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而癫痫发作的复杂性则表现为由多种因素引起。诊断和治疗的困难是这种疾病的临床特点。作者报道男2、女6例年龄24~37岁的偏头痛触发癫痫病人,相关的临床特征有:①都有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多数伴有舌咬伤;②惊厥后有完全性偏头痛发作;③都有不插入任何癫痫发作的、独立的典型偏头痛。全部病人都有典型偏头痛家族史,有癫痫家族史者仅1例,2例在婴儿期有良性热性惊厥,6例惊厥前有典型偏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比较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封堵前后患者偏头痛症状改善程度,评估PFO封堵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2年5月~2013年6月就诊并同期行经皮PFO封堵术的偏头痛患者。PFO封堵术后≥6个月电话或门诊随访,进行HIT-6量表评分,并记录偏头痛症状(包括发病频率、天数、程度)。比较封堵术前后偏头痛症状以及偏头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变化。结果 32例PFO并发偏头痛患者,年龄14~59(37.00±12.26)岁,其中男14例,女18例。随访显示封堵术后偏头痛患者的HIT-6评分显著减少(P<0.05),术后偏头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明显降低; 偏头痛平均发作频率明显下降(P<0.05),头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结论 PFO封堵术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偏头痛症状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