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本地区待孕女性乙型肝炎、弓形虫-风疹-巨细胞病毒(TORCH)、梅毒、艾滋病4种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分析。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在某地区接受免费婚前检查和孕前检查者5187例分别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弓形虫-风疹-巨细胞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某地区待孕女性中发现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435例(8.39%),TOX-IgM阳性10例(0.19%),CMV-IgM阳性27例(0.52%),梅毒阳性(RPR及TPPA)10例(0.19%),抗HIV阳性0例。待孕产妇乙肝、梅毒感染率有上升趋势,TORCH感染率略为下降。结论:携带传染性病毒的孕产妇群体往往把病毒垂直传播至胎儿,影响着人口质量的发展,对待孕女性进行HIV、HBV、TORCH及梅毒4项传染病筛查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妇乙肝、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项目的感染率。方法将对3728例孕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及艾滋病,用凝集法检测梅毒,如确证试验阳性者被视为感染个案。结果从2005~2007年间乙肝的感染率分别为8.48%,7.98%和7.62%。梅毒的感染率为0.53%,0.67%和0.93%。年份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艾滋病没发现感染个案。结论在怀孕期间查出患有各类型传播病应采取积极的干预和治疗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的感染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于梅 《中国实用医药》2014,(29):263-263
健康教育在预防艾滋病(AIDS)、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中的作用是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提高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近年来,山东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数量继续增加,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当地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干预阻断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至2010年来我院保健的4860例孕产妇抽取静脉血,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快速试纸条由广西区CDC提供),筛查阳性标本送广西CDC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做确认实验;梅毒抗体使用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TRUST试剂(RPR)进行检测,阳性使用富士株式会生产的梅毒螺旋体诊断试剂(TPPA)再次进行诊断;用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以ELISA方法对孕产妇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4860例孕产妇中艾滋病病毒感染23例,感染率为0.47%;梅毒病毒感染38例,感染率为0.78%;乙型肝炎病毒感染413例,感染率为8.49%。结论通过对孕产妇进行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和检测,及时给予相应的干预阻断措施和治疗,从而降低围产儿感染率和病死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5.
刘伟  姚向晖 《河北医药》2014,(14):2190-2191
目的了解丰南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方法选取2011至2013年丰南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乙肝标志物。结果2011至2013年共检测15375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查出HBV感染期者498名,占全部人员的3.24%;男性HBV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男性易感者构成比高于女性(P<0.05)。30—39岁年龄段HBV感染者所占比例最高达到4.72%,20~29岁易感者比例最高达到36.01%。结论丰南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的感染率较高,对于20-39岁人群应加强宣传教育,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及时进行健康体检,对于HBV感染者及时调离不宜从事的岗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输血前、产前、手术前患者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了解感染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及产妇感染性疾病乙肝、艾滋病、梅毒及丙肝的标志物。结果 4526例患者及产妇感染性标志物总阳性率为12.87%,其中乙肝的感染率最高为9.2%,丙肝的感染率为2.1%、梅毒螺旋体抗体为1.29%、未查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者。结论在产前、输血前、手术前作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筛检非常重要,可了解感染性疾病在人群的的发病情况,特别是乙肝表面抗原感染率最高,同时,也可为日后万一因输血发生的医患纠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贵阳市300例吸毒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4种传染病的感染率,了解这几种传染病在吸毒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吸毒人群中这几种疾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300例吸毒人员进行采血检测Anti-HIV、Anti-HCV、HBsAg及梅毒抗体。结果:300例吸毒人员中HIV感染率为2.7%,HCV感染率为60.0%,HBV感染率为2.0%,梅毒感染率为16.7%;所有HIV感染者均合并感染HCV及梅毒3重感染。静脉注射毒品者中HCV感染率高于口吸吸毒者。结论:贵阳市吸毒人群中HIV、梅毒、HCV感染率较高,静脉注射毒品是HCV传播的高危因素,应加强对此群体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产前四项传染病[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乙肝)、丙型肝炎(丙肝)]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进行分娩的10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接受产前四项传染病检测与否分为观察组(接受过产前四项传染病检测, 735例)及对照组(未接受过产前四项传染病检测, 265例)。分析观察组产前四项传染病的阳性检出率;对比两组新生儿四项传染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产前四项传染病检测显示: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14%、2.99%、3.54%、0.27%。观察组新生儿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14%、1.50%、0;对照组新生儿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1.89%、3.77%、0.75%。观察组新生儿的梅毒抗体、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阳性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均未检出艾滋病抗体阳性。结论 产前四项传染病检测能够及时获悉孕妇自身是否携带相应的病毒。当孕妇确诊携带某种可通过母婴方式进行传播的病毒时,可提前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血清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感染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干预。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间在我市各三甲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产妇资料,共计1250例,对所有孕产妇的艾滋病、梅毒和乙肝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诊断阳性率。结果 1250例孕产妇中检出抗-HIV阳性1例并经过我中心确认,阳性率为0.08%,梅毒抗体阳性3例,阳性率为0.24%,HBsAg阳性72例,阳性率为5.76%,HBsAg阳性合并梅毒抗体阳性1例,占比0.08%。结论研究发现对孕产妇进行母婴阻断三项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疾病并且进行治疗,也能够有效的控制母婴传播,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减少院内感染和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0.
付俊  龚正华  廖清华 《江西医药》2014,(10):969-972
目的:了解江西省目前男男性行为人群行为学特征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率现状。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江西省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监测哨点资料。结果对纳入7个哨点的1542例进行分析,最近6个月肛交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仅为63.1%,接受同伴教育比例为49.7%;参与检测的1534例中,HIV检测阳性49例,阳性率3.2%,梅毒ELISA/TRUST双阳性24例,阳性率1.6%。结论江西省MSM人群安全套持续使用率较低,HIV和梅毒感染率相对较高,MSM人群利用艾滋病防治服务不足,我省应在男男性行为人群配偶及性伴检测、促进安全套使用、开展同伴教育以及发展网络干预方面加强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1.
<正>了解山西省永济市在押吸毒人员中艾滋病、梅毒、丙型肝炎感染状况,探讨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丙型肝炎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010—2011年共检测吸毒人员832例,其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者1例,感染率0.1%,丙肝抗体阳性102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福州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感染状况及对策分析。方法对福州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5681名进行了检测。结果在接受健康体检的从业人员中,甲肝阳性率为0.12%,戊肝阳性率为0.05%。在甲肝感染者中,女性的阳性率为0.057%,男性阳性率为0.152%,男性高于女性,而戊肝的感染率男性和女性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从业人员年龄均为18~40周岁,检出的甲肝和戊肝阳性从业人员年龄都在18~30周岁这个年龄段。结论应加强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防治工作,发现带毒者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7680例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情况,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方法对7680例输血患者的输血前标本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与艾滋病病毒抗体;血清凝集法检测梅毒抗体。结果 4项检测指标中HBsAg感染率居首位,阳性率为8.98%;HCV感染率为0.65%,HIV感染率为0.20%;本次检测梅毒的阳性率为1.25%。男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其他3项检测结果性别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指标检测对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丰泽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方法 2011年2~9月对前来丰泽区疾控中心健康体检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1454例以匿名形式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1454例中,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73.6%,其中传播途径知晓率均达到80.0%以上,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仅42.0%,对艾滋病的态度正确率很低。结论 应加强丰泽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重点加强传播途径与非传播途径知识的宣传,最大程度地减轻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越南媳妇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丙型肝炎感染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越南媳妇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采集静脉血进行HIV、梅毒、丙型肝炎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406名越南媳妇,艾滋病总体知识知晓率为34.9%,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存在混淆、错误的认知,尤其是对非传播途径的错误认识较多。查出1例HIV抗体阳性者,HIV抗体阳性率为0.3%;查出梅毒7例,梅毒检出率为1.7%;查出丙型肝炎2例,丙型肝炎检出率为0.5%。结论针对越南媳妇艾滋病知识的薄弱环节,开展宣传教育。同时对该人群加强监测,才能有效地阻止艾滋病病毒在配偶间的传播和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新会区戒毒所吸毒人员HIV、HCV和梅毒的检测,了解吸毒人群经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会区2011年戒毒所的436例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取静脉血的方法抽取血样,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436例吸毒人员HIV感染率为3.4%(15/436),HCV感染率为36.9%(161/436),梅毒感染率为9.4%(41/436)。HIV、HCV的感染途径以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为主。结论被调查人群中存在血源性疾病传播和流行的风险,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同时开展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以降低HIV、HCV和梅毒在该人群中的传播和扩散,控制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病的蔓延和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男性长途卡车司机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和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病感染状况,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400名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等血源性传染病监测。结果 400名调查对象,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6.50%;20.25%的调查对象最近一年与性工作者发生过性行为,37.04%与性工作者发生性关系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400名调查对象未发现HIV感染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8.00%、1.00%和0.25%。结论长途卡车司机对血源性传染病防护意识差,应开展有针对性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的情况,为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住我院148例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TPPA,乙肝五项,抗HIV抗体的血清检测,以同期正常住院的284例精神病患者为对照组,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流浪组的TPPA、HBsAg、HBV总感染阳性率大于对照组(P<0.05),流浪组男女之间各个抗原抗体比较则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是乙肝、梅毒的高危人群,应常规对新入院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乙肝、梅毒、艾滋病的抗原抗体检测,加强监管,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国无偿献血人群流行病毒感染率及其基本分布规律,为我国血源安全性提供一定的保障和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调查和分析近年来我国某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有关资料,对该人群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受几种流行病毒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或多或少受到丙型病毒性肝炎(HCV)、乙型肝炎、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近年来我国无偿献血人群中除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感染率降低外,乙型肝炎、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的感染率逐年升高,尤其是梅毒感染最为严重。结论:随着无偿献血过程中几种流行病毒感染形式日益严峻,应该加强安全无偿献血的管理和检测,避免临床用血受到感染。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乙肝)血清学五项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的检测,对乙型肝炎的防治,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都具有重要意义。对食品卫生从业人员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加强卫生监督,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此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卫生学意义。因此,结合每年度食品卫生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于2003~2004年对章丘市331名食品卫生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者进行了五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市2003~2004年在食品卫生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了HBsAg检测,对检出的331例HBsAg阳性者(年龄在18~50岁)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