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及与非老年患者的差异.方法 收集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349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对老年(≥60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非老年(<60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组68例,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龄(68.54±7.16)岁;非老年组281例,男性150例,女性131例,年龄(42.38±10.88)岁.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腹泻、腹痛和便血等临床表现的发生率与非老年患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病情轻度患者占60.3%,较非老年组多(P<0.05).内镜下老年组溃疡性结肠炎病变范围以直肠、直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多见,但与非老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学上老年组异型增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相对较轻,但异型增生发生率较高,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老年人群(≥60岁)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榆林市第一医院2000年5月--2007年5月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住院患者共284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观察,比较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岁)与非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59岁)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28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60岁者48例(16.9%)。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腹痛、黏液脓血便、单纯血便、黏液便、便秘、发热、腹胀、贫血、肠外表现、并发症和癌变的发生率与非老年患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泻的发生率低于非老年患者(P〈0.05),而腹泻与便秘交替则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病变位于直肠者明显少于非老年组(P〈0.01),病变为广泛性在老年组则明显多于非老年组(P〈0.01)。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及病情程度与非老年组无明显差异,腹泻与便秘交替较多见,病变部位广泛性较非老年组为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老年人群(≥60岁)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榆林市第一医院医院2000年5月-2007年5月间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住院患者共284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观察,比较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岁)与非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59岁)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28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60岁者48例(16.9%)。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腹痛、黏液脓血便、单纯血便、黏液便、便秘、发热、腹胀、贫血、肠外表现、并发症和癌变的发生率与非老年患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泻的发生率低于非老年患者(P〈0.05),而腹泻与便秘交替则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病变位于直肠者明显少于非老年组(P〈0.01),病变为广泛性在老年组则明显多于非老年组(P〈0.01)。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及病情程度与非老年组无明显差异,腹泻与便秘交替较多见,病变部位广泛性较非老年组为多,可能系老年患者胃肠功能易紊乱及免疫力、环境因素不同有关。结肠镜检查结合活检是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参数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正华  吴胡明 《浙江实用医学》2009,14(3):209-209,224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评价其作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比溃疡性结肠炎轻、中、重度组及非溃疡性结肠炎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结果血小板计数在UC组与非UC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轻度组和中度组之间血小板计数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平均体积水平UC组与非UC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中度组与重度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可作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谢华彬  汪建 《当代医学》2010,16(20):16-18
目的观察艾迪莎联合奥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并比较艾迪莎联合奥沙拉嗪与单用奥沙拉嗪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3例内镜确诊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给予艾迪1.0g,3次/d口服;奥沙拉嗪1.0g,3次/d口服,疗程6周。治疗后对两组进行症状评分,同时复查肠镜评估溃疡性结肠炎病变改善情况。结果在服药6周后治疗组患者主观评价病情总有效率为88.9%(24/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0%(19/26),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变改善情况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治愈率为37.0%(10/27),对照组治愈率为15.4%(4/26),治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艾迪莎联合奥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疗效显著,并可迅速改善症状、体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0):879-880
目的 评价高龄冠心病(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CAD年龄〉70岁82例(高龄组)和年龄〈70岁78例(非高龄组)行PCI患者的临床病变特点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近中期临床疗效。结果 高龄组行PCI的总成功率与非高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死亡率(1.21%)与非高龄组死亡率(1.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并发症无明显差异;高龄组冠状动脉病变较非高龄组重,支架置入率高于非高龄组,随访24月,2组间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CAD患者行PCI是安全的,其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及近中期疗效与非高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同样是高龄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7.
谢超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99-200
目的对两种炎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以明确其各自特点。方法将本院2006~2009年收治的10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按照疾病种类分为溃疡性结肠炎组68例和克罗恩病组32例,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比较。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明显多于克罗恩病患者,前者的发病年龄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后者,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炎症性肠病中,溃疡性结肠炎更为常见,其发病年龄及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克罗恩病,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应提高两者诊断率,早发现早诊断。  相似文献   

8.
张淼  吴俊超  邓澎 《西部医学》2021,33(10):1536-1539
【摘要】 目的 探讨伴阑尾孔周围点片状炎性病变的溃疡性结肠炎(跳跃性溃疡性结肠类)患者与普通类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 方法 前瞻性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共99例。按内镜下是否可见阑尾孔周围点片状炎性病变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例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71例。所有患者半年~1年内复查1次全结肠镜,收集治疗前后内镜结果、病理活检结果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改良Mayo评分、病理分级、修正Baron评分比较两组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有效人数为21人(75.0%),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有效人数为63人(88.7%),两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119)。通过治疗前后改良Mayo评分的差异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881)。 结论 跳跃性溃疡性结肠炎与普通类型的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临床检测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及60例健康者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轻、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之间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直肠乙状结肠组、左半结肠组、全结肠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之间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具有一定普遍性,病情轻重对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影响,而病变部位则与之息息相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病变范围与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UC的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包括远端型结肠炎17例(22.67%),左半结肠炎27例(36%),广泛性/全结肠炎31例(41.33%).结果:不同病变范围UC组间,患者的性别和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种主要临床表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随病变范围扩大而增加,其中贫血、低蛋白血症和肠外表现的发生率组间差异显著(P<0.05).UC病变范围与临床严重度(r=0.418,P<0.001)和内镜下活动度(r=0.239,P=0.039)呈正相关.肠上皮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在全结肠炎组显著高于远端型结肠炎组和左半结肠炎组(P<0.05).结论:UC病变范围与其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有关,与临床严重度和内镜下活动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张海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139-141
目的 探讨益生菌在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中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94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益生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93.62%优于对照组的72.34%,复发率6.82%低于对照组的26.47%.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Baron内镜下活动度、HNP1-3表达水平、DAI等观察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类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可多机制协同诱导UC缓解,减少复发,临床治疗中建议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野外驻训官兵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将野外驻训官兵480人随机分为团体心理训练组与对照组各240人,进行3个月的团体心理训练与部队常规管理教育,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对两组野外驻训官兵进行训练前后的测评对比,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的因子分高于训练前;自责、幻想、退避的因子分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两项因子分高于训练前;退避因子分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两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自责、退避两项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前的求助因子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退避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自责、退避的因子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训练后解决问题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训练改善野外驻训官兵应付方式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效果及输卵管盆腔病变程度对不孕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7月~2012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92例输卵管不孕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进行插管通液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输卵管再通情况及再阻塞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下腹持续性疼痛例数及妊娠率。分析输卵管病变程度与妊娠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输卵管阻塞再通率(8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再阻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持续性下腹疼痛,观察组1例(2.13%)明显少于对照组3例(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均未见子宫穿孔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术后2年妊娠率(53.19%)明显高于对照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2例输卵管妊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输卵管病变程度越重,术后妊娠率越低(P〈0.05);两组中轻度粘连患者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可明显提高输卵管阻塞的复通率及患者术后妊娠率,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武警某机动部队战士身体发育状况,为部队选兵和健康评价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某武警机动部队南北方籍战士身高、体重、胸围进行测量,计算发育指标,进行相应比较分析。结果(1)该机动部队战士身高、体重、胸围、比体重、比胸围及维尔维克指数均显著高于地方大学生,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南北方籍战士身高、体重、胸围3个指标均高于军标标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3)北方籍战士身高评价优于南方籍战士。身体匀称度南北方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武警机动部队战士身体发育状况较地方大学生好,达到和超过军标标准,北方籍战士身高较南方籍战士高,体型匀称度均较好,身体发育综合评价优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刘森林 《四川医学》2014,(2):237-239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鼻内镜手术,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根治性手术方法,术后6个月评价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结果 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患者SNOT-20量表20条目总分和5大问题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20条目总分和5大问题总分较入组时均下降(P<0.05),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满意,能够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钱志峰 《医学综述》2013,(23):4365-4366
目的 探讨内科药物、内镜和手术治疗慢性胰腺炎(C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C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药物治疗组、内镜治疗组、外科手术治疗组,各40例,分别使用药物、内镜介入和外科手术手段治疗,随访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内镜治疗组为97.5%、外科手术治疗组为92.5%,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与内镜治疗组和外科手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和内镜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及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复发率均优于药物治疗,但内镜治疗的复发率较外科手术治疗高.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方法将我院2002年1月~2011年1月确诊的肠结核和克罗恩病患者作为人选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肠结核23例,克罗恩病共116例,作为对比分析病例资料。结果肠结核组发生发热及血便的比率与克罗恩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结核的血沉明显高于克罗恩病(P〈0.05)。两组的Hb、ALB及ANCA、ASCA及PPD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分别进行比较(P〉0.05)。肠结核的内镜表现主要为充血水肿、糜烂、节段性改变及肠腔狭窄比较多见。克罗恩病内镜下表现主要为糜烂、充血水肿、节段性改变、裂隙状溃疡较多见。两组在充血水肿、糜烂、节段性改变、假性息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的炎症和肉芽肿形成无统计学差异,干酪性肉芽肿仅见于肠结核,裂隙样溃疡、淋巴结肿大聚集仅见于克罗恩病。肠结核并发肠腔狭窄并肠梗阻比率较高,而克罗恩病并发瘘管、上消化道出血较多(P〈0.05)。结论肠结核与克罗恩病二者在诊断上常出现误诊,临床医生应综合分析二者的临床发病特征,结合内镜及病理对其鉴别诊断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与胆管支架置入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4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后置入引流管行胆管引流(外引流组)或置入胆管内支架(内引流组)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近期疗效、肝功能、血常规、术后并发症和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内引流组治疗近期显效率高于外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KP)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内引流组术后Tbil、Dbil、AKP和GGT的降低幅度大于外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白蛋白均无明显变化,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较术前均有下降,但多数未达到正常水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引流组生存时间超过12个月的患者比例大于外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与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安全、有效,而后者较前者引流效果更快速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截瘫伤残军人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4例住院截瘫伤残军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f预后SAS和SDS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心理状态得到了显著改善,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7.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截瘫伤残军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及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缬沙坦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明珠 《河北医学》2011,17(1):38-40
目的:观察缬沙坦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缬沙坦辅助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108例,治疗周期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64例,有效38例,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显效47例,有效4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