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颌下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17例颌下腺炎患者的双侧颌下腺,测量腺体厚度,观察腺体回声及彩色血流信号的多少,测量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结果腺体增大13例;腺体回声均匀性减低7例,不均匀性减低5例,不均匀性回声增强5例;腺管扩张6例,合并腺管结石4例;血流信号增多10例。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可提供多方面的诊断信息,对诊断颌下腺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颌下腺结石症的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上怀疑有颌下腺肿块或颌下腺结石者进行B超检查。结果:探查发现颌下腺腺体内及主导管内有强回声光团及后方声影,并可准确描述结石位置以及健侧与患侧观察颌下腺腺体形态、回声改变情况,明确腺体炎症程度。结论:高频超声对颌下腺结石症检出结石的阳性率高,不仅可以了解结石的具体位置,同时可以了解腺体炎症程度,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愈后有一定参考价值,并且此法具有无创性,方法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3.
下颌下区包块98例超声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在下颌下区包块中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98例下颌下区包块的二维超声特征.结果 慢性颌下腺炎51例、颌下腺导管结石5例、良性淋巴上皮病2例、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3例、囊性包块10例、淋巴结肿大18例.结论 超声对下颌下区包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较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下颌下区包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下颌下区包块患者中随机抽取66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其超声检查结果,统计超声诊断的符合率。结果:在66例患者中,超声确诊59例,符合率为89.39%,大部分患者年龄在20-60岁之间,其中,慢性颌下腺炎者31例,淋巴结肿大11例,下颌下腺良性肿瘤7例,囊性病变5例,颌下导管结石3例,下颌下腺恶性肿瘤2例。结论:用超声诊断下颌下区包块的准确性高,便于对包块的性质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腮腺炎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的符合率.方法 回顾与临床诊断相符合的20例病例,临床资料与超声声像图相结合.结果 20例中双侧腮腺肿大12例,单侧肿大4例,4例腮腺体积无明显变化,合并颌下腺肿大15例,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19例,腮腺内淋巴结肿大15例;腮腺回声减弱17例,3例回声无明显变化,腮腺导管不规则扩张15例.结论 综合总结腮腺炎的超声声像图变化,可提高对该疾病临床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建琼  肖兵  王海思  陈代途 《西部医学》2009,21(6):1004-1006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颈部肿大淋巴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158例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观察肿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及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不同病因所致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有其超声特征。急性淋巴结炎30例,非特异性反应性淋巴结肿大35例,结核性淋巴结肿大26例,恶性淋巴瘤21例,转移性淋巴结肿大46例。诊断准确率为97%。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肿大淋巴结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癌术后病人随访的价值。方法 将应用高频超声随访检测乳腺癌术后病人所发现的35例52处病变的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锁骨上转移淋巴结23例31处(患侧23处,对侧8处),病理证实29处,余2处病变为反应性增生淋巴结;超声诊断锁骨窝转移淋巴结8例9处(患侧8处,对侧1处),患侧腋窝转移淋巴结5例5处、患侧内乳转移淋巴结1例1处、对侧乳腺转移2例2处,均经病理证实;超声诊断患侧皮下转移病灶4例4处,病理证实3处,余1处病变为炎性肉芽肿。结论 高频超声作为1种无创、简便、快捷的检测手段,对乳腺癌术后转移病灶特别是转移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数目、性质可进行准确判定,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8.
封云  陈惠娟  邹秀丽 《中外医疗》2011,30(23):172-172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病因所致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声像图特征,探讨高频彩超对颈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因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的患者,采用二维高频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大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纵径/横径(L/S)值、内部回声及CDFI特征。结果 76例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非特异性反应性淋巴结肿大24例,急性淋巴结炎17例,恶性淋巴瘤9例,转移性淋巴结肿大17例,结核性淋巴结肿大9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4.7%。误诊4例,误诊率为5.3%。结论应用高频彩超对颈部肿大淋巴结进行检测,能明显提高诊断符合率,并对肿大淋巴结的性质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55例临床初步诊断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情况,并对二维图像和彩色多普勒进行分析。结果患儿组53例腹腔发现肿大淋巴结,淋巴结长径48例〉1.0cm,形态规则,L/S〉2,CDFI可清晰显示淋巴结内血供情况。肿大淋巴结分布以脐周、右下腹为主。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地显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是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断治疗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及治疗后复查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惠影   《中国医学工程》2012,(9):120-12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高频彩超对265例患者490个肿大浅表淋巴结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能量多普勒超声提供的综合信息对浅表淋巴结肿大疾病进行诊断,并与穿刺和手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急性淋巴结炎37例,非特异性反应性淋巴结肿大41例,结核性淋巴结肿大31例,恶性淋巴瘤59例,转移性淋巴结97例。结论超声在浅表肿大淋巴结定性诊断中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信息,为影像学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下颌下腺导管结石的超声影像学特点。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6例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进行检查,得到下颌下腺导管和结石及异物声像图,分析其特点,经手术或内镜取石治疗后行对比观察。结果经观察56例均见结石,下颌下腺主导管结石32例;下颌下腺-腺管交界处结石15例;下颌下腺腺体内结石9例。其中导管扩张51例,不扩张5例,提示手术与超声诊断基本相符。结论超声可以较直观地显示下颌下腺导管结石的大小和结石在导管中的位置,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明东  黄静  李顶夫 《海南医学》2013,24(23):3492-3493
目的探讨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MRI表现。结果病灶均为单侧。单发27例,多发1例。位于腺体内27例,腺体外1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25例,分叶状3例。病灶最大径1.2~5.8 cm,平均2.4 cm。平扫时病灶T1呈等或低信号25例,稍高信号3例。T2均呈等或高信号,信号均匀12例,不均匀16例。增强后病灶轻、中度强化,强化较均匀9例,不均匀16例,环形强化2例,1例未做增强扫描。结论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MRI对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 of the submandibular gland (SMG) into the temporal fossa with microvascular anastomosis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severe xerophthalmia patients as a permanent tear substitute. However, severe xerophthalmia can be accompanied by salivary gland dysfunction, making such autotransplantation unsuitable. Therefore, SMG allotransplantation might be a solu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submandibular gland allotransplantation. Methods Twelve miniature swine were randomized to serve as donors or recipients. One SMG was transplanted between a donor and a recipient. The donor SMG was revascularized by microvascular anastomosis of its vascular pedicle to the recipient lingual artery and external jugular vein. The secretory duct was implanted into the vestibule of the mouth through a subcutaneous tunnel. No ilnmunosuppressive agent was administered. The results were assessed by visual inspection of the secretion, and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transplanted SMG. Results Technically, all surgical procedures were successful. Clear secretion flowed out of the duct as soon as blood supply of the transplanted submandibular gland was reestablished. The secretion of the gland lasted for 5 days. As expected, an acute rejection reaction occurred after surgery because no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were used. Secretion from the transplanted SMG ceased within 5 days. Conclusions A model of SMG allotransplantation can be established in miniature swine. The technique of submandibular gland allotransplantation is feasible.  相似文献   

14.
赵豫凤  刘广忠  杨加周  苗乃周 《医学争鸣》2006,27(24):2253-2255
目的:观察应激状态下大鼠颌下腺内瘦素表达的变化,探讨应激反应对颌下腺瘦素分泌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水浸束缚应激(WRS)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WRS组(n=10)和对照组(n=10),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颌下腺内瘦素的定位与分布;用ELISA法检测两组大鼠血清和颌下腺组织中瘦素水平.结果:瘦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定位于颌下腺导管的颗粒曲管和纹状管,腺泡细胞为阴性,其中颗粒曲管上皮细胞呈强阳性反应. WRS组大鼠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瘦素免疫反应细胞的染色强度高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相比,WRS组大鼠血清和颌下腺中瘦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瘦素表达于大鼠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水浸束缚应激可致大鼠血清和颌下腺中瘦素浓度增加,颌下腺内瘦素可能参与应激反应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以多聚赖氨酸为生长底物对体外培养胎鼠颌下腺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板,对胎鼠颌下腺上皮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应用相差显微镜及电镜观察细胞生长特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细胞来源进行鉴定。结果:颌下腺细胞在包被有多聚赖氨酸的培养皿表面生长分化良好,呈单层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单克隆角蛋白、上皮膜抗体呈阳性表达。结论:多聚赖氨酸在体外培养的过程中,可以促进细胞的黏附与生长。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 病例1,男,57岁.因"右侧颌下胀痛1个月余,自觉右颌下区有硬结,轻度压痛"于2013年 3月13日至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超声诊疗科就诊,体格检查未见右侧颌下腺部位明显隆起,但该处触及一直径约1 cm的结节,质地韧,有触痛.高频超声检查示右侧下颌下腺内见一枚低回声结节,大小约为10.2 mm×9.8 mm×9.3 mm,边界清晰,内部以低回声为主但欠均匀,可见散在的点状稍强回声,后方回声无明显增强亦无声影,局部腺体包膜轻度隆起(图1A);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示结节内见粗大的点状、长条状血流信号(图1B);脉冲多普勒显示为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达17.4 cm/s,阻力指数达0.70(图1C);弹性成像提示结节总体硬度高于周围正常下颌下腺组织,但不均匀(图1D).超声诊断为右侧下颌下腺实性结节,性质待定.于2013年3月14日在超声引导下行粗针穿刺病理活检,H-E染色示穿刺结节组织内纤维组织和淋巴组织明显增生并形成分隔,小叶内下颌下腺萎缩,残留导管及腺泡上皮细胞无异型,诊断为下颌下腺炎症性肉芽肿(图1E).应患者要求,于2013年3月20日对该肉芽肿结节实施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图1F~1I).常规消毒铺洞巾,采用1%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溶液于皮肤穿刺点行局部麻醉,先以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溶液在右侧下颌下腺周围做液体隔离带,重点分离下颌下腺与其深部的神经及浅部的皮下组织和周围的血管.用18 G Thy-ablation微波消融天线(KY-2100微波消融仪,频率为2450 MHz,微波输出功率为35 W)以Free-hand穿刺技术对右侧下颌下腺结节进行多点多平面微波消融.手术总耗时17 min,微波能量输出总时长为1 min 14 s.术毕患者无面颈部肿胀、口舌麻木等不适症状,以冰袋压迫穿刺部位并门诊留观2 h后离院.术后随访13个月,随访期间消融区逐渐缩小,患者未出现面神经、舌神经、舌下神经受损等相关并发症,治疗区域无不适.  相似文献   

17.
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术后失神经支配腺体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术后失神经支配腺体的病理变化,探讨其分泌机制.方法:在摘除泪腺建立家兔角结膜干燥症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于移植术后分别对不同时间失神经支配腺体组织切片行HE染色、S-100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制做电镜标本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移植后早期可见腺实质部份轻度萎缩变性样改变,神经节及神经纤维不同程度变性.长期观察腺体结构正常,腺体内可见健康的神经节及神经纤维.电镜观察见腺泡细胞内较多分泌颗粒.结论:移植腺体能保持旺盛的分泌功能,失神经支配腺体未见萎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SD大鼠颌下腺肿瘤形成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探讨端粒酶在涎腺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SD大鼠 5 0只 ,麻醉后颈部切口暴露颌下腺 ,右侧腺体植入二甲基苯丙蒽 (DMBA)明胶海绵块 ,左侧为自身对照 ,每过 2周处死大鼠 2只 ,取颌下腺标本。用PCR TRAP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法分析PCR产物 ,检测颌下腺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共诱发肿瘤 2 1例 ,均为鳞状细胞癌 (早期 10例 ,晚期 11例 ) ,另有 3例导管上皮鳞状化生。 2 1例端粒酶活性均为阳性 ,实验侧明显高于自身对照侧 (P <0 .0 1)。鳞状上皮化生、鳞癌早期、鳞癌晚期 3组相比 ,端粒酶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活性升高可作为涎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颌下腺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病理临床表现、免疫表型特征、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例颌下腺MCL行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观察分析并结合文献归纳颌下腺MCL的病理特点。结果本例颌下腺经典型MCL由形态单一的小到中等大的肿瘤性淋巴细胞组成,弥漫排列,核形不规则,有的可见核裂,很像滤泡中心细胞,核分裂像易见,肿瘤细胞间散在无吞噬活性的组织细胞。间质见透明变性小血管。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20(+),CD5(+),CD43(+),CyclinD1(+),bcl-2(+),CD3(-),CD10(-),bcl-6(-),CD23(-),CD21显示扩大不规则的滤泡树突细胞网(FDC网)。结论颌下腺套细胞淋巴瘤有其自身组织学特征,CyclinD1(+)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大鼠颌下腺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为涎腺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基因治疗涎腺疾病奠定基础。方法:无菌条件下取1日龄Wistar大鼠颌下腺,经LB3、胰酶联合消化后原代细胞接种于含2%胎牛血清、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等的DMEM/F12培养液,相差显微镜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的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细胞来源,PAS染色观察体外培养第2代细胞合成、分泌多糖功能。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颌下腺原代细胞为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细胞传至第2代生长良好,形态未发生改变。体外培养的第2代细胞角蛋白、E-钙联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AS染色均为阳性,表明细胞为上皮来源且具有合成、分泌多糖类物质的功能。结论:酶联合消化法成功地分离、体外培养了大鼠颌下腺细胞,第2代细胞仍可保持腺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