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讨论侧脑室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对 31例侧脑室肿瘤的生长部位、诊断、病理类型及手术治疗方法、手术入路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全切 2 7例 ,大部分切除 1例 ,部分切除 1例 ,1例神经上皮性囊肿行立体定向穿刺 +囊肿侧脑室内引流术 ;1例星形细胞瘤行立体定向活检 +后装放疗。结论 :直接开颅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侧脑室肿瘤的有效方法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可以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侧脑室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儿童侧脑室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手术入路的选择及预后,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26例儿童侧脑室肿瘤中,所有肿瘤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肿瘤全切除20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加外减压1例.15例获得随访6~20月,其中9例生活基本上能自理或参加学习,随访期内复发4例.结论:早期诊断,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进行显微手术能有效地降低手术创伤,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切除内侧型及外侧型丘脑胶质瘤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经胼胝体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切除11例丘脑胶质瘤。在肿瘤一侧额叶开颅,经纵裂切开胼胝体体部,进入侧脑室,4例在脉络膜裂内侧纵形进入第三脑室,切除突出于第三脑室的丘脑肿瘤;7例在脉络膜裂的外侧切除丘脑肿瘤。结果:7例(63.6%)肿瘤次全切除,4例(36.4%)大部分切除。围手术期瘤腔出血1例。随访结果,1例术后4个月原位复发死亡,1例1年后复发再次手术,其他9例随访6~12个月逐渐恢复正常生活。结论:经胼胝体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利用脑自然间隙到达并切除内外侧型丘脑胶质瘤,手术暴露好,丘脑毗邻结构损伤少,取得较为理想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查正江  陈新生  方晖 《右江医学》2001,29(6):467-468
目的 :探索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方法。方法 :15例侧脑室肿瘤分别为室管膜瘤、脑膜瘤、室管膜下瘤、胶样囊肿、胶质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脑血管畸形 ,其中 7例侧脑室额角肿瘤经额中回皮质入路 ,2例侧脑室体部肿瘤经胼胝体前部入路 ,5例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经顶枕部皮质入路 ,1例侧脑室颞角肿瘤经颞叶皮质入路。结果 :除 1例侧脑室额角胶质细胞瘤次全切除术后行放疗和化疗外 ,其余肿瘤均手术全切 ,所有病人术后随访 6个月至 1年 ,术后恢复良好 ,参加日常工作。结论 :侧脑室肿瘤绝大多数可行全切除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方法。方法 15例侧脑室肿瘤分别为室管膜瘤、脑膜瘤、室管膜下瘤、胶样囊肿、胶质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脑血管畸形,其中7例侧脑室额角肿瘤经额中回皮质入路,2例侧脑室体部肿瘤经胼胝体前部入路,5例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经顶枕部皮质入路,1例侧脑室颞角肿瘤经颞叶皮质入路。结果除3例侧脑室额角胶质细胞瘤次全切除术后行放疗和化疗外,其余肿瘤均手术全切,所有病人术后随访6个月~1年,术后恢复良好,能参加日常工作。结论侧脑室肿瘤绝大多数可行全切术,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我院10例侧脑室内肿瘤患者显微外科治疗经验.方法使用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侧脑室内肿瘤患者临床病症和显微外科治疗手段.结果本实验统计资料显示室管膜瘤5例,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星形细胞瘤2例.6例采用经纵裂-胼胝体前部入路,3例采用经颞叶皮层入路,1例采用经扣带回手术入路.其中8例进行肿瘤全切手术,1例进行肿瘤次全切手术,1例进行大部分切除手术.术后6个月回访,7例恢复良好可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2例生活可以自理,1例轻残,无重度残疾和瘫痪,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可有效治疗侧脑室内肿瘤,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侧脑室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转移瘤的诊断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肺转移瘤手术治疗患者原发肿瘤的部位,肺转移瘤的大小、出现时间、部位、数目,转移灶的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本组原发恶性肿瘤包括消化系统恶性肿瘤6例,乳腺癌4例,泌尿系统肿瘤2例。肺转移瘤出现的时间平均为38.2个月。全组无手术死亡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病例,术后生存时间达1年者10例(10/12)、3年者5例(5/12)、5年者3例(3/12)。结论对符合手术适应证的肺转移瘤患者,应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能否正确诊断及彻底切除肺转移肿瘤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第四脑室肿瘤的手术处理策略(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四脑室不同性质肿瘤的手术切除处理策略。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5年1月21例第四脑室肿瘤的诊断、手术治疗经验及效果。结果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发生舌咽麻痹、脑室积血伴积水,施行气管切开通气及侧脑室穿刺外引流1例;幕上硬膜下血肿手术处理1例;运动协调障碍及暂时性缄默各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CT、MRI是第四脑室肿瘤术前定性诊断的主要手段,切除第四脑室肿瘤时应针对不同病理类型采用相应的切瘤技术,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患者的显微手术入路选择及术中、术后相关问题的处理,以期提高侧脑室肿瘤的手术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手术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侧脑室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中全切除9例(75.00%),1例次全切除(8.33%),大部分切除2例(16.67%),术后死亡1例(8.33%)。结论应用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选择合适的入路,可以提高手术全切率,获取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颅内室管膜下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天坛医院1996至2008年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22例颅内室管膜下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和预后.患者年龄5~54岁,男:女为13:9例.肿瘤位于侧脑室14例,位于第四脑室2例,位于额顶叶1例,脑干2例,桥小脑角1例,小脑1例,跨幕上下1例. 结果 全部病例经手术切除,全切除18例(幕上肿瘤15例和幕下肿瘤3例),部分切除4例(幕上下肿瘤1例和幕下肿瘤3例).病理类型包括单纯室管膜下瘤19例和混合性室管膜下瘤3例.随访肿瘤复发1例. 结论 颅内室管膜下瘤为一种罕见的良性颅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肿瘤位于幕上者易获得完全切除;位于幕下者因边界不清、与周围重要结构粘连而常难以获得全切除.患者预后良好,肿瘤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迷走神经体瘤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84年9月~2002年9月收治的5例迷走神经体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5例迷走神经体瘤均经手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2例,肿瘤完全切除合并颈动脉切除2例,肿瘤大部切除合并颈动脉切除1例。随访1~19年,肿瘤完全切除4例,无复发和转移,肿瘤大部切除并补加放疗的1例,肿瘤无进一步生长。结论:化学感受器瘤主要发生于颈动脉体和颈静脉体,迷走神经体瘤实属罕见,术前的B超、CT、MRI/MRA、DSA是术前明确诊断的有效手段,手术切除是治疗的最佳方法,放射治疗可作为术后的辅助治疗,化学治疗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第四脑室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以提高第四脑室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9年9月31例第四脑室肿瘤的诊断、手术治疗经验及效果。结果全切除肿瘤25例(80.6%),近全切除6例(19.4%),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诊断:髓母细胞瘤12例,室管膜瘤11例,星形细胞瘤4例,转移瘤3例,血管网织细胞瘤1例。术后并发症:小脑缄默症2例,应激性溃疡2例,肺部感染2例,皮下积液3例。结论术前正确判断肿瘤性质及其基底部所在位置,重视脑积水的防治,选择适宜的手术入路,熟练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治疗第四脑室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谢轩贵  游潮  蔡博文 《四川医学》2004,25(8):850-851
目的 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诊断及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5年间 2 4例侧脑室脑膜瘤的临床手术资料 ,肿瘤大小 2cm× 1 5cm× 1 5cm~ 9cm× 7 5cm× 7cm。全部病例均行CT和 /或MRI检查 ,6例行脑血管造影。手术采用顶枕入路 15例、颞上中回入路 9例。结果  2 4例均获肿瘤全切 ,其中 3例完整切除 ,2 1例分块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术区血肿 2例 ,行二次手术清除血肿 ;脑室炎 4例 ,失语 2例 ,对侧肢体轻瘫 3例 ,均经积极处理好转出院。术后随访半年~ 5年 ,未见复发。结论 CT、MRI对侧脑室脑膜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侧脑室脑膜瘤均应手术治疗 ;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入路与暴露、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保护肿瘤周围组织结构、牢靠止血、管理好术后引流是全切肿瘤、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130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8例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椎管内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痛、四肢感觉异常、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MRI或CT均显示椎管内占位,脊髓有受压征象,均手术治疗,12例患者肿瘤完整切除,6例大部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神经鞘瘤5例,神经纤维瘤4例,脊膜瘤6例,脂肪瘤2例,转移瘤1例。除1例术后出现不完全瘫痪外,其他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惟一的方法,影像学检查对椎管内肿瘤有较高的检出率,如能早期发现、诊断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手术治疗2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29例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18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6例。术后病理证实髓母细胞瘤13例,室管膜瘤9例,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星形细胞瘤3例,皮样囊肿1例。术后脑积水8例,其中6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颅内感染9例,2例死于颅内感染。随访27例,随访时间10天至7年,18例恢复正常生活,4例肿瘤1年内复发,2例再次手术切除。结论 术前MRI检查明确肿瘤位置,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积极处理术后脑积水,预防颅内感染等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刘若平  肖泉  庞刚  徐鹏 《广西医学》2015,(2):273-274
目的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诊断、手术方法和疗效。37例肿瘤位于侧脑室三角区,5例位于体部;12例采用顶枕叶皮质入路,25例采用颞顶枕入路,5例采用胼胝体前部入路;有5例术前行血管内介入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结果 42例患者术后均行CT或MRI检查,显示肿瘤完全切除,5例术前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患者,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用时均减少。术后发生同向偏盲8例,治疗后无明显改善;轻偏瘫7例,治疗3个月后均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1~10年,目前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CT及MRI是诊断侧脑室脑膜瘤有效的方法。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能达到肿瘤全切,术前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7.
侧脑室肿瘤的MR诊断及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侧脑室肿瘤MR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肿瘤的MRI表现结果20例中,星形细胞瘤6例,脑膜瘤5例,室管膜瘤3例,转移瘤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淋巴瘤1例。结果侧脑室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如一般侧脑室脑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淋巴瘤信号较均匀,而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及中枢神经细胞瘤囊变较常见,转移瘤多见坏死,肿瘤的发病部位也有一点特点,如侧脑室脑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室管膜瘤均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中枢神经细胞瘤和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均好发于室间孔附近,星形细胞瘤及转移瘤可以位于侧脑室任何部位。结论结合肿瘤的部位、发病年龄、强化程度等MR表现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面神经鞘瘤诊断和治疗(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鼓室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3例术前均误诊,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经上鼓室径路切除肿瘤者2例,经乳突径路切除肿瘤者1例。结果:3例随访4~10年,均无复发,1例术后出现面瘫加重,1例好转,1例治愈。结论:神经鞘瘤须依靠病理确定诊断,应手术完整摘除,以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胃间质瘤9例均行手术治疗,近端胃大部切除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4例,胃楔形切除3例,肿瘤浸润行联合脾切除1例。姑息切除术1例。结果病检及免疫组化证实CD117及CD34均为阳性,S-100均为阴性,SMA2例阳性,均无淋巴结转移。平均住院时间(12±5)d,仅1例复发后再次手术切除。随访时间0.5~6年。死亡2例中肿瘤转移死亡1例,术后12月死于脑出血1例,余病例目前均存活。术后1年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康复1例。结论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为胃肠道疾病非特异性症状,CT有助诊断,病检及免疫组化可确诊,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143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在胸腔镜下切除纵隔肿瘤1例,肿瘤活检及胸膜固定术1例;单纯肿瘤切除122例;肿瘤切除合并肺楔形切除8例,心包部分切除4例,无名静脉部分切除1例;将右位主动脉弓误诊为纵隔肿瘤而手术1例;肿瘤未能切除7例。结果术后死亡3例(死于呼吸衰竭2例,心肌梗死1例);出现脓胸2例,均治愈。术后病理诊断胸腺肿瘤62例(43.4%),其中恶性胸腺瘤12例;神经源性肿瘤37例(25.9%),畸胎瘤24例(16.8%),其他肿瘤20例(14.0%)。结论CT对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应作为本病的常规检查。本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应注意围术期处理、切口选择,病变的探查要仔细,肿瘤应尽量切除但也不应勉强,术后应彻底止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