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髓损伤(SCI)患者的功能恢复是神经修复领域最具挑战的任务之一。为探索SCI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期 的有效神经修复方法,中国神经修复学会(CANR)于2016年首次发布了《脊髓损伤神经修复临床治疗指南(中国版 2016)》。鉴于近年该领域的快速发展,国际神经修复学会(IANR)和CANR共同修订发布了《脊髄损伤神经修复临床治 疗指南(IANR/CANR 2019年版)》,本刊在此全文首发《脊髓损伤神经修复临床治疗指南(IANR/CANR2019年版》中文 版。该指南为SCI患者提供了全面的管理策略,包括评估与诊断、院前急敕、治疗策略、康复训练以及并发症管理。当 前,诸多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很多神经修复策略对于促进SCI患者功能恢复和改善生活质量是有益的。此外,临床前期研 究成果为SCI治疗提供了许多有前景的神经修复策略。本指南可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一种神经修复治疗标准和 (或)参考,最大程度恢复SCI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陈佳  李超英 《医学综述》2008,14(24):3743-3746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国内外报道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损伤后临床治疗仍是神经科学领域中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目前应用许旺细胞、嗅鞘细胞、神经干细胞等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是极有前景的治疗策略。本文就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致死性损伤。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随着脊髓损伤修复机制研究的深入和临床救治水平的提高,需要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研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目前已有重物坠落法模型、钳夹模型、牵拉损伤模型等多种动物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形式脊髓损伤,为研究各类脊髓损伤的神经修复机制提供条件。该文就脊髓损伤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合理选用模型及制作与临床各类脊髓损伤发病机制更为接近的动物实验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用VSD技术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2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先行清创及VSD治疗,然后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结果全部皮瓣术后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8个月,皮瓣外形良好,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 VSD技术可早期控制感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后期良好修复创面,两者结合治疗是足踝部严重损伤的理想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病理改变、分类以及影响神经修复效果的因素.强调目前临床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的依据是Seddon和Sunderland分类,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主要是借助于显微外科技术尽早修复,神经的修复应无张力下进行.应采用端端吻合修复.自体神经移植仍然是临床治疗长距离损伤的重要手段;当不能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时,可以应用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或自体组织移植;可生物降解、人工合成的神经导管在实验中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车祸、压砸等因素致使下肢损伤严重造成的足踝部、小腿多处复合组织缺损合并骨外露的创面修复目前仍是临床治疗的难题。如今,对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的创伤修复常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临床效果十分理想,但两者的皮瓣切取面积相对较小,无法满足大面积的创伤修复[1]。为了减少患者损伤治疗痛苦,寻找大面积的  相似文献   

7.
武朱明  许瑾  李勇  杨蔚 《安徽医学》2009,30(6):599-600
目的探讨骨间前血管前臂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运用含前臂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的骨间前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严重损伤。结果临床应用5例皮瓣成活,术后形态及功能好,效果满意。结论骨间前血管前臂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修复手部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脊髓损伤后神经元无法依靠自身再生修复,轴突再生困难,同时神经胶质瘢痕阻碍再生轴突的通过,因此脊髓损伤后减少神经细胞坏死,促进轴突再生,减少胶质瘢痕的形成是临床治疗的关键.许多研究发现嗅鞘细胞是神经系统中具有促进神经轴突再生,引导轴突正确生长的独特细胞,为脊髓损伤的修复带来了希望,但临床结果很不理想,为了提高其修复神经和正确引导轴突生长的能力,目前许多研究将基因工程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应用于其种植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杨靖  李承晏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10):175-177
脑卒中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后大脑皮质缺血损伤可引起缺血损伤区微环境变化及大脑自发性神经修复。近年来对脑卒中后神经修复的可塑性的认识有很大的进步,但应用于临床治疗还有很多需要克服的难题。本文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修复的机制和治疗策略取得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脊神经根损伤是椎管内麻醉常见并发症之一,通常由穿刺针和麻醉导管损伤所致,患者可出现脊神经节段的疼痛、麻木,感觉障碍、无力、一定程度的运动障碍,严重者甚至出现截瘫。常规治疗方法为类固醇激素治疗和对症治疗,然而治疗效果往往较为缓慢,甚至不够确切。研究表明,神经损伤后高压氧治疗可减轻神经间质水肿和神经内瘢痕形成,促进轴索再生与修复,加快神经功能恢复。近年来,我院用高压氧舱治疗椎管内麻醉后神经根损伤,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臂丛神经合并血管损伤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不同损伤部位,采取臂丛神经血管探查,进行神经修复、移植及血管修补、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移植,达到同时修复神经及血管损伤的要求。术后及时辅助进行相应康复治疗。结果本组13例,经1年以上随访,患肢血管循环良好,部分病例恢复神经功能,优良率为67%。结论对臂神经合并血管损伤采用显微技术进行神经、血管的修复及重建,可避免肢体缺血坏死,而术后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对上肢功能的恢复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祁玉波 《中外医疗》2010,29(30):11-12
目的探讨神经干膜内迟发进行性神经卡压综合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神经干连续性存在,而有神经膜内神经瘤或瘢痕形成的病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与重建治疗。结果因神经膜内假性神经瘤或瘢痕卡压导致的症候群,在术后数小时至6周内得到解除,平均为2周。对神经纤维不同程度损伤所致假性神经瘤,经切除后,做神经移植修复病例,依据修复神经平面不同,在术后3~12个月获得恢复,平均恢复时间6个月。结论神经膜内假性神经瘤,有部分神经纤维实质性损伤的早期临床特点,还有随着损伤神经纤维假性神经瘤形成,对存留神经纤维产生继发性卡压症状与体症。通过病例分析,有利于辨别神经实质损伤与继发的内在神经压迫,为手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病症,损伤后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修复,损伤神经支配区肌肉必将萎缩,造成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给后续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周围神经损伤是当今临床医疗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因此,如何促进神经损伤的再生,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一直是基础科学和临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的治疗一直是国内外医学界亟待解决难题,有统计数字表明脊髓损伤占全身创伤的0.2%~0.5%,在脊柱骨折中有16%~40%并发脊髓损伤,常遗留严重伤残。近几年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其导致的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和残疾,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一直是国内外专家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神经干细胞在脊髓损伤的修复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况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脊柱骨折所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严重损害,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的损伤,主要导致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永久丧失。脊髓损伤处缺乏神经营养因子的支持,是脊髓损伤后神经元轴突几乎无法再生以致神经元功能难以恢复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电针治疗能够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轴突再生,利于脊髓损伤的修复。就电针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我院10年来,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单纯尺神经损伤64例,随访2年以上者34例,优良率79.4%。总结认为,防止漏诊,早期(最好是急诊)准确地神经修复是提高优良率的关键;应尽可能同时修复合并的肌腱与尺动脉损伤;对晚期神经伤也应设法修复,对畸形严重者行相应的功能重建术能有效地改善手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刘森 《海南医学》2005,16(8):97-98
目的分析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修复周围神经开放性损伤的效果。方法对19例21条周围神经开放性损伤的病例,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修复,修复方法包括神经外膜缝合,神经外膜加束膜缝合,神经束膜缝合,神经移植,神经内减压松解。结果术后随访1~3年,治疗效果按BMRC感觉、运动评定标准结合临床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17例,良2例,中1例,劣1例,优良率85.7%。结论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修复是提高周围神经开放性损伤优良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林山 《大家健康》2013,(7):192-193
神经源性肺水肿是颅脑损伤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指的是没有心脏原发性疾病和损伤的状态下,由于颅脑损伤而引发了肺水肿。该疾病发病突然,发展迅速,不易治疗,致死率较高。临床研究还表明,颅脑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与颅脑损伤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没有关连,但是却与患者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直接性的关系。因此,临床上对于颅脑损伤并发的神经源性肺水肿一直进行着积极地治疗探讨。临床上通过大量的研究探索,虽然至今对于颅脑损伤并发的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明确机理尚且还不清楚,但是目前临床对于其发病机制、病理以及诊断游客一定认识,本文就主要对该疾病的以上各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是指因某些因素造成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神经轴索中断或神经断裂,导致躯干和四肢感觉、运动、交感功能障碍的一类临床病症.常见于车祸、劳动与日常生活中,多因外伤、压迫及牵拉等原因所致,也可由化学性损伤和患者的内分泌疾病导致.PNI后常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虽然随着神经修复水平的提高,各种神经保护和促进神经恢复药物的发展,治疗效果有所提高,但PNI后的恢复仍是临床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20.
神经源性肺水肿是颅脑损伤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指的是没有心脏原发性疾病和损伤的状态下,由于颅脑损伤而引发了肺水肿.该疾病发病突然,发展迅速,不易治疗,致死率较高.临床研究还表明,颅脑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与颅脑损伤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没有关连,但是却与患者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直接性的关系.因此,临床上对于颅脑损伤并发的神经源性肺水肿一直进行着积极地治疗探讨.临床上通过大量的研究探索,虽然至今对于颅脑损伤并发的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明确机理尚且还不清楚,但是目前临床对于其发病机制、病理以及诊断游客一定认识,本文就主要对该疾病的以上各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