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于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结肠、直肠类疾病,目前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UC发病率在我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本研究采用肠炎宁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2年1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据报道,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在欧洲北部的发病率高于南部,但最新的流行病学研究则显示欧洲北部-南部IBD发病率的梯度差异消失。该研究旨在调查UC和CD在克罗地亚Prim orsko-goranska郡的发病率。材料与方法:前瞻性调查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5年间所有新确诊的178例(女性81例,男性97例)IBD患者,其中70例UC、100例CD及8例不确定性IBD,所有患者均经标准诊断协议确认。与患者相关的资料收集均由胃肠病学专家完成。结果:经年龄校正后UC和CD的年发病率分别为4.3/105(95%CI2.6~6.0)和7.0/…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遗传因素在UC的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大多数调查发现UC在血缘家族的发病率较高,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近年来,UC基因多态性研究已成为热点,UC的发病是多基因参与、作用于免疫系统和靶器官的疾病。对UC基因组多态性的研究发现其存在许多易感基因,现就UC易感基因及新发现易感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刘鼎男  杨明 《四川医学》2003,24(6):569-570
溃疡性结肠炎 (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的结肠炎症 ,病变主要累及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病情轻重不等 ,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此病欧美国家发病率高 ,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近年来发病率也有提高 ,值得重视。现将我院 1993~ 2 0 0 1年诊治的 10 4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0 4例UC患者 ,符合 2 0 0 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会议 (成都 )制定的标准[1] ,临床和内镜资料不完整或诊断有疑问者除外。其中男 72例 ,女 32例 ,年龄 16~ 6 7岁 ,平均 39 6岁。病程 15d至 16年 ,平均 36 5个月…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C)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增高.2004年全国20家医院调查推测的UC患病率为11.6/105,香港报告的发病率为1.2/105.全国IBD协作组调查的3 100例住院病例中,重症病例为21.7%.我院近10年住院病例中,重症UC超过30%.由此带来纷繁复杂的临床问题,引起专业医生的高度重视.借鉴国外对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直接用于治疗的经验和不断更新的IBD处理指南,国内同行也在UC诊治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167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和内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发生在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UC在欧美发达国家多见,亚洲国家发病率远低于欧美国家,近年来,很多国家报道U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回顾分析167例UC病例的临床和内镜下特点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征,深化本病认识并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经结肠镜和病理活检确诊的200例UC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显示UC住院病例有逐年增高趋势,男女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发病30~39岁最多发.本组患者临床特征多见于腹泻(80.18%)、脓血便(63.51%)、腹痛(68.92%)及发热(15.77%)等,这些临床表现的发生率随病变范围加大而增高,病变范围以直肠炎、乙状结肠炎多见(50.90%).病程5年以上UC患者的全结肠炎患病比率明显高于5年以下患者(P<0.05).结论 UC有较明显的临床特征,其病变范围与病程关系密切且由结肠远端向近端发展.结肠镜检查有助于本病诊断.柳氮磺吡啶及糖皮质激素联合中医等治疗UC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94例U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内镜资料。结果:UC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发病年龄以30-49岁为多;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81.91%)、腹痛(72.34%)、粘液脓血便(54.26%);病变多累及直肠乙状结肠(51.06%);内镜下主要以弥漫性粘膜充血水肿(79.79%)、弥漫性浅表糜烂和(或)多发浅溃疡(56.38%)为改变。结论:UC有较明显的临床特征,结肠镜结合活检有助于诊断该病。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 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该病在欧美国家发病率一直较高,近年来在我国可能是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或者对本病的认识增加,发病率也日趋升高。我院2005年1月—2008年6月对76例UC患者分别用奥沙拉嗪与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  相似文献   

10.
吴海棠 《海南医学》2014,(18):2734-2735
目的 探讨黎族溃疡性结肠炎(UC)的镜下特征、病理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院治疗的17例黎族U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黎族UC患者发病平均年龄38.1岁,发病率为2.27%,临床表现、镜下特点、病理特征无特异性,临床以腹痛为主(100%),部位以左半结肠为主(88.24%),类型以初发型为主(76.47%),严重度以中度为主(76.47%),黎族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差,完全缓解率低(0)。结论 黎族UC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无双峰特征,肠外表现少见,并发症少见,治疗依从性差,完全缓解率低。  相似文献   

11.
曹男 《当代医学》2022,28(4):11-14
目的 探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UC患者132例作为UC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UC组肠黏膜内NF-κB、TNF-α、ICAM-1的表达水平,评估治疗1个月后的肠黏膜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变累及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非特异性的炎性疾病,近20年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有增高趋势,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复发率高、治愈率低,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现重大难题。因此,了解UC危险因素及研究进展,对于制定合理的指导意见提供理论依据,提高UC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UC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精神心理因素、阑尾切除术、吸烟因素等与UC有关。本文就这些因素在UC发生发展中作用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因素共同参与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治疗进展缓慢且缺乏特异性,其发病率在中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UC发病率明显高于CD,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目前尚缺乏类似人类UC的动物模型,因此UC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其病因、发病机制、疾病发展规律,确定诊断和治疗手段以及新药的开发和研究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几年UC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及大肠湿热证U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探讨IL-8在UC发病中和大肠湿热导致U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观察60例活动期UC患者(UC组),其中30例大肠湿热证UC患者(湿热组)3、0例非大肠湿热证UC患者(非湿热组)及16名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血清IL-8的水平,并将大肠湿热证UC患者按UC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重度。比较UC组与健康组,湿热组、非湿热组与健康组及大肠湿热证轻度UC患者与中重度UC患者血清IL-8水平。结果 UC组血清IL-8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湿热组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非湿热组(P<0.01)及健康组(P<0.01),非湿热组血清IL-8水平稍高于健康组(P>0.05);在大肠湿热证的UC患者中,中重度UC患者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轻度UC患者(P<0.05)。结论 IL-8在UC发病及大肠湿热导致UC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与大肠湿热证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可为活动期UC诊断及大肠湿热证UC患者的辨证及中医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与免疫过程反应有关的慢性肠道非特异性炎症,其病因至今未明.我国UC的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近20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研究表明,UC患者存在血栓并发症形成的潜在危险,但临床上尚缺乏对UC患者与血栓形成有关的凝血指标的研究.故我们对反应UC患者凝血状态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FIB)、D-二聚体各项指标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UC)为一种机制尚不明确的慢性结肠炎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难治易复发。肠道菌群的紊乱与UC发病密切相关,益生菌制剂可以明显改善肠道菌群结构,进而对UC起到治疗作用。益生菌制剂日益成为UC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对近年来益生菌制剂治疗UC的成果、相关机制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困境及不足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及大肠湿热证U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 (interleukin-8,IL-8)水平,探讨IL-8在UC发病中和大肠湿热导致U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60例活动期UC患者(UC组),其中30例大肠湿热证UC患者(湿热组)、30例非大肠湿热证UC患者(非湿热组)及16名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血清IL-8的水平,并将大肠湿热证UC患者按UC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重度.比较UC组与健康组,湿热组、非湿热组与健康组及大肠湿热证轻度UC患者与中重度UC患者血清IL-8水平.结果 UC组血清IL-8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湿热组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非湿热组(P<0.01)及健康组(P<0.01),非湿热组血清IL-8水平稍高于健康组(P>0.05);在大肠湿热证的UC患者中,中重度UC患者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轻度UC患者(P<0.05).结论 IL-8在UC发病及大肠湿热导致UC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与大肠湿热证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可为活动期UC诊断及大肠湿热证UC患者的辨证及中医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小RNA-155(miR-155)、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2年3月克罗恩病(CD)患者78例为CD组,78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为UC组,另选取同期行肠镜检查的50例结肠息肉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CD组、UC组血清、肠黏膜组织miR-155、PDCD4 mRNA表达水平;按简化CD活动指数(CDAI)将CD患者分为轻度CD活动组(24例)、中度CD活动组(28例)、重度CD活动组(26例),依据Mayo评分将UC患者分为轻度UC活动组(23例)、中度UC活动组(30例)、重度UC活动组(25例),比较不同活动度CD与UC患者血清、肠黏膜组织miR-155、PDCD4 mRNA表达水平;分析CD、UC患者血清、肠黏膜组织中miR-155表达水平与PDCD4 mRNA的关系。结果:CD组、UC组患者血清、肠黏膜组织miR-155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DCD4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CD/UC活动度增加,CD/...  相似文献   

19.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欧美各国发病率高,国内发病率低于国外。本文就我院及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75—2005年诊断明确的住院患者72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32(IL-32)表达水平,分析IL-32 表达水平与UC 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入组50 例UC 患者(UC 组,根据病情分为轻、中、重度)及30 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收集UC 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用Trizol 提取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总RNA,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L-32 mRNA 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中IL-32 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外周血中IL-32 表达水平,以及轻、中、重度UC 患者IL-32 表达水平。结果 UC 患者外周血中IL-32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UC 患者外周血中IL-32 表达水平与轻、中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UC 患者外周血中IL-32 表达增高,IL-32 可能参与UC 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