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rrett食管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是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是公认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虽然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除,但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食管粘膜炎症、食管到食管腺癌的发病机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就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的临床及内镜表现与病理特点.方法 将748例经病理确诊的BE患者根据年龄划分老年组(n=156)和非老年组(n =592),并对其临床及内镜表现与病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典型反流症状(17.4%)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9.0%),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胃镜下表现均以短段BE及岛状BE为主,其中老年组全周型BE(19.2%)所占比例高于非老年组(8.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肠上皮化生(23.7%)所占比例高于非老年组(13.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组检出异型增生3例,有杯状细胞2例.结论 老年人易出现典型的反流症状,内镜下全周型BE较非老年人多,老年人BE肠上皮化生的发生高于非老年人,国人中存在杯状细胞的BE较罕见. 相似文献
4.
5.
6.
<正>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是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替代的病理现象,是由于长期的胃食管反流,胃酸与胃蛋白酶慢性刺激食管下段鳞状上皮,发生胃肠上皮化生性改变,与食管腺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是食管癌的一种癌前病变,被临床广泛重视.常规尸解BE发现率12%,胃食管反流病人内镜发现率10~20%,伴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硬皮病病人内镜发现率达37%.BE多发生于中老年,但也可发生于青年和儿童中,平均发病年龄55岁,0~15岁和40~80岁为两个发病的高峰年龄段,男女之比约为3~4:1,1%BE有家族史,并有少许家族性发病的报告. 相似文献
7.
8.
Barrett食管 (Barrett’s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上皮发生镜下可见的任何长度的异常变化并经粘膜活检证实发生肠腺化生的一类疾病 ,因 1 95 0年由Bar rett首先报道而得名。研究证实 ,化生上皮具有2 %~ 40 %向肿瘤转化的可能 ,其可能性大小与不同因素 ,如化生范围、异型增生的等级、病程及p5 3抗原的表现相应。Eloubeidi等报道该病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故值得临床重视。1 定义对BE的定义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争议。大约有两阶段 ,第一阶段以Skinner为代表 ,将BE严格定义为远端食… 相似文献
9.
孟宪镛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2,16(2):109-110
Barrett食管 (Barrett’sesophagus,BE)是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取代的一种病理现象。BE多见于 4 5岁以上成人 ,诊断时平均年龄 5 5岁 ,男女之比为 4∶1。偶尔BE见于儿童 ,是先天性的 ,由于胚胎时期发育异常所致。临床所见BE几乎都为获得性的 ,其病因主要是胃食管反流。BE因其与食管腺癌发生的相关性而受到广泛重视。并非所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均发生BE ,反流性食管炎病程超过 1年易并发BE。BE通常见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裂孔疝的患者。动物实验证明 ,酸性胃内容物和碱性十二指… 相似文献
10.
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其发展为食管腺癌的风险较普通人明显增高。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有药物抑酸治疗、外科手术行食管切除和内镜下治疗。由于抑酸治疗的局限性、食管切除手术本身的高风险、术后诸多并发症、高费用等因素,以及随着近10余年来消化内镜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内镜下治疗Barrett食管变得越来越普遍,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该文就Barrett食管治疗方式的原理、疗效、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Barrett食管的诊断及其与食管腺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由英国心胸外科医生Barrett在1950年首次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BE的一般发生率为0.25%~3.90%,而反流性食管炎病人的发病率可高达10%~20%。BE最多见于白种人,黑人和亚洲人相对较少。BE与食管腺癌的发生率密切相关,是一种主要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因此,提高对BE的认识和诊断率是食管癌早期防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升高,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sus,BE)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BE作为公认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受到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3.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一种特殊类型,在蒙特利尔GERD定义和分类的全球专家共识中BE也被认为是GERD的一种并发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GERD中约有5%~10%患者是BE,约2%~5% BE患者最终可发展为食管腺癌[1].目前研究认为,BE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近年来中国和西方国家食管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BE的及时诊断对预防和减少食管腺癌发生有重要的意义[2]. 相似文献
14.
15.
Barrett食管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立娜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6):1-3
Barrett食管(BE)是一个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食管疾病,是一种癌前病变,与食管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食管的原发性腺癌中约50%来自BE。近年来,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发生率明显增高,为所有恶性肿瘤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我国属于食管癌的高发区,食管癌的发生率逐年增高,提高对BE的认识和内镜下的诊断率、检测及治疗是食管癌早期防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Barrett食管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Barrett食管(BE)的病因、内镜下特征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探讨BE和食管腺癌的关系。方法:分析29便BE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诊断及病理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其中胸骨后或剑突下痛达80%;在内镜下可分为全周型(13例)、岛型(10例)和舌型(6例)。活组织检查显示,本组特殊型柱状我界型上皮14例、胃底上皮12例,其中不典型增生5便,尚未发现癌变。结论BE是反流性 相似文献
17.
<正>Barrett食管现被公认属癌前病变;故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外学者报告较多,国内报告较少。现将我院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食管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除目前常规内镜检查加病理活检诊断之外,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内镜诊断技术。该文主要针对其内镜诊断及新的内镜成像技术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Barrett食管即食管粘膜受损后在修复过程中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替代,病理检查不难确诊,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其腺癌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30~50倍,所以防治Barrett食管十分必要。临床上胃食管返流病常伴发Barrett食管,而酸、碱等化学物质及素养物的攻击常损伤食管粘膜而导致Barrett食管的形成。因Barrett食管只是食管粘膜上皮的病理改变,而非一证,故很难与确切的中医病名相对应,但从其常有咽部不适,胃脘堵闷,时有噎食等临床表现看,可从中医“噎证”论治。噎证日久可致上下隔拒,故噻与膈常统而论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