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目的:分析脊柱减压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2组(n=35)。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脊柱减压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肌电图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视觉疼痛(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腰椎疼痛评分(JOA)、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及胫神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明显,VAS、JOA,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及胫神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脊柱减压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并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265例,通过回顾分析治疗过程,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Nakano改良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前、术后7 d、术后30 d和术后180 d的VAS评分分别为(7.27±1.34)分、(2.95±1.16)分、(1.52±1.04)分、(1.49±0.76)分,术后7、30、180 d与术前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7.2±7.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8 d。经治疗,优、良、可和差例数分别为209、45、11和0例,治疗优良率为95.85%。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过性下肢痛觉过敏,经对症治疗7~14 d后得以恢复。患者整体恢复情况良好,未出现术后复发再手术、未发生神经根损伤,未出现术中大出血。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有效避免创伤,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脊柱显微内窥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脊柱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脊柱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MED),对82例各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神经根管扩大。结果:随访时间平均5个月,按Macnab标准评定,优80例,良2例,结论:本术式可清晰地显露椎间盘和神经根受压情况,不破坏脊柱后柱的结构,可保持脊柱的完整性,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非手术脊柱减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与普通牵引相比的优势所在.方法 选取LDH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普通腰椎牵引治疗,试验组予SDS9800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予腰椎MRI测量,并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均有改善,但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手术脊柱减压技术是无创、安全、有效、舒适的治疗LDH方法,其临床及影像学疗效优于普通牵引. 相似文献
7.
笔者运用脊柱内外平衡的观点对腰椎后关节紊乱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脊柱旋转复位法治疗,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脊柱内窥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脊柱内窥镜下行腰间盘摘除术及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应用脊柱内窥镜系统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67例,患者年龄55-78岁,51例合并有侧隐窝狭窄,观察其疗效。结果67例获得3个月~35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按Nakal标准评定,优良率86.6%。结论脊柱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问盘突出症具有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的优点,是目前该类疾病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脊柱肿瘤误诊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彬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7(1):21-21,25
近年来,影像学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技术,但另一方面临床医师对CT等特殊检查的过多依赖,而忽略了对病史、体检及X线平片等常规手段的重视,因而造成临床误诊,1998年12月~1999年12月我们收治从基层医院转来的脊柱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1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椎管内肿瘤漏诊的原因,以降低临床漏诊、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被漏诊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漏诊的原因,提出避免措施.结果 19例患者均在院外有不同程度的误诊、误治,遂到我院进行治疗,均经全脊柱MRI检查明确椎管内肿瘤后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神经鞘瘤13例,脊膜瘤3例,室管膜瘤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术后随访时间l ~36个月,19例疼痛均明显缓解,18例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1例残留左臀及左小腿外侧麻木,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 椎管内肿瘤的早期症状和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特征虽有相似之处,但只要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仔细的体格检查,选择恰当的影像学检查,两者是可以鉴别而避免漏诊、误诊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术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加周围松质骨植入与双枚Cage植入椎间融合术的应用效果。方法:15例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术的患者根据病变节段椎体横径大小,分别采用单枚Cage加周围松质骨植入(A组,n=7)和双枚Cage植入(B组,n=8)。术后随访6个月~2a,评估术前、术后3d及24周时患者的腰椎椎间隙高度、腰椎融合率,并进行下腰疼JOA评分。结果:2组L4/L5、L5/S1腰椎间隙高度和下腰疼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分别为1.615、3.040和3.059,P均>0.05),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F时间=7.567、5.639和255.498,P均<0.05),2组融合率均为100%。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术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单枚Cage加周围松质骨植入与双枚Cage植入的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1例15~18岁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椎板间开窗入路椎间盘摘除术。结果: 随访0.5~2.5年,优8例,良2例,优良率为90.90%。结论: 外伤和畸形是造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临床特征突出,X线检查无特异性,CT、MRI有利于明确诊断;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者采取手术治疗,术式以椎板间开窗为宜;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94-100
目的观察定点运穴手法配合盘根消痛方治疗气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将2016年1~12月在我院收治的136例气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两组,均采用定点运穴手法治疗,治疗组68例,配合口服中药盘根消痛方,对照组68例,配合口服布洛芬,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视觉疼痛评分(VAS)、腰椎(JOA)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JOA腰痛疾患评分明显增加,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VAS评分积分明显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治疗气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配合盘根消痛方治疗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CT对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CT征像典型且临床症状符合的椎间盘突出500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中央型128例,后外侧型371例,椎间孔内或外型93例,突出伴膨出者391例,椎间盘真空变性78例。结论:CT能够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各种征像,并能直观地显示椎管及侧隐窝的狭窄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第二代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2006年5月~2008年7月应用第二代腰椎间盘镜手术(MEDⅡ)治疗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3个间隙),单间隙突出者31例,双间隙突出者1例。腰3、42例,腰4、57例,腰5骶122例。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5.6±0.8)个月,优良率90.6%。结论:显微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和仔细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胶原酶溶解术以及两法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对1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适应证分别选择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胶原酶溶解术以及联合治疗,按手术方法分3组(即切吸组A组,溶解组B组,联合组C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间盘切吸组总有效率87.7%(50/57),胶原酶溶解组总有效率85.4%(35/41),联合组总有效率92.3%(23/25)。结论: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Ping Zhao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1995,1(3):197-200
AStudyonExtension-FlexionDynamicLumbarSpineRadiographsinPatientswithLumbarIntervertebralDiscHerniationAStudyonExtension-Flexi...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后路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院61例后路间盘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进行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腰椎管狭窄19例。分别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进行“开窗”减压,髓核取出术及潜行神经根减压治疗。结果 随访12-18个月,按照Nakai标准:优51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93.4%。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病人,本术式达到了减压目的,而且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保证了脊柱的稳定性。在发挥其优势的前提下,适应证的选择十分重要,预防手术并发症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CT引导下2靶位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方法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10mm)患者35例,在CT引导下,Ⅰ型靶针达硬膜外间隙,Ⅱ型靶针通过工型靶针刺人突出物内,向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600U,向突出物表面注射胶原酶1200U。结果治疗结束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按照改良MacNab方法进行评定,结果优24例(68.6%),良8例(22.8%),差3例(8.6%),优良率91.4%。治疗过程中全部患者无严重疼痛及症状加重,无神经根、血管等损伤。结论在CT引导下将胶原酶注射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硬膜外间隙与突出物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对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未见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