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菲立磁增强MRI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4例经CT和MRI检查确定或怀疑有肝脏病变者 ,进行菲立磁增强MRI检查 ,包括原发性肝癌 6例 ,肝转移瘤 7例 ,肝血管瘤 3例 ,肝硬化 5例 ,肝囊肿 1例和肝局灶增生结节 2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别测量增强前、后肝脏病变及背景噪声的信号强度 ,计算病灶 -肝脏背景信号强度对比值。结果 菲立磁增强后 ,①所有病例肝脏背景信号均明显减低 (Ρ <0 .0 1) ;② 4例原发性肝癌 ,3例肝转移瘤 ,2例肝硬化病人发现了更多的病灶 ;③病灶 -肝脏背景信号强度对比值测量中发现 ,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对比值明显升高 (Ρ <0 .0 1) ,肝血管瘤对比值降低(Ρ <0 .0 5 ) ,而肝硬化结节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菲立磁增强MRI检查对肝局灶性病变的检出及定性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菲立磁增强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菲立磁增强MRI在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21例怀疑有肝脏局灶性占位病变患者行MR平行及菲立磁增强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频率选择脂肪抑制及非脂肪抑制ASTE T2WI、True FISP T2WI、频率选择脂肪抑制FLASH T1WI。比较增强前后T2WI及T2WI病灶及肝脏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观察增强前后病灶数量及形态;结合MR平扫及增强MRI表现进行定性诊断。结果 菲立磁增强T2WI及T2WI肝脏信号强度较平扫明显下降,病灶与肝脏的CNR较平扫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菲立磁增强T2WI及T2WI可明显提高肝脏实性占位性病灶的检出率。菲立磁增强T1WI在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潜在价值,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菲立磁增强MRI和增强CT扫描在肝脏实性占位病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8例肝内局灶性占位患者行MR平扫及菲立磁增强扫描。观察肝脏与病灶信号强度变化 ,形态及数目 ,比较增强前后T2 WI病灶及肝脏的信噪比 (SNR)及对比噪声比 (CNR) ,做出MRI定性诊断 ,并与增强CT扫描诊断进行比较。其中肝细胞肝癌 4例 ,复发性肝癌 4例 ,转移瘤 4例 ,肝血管瘤 6例。结果 菲立磁增强明显降低正常肝组织信号强度 ,而恶性肿瘤的信号强度无强化 ,病灶—肝脏信噪比增加可清晰显示病变 ,并发现新病灶。肝血管瘤的血池效应与增强CT扫描比较有鉴别诊断意义。结论 做为增强CT扫描和Gd -DTPAMR增强的补充方法 ,SPIO增强MRI对肝脏占位病变的显示 ,小病灶发现和定性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菲立磁在MR检查中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17例肝、脾、淋巴结病变患者进行常规MR检查和菲立磁增强扫描,观察、分析、增强前后T1WI、T2WI图像上肝、脾、淋巴结的信号变化及病灶数目,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菲立磁明显降低,肝、脾组织和含吞噬细胞的良性病变的信号强度,不影响未含吞噬细胞病灶的信号强度,同时具有早期缩短T1弛豫时间,不良反应少。结论:菲立磁在检测肝、脾局灶性病变中,敏感性高,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肝内局灶性病变菲立磁增强MRI-组织病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肝内局灶性病变菲立磁增强信号强度变化与Kupffer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搜集行菲立磁增强MR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16个肝细胞癌(HCC)病灶以及良性病变9例16个病灶,分别计算局灶性病变相对于肝组织的Kupffer细胞的比率以及菲立磁增强前后T1WI、T2WI信号的相对比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良、恶性肝内局灶性病变间Kupffer细胞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HCC分化程度的降低,病灶内Kupffer细胞计数比率呈下降趋势(P<005)。T2WI强化比率与Kupffer细胞计数比率呈负相关(r=-0780,P<005);T1WI强化比率与Kupffer细胞计数比率呈正相关(r=0389,P<005)。结论肝内局灶性病变间Kupffer细胞计数比率的明显差异是菲立磁增强MRI鉴别肝内良、恶性病灶的基础,T2WI序列能有效地鉴别肝内良、恶性疾病,是鉴别肝内良恶性局灶性病变的MR检查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6.
超顺磁性氧化铁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菲力磁增强在肝脏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0例肝脏结节性病变进行常规肝脏平扫和菲力磁增强扫描 ,分析增强前后T2 WI检测病灶数目以及肝脏、病灶信号强度的变化。结果 菲力磁增强明显降低正常肝脏的信号强度 ,而病灶的信号强度无明显变化 ,病灶 -肝脏的信号强度比增加 ;菲力磁增强可清晰地显示病变并可发现更多病变。结论 菲力磁增强在检测肝脏结节性病变中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菲立磁增强MRI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1例经CT或MRI检查确定或怀疑有肝脏病变者进一步行菲立磁增强MRI检查 ,分别测量增强前后肝脏、病变及背景噪声的T2 WI信号强度 ,计算增强前后肝脏及病变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 (CNR)。分析平扫及增强后扫描检测的病灶数目。结果 菲立磁增强后肝脏的SNR明显降低 (Ρ <0 .0 1) ;恶性病灶的SNR变化不明显 (Ρ >0 .0 5 ) ;病灶 -肝脏CNR明显增高 (Ρ <0 .0 1)。增强后病变的检出数量增加 ( χ2 =8.5 7,Ρ <0 .0 1)。结论 菲立磁能显著提高肝脏恶性肿瘤的检出率 ,而且对肝脏小病灶的鉴别诊断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超顺磁性氧化铁诊断肝脏小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商品名为菲立磁,Feridex)对肝脏小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滴注后的最佳扫描时间。方法:17例经B超或CT检查发现肝脏内小病灶患者,经常规MR平扫和增强扫描1-3d后,经静脉滴注菲立 (0.05ml/kg),并于0.5,3.6h后进行扫描。主观目测菲立磁增强后肝脏小病灶的显示情况,定量分析菲立磁增强后肝脏信号下降情况。结果;菲立磁增强后扫描可显著肝脏内直径小于1cm的病灶21个,明显多于常规MR检查(8个)。菲立磁应用后小肝癌和容易与肝癌混淆的局灶性结节增生和再生结节信号变化明显不同。菲立磁增强后扫描,肝脏T2WI,T1WI信号均较增强前下降(P<0.01),滴注菲立磁后0.5,3,6h扫描,T2WI各时间点的脏脏信号下降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菲立磁能显著提高肝脏小病灶的检出率,而且对肝脏小病灶的鉴别诊断可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我院269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92.4%恶性病变动脉相呈现回声增强.病灶动脉相呈现高增强或等增强、延迟相消退为低增强或无增强,在良性病变中占13.8%(19/138),恶性病变中为94.7%(124/131);实时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限性病灶的敏感度89.6%,特异度97.5%,诊断符合率93.2%.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可显示肝局灶性病变的血流灌注特点,对肝局灶性病变的分类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菲立磁增强扫描与螺旋CT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本院完成螺旋CT增强扫描及菲立磁增强MRI扫描且临床、手术病理证实局灶性肝病 2 6例 5 7个病灶 ,采用分组盲法ROC曲线分析对比评价菲立磁增强MRI与螺旋CT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肝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联合分析平扫 +菲立磁增强MRI对病灶检出最好 ,与其它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病灶定性 ,平扫 +菲立磁增强MRI组ROC曲线下面积Az 值最大为 0 92 6 0 ,准确性为 86 .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螺旋CT增强扫描、MRI平扫及单独分析菲立磁MRI等三种方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菲立磁增强MRI肝成像无论病灶的检出及定性诊断价值均高于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分析平扫+菲立磁MRI较单独分析SPIO能明显改善病灶的检出能力及定性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1.
肝脏特异性磁共振对比剂——菲立磁的临床应用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菲立磁增强MRI检查对肝脏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22例经CT或MRI检查确定或怀疑有肝病变者进一步行菲立磁增强MRI检查,分别测量增强前后肝脏、病变及背景噪声的T2WI信号强度(SI),计算增强前后肝脏及病变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增强后肝脏的SI、SNR明显降低(P<0.01);恶性病变的SI、SNR变化不明显(P>0.05)。囊肿、血管瘤增强后T2WI SI下降不明显。增强后病变-肝脏CNR比增强前明显增高(P<0.01)。增强后0.5小时与3小时相比肝脏SNR以及CNR无差异(P>0.05)。增强后病变的检出数量增加,而且其边界、大小显示更清楚。结论 菲立磁增强磁共振扫描可显著降低肝脏T2WI SI,而对恶性肿瘤T2WI信号的影响不明显,显著提高了恶性肿瘤-肝脏的CNR。因此,它对恶性肿瘤的检出及定性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脂肪肝:MRI影像表现及MRI序列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选择评估脂肪肝的MRI序列和认识脂肪肝的MRI影像表现以帮助鉴别诊断,方法:18例脂肪肝病人进行了肝脏平扫和增强MRI,采用屏气同,反相位T1加权梯度回波序列,2D FLASH加脂肪抑制T1WI以及HASTE T2WI。结论:18例肝脂肪变中伴有7例肝癌,2例血管瘤,1例囊肿,5例肝硬化;弥漫型脂肪浸润6例,局灶型脂肪浸润12例,脂肪肝影像表现,T1WI同相位表现为稍高或等信号,反相位或加压脂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信号,部分脂肪肝伴脂内肿块在反相位或加压脂TWI上可见低信号肿块周边全周或部分环状高信号带,在增强MRI上无明显强化,有时见少量小血管进入其内,结论:同与反相位MRI能较好鉴别诊断脂肪肝,两者互补,缺一不可,可避免脂肪肝的误诊或汤诊。建议对疑有脂肪肝患者行同,反相位T1加权MRI扫描。  相似文献   

13.
肝脏炎性假瘤MRI表现(附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并分析其鉴别诊断。方法:21例均行MRI平行与增强扫描,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1例计23个病灶,多位于右叶,呈圆或类圆形。平扫T1WI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多不强化,而门静脉及延迟扫描为周边环状强化为主。结论:肝脏炎性假瘤MRI表现有其特殊性,有助于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肝段MRI异常信号对肝脓肿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肝脓肿的MRI表现,特别是肝段MRI异常信号,探讨其在肝脓肿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肝脓肿的41个病灶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 4例肝脓肿,单发13例,其中单房7例,多房6例;多发脓肿11例。肝段性异常信号灶29个,均表现为T2WI高信号,其中4个病灶T1WI呈低信号,其余T1WI无异常信号;22个表现为楔形,7个为圆形,范围、大小不一。8例行增强MRI者中,5例平扫表现肝段性异常信号的病灶均呈肝段性强化。另有2例MRI平扫呈肝段性T2WI高信号灶,CT增强检查见动脉期一过性肝段性强化。无论MRI增强还是CT增强其强化形态和范围与平扫MRI肝段性异常信号一致。结论 肝段MRI异常信号是炎症导致门静脉分支狭窄、血流减少,肝动脉血流代偿性增加所致,对肝脓肿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超顺磁性氧化铁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增强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能力。材料与方法 43例怀疑肝占位者经常规MRI和Gd-DTPA增强后1-7后,行SPIO增强检查。其中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经随访、实验室生化检查及临床资料证实。分析平扫MRI及SPIO增强后病灶的信号变化,并与Gd-DTPA动态增强结果相对照。结果 43例共12种病变、单发病灶21例,多病灶22例。包括原发性肝细胞肝癌22例,血管瘤5例,囊肿4例,转移性肝癌5例,肝硬化结节4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NH)5例,其他病变6例。22例多发病灶中有8例合并1或2种病变。SPIO增强后,肝细胞肝癌T1WI为等或略高信号,T2WI为较高信号;血管瘤T1WI为较高信号,T2WI信号同平扫为高信号;囊肿T1WI、T2WI信号无改变;肝硬化结节T2WI为等信号同正常肝实质;FNH T2WI信号明显下降。其余病变的诊断SPIO增强不具有特征性,须与Gd-DTPA动态增强相结合。结论 SPIO具有一定的定性能力Gd-DTPA增强相结合,可帮助提高肝局灶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脏病变在SPIO增强扫描T1WI上呈现高信号的机制.方法:肝脏局灶病变39例(56个病灶),其中33个恶性病灶(肝细胞癌10个、转移瘤21个、胆管细胞癌2个)和良性病灶23个(海绵状血管瘤9个,肝囊肿14个).平扫序列包括SE T1WI、FSPGR T1WI及FSE T2WI.SPIO(菲立磁)增强扫描序列包括FSE T2WI、SE T1WI(TE值分别为8 ms、20 ms)和 FSPGR T1WI(TE值分别为1.5 ms、4.2 ms).分析不同序列图像上病灶及肝实质的的信号变化.结果:在SPIO增强T1WI上,随着TE的延长,肝实质信号降低,肝内局灶病变信号相对增高.在SPIO增强长TE T1WI上,大部分恶性病灶及全部血管瘤呈相对高信号.结论:在SPIO增强T1WI上,SPIO对肝实质的T2*效应可能是部分局灶病变呈高信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