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多勤  王共华  李坤 《包头医学》2014,(1):28+43-28,43
目的:探讨临床腰腿痛伴腹痛病例针刀联合手法的治疗。方法:①针刺胸腰段脊柱旁或关节突附着处超敏压痛点,停留5~10分钟后拔出;②针刺第12肋骨下缘;③松解腰1~3横突末端。治疗腰腿疼痛伴发腹痛5例临床资料。结果:3例治愈,至今未复发,1例腹痛明显减轻,1例失访,总有效率80%。结论:针刀联合手法对严重腰腿痛并发腹痛的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3例急性胃肠炎患者,急性胃炎6例,急性肠炎14例,急性胃肠炎13例。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15~61岁。病程半小时~3天。主要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上腹部或脐周痉挛性腹痛,伴有呕吐或腹泻。 1.2 方法与疗效 1.2.1 方法:心痛定10mg,舌下含化或嚼碎后舌下含化,无效时增含10mg。本组病例中25例含服10mg,8例含服20mg。 1.2.2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半小时内腹痛完全缓解而不再发作者;②有效,1小时内腹痛减轻者;③无效,1小时后腹痛仍无缓解者。 1.3 结果:本组病例疼痛缓解时间最短为2分钟(3  相似文献   

3.
足三里、天枢穴为主电针治疗急腹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天枢为主治疗急腹痛的疗效。方法:取足三里、天枢为主,泻法强刺加挂针20分钟-40分钟,待腹痛缓解后,再辨证辨病配穴从本论治。结果:本组186例患,治愈率81.7%,有效率94.1%。结论:电针治疗急腹痛疗效确切,止痛迅速,简便易行,为临床治疗急腹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针刺方法:用26号二寸针,从大椎穴进针,稍向上斜刺,当刺入1.5寸左右病人感到有触电感达上、下肢时,立即出针,免伤脊髓神经。隔日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一周再进行下一个疗程。一般需针2~4个疗程。二、治疗结果:共治20例,均为原发性癫痫。其中显效(半年以上无癫痫发作。)11例,有效(癫痫发作间隔时间延长,或持续时间缩短。)4例。典型病例郑××,女,11岁,学生。于1969年,头部受伤后突然抽搐一次,以后经常抽搐,每日1、2次。用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我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单纯用针刺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颇佳。现将记录完整的154例治疗概况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患者共154例。男性89例,女性65例;年龄最大者54岁,最小者21岁;病程最长者3年,最短者7天。全部病例均经外院或本院检查确诊,并在针刺治疗期间停用一切中西药物。治疗方法 1.刺血取穴:腰俞、委中、阳陵泉。刺血针具采用16号三棱针。穴位常规消毒,然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止血后拔罐,约5分钟后去罐。最后用2%碘酒棉球消毒针孔。2.毫针取穴:风池、环跳、秩边、殷门、绝骨、昆仑。均采用泻法,留针半小  相似文献   

6.
病人及方法18例慢性痛病例用针术治疗。其中10例部分至完全止痛,8例无效或稍改善。经皮肤插入幼的不锈钢针,用拇指和食指将针顺时针及逆时针旋转30秒至2分钟。针刺点用解剖学描述,仿照针刺点的中医名称(翻译)。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本组354例患者中,男211例,女143例,年龄19~56岁,病程2~8天。 治疗方法:①选穴:压痛点、悬钟、后溪、落枕点。配穴:大椎、风池。②针刺和手法:落枕点、后溪、悬钟,按需要选其一,也可交替使用,针刺得气后,用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分钟,作间歇运针,并嘱患者前后左右转动颈部,疼痛可明显缓解,活动明显改善。疼痛未解再刺压痛点、大椎、风池。针后可加以按摩或火罐,疗效更加。一般针刺1次后,疼痛和功能障碍可消除。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痊愈:症状与体征消失,颈部活动自如,恢复正常工作,1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显愈:症状与体征消失,颈部活动不受限,偶有疼痛,但不明显。 无效:针10次,症状无明显改善。 治疗结果:痊愈344例,97.2%。显愈9例,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经诊治皮疹消退后,有部分患者仍有局部针刺刀割样疼痛,笔者从1987~1993年临床中对39例患者施行电针、水针、红外线联合治疗,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39例患者中,男性28人,女性11人,年龄最大为74岁,最小为36岁,皆患带状疱疹经中西药治疗后仍存在局部针刺刀割样疼痛,以腰部,胁肋多见。 治疗方法:视疼痛部位大小,选用1~1.5寸毫针4~6枚,在距皮损周围1~2cm处平刺,针尖均刺向皮损中心,入针得气后,加上海产G6805治疗机,留针20分钟,出针。用注射器吸取0.1毫克维生素B_(12)注射液1毫升,取阿是穴穴注,同时用红外线照射患处,每日1次。 治疗结果:39例患者经治疗全部痊愈,其中治疗2次痊愈者2例,最长治疗30次共5例,绝大多数在  相似文献   

9.
1.针刺:第一组取阳陵泉、胆囊穴、足三里、丘墟;第二组取日月、期门,均沿肋间缝向外斜刺1寸。第三组取胆俞、肝俞,均向脊柱斜刺1寸。均取右侧,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2.拔罐;取胆俞穴,以广口罐头瓶常规拔罐10分钟。结果:全部有效(针)后立即止痛)即于第  相似文献   

10.
笔者针刺素髎治疗鼻衄屡收良效。用28号毫针在该穴向斜上方刺入7—8分,得气后,视病情轻重施以捻转泻法,留针20—30分针鼻衄即止。例一:患者张××,女,17岁,学生,85年8月13日来诊,因患鼻衄,久治未愈。经常头痛头晕,疲乏无力,面色萎黄,月经正常,脉弦数,苔薄黄,舌质红。辨证为肝脾蕴热,气血上逆。针刺素髎穴向上斜刺7分深,得气后,略施捻转,留针30分钟,起针即愈,随访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11.
我科使用此法治疗急慢性躁关节扭伤已4年,疗效非常好。 治疗方法:取红花、白芷、五加皮、地鳖虫(2:2:2:1)共研细末备用。 先针刺:昆仑、丘墟、解溪,照海、商丘、阿是等局部穴选择使用。内侧副韧带损伤加三阴交,外侧副韧带损伤加悬钟,肿胀者中1针,围4针用齐刺法,上针均泻法。病程在3日内者不留针,3日以上者留针30分钟,针后将上述药粉根据伤面大小取适量,用热凡土林、酒精、饴糖调敷,损伤在24小时以内者待凉后敷,在24小时以后者趁热敷.然后加压包扎,陈旧性踝扭伤者每2天换1次,嘱制动。 疗效:急性踝关节扭伤一般1次即愈。陈旧扭伤多者6~7次可愈。全部病例均在治疗后1小时疼痛减轻,愈后无活动不适。  相似文献   

12.
针刺百会治疗脑外伤后头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治疗的14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5例。以全头痛或头顶痛为多见,多为刺痛、撕裂性痛、钝痛,一般不伴有全身其它症状。取穴:主穴百会穴,配前顶穴、后顶穴。从百会穴斜刺3cm,沿皮向前透前顶穴,向后透后顶穴,快速捻转强刺激,大约1分钟后,头痛症状逐渐消失,强刺激2~3分钟后,头痛症状全部消失。对于头痛症状重者,先口服鲁米那片30mg,针刺后用75%酒精湿敷料加盖针处留针90分钟后起针。头痛症状较轻者,仅用酒精加盖留针处。每天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头痛症状消失,至今未有复发的11例,治疗后复发头痛症状减轻,多个疗程治疗未有复发2例…  相似文献   

13.
病例报告患者徐××,男,25岁,农民,住院号29117。系腹痛三天,抽搐昏迷一天于1977年5月14日入院。入院前三天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中下腹部疼痛,呈阵发性刀割样,大汗淋漓,转辗不安,弯腰捧腹,不能忍受。疼痛向腰骶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约历时10余分钟自行缓解,间隔半小时至1小时不等又发,性质同上,一天之内大约共发10余次。均不伴畏寒发热,腹泻,腹部包块及黄疸。次日在县医院治疗,腹痛依旧同上。病后第三日乃腹痛不止,且出现全身强直性痉挛,抽搐、口吐白沫,口唇发紫,不省人  相似文献   

14.
针刺镇痛,近年来文献报道较多,实验研究亦为针刺镇痛的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笔者运用祖国医学理论,郄穴功长止痛缓急,原穴善达三焦原气,调整内脏功能,采用郄原配穴法,治疗急性痛证,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胆绞痛 患者,女性,26岁,部队干部,住院号201010。患者因反复阵发性右上腹胀痛住院,住院检查确诊为胆石症、胆囊炎。经消炎及体外碎石治疗2次,夜间突感胸部憋闷,右上腹绞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弯腰抱膝,呻吟不止,腹痛拒按。诊断为胆绞痛发作。急深刺足少阳胆经的郄穴外丘,原穴丘墟;手少阳三焦经的原穴阳池,郄穴会宗;足厥阴肝经原穴太冲,郄穴中都。强力捻转,每5分钟行针1次,10分钟后,疼痛消失,留针30分钟出针,病人夜间休息好。  相似文献   

15.
安徽医学院急腹症研究室用维生素K治疗胆绞痛获良好效果。采用维生素K治疗的25例胆绞痛患者,除1例胆道结石在壶腹部嵌顿与胆管化脓而改手术和另3例无效外,其余21例经肌肉注射维生素k后,于10至40分钟止痛或绞痛明显缓解,止痛作用维持2至5小时。有一个56岁胆道结石患者,经采用阿托品2毫克注射无效后,随即采用杜冷丁50毫克肌肉注射,一小时未见缓解,最后用维生素k_120毫克肌注,20分钟后绞痛明显缓解而入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肝癌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15例肝癌介入后出现顽固性呃逆患者,行双侧合谷、太冲穴位针刺,留针20min,同时行双侧内关及足三里穴位针刺后分别注射维生素B1100mg、B650mg及阿托品0.25mg。结果:经1次治疗,10例呃逆症状消失,5例症状缓解。5例症状缓解者经第2次治疗后,2例症状消失,余3例经第3次治疗后2例症状消失,1例又经第4次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肝癌介入术后出现的顽固性呃逆有良好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编者同志: 1994年以来我们用针刺养老穴治疗急性腰扭伤10例,取得了一针见效的结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在20—60岁,平均年龄40岁。病程在6个小时以内者7例,病程在3—4天者3例。患者均经疼痛门诊诊断。 1.2治疗方法:取患侧或双侧养老穴,该穴位于尺骨小头上方,相当于腕后一寸处,取穴时应屈肘,掌心向外旋于尺骨茎突桡侧骨缝中取之。经常规消毒后直刺3—5分,留针20-30min。 1.3治疗结果:治疗后症状立即消失为痊愈,症  相似文献   

18.
自1990年以来,我们应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59例,其中男25例,女34例;年龄最大者71岁,最小者39岁,平均年龄52.7岁;病程最长者12年,最短者3个月。X线检查部分患者显示肩部骨质疏松。针刺选健侧肩髃穴,直刺,向极泉穴进针,深约2.5寸,有针感后,将针小幅提插,然后捻转运针约3分钟,将针提至皮下,再向肩髃穴前后分别斜刺,即合谷刺,各运针约3分钟,不留针。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在针刺前对患者的患侧肩部施以常规的揉、拿、滚、压等手法,并以肩髃、肩井、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不同针具提插刺法治疗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类型,以客观评价不同针具特别是小针刀提插切割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采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针刺、针刀2组,每组60例,相同直径的2种针具提插治疗1次后,评估其不良事件特别是刺后疼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刀组刺后遗留疼痛反应42例,针刺组仅4例(P=0.000);刺后全身有疲乏反应针刀组7例,针刺组仅1例(P=0.028);疼痛、疲劳3 d内均逐渐消失。针刀后常见不良事件局部为刺后疼痛酸胀、全身为身体疲乏,酸痛不适通常在针刀刺颈椎棘旁、横突或大结节等骨突位置,有时也可以见到头痛、烧心感等周边组织反应。结论:小针刀提插切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生不良事件的比率较针刺提插治疗高的多,不过总体是安全的,需要规范化其治疗流程以尽量避免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凯扶兰片剂口服用于会阴侧切术后镇痛。方法:选取265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用药组128例和对照组107例,用药组术后2小时口服凯扶兰片剂50mg,对照组术后常规不用药,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疼痛指标的标准分级并按照镇痛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用药组服药后平均35分钟可有不同程度的止痛效果,止痛持续时间平均在6小时,其中用药组服药前Ⅰ级疼痛者38例,Ⅱ级疼痛者76例,Ⅲ级疼痛者14例,服药后109例疼痛缓解,显效率85.16%,17例基本缓解,有效率14.84%,总有效率100%,而对照组疼痛均在Ⅰ—Ⅲ级。结论:经临床对比观察,凯扶兰服用方便,安全,止痛效果好,可做为会阴侧切术后的镇痛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