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朔  许秋常 《海南医学》2009,20(6):49-5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辅以早期康复训练并配合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测定治疗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焦虑程度,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12周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配合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焦虑程度,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乌拉地尔与硝普钠对高血压脑出血中早期活动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规颅内减压术后分别采用乌拉地尔或硝普钠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病情改善,头颅CT检查均显示血肿得到控制。乌拉地尔组在血肿体积控制上优于硝普钠组(P〈0.05),CSS评分乌拉地尔组(6.9±3.2)分高于硝普钠组(4.6±2.3)分(P〈0.05),ADL评分两组相近。结论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比硝普钠更有效地控制颅内出血,恢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其预后评价。方法观察本院2004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219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其中手术治疗后再次出血患者39例,对本组患者进行高血压史、出血量与患者术后再次出血的相关性分析,并对术后血压控制水平及肺部感染合并症与患者再出血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再出血患者分为外科治疗组及药物保守治疗组,对其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与患者高血压史呈正相关(P〈0.05),而与出血量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对不同治疗方法比较结果显示,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预后明显要优于药物保守治疗(P〈0.05)。结论具有长期高血压史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有较高的再出血风险,而对有手术指征的再出血患者应尽量选择手术治疗,并严格控制血压及肺部感染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化、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在术后第12周,对两组病员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比较;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病人ADL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微创清除术)和治疗组(微创清除术+尼莫地平),每组23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失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术后第2天显著下降(P〈0.01);术后1个月,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87%;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疗效确切,可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59)与观察组(n=63),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ADL评分情况、治疗前后血肿量、治疗前后GCS评分及CSS评分。结果 (1)经治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74.38%)(P0.05);(2)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为I级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血肿量均显著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血肿量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4)两组治疗后GCS及CS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均显著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陈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5):43-44,47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将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微创血肿引流术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治疗后第21天时采用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分(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评分以及治疗后第90天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及Barthel指数(barthel iondex,B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进行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21天的SS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第90天的MR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第90天的BI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20例患者术后死亡1例,存活19例,ADL1级患者所占比率达52.63%,明显高于对照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血肿引流术有助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提高预后生存质量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住院24小时内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组3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40例,仅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于入院24小时内及一月,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比观察二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CSS、ADL、HAMD评分及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在护理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护理一月后,与护理前比较,CSS评分降低、ADL评分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HAMD评分较护理前均升高。早期康复护理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期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CSS、ADL、HAM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一月后两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3.89%、35.0%,两组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且能降低卒中后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96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二组予以脑出血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观察二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H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治疗前后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0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二组NIHSS、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未发生因应用丹参而直接导致的颅内再出血或死亡病例。结论丹参酮ⅡA治疗脑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微创穿刺术和亚低温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和亚低温抢救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内科保守治疗组(简称对照组)30例行内科综合治疗,微创术和亚低温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0例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和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之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治疗效果和两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33%,病死率6.67%,对照组有效率50.00%,病死率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比较,治疗组于治疗后7d、治疗后14d、治疗后21d 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极度严重残疾1例、严重残疾5例、中度残疾6例、轻度残疾10例、ADL自理6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11例、4例、3例和1例。结论微创术和亚低温抢救重症脑出血有利于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在设备和条件完备的县级医院开展此项治疗抢救重症脑出血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61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3.3%,再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瞳孔变化及骨窗张力增高(去骨瓣患者),手术后血压仍持续增高且波动幅度大;70.5%的再出血发生在手术后24 h内。结论: 术中妥善止血和术后保持血压平稳是避免和减少再出血的关键因素,及时诊断和手术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手术对策。方法:将我院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患者30例总结分析,总结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年龄、GCS评分、术前收缩压、术前舒张压、颅内血肿体积、手术时间间隔、术后24小时平均收缩压、术后24小时平均舒张压、术后甘露醇应用时间间隔、血肿形态不规则、是否发现出血动脉因素密切相关(P 〈0.05),与血糖水平、钻孔引流术及开颅血肿清除术无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颇多,积极有效的术中及术后处理措施是防止其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庄强  徐娉  马振芝  宋怀珍 《河北医学》2011,17(5):623-625
目的:探讨立止血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应用预防再出血的临床可行性及效果。方法:120例住院需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入院后立即给予立止血1.0ku静脉推注,1.0ku肌肉注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插管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过程中再静脉注射立止血2.0ku,术毕当日至第3天,每日静脉注射立止血两次,每次1.0ku。对照组:术前术后常规给予止血敏、止血芳酸治疗,连用3d,其他治疗方法与治疗组相同。观察两组间手术后再出血率,两组间手术止血时间以及不同手术止血时间与再出血率的关系。结果:手术止血时间超过3h者术后再出血率明显增高。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再出血率下降,两组间差异显著。结论:立止血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应用能明显缩短手术中止血时间,明显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了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异丙酚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8例、亚低温联合异丙酚治疗组(治疗组)38例。监测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颅内压(ICP)、血糖、血电解质、烦躁及抽搐情况,以及术后第14天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月GOS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脑出血早期的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血糖、体温、心率显著下降(P〈0.05),脱水剂使用量及次数减少(P〈0.05),烦躁、抽搐、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较对照组减少(P〈0.05),术后GCS,GO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结论亚低温联合异丙酚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具有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施湘峰 《河北医学》2012,18(7):884-886
目的:比较软通道微创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与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40例对照组患者内科保守治疗,给予46例观察组患者软通道微创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再出血率及出院后1年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19.6%和27.5%(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出血率分别为23.9%和25.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优良率为65.7%,显著高于对照组41.4%,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减少住院期间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床边颅脑彩超的应用价值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行去骨瓣减压术并在术后常规行生命体征实时监测、床边颅脑彩超监测与头颅CT定期复查的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实验组。选择既往去骨瓣减压术后未行颅脑超声监测的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再手术、恢复情况及预后。 结果 术后实验组颅内压>20 mm Hg (1 mm Hg=0.133 kPa)患者舒张期末流速下降,搏动指数升高,与颅内压正常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术后经床边颅脑彩超共发现颅内病灶9例,以CT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颅脑彩超诊断术后并发症符合率81.82%。实验组病情变化再次手术6例,经床旁超声监测颅内血肿体积、血肿同侧侧脑室宽度与CT检查有较高一致性(t=0.155、0.147,P=0.880、0.886)。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二次手术时间更快,术后1周GCS评分提高,出院mRs评分降低,术后90 d脑疝发生率更低(均P<0.05)。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应用床边颅脑彩超能够及时监测患者术后病情变化,指导二次手术,值得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的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旨在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方法选择我院及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2011年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DL评估预后显示,预后良好组共51例,预后差组共37例,对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预后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术前合并器质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出血量、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与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关系密切(P〈0.05),均为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而性别、出血部位等与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关系不显著(P〉0.05)。结论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要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使用软通道和硬通道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的影响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1例,使用硅胶软管,B组39例,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分别对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并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总有效率、死亡率、再出血及气颅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总有效率、死亡率、再出血发生率和气颅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两种方法都可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治疗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9.
焦庆贵  胡国宏 《医学综述》2014,(15):2873-2875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与传统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北京华信医院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及术后1个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3个月ADL评分、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病死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GCS评分为(12.6±2.3)分,对照组术后1个月GCS评分为(9.1±1.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病死率及术后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