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M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一氧化氮(NO)释放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LPS组(1μg/mL)、OMT组(100μmol/L)、LPS+OMT小剂量组(20μmol/L)、LPS+OMT中剂量组(50μmol/L)、LPS+OMT大剂量组(100μmol/L)。采用Griess试剂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释放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测定RAW 264.7细胞iNOS mRNA的表达。结果:OMT显著减少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的释放(P〈0.05,P〈0.01);同时减少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iNOS mRNA的表达(P〈0.05,P〈0.01)。结论:OMT可能通过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iNOS mRNA表达,减少NO的释放量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炎素-1(Antitlammin-1,AF-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和不同浓度的LPS+AF-1组.应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IL-10表达的变化.结果 1μg/ml的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IL-10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LPS+AF-1组IL-10表达较LPS组表达显著升高(P<0.05),并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AF-1可促进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IL-10表达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对RAW264.7细胞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 10)分泌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采用ELISA法、逆转录PCR(RT - PCR)技术检测IL- 10分泌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IL- 10的分泌及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并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 LPS可刺激RAW264.7细胞IL- 10分泌及mRNA表达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炎性反应模型中,姜黄素对胆固醇逆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RAW264.7细胞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姜黄素10 μmol/L组,姜黄素20 μmol/L组,脂多糖(LPS)组,姜黄素10 μmol/L+LPS组和姜黄素20 μmol/L+LPS组。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中RAW264.7细胞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 LPS刺激可显著上调RAW264.7细胞ABCA1和TNF-α基因的表达(P<0.05),下调ABCG1基因的表达(P<0.05);姜黄素处理后可进一步上调ABCA1基因的表达(P<0.05),但是对ABCG1和TNF-α基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炎性反应条件下,姜黄素可进一步上调胆固醇逆转运关键基因ABCA1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硬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nodosin对脂多糖(LPS)刺激RAW264.7细胞NO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nodosin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LPS刺激RAW264.7细胞使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以不同浓度(1.25、2.5、5 mmol/L) nodosin干预,Griess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 [结果]Nodosin在10 mmol/L内对RAW264.7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可呈一定剂量依赖关系地抑制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NO、IL-6、TNF-α的表达,促进IL-10的表达.[结论]Nodosin的抗炎作用与其能抑制炎症细胞因子NO、IL-6、TNF-α表达,促进IL-1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囊泡(OMVs)诱导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并提取OMVs,取1、5、10μg·mL-1 OMVs刺激鼠巨噬细胞RAW264.7,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中促炎性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CCK-8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采用10μg·mL-1 OMVs与1、5、10 nmol·L-1 CGRP同时处理RAW264.7细胞,并检测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水平;采用20μg·mL-1 OMVs与10 nmol·L-1 CGRP同时处理RAW264.7细胞,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培养人中性粒细胞,采用脱颗粒实验检测CGRP对其分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弹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OMVs均能显著刺激RAW264.7细胞分泌TNF-α、IL-6和IL-1β(P<0.05),而CGRP则能够抑制RAW264.7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20μg·mL-1 OMVs则能够显著降低细胞活性,并促进细胞凋亡(P<0.05),10 nmol·L-1 CGRP与OMVs共同处理能显著增加RAW264.7细胞活性,抑制凋亡发生(P<0.05);不同浓度OMVs均能提升NGAL表达水平以及弹性蛋白酶活性(P<0.05),而10 nmol·L-1 CGRP则能够显著抑制OMVs引起的脱颗粒效应(P<0.05)。结论 CGRP可有效下调铜绿假单胞菌OMVs诱导的鼠巨噬细胞RAW264.7促炎因子分泌水平、减少凋亡率以及特异性中性粒细胞释放,进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Ima)在体外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表型的影响。【方法】RAW264.7细胞在LPS(0.1μg/mL)或/和Ima(1μmol/L,5μmol/L)处理后,通过Q-PCR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L-1β、IL-10、CCL2、iNOS、TNF-α和Arg1的mRNA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NOS蛋白表达变化以及NF-κB和MAPK信号通路活化情况;利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IL-1β、CCL2、IL-10和TNFα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LPS刺激8h后,RAW264.7细胞内的炎症指标IL-1β、CCL2、iNOS和TNF-α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01)以及抗炎指标IL-10的mRNA水平也明显升高(P<0.001);LPS刺激24h后,细胞上清中IL-1β、IL-10、CCL2和TNF-α的蛋白水平显著上升(P<0.001),细胞内iNOS蛋白表达以及p65,p38,ER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和LPS组相比,Ima提前处理后,IL-1β、CCL2、iNOS和TNF-α的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P<0.001)而IL-10的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01),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Ima的预处理抑制了LPS诱导的p65,p38,ERK和AKT磷酸化。单独用Ima处理RAW264.7细胞后,细胞的功能状态未见明显的改变。【结论】伊马替尼可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表型,这种作用与抑制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4-氨基水杨酸(4-AS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O)的生成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4-ASA,采用一步法测定细胞上清中NO释放量;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iNOS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目的蛋白iNOS的表达。结果100μg/mL和1000μg/mL4-ASA能明显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的分泌及iN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4-ASA可明显降低LPS 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的产生以及iN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黑根霉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方法 通过分级醇沉从黑根霉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多糖,分别命名为RPS-1,RPS-2和RPS-3,检测3种多糖对DPPH、ABTS和羟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体外培养小鼠前胃癌细胞MFC、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给药48 h或24h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一氧化氮试剂盒检测RAW 264.7细胞上清液中的NO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3种多糖对A549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 RPS-1,RPS-2和RPS-3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中等相对分子质量多糖RPS-1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显著高于RPS-2和RPS-3(P<0.05),低相对分子质量多糖RPS-3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显著高于RPS-1和RPS-2(P< 0.01)。3种多糖均能够抑制MFC细胞和A549细胞的增殖,激活巨噬细胞RAW 264.7,诱导A549细胞凋亡。高相对分子质量多糖RPS-2对MFC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高于RPS-1和RPS-3(P>0.05),RPS-2处理后A549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RPS-1和RPS-3(P<0.05)。高相对分子质量多糖RPS-2促进RAW 264.7细胞增殖的活性显著高于RPS-1和RPS-3(P<0.05),RPS-2处理后的RAW 264.7细胞释放的NO含量显著高于RPS-1和RPS-3(P<0.01)。结论 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多糖均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低、中相对分子质量多糖RPS-1和RPS-3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高相对分子质量多糖RPS-2具有较好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灯盏乙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灯盏乙素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用Griess法检测灯盏乙素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用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法检测灯盏乙素对LPS诱导的核转录因子(NF-κB)转录活性的影响;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灯盏乙素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F-κB靶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0.01~10 μmol/L的灯盏乙素处理24 h后对RAW264.7活力无显著影响;1、10 μmol/L的灯盏乙素可以显著抑制LPS诱导的NO的生成及NF-κB转录活性;灯盏乙素可以不同程度的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F-κB靶基因TNF-α、IL-1β、IL-6 mRNA的上调作用。[结论] 灯盏乙素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及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COX/5-LOX双重抑制剂ZLJ-6对脂多糖(LPS)诱导下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采用LPS (1μg/mL)刺激生长良好的RAW 264.7巨噬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在不同浓度的ZLJ-6( 3,10,30 μmol/L)作用下,用Griess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NO的含量,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含量,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环加氧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激酶(iNOS) 的表达。ZLJ-6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的释放以及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生成,同时抑制COX-2和iNOS的表达。结果表明,ZLJ-6具有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通过抑制COX-2、iNOS的表达以及炎症介质NO以及TNF-α、IL-6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白杨素抗炎抗氧化作用中的机制。方法 分别用0、5、10、15、30、60、120、240 μg/mL白杨素处理RAW264.7细胞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用白杨素预处理细胞2 h,加入脂多糖(100 ng/mL)分别刺激0、10、30 min,1、2、4、8、16 h,运用蛋白质芯片进行相关信号分子的筛选。用白杨素(10、30、60 μg/mL)孵育细胞2 h后,加入脂多糖刺激18 h,ELISA法检测IL-6,MCP-1和TNF-α的释放量;Griess法检测NO浓度;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ROS水平。设立空白对照组,白杨素(60 μg/mL)单独处理组,脂多糖(100 ng/mL)单独刺激组,以及白杨素和脂多糖联合处理组,RT-PCR法检测iNOS和COX-2的mRNA的表达量。分别用脂多糖(100 ng/mL),N-乙酰-半胱氨酸(NAC)(20 μmol/L)或白杨素(10、30、60 μg/mL)单独或共处理细胞后,用Western blot检测炎症相关通路p-AKT、p-PRAS40、p-mTOR、mTOR、p-P70S6k、p-S6RP、 S6RP的表达水平。结果 白杨素剂量在60 μg/mL内,对细胞活力基本无影响(P>0.05);白杨素能够降低脂多糖刺激诱导的IL-6,MCP-1,TNF-α和炎症介质NO的释放量(P<0.01),抑制iNOS和COX-2的蛋白表达量和mRNA的表达水平(P<0.01);蛋白质芯片筛选结果提示,脂多糖能够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而白杨素抑制其信号分子的活化,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蛋白质芯片的结果(P<0.01);白杨素显著下调内源性ROS的生成;运用NAC清除细胞内ROS后,炎症蛋白iNOS和COX-2的表达量下调(P<0.05),而AKT/mTOR通路的活化被阻断(P<0.05)。结论 白杨素通过抑制上游信号分子ROS的合成,进而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调控核糖体的翻译过程,下调促炎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制备的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anti-human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hMIF)单克隆抗体进行生物学活性鉴定,并研究其对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ELISA、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鉴定抗MIF单克隆抗体F11的亚类、抗体亲和力及特异性;通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释放抑制试验和异构酶活性抑制试验,鉴定F11抗体的生物学活性;选用C57BL/6J小鼠构建CLP、LPS诱导脓毒症模型,研究F11抗体对脓毒症小鼠生存率的保护作用及对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的影响。结果 F11抗体亚类为IgG1型,亲和力为2.5×1010,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强阳性;F11抗体显著抑制MIF刺激RAW264.7细胞释放NO(P<0.01)及MIF异构酶活性(P<0.01);明显提高脓毒症小鼠生存率(CLP模型:P<0.01,LPS模型: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并对CLP术后血清TNF-α和IL-6的升高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成功制备了高特异性、高亲和力、具有异构酶活性抑制作用的抗MIF单克隆抗体,显著提高致脓毒症模型小鼠生存率并降低小鼠血清TNF-α、IL-6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人羊膜上皮细胞((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cell, H-AEC))、羊膜间充质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cell, HA-MSC)和脐带间充质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分泌的细胞因子对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
系RAW264.7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作为对照组,比较H-AEC、HA-MSC、UC-MSC和
RAW264.7共培养或条件培养基培养RAW264.7对RAW264.7炎症状态的影响。比较各组RAW264.7细胞的迁移能力;检测各
组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的水平;用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细胞经典激活的巨噬细胞(classically
activated macrophage, M1 macrophage)相关的促炎基因如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基因а(TNFа)、一氧化氮合成酶-2
(NOS-2)以及M2 macrophage相关的抑炎基因如精氨酸酶(Arg-1)、甘露糖受体基因CD206、B类清道夫受体CD36)表达情况。
结果(1)H-AEC、HA-MSC、UC-MSC 处理后RAW264.7 的迁移率分别为14.7%±4.5%、9.6%±0.7%、13.0%±0.9%,与对照组
(31.1%±11.0%)相比,3 种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处理后RAW264.7 的迁移率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H-AEC、
HA-MSC、UC-MSC共培养后RAW264.7 细胞分泌NO的水平分别为24.26±0.72、44.52±2.51、42.25±0.76 μmol/L,与对照组
(45.65±1.78 μmol/L)相比,H-AEC组细胞分泌的NO有显著性下降(P<0.05);(3)促炎基因与抑炎基因的表达改变:(A)H-AEC
处理组促炎基因IL-1β、TNFа、NOS-2、INFβ的表达下调,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别;HA-MSC、UC-MSC处理组促炎基因INFβ表
达下调显著,其余基因均上调表达;抑炎相关基因如Arg-1、CD206、CD36均上调;(B)3组细胞干预后抑炎症相关基因Arg-1、
CD206、CD36表达均上调,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人羊膜上皮细胞、羊膜间充质细胞和脐带间充质细胞可以促进巨噬细
胞向M2型分化,但其效果和机制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抑制剂对脂多糖/干扰素γ(LPS/IFN-γ)诱导的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O)的生成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PS/IFN-γ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钙调蛋白抑制剂(W-7,TFP)预处理细胞后,采用Griess试剂法测定NO释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目的蛋白的表达;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分析iNOS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CaM抑制剂可抑制LPS/IFN-γ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的释放(P<0.01);可抑制iNOS蛋白和mRNA的表达,早期可抑制IκBα的降解、磷酸化IKK(PIKK)和STAT1的蛋白(PSTAT1)表达。结论 CaM抑制剂可明显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iNOS蛋白和mRNA表达;可以通过抑制IκBα降解和磷酸化IKK蛋白表达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脂氧素(1ipoxin A4)对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中相关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环加氧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血红素氧化酶-1(HO-1)和白介素-10(IL-10)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内在分子机制。方法:以1mg/L LPS刺激体外培养的RAW264.7细胞作为炎症模型,分别用脂氧素A4或脂氧素A4和ZnPPIX干预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24h后,收集培养上清并提取细胞总蛋白,酶联免疫法测定上清中TNF-α,IL-10和PGE2浓度,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COX-2和HO-1的蛋白表达量,分光光度计分析HO-1的活性。结果:1mg/L LPS明显诱导TNF-α,COX-2和PGE,的生成,也适度增加IL-10及HO-1的产生;脂氧素A4可抑制LPS诱导的TNF-α(P〈0.01雠LPS组),COX-2和PGE2(P〈0.01伽LPS组)的生成,却进一步增加IL-10(P〈0.01 vs LPS组)和HO-1表达量和活性(P〈0.01 vs LPS组);ZnPPIX可减弱脂氧素A。对LPS诱导TNF-α(P〈0.05 vs LPS+脂氧素A4组),COX-2和PGE2(P〈0.05 vs LPS+脂氧素A4组)的生成抑制作用,同时也下调IL-10的生成量。结论:脂氧素A4可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中致炎介质TNF-α,COX-2及PGE2的生成,同时也促进IL-10的产生,这种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上调HO-1表达和活性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毛樱桃总黄酮(PTTTF)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细胞炎症模型中炎症因子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和人中性粒细胞(PMN)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DXM)组和不同剂量(0.4、4.0和40.0 mg·L-1)PTTTF组。采用RT-PCR法检测RAW264.7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AW264.7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C-Jun氨基末端激酶1/2(JNK)和磷酸化JNK(p-JNK)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W264.7细胞S期细胞百分率和PMN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RAW264.7细胞中IL-1β、IL-6、iNOS、TNF-α和HMGB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NF-κB、ERK1/2和p-JN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PMN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4.0及40.0 mg·L-1PTTTF组和DXM组RAW264.7细胞中IL-1β、iNOS、TNF-α和HMGB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NF-κB、ERK1/2和p-JN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PMN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PTTTF能够下调LPS诱导的细胞炎症模型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该作用可能与其降低S期细胞百分率,促进其凋亡,并下调NF-κB、ERK1/2和p-JNK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对小鼠巨噬细胞氧化亚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生成的影响。方法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别加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终质量浓度1μg/mL)和不同浓度的穿心莲内酯(终浓度1、10、50μmol/L)进行干预,并设空白组和穿心莲内酯单独作用组作为对照。取培养24h细胞上清,用Griess法检测NO产量;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浓度。结果与空白组比较,LPS明显促进了RAW264.7细胞NO、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生成;穿心莲内酯单独作用不影响炎症因子的表达,但穿心莲内酯能显著下调LPS诱导的炎症因子表达,与LPS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穿心莲内酯可明显降低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和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和高脂模型组(n=36),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模型建立成功后,高脂模型组随机分为高脂对照组、盐酸吡格列酮组和黄芪多糖组,每组12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盐酸吡格列酮20mg.kg-1.d-1和黄芪多糖400mg.kg-1.d-1,干预8周。随机选取各组中的一半大鼠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测定稳态期葡萄糖输注率(GIR)。同时测定另一半大鼠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白细胞介素6(IL-6)、瘦素、抵抗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对照组GIR降低(P<0.01);与高脂对照组比较,盐酸吡格列酮组和黄芪多糖组GIR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对照组FINS、FF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IL-6、瘦素、抵抗素、hs-CRP及TNF-α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APN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高脂对照组比较,盐酸吡格列酮组和黄芪多糖组的FINS、FFA、TC、TG、LDL、IL-6、瘦素、抵抗素、TNF-α降低,APN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黄芪多糖可以提高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其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血脂水平和脂肪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