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地区2005年参加健康体检人群74651例,按年龄每5岁为一组,分别统计各组受检人数与高血糖例数.结果 20岁以上人群空腹高血糖、IFG和糖尿病的检出率分别为10.23%、6.28%和3.95%,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12.46%、7.95%、4.86%)均显著高于女性(5.97%、3.75%、2.22%),性别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05);30岁以上男性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占5.82%,40岁以上女性占3.85%.结论 糖尿病的一级预防男性应从30岁开始,女性可推迟到40岁.糖尿病的预防重点应放在IFG和糖耐量受损(IGT)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2002—2005年广州地区体检人群的FPG数据回顾分析,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尿病(DM)变化趋势。方法106260例体检人群按体检年度分组,按年龄分层,分别统计各组IFG和DM人数。结果男女IFG和DM检出率均呈显著增高趋势(P〈0.05),各年度男性IFG和DM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大多数年龄组及女性45岁~至65岁~年龄组的IFG都有10%以上的绝对增幅。结论广州地区体检人群中IFG和DM检出率呈显著增高趋势,尤其男性人群的增幅更为显著。广州地区DM的一级预防重点应放在IFG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黑龙江部分地区20~74岁人群的糖代谢异常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期间黑龙江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中20~74岁的人群共3058例(男1219例、女183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143例,糖耐量异常(IGT)患者333例,IFG+IGT患者113例,糖尿病患者265例,糖调节正常(NGR)个体2204名.测定受试者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 h血糖及OGTT 2 h血糖.依据WHO1999年糖尿病的诊疗标准进行诊断.采用M-H x2检验分析组间数据.结果 糖尿病女性患病的高峰在60~74岁组,患病率为15.57%(20~29岁组:4.35%;30~39岁组:4.68%;40~49岁组:6.87%;50~59岁组:12.20%);男性患病的高峰在50~59岁组,患病率为21.84%(20~29岁组:5.96%;30~39岁组:10.60%;40~49岁组:11.79%;60~74岁组:15.0%).糖调节受损(IGR)女性和男性患病的高峰均在60~74岁组,患病率分别为35.33%(20~29岁组:13.04%;30~39岁组:14.56%;40~49岁组:20.62%;60~74岁组:24.58%)和30.83%(20~29岁组:16.80%;30~39岁组:14.90%;40~49岁组:28.05%;50~59岁组:17.78%).结论 IGR、糖尿病和IFG+IGT组的男性、女性和男女合计患病率和IGT组的女性和男女合计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有上升趋势,而IFG组的男性、女性和男女合计患病率以及IGT组男性患病率和年龄无关.性别和年龄是糖尿病患病的两个重要危险因素,要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老年人糖尿病,特别是老年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地区≥35岁高血压人群糖代谢异常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阜新农村≥35岁常住(≥5年)高血压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FPG按1997年ADA建议分类,使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为9.7%,男性高于女性;女性IFG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糖尿病(DM)患病率为10.0%,男性低于女性;DM患病率男、女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IFG及DM患病率随血压级别增高而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年龄、血压级别、超重或肥胖。结论辽宁省阜新农村地区高血压人群IFG及DM患病率较高,应给予关注,综合评估,全面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族(维族)IFG人群血脂代谢状况及LDL-C升高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新疆地区2053例30~80岁维族居民行横断面调查,筛查IFG人群,分析血脂代谢状况及LDL-C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该IFG人群中,血脂代谢异常的总患病率为99.8%(613/614)。高TG血症患病率为85.5%(525/614),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TC血症、高LDL-C血症患病率为72.5%(445/614)和40.7%(250/614),男性高于女性(75.0% vs 70.1%,52.4% vs 29.9%,P〈0.05);低HDL-C血症患病率为29.8%(183/614),男性低于女性(28.0% vs 31.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升高的危险因素为年龄、TC、2 hPG。 结论 维族IFG人群血脂代谢异常的总患病为99.8%,其中LDL-C升高的患病率为40.7%,其危险因素为年龄、TC和2 hPG。  相似文献   

6.
宁波市某区体检人群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宁波市北仑区人群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对参加健康体检的6122名人群的血脂、血糖、血尿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血尿酸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28%、7.30%、5.11%、11.65%;男性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高血脂、高血糖检出率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血糖、血尿酸总趋势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50岁以上人群高血脂、高血糖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以下人群,高尿酸血症在40岁以上开始出现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南充地区糖尿病的流行病学情况,为预防控制糖尿病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调阅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近10年1547例本地糖尿病患者住院病历,调查分析患者人口学特征和疾病情况,包括性别、职业、居住环境、教育程度、糖尿病家族史等,对其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充地区糖尿病85.8%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7.76±16.85)岁,以40岁~80岁的患者比例最多,男性比女性发病年龄稍晚,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比农村晚约5.08岁[(59.52±10.36)岁vs.(54.44±8.96)岁,P<0.001);此外,职业、教育程度、糖尿病家族史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糖尿病人群的分布:农民和退休人员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9.71%和26.87%;以小学和初中教育程度的患者最多,共占66%;无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比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晚3.25岁[(58.06±11.07)岁vs.(54.81±7.51)岁,P<0.05)。结论南充地区糖尿病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男女发病年龄无差异,城市患者发病年龄较农村更晚,其中教育程度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所占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8.
对2564例60岁以上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筛查出的IFG者行75g葡萄糖粉负荷试验。结果:在老年IFG人群中,IGT的患病率为47.18%,女性(24.65%)高于男性(22.53%);T2DM患病率为30.28%,女性(17.25%)高于男性(13.03%)。回归分析显示,老年IFG人群负荷后2hBG升高的危险因素为FPG、年龄、WC和BMI。结论:老年IFG阶段负荷后2hPG代谢异常率高达77.56%,其可控危险因素主要WC和体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年龄为4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389例,根据年龄和性别分为中年女性(40~59岁)组、老年女性(60~75岁)组和中年男性组,对其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中年女性与同龄男性比较: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患病率女性显著低于男性(P〈0.01);糖尿病患病率女性与男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状动脉受累血管数及严重程度女性显著轻于男性(P〈0.01);(2)中年女性与老年女性比较: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患病率,冠状动脉受累血管数及严重程度显著低于老年女性(P〈0.01)。结论:中年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发病率均低于同龄男性及老年女性,冠脉病变也较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内蒙准格尔地区人群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和分布特点,为该地区血脂异常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年龄分层方法,将准格尔旗2007年体检居民中,按年龄分为(18~25)岁、(26~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和65岁以上组,分析人群TC和TG水平随年龄变化特点及性别差异。结果共纳入18岁以上人群31613例,其中男性12833例,女性18780例。男性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21%和23.31%,女性则分别为18.35%和27.97%。男性高TC血症发病率从26岁起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5~64)岁组患病率最高,而后下降;高TG血症则在(26~34)岁组发生率最高,而后逐渐下降;女性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在55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最高。结论男性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女性,且男性血脂异常的年轻化较明显,女性则以中老年妇女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国际糖尿病联盟新标准定义代谢综合征(MS),分析北京市社区人群MS患病特点。方法以14343例20岁及以上人群为研究对象。结果MS的男女患病率各为17.0%和19.0%,年龄标化后为15.0%和13.2%。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的趋势以50岁以下最明显,50岁以上男性患病率超过25%,女性超过30%。除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家族史外,MS与吸烟正相关,与文化程度负相关。结论及早发现和控制MS对预防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淄博地区5区3县30~75岁人群的糖尿病(DM)患病率;当筛查空腹血糖≥5.6 mmol/L时,采用口服75克葡萄糖糖耐量试验确定诊断.结果 淄博地区30~75岁人群DM患病率为7.75%,糖耐量减低(IGT)并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7.97%,单纯IFG患病率12.39%,随年龄增加,DM及DM前期患病率明显增加.认为淄博地区DM患病率与1996年全国DM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有明显增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人均寿命延长,未来DM患病率还可能有较大幅度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北京大兴农村地区老年糖尿病(DM)和空腹血糖受损(IFG)发生的情况和特点.方法 纳入大兴长子营地区60岁以上人群3036例,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糖尿病知晓以及治疗情况、吸烟情况、检查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酶法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直接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改良苦味酸法检测血肌酐(Cr);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白细胞总数(WBC)和血小板总数(PLT).结果纳入人群中IFG患者358例、DM患者712例,DM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64.10%、61.10%和19.94%.DM患者、IFG患者与血糖正常人群的BMI、血压、TC水平均无差异;与血糖正常的人群相比,IFG和DM患者吸烟指数更高,TG、LDL-C、UA、WBC、PLT水平升高(P<0.05),DM患者TG高于IFG患者,HDL-C水平低于正常血糖人群.结论 ①大兴长子营地区老年T2DM知晓率和治疗率较高,但控制率较低;②老年T2DM患者较正常血糖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更多;③IFG期心血管危险因素与T2DM接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成人患者血尿酸测定值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8年6月共47 100例18岁以上检测人群的血尿酸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7 091例,女性20 009例。研究不同性别、部门、年龄段的血尿酸数值及分布情况。结果:HUA总检出率20.26%,其中男性检出率22.82%,女性检出率16.88%。男性、50岁及以下女性血尿酸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均P<0.05);50岁以上女性血尿酸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HUA最高发年龄段男性为18~30岁,女性为71岁以上(均P<0.05),高发部门前3位依次为肾脏病区、门诊心外科、门诊高血压。结论:HUA检出率较高,男性总体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男性血尿酸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女性血尿酸水平呈先降后升趋势。根据上述HUA数据分布特点,可针对易感人群加强宣教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12 836名健康体检人群空腹血糖(FPG)情况,探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职业及相关因素对血糖的影响,为糖尿病的早期筛查与高危人群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2 836名体检人群FPG情况,对不同特征人群间FPG均值和空腹血糖受损(IFG)检出率进行比较,对不同职业人群、年龄、性别及BMI的血糖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性别比较,FPG均值和IFG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年龄分层比较,FPG均值与IFG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呈现递增趋势。职业人群比较,FPG均值与IFG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公安系统、银行、机关、教育、医院。BMI分组比较,FPG均值和IFG检出率随BMI水平升高而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及BMI值体检人群FPG均值和IFG检出率存在差异,有必要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糖尿病早期筛查及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顺德市容奇镇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调查广东省顺德市容奇镇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并分析体重指数(BMI)、腰围及腰臀比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普查容奇镇15岁以上所有有户口的居民25680人,内容包括问卷,测定身高、体重、血压,对于≥40岁的被调查者还测定了腰围、臀围等。结果 1996年容奇镇15岁以上的人群中,BMI 23.0-24.9kg/m^2占13.4%(标化率,以下同),25.0-29.9kg/m^2占8.9%,≥30kg/m^2占1.3%。随年龄增加,肥胖患病率增高,50-59岁组最高。40岁以上的人群中,腹型肥胖患病率为35.0%(以腰围为判断标准)和36.7%(以腰臀比为判断标准)。女性腹型肥胖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高血压患者中更倾向于腹型肥胖。以高血压为状态变量,以BMI、腰围、腰臀比为测定变量,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对曲线下面积两两比较,结果提示腰围、腰臀比对高血压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明显优于BMI;腰围、腰臀比对高血压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40岁以上人群中腹型肥胖患病率较高,且女性高于男性。腰围、腰臀比对高血压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明显优于BMI。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在职医务人员血脂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为在职医务人员血脂异常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某三级医院1 885例医务工作者的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血脂异常及影响因素。结果:该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5.1%,男性患病率(53.4%)显著高于女性(28.1%)(P<0.01);<30岁、30~39岁、40~49岁和≥50岁组人群的患病率分别为23.8%、31.8%、46.8%和58.5%,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岁人群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50岁患病率女性(56.8%)与男性(5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增长、体质量指数增加、血压升高和血糖升高与血脂异常有关。结论:该人群血脂异常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50岁以后女性患病率明显升高;男性、年龄增长、体质量指数增加、BP升高、Glu升高是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复极综合(ERS)患病率与性别、年龄及机体有氧活动量的关系。方法 对12760例事业单位职工进行健康查体,所有对象均做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结果 ERS患病率为3.57%,其中男性4.19%(21~30岁占4.95%,31~40岁占4.58%,41~50岁占2.35%),女性0.47%(21~30岁占0.51%,31~40岁占0.49%,41~50岁占0.35%)。轻体力活动人群患病率2.13%,中度以上体力活动人群患病率4.62%。结论 ERS多发于男性青壮年,更易发生在有氧活动量较高的人群中,提示ERS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不同年龄段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7例体检人群进行B超和血生化学检查。结果本组体检人群NAFLD检出率为13.2%,其中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检出率为8.7%(1731/20047),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为4.5%(910/20047),未检出肝硬化和肝癌;随年龄增长,NAFLD检出率逐渐增高,其中60~70岁年龄组人群检出率为25.6%,50~60岁年龄组为23.8%,与小于30岁组、30-岁组、40-岁组和70-岁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7%、10.8%、17.6%和18.7%,P<0.01);男性人群NAFLD检出率高于女性(18.8%对7.8%,P<0.01),但在60岁以上人群,男性与女性NAFLD检出率无明显差别(22.1%对22.4%,P=0.883);NAFLD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均高于无NAFLD人群(35.2%对11.7%,14.4%对2.6%,46.8%对10.1%,31.8%对2.5%,P<0.01)。结论 NAFLD的发病与年龄、性别及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0.
山东沿海地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山东沿海地区20岁以上居民2型糖尿病(DM)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和东营常住居民5000人的DM患病情况。结果(1)DM的患病率为8.37%,按照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进行年龄调整标化后,标化患病率为7.98%。糖调节受损(IGR)的患病率为10.5%,标化后为9.84%。(2)新诊断的DM有215例,占患病总人数的51.3%。(3)男性DM、IGR30岁以后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加(P〈0.01);女性则在4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而听显增加(P〈0.05~0.01)。(4)由正常糖耐量(NGT)、IFG、IGT至DM,年龄、BMI、腰臀比(WHR)、SBP、DBP、TG、TC、血尿酸(UA)和FPG、胰岛素(Ins)、HOMA-IR逐渐升高,且IFG、IGT、DM组均较NGT组显著升高(P均<0.01),HDL-C显著降低(P〈0.01);而UA在IGT组最高。(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BP、TG、TC、BMI、WHR为DM危险因子,HDL—C为保护因素。结论山东沿海居民DM的患病人群明显年轻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中心性肥胖和增龄为糖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