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6例T2DM通过询问入睡习惯,将患者分为A组23例(晚9点以前)、B组48例(晚9~10点)、C组45例(晚10点以后).在原治疗基础上睡前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补充治疗,经1月剂量调整、2月剂量维持治疗后,治疗后FPGA组与B组、C组(P<0.05),B组与C组相比(P>0.05);2hPBG各组问相比(P>0.05);HbA1cA组与B组(P<0.05),B组与C组(P>0.05),A组与C组(P<0.01).胰岛素用量A组与B、B组与C组(P<0.05),A组与C组(P<0.01).轻微低血糖分别为8/23、7/48、5/45,有明显差别.结论9pm至11pm尤其是10pm至11pm为睡前中效胰岛素补充治疗的最适注射时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睡前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单用口服降糖药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治疗,分别测定治疗3个月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血脂、体重、血压.结果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FPG、2h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餐后2小时C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其差异性有显著性(P<0.01),而对血脂、体重指数、血压影响不大.结论对单用口服药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6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NPH组和IG组,予联合口服格列美脲治疗16周,比较两组疗效及低血糖发生的风险。结果:两组血糖及HbA1c较前明显下降(P0.01),C肽分泌改善。IG组低血糖发生的风险明显少于NPH组(P0.01)。结论:IG联合格列美脲能较好地控制T2DM人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是T2DM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90例初诊TEDM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和磺脲组,分别为50例和40例,观察血糖达标时间远期疗效。结果胰岛素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短,远期疗效好,P〈0.01。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可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研究一:将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餐时A组赖脯,B组门冬,C组餐前30分钟短效睡前均中效,剂量据血糖调整,研究二:将6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睡前甘精,B组睡前甘精,B组睡前地特,C组睡前中效餐前注射速效。结果研究一:赖脯、门冬和短效三组降糖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赖脯和门冬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短效组(P〈0.05)。研究二:甘精、地特和中效三组降糖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甘精组及地特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中效组(P〈0.05)。结论胰岛素类似物降糖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6.
曹月香 《山东医药》2012,52(22):60-61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40例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应用甘精胰岛素加门冬胰岛素治疗,B组应用中效胰岛素加门冬胰岛素治疗。12周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胰岛素总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A组治疗后空腹血糖(4.5±0.3)mmo/L,糖化血红蛋白6.9%±0.8%,胰岛素总用量(20.2±1.5)U,1例发生低血糖;B组分别为(5.3±0.2)mmo/L、7.2%±1.0%、(25.6±2.1)U,6例。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低血糖发生率相比P均<0.05,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总用量相比P均>0.05。结论与中效胰岛素相比,甘精胰岛素治疗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效果好,且低血糖的发生率低,胰岛素的用量少。  相似文献   

7.
42例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胰岛素强化治疗加罗格列酮4mg,qd;对照组18例,单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PG及HbA1c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甘油三脂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甘油三脂。  相似文献   

8.
对口服降糖药(OAD)治疗3月以上或已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但空腹血糖(FPG)仍〉8mmol/L的28例T2DM患者,采用在OAD基础上加用来得时或短效胰岛素加用来得适结果来得适治疗后血糖能平稳达标,夜间无明显低血糖事件。结论来得适使空腹血糖达标更好,且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少。  相似文献   

9.
30例门诊初诊T2DM患者分别单独应用胰岛素(16例)和联合应用格列美脲(14例)进行血糖控制。结果:治疗3月后,两种治疗方法在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降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独应用胰岛素组的血糖达标时间比联合应用胰岛素和格列美脲组短(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每日胰岛素剂量和体重的增加以及HOMA-IR指数均低于胰岛素组(P0.01或P0.05)。结论:对于门诊初诊的T2DM患者,联合应用胰岛素和格列美脲治疗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对35例T2DM患者进行为期两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FPG、(2hPG)、HbA1c、空腹及餐后1、2,3小时C肽分泌。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空腹及餐后1、2、3小时C肽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T2DM患者C肽的释放。  相似文献   

11.
选取70例初发T2DM患者分成胰岛素强化治疗及口服格列美脲治疗组,比较治疗3个月及2年后疗效。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达标时间缩短,空腹血糖(FPG)及HbA1c情况均好于口服格列美脲治疗组。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使相当一部分初发2型糖尿病人的病程得以逆转。  相似文献   

12.
69例应用口服降糖药(OA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空腹血糖(FBG)≥10mmol/L),随机分为Glargine组30例,中效鱼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组39例。FBG水平调整用量,口服阿卡波糖控制餐后血糖(PPG)。治疗目标值FBG〈6.1mmol/L,PPG〈8.0mmol/L。治疗12周。结果2组患者FBG、PPG均低于治疗前(P〈0.05);Glargine联合阿卡波糖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NPH组(P〈0.05);两组BMI无明显差异。结论Glargine联合阿卡波糖能较好地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体重影响小,安全、方便,是T2DM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64例OADs但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HbA1c〉7.5%),随机分为甘精组和预混组各32例。甘精组在原有OADs的基础上,采用每晚10点注射Glarginel次;预混组停用OADs改为每日早晚餐前注射诺和锐30。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以两组FBG均达到5.6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2周。结果两组的HbAIC均明显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组FPG较预混组下降明显(P〈0.05),达到FBG≤5.6mmol/L(66%VS55%,P〈0.05)和HbA。c≤7.0%(59%VS47%,P〈0.05)的更多。低血糖的比例低(P〈0.05)。结论在原有OADs方案基础上加用Glargine,更多的患者安全达标(HbA,c≤7.0%且不发生低血糖)。  相似文献   

14.
62例初发T2DM患者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瑞格列奈治疗组和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治疗1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者的FPG、2hPG、空腹C肽、HbA1c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 or 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率甘精胰岛素组高于门冬胰岛素30组(P0.01);低血糖发生率甘精胰岛素组低于门冬胰岛素30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可有效降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高,依从性好,低血糖发生少。  相似文献   

15.
分析短期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初诊T2DM36例,以同期口服药物治疗的初诊T2DM47例为对照。按初诊时空腹血糖(FBG)浓度分为A组FBG〈13.9mmol/L,B组FBG13.9-15.6mmol/L,C组FBG〉15.6mmol/L。观察2~3月后各组FBG、P2hBG、HbA1c变化情况。结果:B组和C组胰岛素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BG≥13.9mmol/L有短期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16.
对42例FPG升高的T2DM患者予以甘精胰岛素治疗,根据FPG3~4天调整胰岛素剂量,直到FPG控制在4.4~5.6mmol/L,治疗3个月及一年后测定FPG,FPG,HbA1c,胰岛素,C肽等。结果血糖较前下降(P〈0.05),胰岛素,C肽,血脂较前改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质量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甘精胰岛素的使用不仅可以降低FPG,对餐后血糖也有一定的控制,并能部分恢复及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7.
将136例T2DM患者分随机为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和甘精胰岛素对照组,均晚餐前注射一次联合三餐后服二甲双胍0.5g或拜糖平50mgtid26周。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降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低血糖发生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甘精胰岛素组HbA1c值降低幅度要低于门冬胰岛素30组(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和甘精胰岛素都具有明显的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以及HbA1c的作用,用门冬胰岛素30方法联合口服药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达到甘精胰岛素方法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按有无感染将335例患者分成两组,进行多针胰岛素皮下注射,比较两组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和胰岛素平均用量。结果:感染组平均胰岛素用量(0.69±0.25u/kg-1),较非感染组(0.62±0.34u/kg-1)高(P0.05)。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0.78±0.25u/kg-1),较非感染组(0.67±0.24u/.kg-1)高(P0.05.)结论:感染时胰岛素量增加,血糖达标和胰岛素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感染、体质指数、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选取32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24周的胰岛素治疗。结果:FPG、2hPG、HbA1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而FCP、2hCP水平明显升高(P〈0.01)。体重指数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胰岛素治疗可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20.
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0例单用口服降糖药物效果欠佳的T2DM患者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体重指数的变化。结果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后FPG、2h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体重指数影响不大,且无明显低血糖反应。结论口服降糖药物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具有作用佳、安全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