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6 毫秒
1.
42例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胰岛素强化治疗加罗格列酮4mg,qd;对照组18例,单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PG及HbA1c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甘油三脂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甘油三脂。  相似文献   

2.
选取32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24周的胰岛素治疗。结果:FPG、2hPG、HbA1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而FCP、2hCP水平明显升高(P〈0.01)。体重指数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胰岛素治疗可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3.
选取早期DN患者56例,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共4周,结果:尿MA水平与TC(r=0.510,P〈0.01)、FPG(r=0、28,P〈0.01)、2hPG(r=0.29,P〈0.01)、HbAl。(r=0.38,P〈0.01)呈正相关。治疗结束时,所有患者血糖和尿MA均达到理想控制,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减少UMA。  相似文献   

4.
对50例初诊的T2DM患者进行短期强化治疗。结果随HbA1c水平的升高T2DM患者的FCP、2hCP呈下降曲线(C组与A、B组比较P〈0.001)。并且所有患者的分泌高峰后移。经积极治疗,无论是口服降糖药物,还是使用胰岛素强化,FPG(P〈O.001)、2hPG(P〈O.001)、HbA1c(B〈C组P〈0.001)、FCP(A组P〈0.01,B组P〈0.05、C组P〈0.001)、2hCP(B组P〈O.05,C组P〈0.001)较治疗前均有改善。结论有效的强化治疗均能改善糖代谢,胰岛素治疗尤为显著,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32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MDI和CSII两组。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显示:两组均能降低空腹(FPG)和餐后血糖(PPG)以及升高空腹(FCP)和餐后2小时C-肽(P〈0.01);两组之间比较显示:与MDI组比较,CSII组对空腹、餐后血糖以及空腹、餐后2小时C-肽的改善更明显(P〈0.05),血糖达标所需时间和所耗胰岛素用量少(P〈0.01),所需住院时间短(P〈0.01),日平均费高(P〈0.01),但两组住院总费用无差异(P〉0.05),且间接经济损失明显减少(P〈0.01)。结论:CSII具有平稳快速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计算HOMA—IR和HOMA—β评价球和胰岛素分泌情况。结果39例中28例(71.79%)停用Glargine治疗,平均31个月不用任何降糖药,血糖仍然正常。HOMA-IR下降(P〈0.002),HOMA-β明显增加(P〈0.001)。结论初诊T2DM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可以产生“蜜月期”,显示胰岛素分泌功能。尽早使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是可能唤醒被抑制的胰岛β细胞功能,这种逆转存在于2型糖尿病的早期。  相似文献   

7.
对初诊T2DM人分别应用来得时、CSII强化治疗及预混胰岛素治疗2周,然后CSII强化治疗组停药。12周后比较治疗情况。结果显示2周后来得时组血糖、依从性、满意度与CSII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优于预混胰岛素组(P〈0.05),三组间胰岛素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12周后来得时组血糖、HbA1C明显优于CSI/治疗后停用药组及预混胰岛素组(P〈0.01),依从性、满意度优于预混胰岛素组(P〈0.05),胰岛素用量来得时组小于预混胰岛素组(P〈0.01)。结论一日一次注射的甘精胰岛素为糖尿病人提供了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42例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胰岛素强化治疗加罗格列酮4mg,qd;对照组18例,单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PG及HbA1c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甘油三脂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甘油三脂。  相似文献   

9.
对45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3月的诺和龙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空腹(FBG)及餐后2h血糖(2hPG)明显下降,HOMA模型中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下降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升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诺和龙治疗可以改善初诊T2DM患者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IR)。  相似文献   

10.
80名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30治疗(甲)组、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乙)组,治疗3个月后。结果:两组HbA1c、FA明显下降(P〈0.05),F—CP体重明显增加(P〈0.01);但甲组体重增加更明显。HbA1c、FA、F—CP、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胰岛素日用量明显多于乙组(P〈0.01)。两组HbA1c、F—CP变化的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体重增加的幅度明显高于乙组患者(P〈0.01)。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使初诊T2DM患者HbA1c明显下降,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但门冬胰岛素30患者胰岛索日用量、体重增加幅度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多于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患者。  相似文献   

11.
利用胰岛素泵对新诊断的T2DM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FPG及2hPG水平。计算HOMR一IR和HOMA—B,评价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情况。结果79例中34例(43.04%)停用胰岛素治疗后平均27月不用任何降糖药,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血糖仍然能达标。HOMA—IR下降(P〈0.002),HOMA—B明显增加(P〈0.001)。结论:新诊断的T2DM早期应用胰岛素泵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产生“蜜月期”,提示胰岛素分泌功能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2.
小剂量起步,平均2—3周逐步将血糖调整达标,观察治疗前后血糖,HbAIC及血浆C肽(CP)的变化。结果:血糖及HbAI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CP)有所升高(P〈0.05)。结论:初诊T2DM患者使用双相门冬胰岛素每天3次注射可以达到强化血糖的作用,同时可以改善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强化降血糖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50例空腹血糖≥10.0mmol/L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输注赖脯胰岛素进行为期2周的强化治疗,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测定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水平并比较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计算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I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随访6个月,观察血糖变化情况。结果患者FPG、2hPG、Homa-IR、hs-CRP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FIns2、h FIns、Homa-IS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随防6个月,其中15例仅通过饮食控制及运动可获得血糖的理想控制。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可快速控制血糖,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宜在T2DM患者的初诊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14.
116例T2DM通过询问入睡习惯,将患者分为A组23例(晚9点以前)、B组48例(晚9-10点)、C组45例(晚10点以后)。在原治疗基础上睡前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补充治疗,经1月剂量调整、2月剂量维持治疗后,治疗后FPG:A组与B组、C组(P〈0.05),B组与C组相比(P〉0.05);2hPBG:各组间相比(P〉0.05);HbA1c:A组与B组(P〈0.05),B组与C组(P〉0.05),A组与C组(P〈0.01)。胰岛素用量:A组与B、B组与C组(P〈0.05),A组与C组(P〈0.01)。轻微低血糖分别为8/23、7/48、5/45,有明显差别。结论:9pm至11pm尤其是10pm至11pm为睡前中效胰岛素补充治疗的最适注射时段。  相似文献   

15.
将入选新诊断T2DM6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Glargine组32人)和对照组(人胰岛素30R组34人)。治疗组采用三餐及时各嚼服阿卡波糖50mg,并于每晚10点皮下注射Glargine一次;对照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Glargine30R。结果:两组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控制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Glargine组空腹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P〈0.05);体重增加不明显(P〈0.01);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Glargine联合阿卡波糖是初诊T2DM的理想选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57例SUF患者随机分为CSII组,MSII组,观察血糖、HbA1c、血脂、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剂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种方法均可使血糖达标(P〈0.01),但CSII组血糖达标、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均优于MSII组(P〈0.01),血糖达标所需时间及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少于MSII组(P〈0.01)。结论:CSII更能有效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使用胰岛素剂量更小、更安全,更快、更有效控制高血糖,是治疗SUF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初诊断的T2DM患者21例,给予3餐前短效胰岛素及夜间睡前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为期2周。结果:1)治疗后,OGTT各点血糖浓度均明显下降,其中空腹血糖(FPB)最明显(〈7.00mmol/L),葡萄糖曲线下面积明显下降;2)胰岛素及C-肽曲线下面积明显提高,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早相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改善;3)FFA、C—CRP、TNF—α均明显下降。结论:一天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短期胰岛素的强化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初诊断的T2DM患者血糖,降低游离脂肪酸浓度,有效缓解“糖度性”及“脂毒性”,控制慢性炎症样反应,有效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64例初诊T2DM患者予以为期4周的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胆固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上升,空腹血胰岛素明显上升,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提高(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能有效降低血糖、显著改善胰岛13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9.
32例初诊T2DM患者口服瑞格列奈(孚来迪)0.5mg,每日3次。按HOMA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结果:12周后,FPG、PG1h、HbA1c下降、FINS水平无明显变化,INS1h明显上升(P〈0.01),HOMA-IR均明显下降(P〈0.05),HOMA-IS明显增加(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餐前及餐后血糖值变化与HOMA-IR的变化相关。结论:瑞格列奈治疗初诊的T2DM,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分泌功能,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血清CRP水平,并与糖尿病相关代谢指标(FBG、BMI、WHR、HbA1c、SBP、DBP)比较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血清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水平与病程、空腹血糖、BMI及WHR呈正相关;糖尿病组CSII治疗2周后,血糖明显下降,CRP水平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于存在严重胰岛素抵抗和分泌不足的血糖明显增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使用CSII强化胰岛素治疗,快速有效地控制血糖,也使CRP水平明显下降,提示胰岛素本身的抗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