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对4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发现近90%有明确的诱因,其中以感染多见,86%患者入院前有糖尿病史,平均血糖水平21.9mmol/L、CO2-CP 10.8mmol/L,昏迷12例,休克3例,死亡4例,死亡率9.3%.结论快速有效扩容补充足够的液体,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滴等是抢救DKA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收集30例DKA的资料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95%以上有明确的诱因,其中以感染多见,87%入院前有糖尿病史,血糖平均22.98mmol/L,CO2-CP平均8.08mmol/L.昏迷11例,休克1例,死亡率3%.结论早期正确诊断、早期个体化治疗、快速扩容补充足够的液体是抢救DKA成功的关键.用微泵进行胰岛素维持是安全、可靠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减量应用胰岛素的血糖标准.本文对68例DKA患者随机分为A组(13.9mmol/L组,N=32例)及B组(10mmol/L组,N=36).直至酮体转阴.结果A组及B组酮体转阴所需时间分别26.7±5.4h及15.8±4.3h(P<0.01).血糖≤10mmol/L所需时间,分别为24.6±7.1h及13.7±3.9h(P<0.01).两组均无低血钾、低血糖及脑水肿.但A组死亡率(9.38%)要高于B组(2.78%).结论在DKA治疗中,作为减量胰岛素用量并增用葡萄糖液的血糖标准,可定为10mmol/L.  相似文献   

4.
收治4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发现DKA96%有明确的诱因,其中以感染多见占60%,不规范治疗占21%。92%患者入院前有糖尿痫史。平均血糖23mmol/L,CO2CP10.6mmol/L,昏迷14例,休克3例,死亡2例,死亡率4.2%。结论:快速补充足够的液体和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注是抢救DKA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伴脑水肿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DKA伴脑水肿患儿(DKA+脑水肿组)10例及单纯DKA患儿(DKA组)6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DKA+脑水肿组治疗前血糖和BUN高于DKA组[(43.2±13.1)vs(34.3±9.9)mmol/L;(9.1±3.3)vs(7.7±2.1)mmol/L],pH值和血Na低予DKA组[(6.7±0.1)vs(7.0±0.6);(134.9±3.5)vs(141.9±6.9)mmol/L](P0.05)。DKA+脑水肿组治疗前PaCO_2、HCO_3~-及Scr均高于DK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KA+脑水肿组血糖、BUN、HCO_3~-及Scr较治疗前下降,pH值、PaCO_2及血Na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DKA+脑水肿组碳酸氢盐使用率和使用量均高于DKA组[100%(10/10)vs 65%(39/60),P0.05;(4.9±2.5)vs(2.2±1.0)ml/kg,P0.01]。结论 DKA伴脑水肿患儿酸中毒较严重,低钠血症难以纠正;过量使用碳酸氢钠及BUN升高者,易出现脑水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高脂血症(HL)和急性胰腺炎(A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DKA合并HL和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除DKA的临床特征外,还有:(1)6例患者均为中青年,年龄(34.2±4.1)岁,以急性腹痛就诊,均有腹部压痛;(2)入院时均有HL,次晨查甘油三酯(14.2-62.2 mmol/L),总胆固醇(8.9~29.4 mmol/L),治疗48-72h后甘油三酯降至(1.98 -5.39 mmol/L),总胆固醇降至(4.52-7.36 mmol/L);(3)AP发作期间5例患者血和(或)尿淀粉酶升高3倍以上,仅1例患者升高不到1倍;5例患者胰腺CT检查有AP改变,但其中3例患者B超显示胰腺正常;(4)治愈的5例患者以及时有效地纠正DKA和禁食治疗为基本措施,治疗后腹痛消失,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结论(1)以腹痛就诊的DKA患者,应查甘油三酯、血尿淀粉酶和腹部CT以排除AP;(2)纠正DKA和禁食是治疗暂时性显著HL和AP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我院1996~1999年收治的53例病人入院时血糖均大于16.7mmol/L,尿酮(+++)~(++++),CO2CP均小于18.0mmol/L.男性25,女性28例,年龄16~63(48.2)岁.48例有糖尿病史,曾发生过DKA15例,有5例以DKA为首发症状.②诱因:各种感染39例,中断胰岛素治疗9例,胰岛素用量不足2例,饮食不当、劳累、手术各1例.③并发症:23例存在循环衰竭,4例合并肾功衰竭,2例合并呼吸衰竭,其中1例合并四脏器功能衰竭(循环、呼吸、肾脏、内分泌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KA患者水盐代谢异常与病情的相关性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将262例受试者根据血钠水平分为高钠(G1)组43例(Na145mmol/L)、正常血钠(G2)组109例(135mmol/L≤Na≤145mmol/L)、轻度低钠(G3)组86例(125mmol/L≤Na135mmol/L)及显著低钠(G4)组24例(Na125mmol/L),评估不同血钠水平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血钠与意识障碍、BUN/Cr、有效渗透压、HCO3―存在相关性(r分别为0.341、0.123、0.853、0.196,P0.05或P0.01)。结论在DKA患者中常见水盐代谢异常,应注意监测,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9.
测定156例孕妇围产期空腹血糖.结果:空腹血糖范围为2.83mmol/L~8.47mmol/L,平均值为4.06mmol/L;<3.89mmol/L者占52.56%;≥5.3mmol/L者占11.54%,其中5.3mmol/L~6.9mmol/L者占8.33%,≥7.0mmol/L者占3.21%.结论:孕妇围产期糖代谢稳态失常较重,一方面大多数空腹血糖于正常低限,另一方面空腹血糖受损率和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我国成人平均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戴艺  梁珍花  杜华  黄欣秋  王耀菊  甄宏  何海玲  黄莹 《内科》2010,5(4):362-364
目的分析我院1999~2009年诊断的Ⅰ型糖尿病(T1DM)患儿临床特征。方法对199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0日住院且为首次发病的21例T1DM患儿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把首发患儿与复诊时继发酮症酸中毒(DKA)者再分为DKA与非DKA两组,高血脂与血脂正常组,比较两组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差异。结果 10年间广西新发T1DM总数少,婴幼儿发病更少,学龄期与青春期稍多,平均发病年龄(6.29±3.55)岁;男女发病数相近;首发以冬春为多;首发出现DKA较多,占60.9%,治疗后复发DKA多,26例次。入院血糖(29.52±7.28)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13.22±3.92)%,空腹C肽(0.22±0.11)pmol/L,血气分析:pH7.33±0.09、实际碳酸氢根11.00±6.13,全血剩余碱-9.35±4.87,血脂:总胆固醇(3.98±1.07)mmol/L、甘油三酯(1.17±0.58)mmol/L。合并DKA组与非DKA组相比血糖、总胆固醇(P=0.026),明显升高(P=0.014),C肽、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脂与血脂正常组比较,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偏低,三酰甘油(P〈0.05),C肽、总胆固醇无差异(P〉0.05)。结论初发T1DM患儿总数不多,首发与复发合并DKA比例高。合并DKA血糖明、总胆固醇、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例1:患者女,60岁,2型糖尿病14年.近两个月口服降糖灵(100mg/d)治疗.无嗜酒、肝病史.体检:神志清,呼吸深大有酮味,颜面潮红.血糖28mmol/L,CO2-CP测不出,计算血浆渗透压321.92mmol/L,入院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糖尿病性乳酸酸中毒?糖尿病肾病(DN).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讨人性化护理在小儿DK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护理成效。方法摘取该院2016年9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1例DKA患儿资料,44例行人性化护理的患儿为研究组,37例行普通护理的患儿为对照组,其比较两组酸中毒的纠正时间及生命指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酸中毒的纠正时间(4.96±1.07)d短于对照组(7.83±1.94)d;且血糖水平(7.10±1.03)mmol/L低于对照组,血钾、血钠水平(4.53±0.55)mmol/L、(142.64±7.36)mmol/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KA患儿采取人性化护理可缩短酸中毒的纠正时间,改善血糖、血钾、血钠水平。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5年1月~1999年7月,共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72例,现就临床治疗结果作一回顾性分析.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72例全部DKA病人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尿酮定性≥(+),CO2CP<20mmol/L.其中男40例,女32例,年龄20~76(50.6±15.5岁),Ⅰ型14例,Ⅱ型58例.发病诱因:感染51例,占70.8%:中断胰岛素治疗11例,15.3%;饮食不当8例,占11.1%;其它2例,占2.8%.  相似文献   

14.
正现将我院近5年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共58例,其中意识障碍者12例,年龄19~75岁,50岁以下者27例,除1例患者因费用报销问题转出外,其余全部治愈出院。我们体会如下:1急征期护理:DKA患者的发病特点,起病急、病情急、变化快。血糖水平多在16.8 mmol/L以上,血酮在3.0 mmol/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DM)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临床急救方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78例老年DKA患者,对其临床急救措施进行观察,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78例老年DKA患者经过急救治疗后,好转67例(85.9%),死亡13例(14.1%)。单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12个与DKA相关的因素:年龄>65岁、合并基础疾病、入院时血气分析pH<7.0及血糖12 h后仍>16.7 mmol/L、入院后12 h白细胞(WBC)>15×109/L、入院时血钠浓度降低、入院时甘油三酯(TG)升高、存在感染、行机械通气治疗、存在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胰岛素用量>50 U/L、24 h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增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24 h SOFA评分、血钠水平、入院时TG、胰岛素用量>50 U/L、机械通气、合并基础疾病与DKA有相关性(P<0.05)。结论在DKA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各项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时监测病情变化,指导DKA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β-羟丁酸(β-HBA)和尿酮(UK)在糖尿病酮症(DK)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随机末梢血糖13.9mmol/L的糖尿病患者76例,同时检测静脉血β-HBA和UK。结果研究对象DK发生率15.79%,DKA发生率9.21%。血糖与血β-HBA呈正相关(r=0.322,P=0.005),与UK无相关性(r=0.071,P=0.536)。血β-HBA与UK呈正相关(r=0.572,P=0.000)。在DK或DKA患者中,10.53%患者尿酮(-)或(+-),31.58%患者血β-HBA≤1.0mmol/L。以UK为标准诊断DK时,血β-HBA切点值0.49mmol/L。结论单用血β-HBA或UK诊断DK均可能发生漏诊,联合检测血β-HBA和UK可减少DK漏诊率。血β-HBA≥0.49mmol/L时可能已存在DK,此时应检测UK以避免漏诊DK。  相似文献   

17.
1998年10月~2007年8月,我们对血糖在13.9~16.7mmol/L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采用静滴5%葡萄糖加0.45%盐水(低渗糖盐水)的补液方式,与其他补液方式比较,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等剂量阿托伐他汀片剂和非诺贝特胶囊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226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12例,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联合治疗组114例,阿托伐他汀(20 mg/d)和非诺贝特胶囊(200 mg/d)共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各项血脂参数的变化、达标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除阿托伐他汀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0.99±0.27)mmol/L比(0.95±0.24)mmol/L,P>0.05]外,两组患者各项血脂参数如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阿托伐他汀组:(4.22±0.46)mmol/L比(7.18±0.52)mmol/L,(2.76±0.34)mmol/L比(4.46±0.43)mmol/L,(3.05±0.44)mmol/L比(3.81±0.48)mmol/L;联合治疗组:(3.43±0.42)mmol/L比(7.15±0.50)mmol/L,(2.18±0.31)mmol/L比(4.44±0.42)mmol/L,(1.62±0.31)mmol/L比(3.85±0.51)mmol/L;P均<0.05],但联合治疗组TG、TC、LDL-C降低的幅度和HDL-C升高幅度较大[(3.05±0.44)mmol/L比(1.62±0.31)mmol/L,(4.22±0.46)mmol/L比(3.43±0.42)mmol/L,(2.76±0.34)mmol/L比(2.18±0.31)mmol/L,(1.23±0.30)mmol/L比(0.99±0.27)mmol/L,P均<0.05],达标率更高(69.6%比13.4%,83.3%比71.4%,80.7%比67.9%,49.1%比9.8%,P均<0.05),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等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和非诺贝特胶囊(200 mg/d)联合应用对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一般资料42例DKA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及分类标准,CO2CP低于20mmol/L.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16~74岁,1型糖尿病14例,2型糖尿病28例;病程1个月~20年,6例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β-羟丁酸测定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03~2014-03该院住院糖尿病患者127例,其中糖尿病无酮症酸中毒(NDKA组)105例,DKA组22例;另同期选取健康体检人员(正常对照组)120名。采用酶比色法测定三组血清β-羟丁酸和血糖浓度水平,分析其在各组间的差异,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三组β-羟丁酸、血糖浓度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KA组、NDKA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DKA组又高于NDKA组(P0.05)。血清β-羟丁酸诊断DKA最佳临界值为1.97 mmol/L,敏感度为87.8%,特异度为95.3%,曲线下面积(AUC)为0.947。结论血清β-羟丁酸检测对DKA有较好的准确性,能早期诊断DK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