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69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单独胰岛素强化治疗,3月后分别测两组患者的体重、发生低血糖的频率、及胰岛素用量.结果二甲双胍联合组患者体重指数、发生低血糖的频率及胰岛素用量均较单独胰岛素强化治疗组为低.  相似文献   

2.
选择已确诊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89例,随机分为A组、B组:A组(96例)给予单纯预混胰岛素治疗3月;B组(93例)给予预混胰岛素加用二甲双胍治疗3月。所有患者均无用药禁忌症,分别记录2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反应以及体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变化。结果: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达标时间快、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对体重影响小。结论: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优于其他治疗方案,有利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3.
50例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每日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对比HbA1c、FPG、低血糖发生、胰岛素用量;结果:转为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后HbA1c、FPG均较前显著降低(P〈0.01),低血糖发生显著减少、胰岛素用量较前减少。结论:预混胰岛素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每日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可提供更佳的血糖控制,给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  相似文献   

4.
60例符合诊断标准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予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B组为对照组,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比较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个月空服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用量、体重指数(BMI)、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甘油三酯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血糖、Hb 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的空腹及餐后血糖、Hb 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少、BMI下降、甘油三酯水平下降、低血糖发生次数较少(P〈0.05).结论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T2DM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且胰岛素用量少,BMI下降,减少低血糖的发生,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观察并评价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选取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胰岛素泵)和试验组(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持续治疗,于治疗6个月以及1年时分别统计两组治疗前后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C肽、空腹胰岛素、体质量、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组较单用胰岛素组胰岛素用量更少,血糖达标时间更少,HbAlc下降更明显,胰岛素敏感性较前明显增加,HOMA—IR下降值更大。结论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可迅速有效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消除高血糖毒性,使受糖毒性损伤的残存胰岛B细胞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可延缓胰岛B细胞功能的衰退,及减少胰岛素用量,减轻胰岛素抵抗,和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6.
《内科》2015,(6)
目的分析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2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继续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BG)、胰岛素用量变化以及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和2h PB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FBG和2h PBG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日平均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30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门冬胰岛素30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门冬胰岛素30与二甲双胍联合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12周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体重指数(BMI)以及胰岛素的用量和出现低血糖的次数等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浓度都起到了显著的降低效果,但是观察组使用胰岛素的量更少,体重指数基本无变化,而且出现低血糖的次数也更少。结论二甲双胍与门冬胰岛素30相联合能够更好地控制住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同时胰岛素的用量更少,出现低血糖的次数也更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理想的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单双号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9例应用中效低精蛋白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方法,研究组69例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方法,对两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注射次数及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组间展开比较,治疗组FBG、2h PG、HbAlc显著低于对照组,FBG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甘精胰岛素用量、胰岛素总量、短效胰岛素注射次数比较上,治疗组均比对照组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较治疗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采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糖代谢,具有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Ⅰ型糖尿病(T1DM)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胰岛素替代治疗为其治疗基础,但胰岛素的长期使用会造成低血糖、体质量增加等诸多不良现象。Ⅰ型糖尿病的二甲双胍辅助治疗可有效减少胰岛素用量,预防心血管并发症,并已经得到临床研究证实。该研究对80例成人Ⅰ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旨在其对减少胰岛素用量、心血管并发症预防的作用机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加用二甲双胍患者体质量指数及血糖水平均低于单独胰岛素治疗患者,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低血糖事件。  相似文献   

10.
二甲双胍与胰岛素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6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4例体重指数大于20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组和胰岛素加二甲双胍治疗组,治疗12周,分别观察胰岛素用量、体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加用二甲双胍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减轻了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选择在我科就诊的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继续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3月后,对比分析两组在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安全性。结果:胰岛素加用二甲双胍治疗1型糖尿病,可以改善血糖水平和体重,不增加低血糖发生及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中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9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甘精胰岛素组。对照组采用诺和灵N进行治疗,并结合二甲双胍口服,甘精胰岛素组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病情转归;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均用量;干预前后患者全自动生化化学分析静脉血血糖和糖化血糖蛋白监测值;低血糖等异常现象发生率。结果甘精胰岛素组病情转归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日均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全自动生化化学分析静脉血血糖和糖化血糖蛋白监测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甘精胰岛素组全自动生化化学分析静脉血血糖和糖化血糖蛋白监测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等异常现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中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应用价值高,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加速血糖达标,减少胰岛素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艾塞那肽或预混胰岛素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新诊断T2DM患者132例,随机分为3组,入院后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控制平稳后予艾塞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艾塞那肽+甘精胰岛素组,n=48),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艾塞那肽+二甲双胍组,n=32)及预混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组,n=52)。观察12周,比较治疗前后FPG、2hPG、HbA_1c、FC-P、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及低血糖和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各组FPG、HbA_1c和HOMA-IR较治疗前降低(P0.05),HOMA-β较治疗前升高[(42.28±29.10)vs(117.05±64.39),(39.81±21.52)vs(116.00±56.28),(44.25±31.80)vs(112.79±41.78),P0.05],治疗后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02、0.315、1.620、0.062、0.271,P0.05);治疗后预混胰岛素组体重、BMI高于艾塞那肽+甘精胰岛素组和艾塞那肽+二甲双胍组(F=3.246、11.449,P0.05);艾塞那肽+二甲双胍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预混胰岛素组(3.13%vs 21.15%)(χ~2=5.258,P0.05);预混胰岛素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艾塞那肽+甘精胰岛素组和艾塞那肽+二甲双胍组[(0.00%vs 20.83%),(0.00%vs 25.00%)],(χ~2=12.037、14.368,P0.01)。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选择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或基础胰岛素治疗,其降糖效果不劣于预混胰岛素,但体重控制更佳,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6—2018年期间入院的78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39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服用二甲双胍口服药进行治疗,口服剂量1000 mg/次,2次/d,均饭前服用,12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联合采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治疗方案,患者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上的各项指标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的血糖、血糖的达标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少;并且研究组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概率为5.13%,严重低血糖的发生概率为2.56%,总低血糖的发生概率为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联合使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能够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有效地控制。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使用胰岛素与二甲双胍,不仅效果显著,还能使患者的血糖得到良好地控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商品名:美迪康)与胰岛素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餐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结果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12周后FBG、2hBG水平明显改善,HbA1c由7.8%降至6.1%,HbA1c达标率为71.3%。治疗后共有7例次发生低血糖反应,未发生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并能减少胰岛素的用量,降低低血糖的发生,且较为安全,价格合理,适合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04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经优泌林70/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患者经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G、2 h PG、Hb A1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低血糖发生率1.92%低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血糖控制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两种强化治疗方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和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6例空腹血糖(FBG)为7.0~11.0mmol/L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20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第二组16例采用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分别在诊断初和强化治疗3个月时测定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PAI-1,胰岛素和C肽第二时相分泌量、15例患者加测胰岛素和C肽第一时相分泌量、以HOMA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β细胞敏感指数(HOMA-β)。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PBG和HbAlc均获得良好控制,HOMA-IR和HOMA-β显著改善,两组第一时相及第二时相胰岛素及C肽分泌量显著升高,PAI-1则显著升高。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短期强化治疗可有效改善β细胞功能,治疗后血清PAI-1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方法该文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单独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体质指数、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多项指标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体质指数、血红蛋白以及胰岛素用量五项指标大小分别是(6.08±2.22)mmol/l、(7.69±2.42)mmol/l、(25.20±1.82)kg/m2、(6.47±0.52)%以及(31.92±12.12)U,和单用胰岛素一组患者的对应指标结果大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后,药物疗效更快、更安全,保证了整个治疗过程的安全、经济,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身体素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吕志敏  张荣华 《山东医药》2010,50(21):73-74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初发T2DM患者随机分均为两组,治疗组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FPG、2h PG、HbA1c均降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6.67%、23.33%(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初发T2DM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6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组,n=30和预混组,n=30,所有患者以二甲双胍作为基础用药,后血糖控制不良者酌情加用瑞格列奈;预混组每日餐前分别注射2~3次诺和锐30。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观察1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及HbA1c较前明显下降、C肽分泌改善(P0.01),甘精组空腹血糖下降更明显(P0.05)、空腹血糖达标时间缩短、低血糖发生率低、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P0.01)并且体重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以二甲双胍为基础治疗措施的T2DM患者联合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糖,空腹血糖控制更低、更快,对体重影响小,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