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蜜月期一般是指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相对较少)在发病初期,经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后,有少数患者进入了典型的缓解期。在这段时间,患者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甚至有些患者可以停止使用胰岛素,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蜜月期”。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之友》2008,(5):18-20
误区4:一发现糖尿病就使用药物治疗,血糖正常后立刻停药。 此问题需视具体情况而定。1型糖尿病一经诊断就需要终生依靠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存。其中有些患者诊断后,经过胰岛素治疗后病情暂时缓解,胰岛素用量减少,甚至短时间停用,被称为“蜜月期”,但最终仍要用胰岛素维持治疗,所以即使停用了胰岛素,也要定期监测血糖。  相似文献   

3.
<正>一、蜜月期历史、定义及预后1940年,Jackson首次描述了儿童1型糖尿病(T1DM)患者在发病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后,用量逐渐减少,甚至有些患者完全停用胰岛素可达数个月,其血糖水平也能维持在接近正常或正常范围内,称之为糖尿病"缓解"[1],这一缓解时段又称之为"蜜月期"。  相似文献   

4.
E问医答     
《糖尿病之友》2012,(11):76-77
北京中医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周旭升 答:蜜月期通常特指的是初发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胰岛素治疗后,可以出现一个阶段的在不用胰岛素状态下血糖控制良好。这个阶段可以从数周到数月不等。合并严重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病情也可缓解,有的甚至在不用任何降糖药条件下,仅仅通过饮食和运动使血糖控制良好。这种情况称之为强化胰岛素治疗后的病情缓解期。一般不用蜜月期这个词汇。  相似文献   

5.
新诊断2型糖尿病及其''''蜜月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2型糖尿病'蜜月期'的概念大家在做实习医生的时候就可能知道1型糖尿病经最初的几周治疗,有些病人会出现一个'蜜月期'.  相似文献   

6.
高血糖削弱胰岛β细胞对血糖升高的胰岛素分泌反应并降低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转运。长期严重的高血糖可能对β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然而,现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接近正常,可以显著改善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以致于能够在某些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诱导出一个长达几年的“蜜月期”。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即胰岛素治疗是否可以被纳入2型糖尿病初始治疗的策略?有些专家认为这是一种重要的选择,但是也有些专家认为这种胰岛素治疗的代价比能带来的好处更多;而且提出,任何方法停止代谢恶化循环的进展都能恢复2型糖尿病在这方面的代偿机能。中国胰岛素分泌研究组第四次会议和美国糖尿病学会本届年会都曾讨论这一问题。现发表我们的意见于此,供大家参老.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但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在新诊断的l型糖尿病患者中,部分患者在其病程中有一个对外源性胰岛素需求减少甚至停用的阶段。在这一短暂时期,患者摆脱了注射胰岛素的“痛苦”,这段时间是何等幸福,就像新婚蜜月一样,因此称之为“蜜月期”.  相似文献   

8.
关于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治疗的问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哪些糖尿病病人需要胰岛素治疗 ?1型糖尿病病人 (包括 L ADA)诊断后应即刻开始胰岛素治疗。所有糖尿病病人妊娠后或在妊娠期间诊断的妊娠糖尿病病人均应开始或改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感染、创伤或发生其他急性疾病或需要手术时均应改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 >16 .7mmol/ L(>30 0 mg/ ml)时应先用胰岛素治疗 ,将血糖降至 <10 mmol/ L(<2 0 0 m g/ ml) ,再改为口服降糖药。 2型糖尿病病人当口服降糖药物原发或继发失效 ,对药物不能耐受 ,或已发生明显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或严重的神经病…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改变而引起的,高血糖是其导致糖尿病的原因,同时高血糖毒性又进一步使胰岛素抵抗加重和损害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使胰岛B细胞的功能进一步下降。使用基因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快速降糖,解除高血糖毒性作用,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曲线恢复,降低胰岛素抵抗,可使部分病人停止用药,经治疗部分病人明显减少用药量,进入临床稳定期。  相似文献   

10.
1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新见解 目前对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比较一致的认识是,先有胰岛素抵抗,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发展为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而发生糖尿病。按照此种理论,凡是使用了胰岛素的病人,其病史一般都比较长了,而且80%以上同时有了胰岛素抵抗,需要联合胰岛素增敏药的治疗。然而,目前临床上的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好像胰岛素可以包治糖尿病,只要用上胰岛素就可万事大吉,不必联合其他药物了。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增敏剂治疗2型糖尿病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分泌缺陷是 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大要素 ,2型糖尿病普遍存在着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增敏剂可显著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进一步降低血糖。许多 2型糖尿病病人采用磺脲类和双胍类治疗效果欠佳 ,对 14例这类病人加用胰岛素增敏剂治疗 2月 ,血糖明显下降。1 材  相似文献   

12.
注射胰岛素可怕吗糖尿病是一种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者绝对不足的疾病,糖尿病病人注射胰岛素能治糖尿病,应不难理解。1型糖尿病需要注射胰岛素替代胰岛素的缺乏;2型糖尿病需要注射胰岛素来补充胰岛素的不足。但是许多糖尿病病人不愿意注射胰岛素。  相似文献   

13.
1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儿童期就发病的糖尿病一般为1型糖尿病,也就是说,儿童一型糖尿病一般都需要胰岛素治疗。由于儿童1型糖尿病以学龄儿童和青春期发病为主,多数患儿没有自我管理的能力,患儿的父母是患儿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这其中就包括对胰岛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患上糖尿病后,医生往往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两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不同,治疗也有很大的差异。1型糖尿病的特点是胰岛素绝对缺乏;如果没有外源胰岛素的替代治疗,患者将会发生一些危及生命的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所以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5.
当几个糖友聚在一起,相互交流治疗体会时,讲起用胰岛素治疗往往谈虎色变,认为用胰岛素治疗肯定患者病情不轻,或者认为用胰岛素治疗肯定是1型糖尿病,因为1型糖尿病自身不能分泌胰岛素,非要外源性输入,以补充自身对胰岛素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可以被认为是人体在胰岛素分泌、起效等环节中出了问题。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治疗药物,不仅1型糖尿病患者离不开胰岛素治疗,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也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新型胰岛素不断涌现,新的贵的一定更好吗?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难道真的要死在沙滩上?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临床上对胰岛素使用不当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就造成了糖尿病病人使用胰岛素治疗而血糖得不到很好的控制,现就此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8.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是模拟非糖尿病病人的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对糖尿病病人施行胰岛素治疗的一种方法。常规人胰岛素(包括缓冲和非缓冲剂型)常用于CSII治疗。常规人胰岛素的餐前大剂量最好应在餐前30min给予,这样胰岛素作用高峰就和餐后血糖变化相一致。从常规人胰岛素的吸收动力学特点考虑,如果餐前大剂量胰岛素与进餐过于接近,就会引起餐后高血糖,随后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增加低血糖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病人常于诊断时即已合并多种糖尿病并发症,及常需早期应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降低高血糖毒性,延缓并发症进程。但许多病人对胰岛素治疗存在畏惧心理。  相似文献   

20.
个体化的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基础。皮下注射胰岛素的目的是为了模拟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以满足能量代谢的需要,无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也无论患者的胰岛功能状态如何,只要采取合理的方案,就能将血糖控制在目标之内。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临床常见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