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β-七叶皂甙钠治疗糖尿病皮肤大疱症,设置丹参组为对照组,观察水疱愈合时间。结果:β-七叶皂甙钠组(n=35)及丹参组(n=33),水疱愈合天数分别为(5±2.6)天,(7±3.1)天,(P<0.01)。结论:β-七叶皂甙钠促进糖尿病皮肤大疱症水疱的吸收,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脑出血后血浆炎性反应因子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七叶皂甙钠组,采用胶原酶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术后2h七叶皂甙钠组腹腔注射β-七叶皂甙钠(2.8mg/kg),另2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用药(1次/d),分别在给药3d和7d后取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浆ICAM-1和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七叶皂甙钠组血浆ICAM-1和TNF-α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对脑出血后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ICAM-1和TNF-α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β-七叶皂甙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7~12月,我院采用β-七叶皂甙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将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龄26~72岁.病程3天至5年).对照组4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有可比性.均经CT检查确诊为4、5腰椎或骶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方法与疗效:治疗组将β-七叶皂甙钠2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每日1次.8天为一疗程。对照组静滴20%甘露醇250ml,症状重者加地塞米松,均每日2次,8天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大鼠尾壳核注射胶原酶造成脑出血模型。用磁共振显像(MRI)观察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和对照组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组血肿区,水肿区的吸收率显高于对照组;在72h时,血肿区的T1、T2信号值与对照组的T1、T2信号值比较差异有显性意义;治疗组除超急性期外,其余各期均提前,结论: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将67例脑出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入院后按常规治疗;实验组入院后即开始应用β-七叶皂甙钠(每天0.5 mg/kg),其余治疗同对照组。所有病例均在发病初和发病后第3天抽血应用ELISA法查TNF-α和IL-1β,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治疗前三组间TNF-α和IL-1β的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病后第3天实验组较健康组和治疗前轻度升高(P〈0.05),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较健康组和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β-七叶皂甙钠能抑制TNF-α和IL-1β的表达和释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和继发的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6.
七叶皂甙钠联合纳洛酮治疗外伤性脑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七叶皂甙钠联合纳洛酮治疗外伤性脑梗死(T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TCI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七叶皂甙钠和纳洛酮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生活能力状态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2.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50%(X^2=6.44,P〈0.05),生活能力状态优于对照组(X^2=4,18,P〈0,05)。结论 七叶皂甙钠和纳洛酮合用治疗TCI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观察姜黄素对肺纤维化的作用效果及其机制。方法5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博莱霉素组和姜黄素组,每组18只。正常对照组:于实验0d气管内一次性注入生理盐水2ml/kg,第14天起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ml/kg;博莱霉素组:气管内一次性注入博莱霉素屯制剂5mg/kg,第14天起每日腹腔注射6%乙醇和6%聚乙二醇混合溶液0.5ml/ks;姜黄素组:气管内一次性注入博莱霉素屯制剂5mg/kg,第14天起每日腹腔注射姜黄素(溶于6%乙醇和6%聚乙二醇混合溶液)50mg/kg。分别于第17、21、28天各取6只大鼠处死,取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以观察其病理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干扰素γ(IFN-γ)mRNA表达;用消化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SALF)测定TGF-β1、IFN-γ的含量。结果(1)肺泡炎评分:姜黄素组与博莱霉素组在第28天分别为(1.3±0.5)分、(2.0±0.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26,P〈0.05);(2)肺纤维化评分:姜黄素组与博莱霉素组在第21天分别为(1.3±0.5)分、(1.8±0.4)分,第28天分别为(1.2±0.4)分、(2.2±1.O)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3.33、4.00,P均〈0.05);(3)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姜黄素组与博莱霉素组在第28天分别为(1.75±0.36)μg/g、(2.47±0.24)μg/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7.20,P〈0.01);(4)BALF中TGF-β1含量:姜黄素组与博莱霉素组在第21天分别为(20±3)ng/L、(39±7)ng/L,第28天分别为(24±4)ng/L、(40±7)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5.30、6.27,P均〈0.05);(5)肺组织中TGF-β1mRNA的表达:姜黄素组与博莱霉素组在第21天分别为0.51±0.11、0.59±0.13,第28天分别为0.50±0.07、0.64±0.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55、3.13,P均〉0.05);(6)BALF中IFN-γ含量:姜黄素组与博莱霉素组在第21天分别为(28±5)ng/L、(35±13)ng/L,第28天分别为(30±11)ng/L、(39±13)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85、2.03,P均〉0.05);(7)肺组织中IFN-γmRNA的表达:姜黄素组与博莱霉素组在第21天分别为0.49±0.17、0.50±0.08,第28天分别为0.52±0.15、0.52±0.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0.17、0.00,P均〉0.05)。结论姜黄素可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泡炎和肺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联合山莨菪碱对非梗阻性急性胆源性胰腺炎(SABP)的治疗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23例非梗阻性SABP行β-七叶皂甙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观察组),25例非梗阻性SABP常规保守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可快速而有效地控制SABP病情,降低入院7 dAPACHEⅡ评分,显著缩短腹痛缓解时间,促进肠功能和肝功能恢复,并可显著降低2周内中转手术率和病死率(P〈0.05)。二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趋势。结论β-七叶皂甙钠联合山莨菪碱有助于控制非梗阻性SABP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梗死后脑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D雄性大鼠150只,体质量240~300g。随机分为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60只,对照组60只,假手术组30只。各组大鼠又按缺血时间不同(6h和1、3、5、7d)分为5个亚组,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每亚组各12只,假手术组每亚组6只。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向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β-七叶皂甙钠(5mg·kg-1.d-1),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在相应时间点注射等量等渗盐水。于造模后6h和1、3、5、7d断头取脑。采用干湿重法观察脑水肿的动态变化,通过HE染色观察脑梗死区的病理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AQP4的表达。结果①脑梗死后6h,病变侧大脑半球脑含水量开始增多,至3d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7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及对照组脑含水量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704,F=36.703,均P〈0.01);各时间点治疗组及对照组梗死侧大脑半球脑含水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0.01)。②脑梗死后6h,梗死侧AQP4表达水平即增高,3d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7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878,F=28.489,均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各时间点AQP4的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治疗组AQP4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AQP4表达水平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r=0.972,P〈0.001)。结论β-七叶皂甙钠能明显减轻脑梗死后脑水肿及降低AQP4的表达,β-七叶皂甙钠可能通过抑制AQP4的表达而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ICOSIg基因治疗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的作用。方法将人ICOS胞外域与免疫球蛋白IgGFc段融合,构建ICOSIg融合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P—Adeno—ICOSIg。PoeⅠ消化腺病毒载体后转染HEK293细胞,生产表达ICOSIg融合蛋白的腺病毒;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作为对照。皮下注射猪心肌肌球蛋白诱导Lewis大鼠EAM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免疫当天(第0天)(A组,n=15)和第14天(B组,n=15)通过股静脉注射ICOSIg重组腺病毒,观察共刺激分子融合蛋白对T细胞激活阶段和炎症阶段的作用,C组(n=10)和D组(n=10)分别在第0天和第14天注射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重组腺病毒。另设E组(n=10)未接受免疫的正常对照组。免疫第28天,超声心动图检测后处死动物。HE染色检测心肌炎症浸润程度。Westernblot检测心肌ICOS、ICOSL、B7—1及B7-2蛋白表达。实时定量RT—PCR定量心肌IL-2、IL-4和IFN-γ mRNA水平。结果第28天B组大鼠心功能指标(短轴缩短率:40.6±6.2比26.2±4.6,20.8±5.6,21.7±9.6)、心肌炎症程度较对照组显著改善。Western blot显示B组ICOS、ICOSL及B7—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各组间B7-2蛋白表达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B组大鼠心肌组织IFN-γ mRNA表达降低(19.8±7.9比66.6±4.5,79.6±5.9,80.9±5.1),IL-4 mRNA表达增加(42.3±8.6比19.7±3.8,22.3±9.0,28.3±2.2),IL-2表达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因此B组IFN-γ/IL-4比值显著低于A、C及D组(0.47±0.36比2.91±0.22,1.89±0.42,2.32±0.83),表明Th细胞因子平衡向Th2方向偏离。结论炎症高峰期以ICOSIg阻断共刺激分子通路能够减轻EAM心肌组织炎症,改善大鼠心脏功能。其机制可能是下调心肌组织局部ICOS、ICOSL和B7—1表达及对炎症性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出血早期应用β-七叶皂甙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β-七叶皂甙钠2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每天1次,连用21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82%和57.58%(P<0.01).发病第14天,治疗组血肿有所吸收,周围有轻微低密度区;对照组血肿吸收不明显,周围水肿明显.发病第28天,治疗组大部分病人血肿完全吸收,水肿带明显缩小,有些甚至未见水肿;对照组部分病人血肿完全吸收,大部分血肿周围水肿明显.结论β-七叶皂甙钠有良好的改善微循环作用,对血肿周边缺血区有着重要意义,对脑出血急性期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5例,均静注巴曲酶,观察组同时静滴β-七叶皂甙钠。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5、7 d检查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治疗前后检测纯音听阈并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3、5、7 d血浆FIB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观察组治疗后3、5 d血浆FIB下降更显著(P均〈0.05)。观察组痊愈16例、显效26例、有效2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5.33%;对照组分别为11、22、17、25例及6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能显著降低血浆FIB,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老年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与血清游离脂肪酸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2例,其中伴有2型糖尿病者74例,为1组;非2型糖尿病者78例,为2组;两组患者均检测血脂,比较两组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比较,BMI:1组(28.73±5.49)>2组(23.21±5.83),空腹血糖:1组(7.01±2.71)>2组(5.30±0.85),游离脂肪酸水平:1组(0.62±0.32)>2组(0.51±0.28),总胆固醇:1组(4.16±1.04)>2组(3.87±0.93),甘油三酯:1组(1.56±0.84)>2组(1.31±0.66),高密度脂蛋白:1组(1.06±0.25)>2组(1.22±0.32),极低密度脂蛋白:1组(0.35±0.29)>2组(0.27±0.15),APOA1:1组(1.10±0.17)<(1.17±0.19),脂蛋白A:(14.64±15.64)<(21.89± 21.46),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BMI(r=0.468,p=0.002)、游离脂肪酸(r=0.147,p=0.027)、总胆固醇(r=0.147,p=0.028)、高密度脂蛋白(r=-0.261,p=0.000)、VLDL(r=0.148,p=0.026)、APOA1(r=-0.162,p=0.014)、脂蛋白A(r=-0.219,p=0.001)均与2型糖尿病存在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老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关系最为密切。结论:老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更加严重,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而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或许可以作为一干预靶点和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覃红桂 《内科》2008,3(5):776-777
β-七叶皂甙钠为七叶树科植物天师粟干燥成熟果实(婆罗子)提取得到的皂甙钠盐,含多酯键三萜皂甙,对血管刺激性极大,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运动障碍(挛缩或扩张),具有抗炎、抗渗出、增加静脉张力、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消除创伤、骨折和手术后引起的局部肿胀作用.β-七叶皂甙钠口服在胃肠道不吸收,肌肉注射易引起组织坏死,仅供静脉注射或静脉输注。但在静脉输注过程中常因浓度高、点滴时肢体温度低和药物刺激性大等原因引起输液肢体静脉痉挛,造成不同程度的静脉损伤,常表现为局部血管条索状红肿、疼痛、血管硬化及阻塞,重则引起无菌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15.
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予胞磷胆碱钠、丹参粉针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疗程14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丁咯地尔注射液、β-七叶皂甙钠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疗程同上。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血浆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并计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CRP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认为丁咯地尔注射液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β-七叶皂甙钠具有抗炎、抗渗出、抗水肿、增加静脉张力、改善血循环及神经保护等功能.在骨科临床应用较多。其为白色冻干疏松块状物,在稀释及配药过程中会形成很多泡沫,抽吸不干净;药物加入液体后又出现大量泡沫.液体滴完时瓶内还有很多泡沫。为此,我们对β-七叶皂甙钠的稀释及加药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观察依普利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炎症反应、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结扎左冠状动脉致AMI大鼠模型随机分为AMI组(n=11)和依普利酮治疗组(AMI-E,n=11),并设立假手术(Sham,n=14)组大鼠。在依普利酮(30 mg·kg-1·d-1)治疗4周后,用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价心脏功能;心肌Masson染色法测定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Hyp)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结果 ①AMI组大鼠心肌CVF、PVCA、Hyp较Sham组显著增加(P<0.01);AMI-E组大鼠心肌CVF、PVCA、Hyp较AMI组均显著减低(P<0.05)。②AMI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NF-α(10.7±3.2pg/g)、IL-1β(14.5±3.5pg/g)、IL-6(21.1±8.0pg/g)表达较Sham组[(5.6±1.1pg/g)、 (8.2±2.1pg/g)、 (9.8±3.1pg/g)]显著增加(P<0.01);AMI-E组TNF-α(7.8±2.6pg/g)、IL-1β(11.3±3.2pg/g)、IL-6(14.7±4.7pg/g)表达较AMI组显著减轻(P<0.05),并伴随心脏功能的改善(P<0.05)。结论 依普利酮改善AMI大鼠心脏功能,可能与抑制心肌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与正常血压老年人的微循环结构与功能改变还不清楚。该文研究46名参加者的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密度、皮肤微循环功能。参加者分成3组:未治疗高血压老年人(n=16),正常血压老年人(n=16),正常血压年轻人(〈45岁,n=14)。在一个19个人的亚组中,我们还用等长肌细胞测定仪研究了阻力血管功能。两组老年人的毛细血管压都增高[老年高血压:(18.6±4.7)mmHg,老年人正常血压:(17.6±4.0)mmHg],年轻人正常血压为(13.9±2.6)mmHg,P〈0.05。各组毛细血管密度无区别。正常血压年轻人皮肤对乙酰胆碱扩张反应较两组老年人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水平变化与心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57(男性36,女性21)例,年龄60~88(71.3±6.8)岁,选择23(男16,女7)例老年健康查体者或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年龄60~76(65.5±6.6)岁。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评价患者肾功能。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NPY、NT浓度。结果(1)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NPY水平(159±56)pg/ml高于老年对照组(123±54)pg/ml(t=-2.585,P〈0.05),而NT水平(66±31)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01±19)pg/ml(t=2.617,P〈0.01)。(2)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按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3组(1组:LVEF≥55%,2组:LVEF=41%~54%,3组:LVEF≤40%)。3组间NPY、NT浓度均差异明显(F=12.36,P〈0.01,F=4.92,P〈0.05),随心功能恶化,NPY水平升高,而NT水平降低。伴有左室肥厚[室间隔≥11mm和(或)左室后壁≥11mm为左室肥厚]组血浆NPY水平(177±52)pg/ml高于室间隔和左室后壁正常组(135±47)pg/ml(t=-2.84,P〈0.01),而NT水平则肥厚组(56±25)pg/ml低于正常组(94±31)pg/ml(t=4.74,P〈0.01)。(3)将患者按其肾功能,Ccr≥50ml/min和Ccr≤49ml/min分为两组,Ccr≤49ml/min组血浆NPY水平(187±53)pg/ml高于Ccr≥50ml/min组(148±55)pg/ml(t=-1.978,P〈0.05)。NT水平二组分别为(61±29)pg/ml和(69±33)pg/ml,比较未显示出明显差异(t=0.991,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NPY、NT水平变化与患者心肾功能损害程度相关,观察血浆NPY、NT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胸腺素β1(Tβ1)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层粘连蛋白5(LN-5)的表达,探讨其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损伤愈合的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建立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损伤模型(D=8Mm),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DM)组和Tβ1治疗组[又分为低(L-Tβ4)、中(M—Tβ4)、高(H—Tβ4)3个剂量组]。计算皮肤愈合率和表皮迁移率。一侧伤口进行HE染色,弹力纤维、胶原纤维、网状纤维三联染色和VEGF、LN-5免疫组化染色;另一侧伤口进行LN-5ELISA测定。结果M—Tβ4和H—Tβ4组各时间点伤口愈合率均较DM组高(P〈0.05或P〈0.01);损伤后10dM—Tβ4和H-Tβ4组的表皮迁移率高于DM组(P〈0.01)。Tβ4治疗组肉芽组织中VEGF表达较多、阳性血管较丰富,LN-5在表皮基底细胞和基底膜早期表达;损伤后2d和10dTβ4治疗组LN-5含量较高,损伤后4d较低。结论Tβ4可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损伤愈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VEGF和LN-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