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检查项目包括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和末梢感觉定量检查(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QST)[1].QST包括定量温度觉检查(quantitative thermal testing,QTT)和定量振动觉检查(quantitative vibratory testing,QVT).本文通过对2型糖尿病(DM)患者进行QVT,同时测定NCV,比较两者检查结果.以了解振动觉阈值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根据有或无DPN症状将290名T2DM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每个患者分别测定QST包括冷感觉(CPT)和热感觉(WPT)及振动觉(QVT)阈值,同时测定双侧正中、尺、胫神经运动支及正中、腓肠神经感觉支的NCV,分析QST与NCV异常率之间的差异和QST阈值与NCV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有症状组T2DM患者CPT阈值明显降低、WPT及QVT阈值明显升高(P值〈0.05)。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T2DM患者中QST各项阈值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NCV各项的异常率(,P值〈0.05)。T2DM患者QST各项阈值和NCV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T2DM患者未出现DPN的症状时,已存在QST阈值的异常,并随糖尿病病程的发展逐渐加剧;与NCV检测相比,QST异常能更早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定量感觉检查(QST)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相关性及差异,探讨临床应用选择。方法根据有或无DPN症状将434名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每个患者进行双侧正中、尺、胫神经运动支的NCV及正中、腓肠神经感觉支的NCV和冷感觉、热感觉及振动觉的测定,分析比较QST与NCV检查的相关性及不同情况下两种检查的一致性。结果QST与NCV检查结果有显著相关性(P均〈0.001);温度觉的异常率均显著大于NCV及振动觉(P均〈0.05);在NCV检查正常的患者中,冷、热感觉的异常率分别为45.6%和36.8%,在QST正常的患者中,正中、尺、胫神经运动支及正中、腓肠神经感觉支的NCV的异常率分别为21.8%、20.9%、29.1%、24.5%和30.9%。结论在DPN诊断中,QST与NCV检查显著相关,但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全面了解DPN病情还需要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病人末梢感觉定量检测方法(QST)及其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感觉定量检查仪,检测120名正常人与92例DM病人四肢末梢的冷、热感觉,冷、热痛觉和振动觉等5项。结果 检测结果,临床常规检查有糖尿病神经病变(DPN)病人的检测数值100%异常,常规检查无神经病变的,与同时采用四肢末梢5项检测的数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X^2-0.922,P=0.631);DM病人QST检测结果与正常人数值比较,温度觉与振动觉明显减退;QST检查发现的DM末梢感觉异常人数比临床常规检查发现的明显增多(X^2=10.985,P=0.001),这两种检查的异常人数又都与DM病程相关。结论 DM病人QST可选择足部作常规检查;计算机辅助感觉定量检测是早期发现DPN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PDPN)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严格入选32例PDPN患者,病程〉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4,未伴有其他内科系统合并症,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疼痛性质。电生理检测包括:常规神经传导速度(NCV)、定量感觉检测(温度觉)(QST-t)。结果PDPN往往有客观的感觉异常,但神经系统体征不典型,NCV检测可正常,而QST—t可有异常表现,本组NCV检测13例正常,其中11例QST-t异常;本组NCV异常率为59.4%,QST异常率为87.5%,QST+NCV异常率为93.7%。VAS与QST的上下肢热痛觉(HP)呈正相关(t=0.595、P=0.009;t=0.784、P=0.004),与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呈负相关(t=-0.554;P=0.032);与其它电生理各项参数不相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病程及疼痛病程不相关。结论PDPN以小纤维受累为主,QST可为早期PDPN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疼痛程度与C类纤维及下肢胫神经感觉纤维病变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定量感觉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定量感觉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方面的应用。方法 使用温度觉分析仪及振动觉分析仪,用“极限”(limits)法测定22例正常人及45例糖尿病患者肢体四个部位的温度觉、振动觉阈值,并同时检查感觉传导速度。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温度觉阈值、振动觉阈值显著地高于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糖尿病患者温度觉阈值异常率显著地大于振动觉阈值,提示小神经纤维受损比大神经纤维更常见;定量温度觉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敏感性高于定量振动觉检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糖尿病患者温度觉阈值、振动觉阈值与血糖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定量感觉检查(特别是定量温度觉检查)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是一种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临床和仪器等检查,综合分析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探讨其临床特点与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方法:筛选434例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其一般临床数据,如病史、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水平和血脂指标等,结合神经传导速度(NCV)、定量感觉检查(QST)(包括温度觉、振动觉、触觉和痛觉)结果,将其分为有或非糖尿病神经病变组,统计分析神经病变发病情况以及与这些指标的关系。结果:入选糖尿病患者的NCV检查异常率为52.3%,QST异常为62.9%,综合分析结果异常为63.6%,随着年龄和糖尿病病程的增长,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增加;神经病变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身高、体重指数、收缩压、PPG、FIns水平、尿微量蛋白、血肌酐(Scr)等数据明显高于非神经病变组,并与神经病变发病相关(P<0.05),这些指标中年龄、身高、糖尿病病程、PPG、FIns水平、Scr是神经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合临床和仪器检查综合分析诊断糖尿病神经病变符合疾病的实际特点,最大限度地减少漏诊;分析后的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与其他诊断方法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NCV)、F波及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的变化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7例DPN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及SSR检测.结果 异常率分别为SSR 75.2%,NCV 48.8%,F波34.5%,下肢神经病变重于上肢(P<0.05).结论 NCV、F波及SSR联合应用可全面地评估糖尿病周围神经的损害,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种筛查方法诊断效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2型糖尿病(T2DM)中评估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密西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NSI)、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评分(DNS)及音叉、5.07/10g单丝检查在筛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9名T2DM患者进行TCAS、MNSI、DNS评分的评估及音叉、5.07/10g单丝检查,以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温度觉和振动觉检查的综合评估作为DPN的诊断标准,用ROC曲线评价这5种筛查法。结果年龄、糖尿病病程、出现神经病变症状的时间,DPN与非DPN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均〈0.001)。TCSS、MNSI、DNS评分及音叉、5.07/10g单丝检查与神经传导速度(NCV)、温度觉和振动觉均有显著相关性(P均〈0.001),其中TCSS与NCV及温度觉的相关性最好;5种筛查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55、0.679、0.669、0.716、0.599,灵敏度分别为79.9%、60.4%、62.3%、43.7%、20.5%,特异度分别为77.5%、68.9%、67.5%、99、3%、99.3%,TCSS与临床客观检查符合性最好。结论筛查DPN的方法不能过于简单化,应综合症状、体检和简单辅助工具进行。  相似文献   

10.
马立坚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17(2):108+123-108,123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在糖尿病(DM)无症状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DM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有症状组)25例及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患者(无症状组)30例,分别测定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并对30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用空腹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3个月后复查神经传导速度和HbAlc。结果:NCV能及早发现有周围神经损害亚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NCV的异常率与血糖升高关系密切,动态观察NCV对了解疾病预后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神经症状/神经缺陷评分(NSS/NDS)与神经传导速度(NCV)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相关性,并探讨NSS/NDS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以679例同时测定了NSS/NDS评分和NCV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404例,女性275例,平均年龄(59±ll)岁.以NCV作为诊断DPN的金标准,分析NSS/NDS评分诊断DPN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约登指数、Kappa值(一致性)及相关性等.采用Spearman相关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SS/NDS评分诊断DPN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约登指数、一致性及相关性分别为68.0%、77.2%、86.5%、53.5%、71.0%、45.2%、0.405、0.424.当NSS≥5分或NDS≥6分时,患者有较高的NCV异常率(77.8% ~ 100%).NSS、NDS评分与NCV均呈正相关(r=0.292、0.358,均P<0.01),患者神经症状或体征越严重,越容易引起NCV的减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SS/NDS评分诊断DPN的危险因素是病程、年龄和UAlb/Cr[比值比(OR)=1.085、1.051、1.002,均P<0.01].与NCV诊断DPN的危险因素相关性较好.结论 NSS/NDS评分与NCV诊断DPN有相关性,尤其是神经症状、神经缺陷严重时相关性更好.NSS/NDS评分操作简单快速,方便有效,可在临床中作为DPN的筛查.  相似文献   

12.
谢瑛 《山东医药》2007,47(10):37-38
检测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NCV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四肢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两组比较,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波幅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5),且SCV异常率高于MCV、下肢NCV异常率高于上肢(P均〈0.01)。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程度与糖尿病病程有关,与空腹血糖水平元明显相关性。提示NCV检测有助于DPN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1-3].病变可累及从中枢神经至神经肌接头的任何部位,可多个部位同时受损,造成了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很大困难[4].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方法较多[5-8],常用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筛查方法包括踝反射、压力觉、振动觉、针刺觉、温度觉五种,多伦多神经病变筛查、足底压力测定、电生理检查等[9-10].因此,在众多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检查方法中,不同的病变选择不同的筛查方法显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老年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方法 通过肌电图的测定和分析 ,对 6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进行研究。结果 显示神经传导速度 (NCV)较正常对照组减慢 ,异常率为 42 %~ 85 % ,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 ,尤以腓浅神经SCV最敏感。结论 NCV检查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定量感觉检查(QST)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9例T2DM患者(T2DM组)和48名正常人(NC组)分别进行QST和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结果病程≤3年T2DM组QST阈值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3年T2DM组QST阈值与病程3年T2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V正常T2DM组冷觉、温觉、热痛觉的阈值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组QST异常率高于NCV的异常率(χ~2=18.019,P0.01);病程3年T2DM组QST的异常率高于病程≤3年T2DM组异常率(χ~2=9.181,P0.01);病程3年T2DM组NCV的异常率高于病程≤3年T2DM组异常率(χ~2=8.53,P0.01)。结论 DPN早期以小纤维受累为主,QST可为DPN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QST较常规NCV测定在DPN诊断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可作为常规NCV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5项筛查方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筛查效果,寻找早期临床诊断最佳筛查组合。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1214例,以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作为参照,分别接受5项筛查方法及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分析5项筛查方法和TCS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不同组合的筛查效果,评价各组合与NCV的拟合度。结果踝反射、振动觉、压力觉、温度觉和刺痛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5.21%、76.87%、29.41%、36.26%、34.54%和69.57%、62.78%、92.26%、89.25%、85.69%。5项筛查方法和TCSS切点≥6时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9.94%、67.65%、82.19%、79.28%、0.58和78.21%、84.11%、89.33%、69.40%、0.62。5项筛查方法与TC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项筛查方法中选取1、2、3、4、5项作为组合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值分别为0.71、0.75、0.77、0.78、0.79。AUC值拐点出现在5项选取3项的组合中,其中踝反射+振动觉+温度觉组合AUC值最高。结论踝反射+振动觉+温度觉为最佳筛查组合,与NCV有较好的拟合度,可全面、准确筛查DPN。  相似文献   

17.
健康老年人定量温度觉和振动觉阈值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量感觉检查(QST)是能定量测定感觉损伤程度的一种物理心理学技术。常用的定量温度觉、定量振动觉测定结果用温度觉阈值和振动觉阈值表示。影响定量感觉检查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定量感觉检查的阈值增加。定量感觉检查作为一种将主观感觉转变为相对客观的阈值检查方法是否适合于老年人群,其定量感觉结果与非老年人是否有差异,可否作为常规的检查方法。为此,我们于2002年3月至20004年3月对非老年人及老年人进行了测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10,自引:1,他引:110  
为探讨甲钴胺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来自上海6家医院的124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以甲钴胺治疗(前4周500μg,肌肉注射每周2次;后8周500μg,每天3次,口服)。结果:注射4周后症状和体征即改善,口服8周后改善更加明显;改善率分别为90.6%(下肢自发痛)、86.9%(上肢自发痛)、94.5%(感觉减退)、89.8%(麻木);在治疗4周后,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即已明显提高,并维持至12周;振动觉阈值在治疗4周后虽无明显变化,但在12周时明显下降;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测试在治疗4周和12周时皆无明显改善;仅有7例出现轻微副作用,但无一例因副作用退出研究。提示甲钴胺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血糖控制与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表现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常见并发症之一,若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或临床判断,几乎占到DM患者的47%~91%^[1]。本研究主要观察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DPN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随访6个月的自然变化,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彦  张会娟 《山东医药》2010,50(3):85-86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联合血栓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5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及血栓通静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妥乐平静滴,疗程均为2周。根据两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病变总症状评分(TSS)及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11例(36.6%)、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86.7%,对照组显效6例(21.4%)、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57.1%,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妥乐平联合血栓通治疗DPN近期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