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对扁平疣(verruca planae)和早期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的图像特征进行归纳,从而对之进行鉴别。方法对2012年6~10月来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门诊皮肤科就诊患者30例扁平疣患者和30例早期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皮损进行CLSM检测,获得扁平疣和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特征性图像。结果扁平疣患者图像显示表皮上部细胞体积大,大小较一致、胞质折光性低的空泡细胞形成,排列呈玫瑰花瓣样改变;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图像显示明亮的角质层增厚,假性角质囊肿的形成,棘层增厚,乳头瘤样增生。结论应用CLSM有助于区分临床上容易混淆的扁平疣和早期脂溢性角化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 分析研究了50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资料,病理常规检查,并随访其发病规律与特点。结果 脂溢性角化病的基本病理特征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乳头状瘤样增生,肿瘤的下端与正常表皮平行。结论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良性瘤,不是癌前病变,不会转变为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3.
谢文  胡建兵  张平  韩敏杰  张进 《当代医学》2010,16(10):87-87
脂溢性角化病又名老年疣、基底细胞乳头状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表皮内良陛肿瘤。该病貌似简单,但由于其临床及病理类型较多,可与色素痣、恶性黑色素瘤、日光角化病、色素性基底细胞癌等相混淆,诊断中不时遇到困难,现报道1例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冯艳 《山西医学院学报》2014,(2):129-131,163
目的 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244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结果 脂溢性角化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多发于面部、躯干、四肢,大多为单发,亦可多发,病理表现以棘层肥厚型、角化过度型为主. 结论 脂溢性角化病结合病史、年龄在临床上诊断并不是很难,但应与某些疾病相鉴别,其病理学有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5.
Leser-Trelat征是指成年人突然出现大量瘙痒性脂溢性角化皮损合并内脏恶性肿瘤的征象。如果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皮损短期内出现体积增大、数量增多并伴瘙痒,常提示内脏肿瘤,应进行相关排癌检查,特别是皮损的表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分析。本文就1例脂溢性角化病的Leser-Trelat征合并肺癌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报道,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皮肤镜在诊断色素性疾病方面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470例经病理证实的色素性疾病的皮肤镜所见。结果在470例皮损中有108例Clark痣,179例脂溢性角化病,128例基底细胞癌,50例恶性黑素瘤,5例蓝痣。其中,利用皮肤镜的模式分析法93.6%的脂溢性角化病得到正确诊断,93.3%的基底细胞癌、83.5%的恶性黑素瘤、91.2%的蓝痣得到正确诊断。结论皮肤镜为不同色素性疾病的鉴别提供诊断依据,对不同色素性皮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可以提高色素性疾病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脂溢性角化病(SK)是由于角质形成细胞成熟迟缓所到的一种良性表皮内肿瘤,又称老人疣.皮损常好发于头、面部,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扁平丘疹或斑片,呈淡褐色或深褐色,表面光滑,无自愈倾向.近年,脂溢性角化病有发病年轻化趋势,且影响容颜而倍受关注.本文旨对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脂溢性角化病204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正邦  张美华 《现代医学》2009,37(6):475-477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及两者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对204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男女比例为1.29:1,年龄多在40~70岁之间,皮损好发于躯干及面颈部;其中88例患者有自觉症状,瘙痒最常见。本组病理诊断棘层肥厚型98例,占48.04%;脂溢性角化病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6.83%。结论脂溢性角化病常见于老年人,但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病理类型以棘层肥厚型为最常见。该病大多根据皮损的特点即可诊断,部分疑难病例需要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YAG激光治疗雀斑、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患者采用YAG激光治疗(包括47例雀斑、51例脂溢性角化病),每8周治疗1次,1个疗程4次,末次治疗后全面评价疗效。结果:雀斑和脂溢性角化病4次治疗分别97.87%、94.12%的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的满意率达95.76%。结论:采用YAG激光治疗雀斑和脂溢性角化病其近期疗效较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0.
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的表皮中TGF-βⅠ型和Ⅱ型受体表达下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m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receptor,TGF—βR)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和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脂溢性角化病及正常对照皮肤中Ⅰ型和Ⅱ型TGF-β受体(TGF—βRⅠ,TGF—βRⅡ)的表达。结果TGF-βRⅠ和TGF-βRⅡ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表皮中的表达较正常表皮显著降低。结论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表皮TGF-β受体表达下调有助于表皮细胞的异常增生,促进了该表皮肿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YAG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方法采用YAG 532 nm波长激光治疗,2~3个月后复诊1次,未治愈者行再次治疗。结果 42例患者,1次治疗痊愈23例,2次治疗痊愈13例,3次治疗痊愈6例,治愈率达100%,所有患者均未留下瘢痕,无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发生。结论 Q开关倍频ND:YAG 532nm波长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治疗时病人痛苦小,是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脂溢性角化病皮损区Smurf1和Smurf2表达增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区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1和2(Smad ubiquitination regulatory factor 1 and 2, Smurf1, 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脂溢性角化病皮损和对照正常皮肤中Smurf1和2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正常皮肤相比,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Smurf1和2表达水平上调.结论 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Smurf1和2的过度表达可干扰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信号转导通路,可能使TGF-β抑制上皮增生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促进了脂溢性角化病表皮的过度增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转导途径中共有Smad——Samd4 mRNA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 and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方法分别检测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与正常对照皮肤中Smad4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Smad4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皮肤。结论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Smad4表达下调可能干扰TGF-β信号下传,使TGF-β抑制上皮过度增生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从而促进了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表皮的过度增生。  相似文献   

14.
在同一皮损中出现两种不同的肿瘤在临床上很少见,以往文献报道为碰撞瘤或混合瘤。对于恶性肿瘤伴良性损害的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对指导治疗非常重要。皮肤发光显微镜是一种体内无创技术,可提高黑色素瘤及其他色素性皮肤病的临床诊断准确度。作者描述了多种良恶性混合瘤的皮肤发光显微镜的镜下特征:2例脂溢性角化病伴基底细胞癌,2例黑色素细胞痣伴基底细胞癌,1例皮肤纤维瘤伴基底细胞癌。最终作者得出结论:皮肤发光显微镜是鉴别此类肿瘤的一种有用工具。皮肤发光显微镜用于识别良恶性混合瘤@Zaballos Diego P.$Dermatology Department, Ho…  相似文献   

15.
电子皮肤镜对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电子皮肤镜在诊断脂溢性角化病中的价值.方法利用电子皮肤镜观察诊断32例脂溢性角化病,临床肉眼观察诊断38例脂溢性角化病,经皮肤组织病理确诊,比较电子皮肤镜与临床肉眼观察诊断脂溢性角化病的正确诊断率.结果电子皮肤镜对脂溢性角化病的正确诊断率为93.8%,明显高于临床肉眼观察诊断组(71.1%).脂溢性角化病的皮损在电子皮肤镜下可分为4种类型.结论电子皮肤镜可以为诊断脂溢性角化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背景:作者通过观察伴有许多基底透明细胞的脂溢性角化病,构建了原位黑色素瘤所致脂溢性角化症的显微模拟模式。目的:报道一系列这种脂溢性角化病,行免疫组化染色以明确诊断。方法:作者回顾了9例有独特基底透明细胞模式的脂溢性角化病。所有病例均经常规显微镜检查及M elan-A、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研究351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脂溢性角化病好发年龄为45~75岁;发生于男性者占62.96%,发生于女性者占37.14%;好发部位为面部共116例(33.05%),躯干81例(23.07%);病理类型为角化型者129例(36.75%),棘层肥厚型者108例(30.77%);病理组织学表现多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结论:脂溢性角化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最常见部位为面部,病理类型最常见为角化型,其特点表现为显著的角化过度和乳状瘤样增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转导通路中受体活化Smads(Smad2,Smad3)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区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反转录一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 and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脂溢性角化病皮损和正常对照皮肤中Smad2及Smad3的mRNA和Smad1/2/3及磷酸化Smad2/3(p-Smad2/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皮肤组相比,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Smad2、Smad3的mR-NA以及Smad1/2/3、p-Smad2/3的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脂溢性角化病中受体活化Smads(Smad2、Smad3)和p-Smad2/3表达下调可阻断TGF—B信号转导,可能使TGF—p抑制上皮增生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从而促进了脂溢性角化病表皮的过度增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日光性角化病的病理特点和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住院的70例日光性角化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统计相关数据结果.结果 (1)在70例日光性角化病患者中,老年男性占据较大比例;(2)70例患者发病部位多在面部、颈部等经常暴露在日光下的部位;(3)临床诊断符合组织病理诊断的有34例,占48.67%,临床上的误诊疾病主要是基底细胞癌和脂溢性角化病.结论 总体来说,日光性角化病老年人好发,患病部位主要在一些长时间暴露在外的位置,疾病易误诊,要和脂溢性角化病相互鉴别.  相似文献   

20.
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SK)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表皮增生性肿瘤,表现为褐色或黑色的丘疹或斑块。其边界清楚,多发生于面部、颈部和手背等暴露部位,可单发,但通常多发,多为20~40个,甚至可达百个以上。病程通常缓慢,皮损可向周围扩大,也可融合成大块。无自愈倾向,色素沉着可非常明显,呈黄褐至黑色。本病一般不需要治疗,患者多因其影响外貌而就诊。治疗可选用激光、冷冻、手术等方法[1]。笔者于2008年09月~2012年12月采用高频电离子术治疗脂溢性角化病并与液氮冷冻法比较,发现高频电离子术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