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近10年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胆囊管残端漏2例,迷走胆管漏1例,胆总管壁烧灼伤发生胆漏2例,肝外胆管损伤1例,1例转院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1例保持原有的腹腔引流管通畅未予手术。8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胆囊管残端合成夹夹闭不全、迷走胆管损伤、胆总管壁烧灼伤及肝总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的主要原因。通畅腹腔引流、ERCP放置鼻胆管或及时再次手术是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发生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胆漏发生的手术单纯胆囊切除术后32例(5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2例,拔除T管后2例。采用烟卷和引流管继续引流30例,因引流不畅及时更换引流管成功4例,非手术治愈率94.4%。再手术2例:1例为拔T管后置管失败,1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总管损伤。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和T管拔除后,肝外胆管的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炎症、粘连重等是造成胆漏的常见原因。手术技巧及术中及时发现胆漏可有效预防术后胆漏。通畅的腹腔引流是关键,大部分患者可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3.
俞磊  马良龙  陈志刚  崔经建 《吉林医学》2011,(11):2098-210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胆囊管残端漏3例,迷走胆管漏1例,胆总管壁烧灼伤发生胆漏1例。其中1例胆囊管残端漏及1例胆总管壁烧灼伤发生胆漏的患者保持腹腔引流通畅;1例胆囊管残端漏患者再次行腹行胆囊管结扎术;迷走胆管漏患者行ERCP放置鼻胆管引流,同时再次行腹腔镜置管引流;1例胆囊管残端漏患者行ERCP放置鼻胆管引流。5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迷走胆管损伤,胆总管壁烧灼伤及肝外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的主要原因。通畅腹腔引流、ERCP放置鼻胆管及及时再次手术是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主要原因、治疗方法及护理经验.方法 分析1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原因,并给予相应治疗和护理.结果 迷走胆管漏12例,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发生胆漏2例,胆囊管残端烧灼后坏死发生胆漏2例.13例在腹腔镜下经腹腔引流管引流后6~19d痊愈出院;3例手术探查,行胆总管切开引流加腹腔引流术后21~30d痊愈出院.结论 手术时对胆囊三角的处理要仔细,尽量避免使用电凝钩;胆囊床要避免地毯式电凝;在胆囊床发现管状结构时要用钛夹或合成夹夹闭,不要用电凝处理.术后严密观察和细致护理是及早发现胆漏并作相应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增润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2):1509-15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是否放置腹腔引流管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分析自1999年12月2008年12月3 23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例。结果:3 239例中有234例术中放置了腹腔引流管其中230例术后引流出少量淡血水样液体,12 d后拔出引流管,痊愈;4例术后引流出胆汁样液体,每日引流量平均为100600 ml,平均引流412 d后,胆瘘停止,1530 d拔除引流管痊愈。8例术中未放置腹腔引流管,而术后出生胆汁性腹膜炎,经二次开腹手术证实:胆床、迷走胆管胆瘘3例,胆总管损伤胆瘘3例,右肝管损伤胆瘘2例,行迷走胆管缝扎,右胆管修补及胆总管"T"型管引流术等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适当放宽放置胶管引流的条件,对减少术后并发证,预防胆瘘造成的严重后果及避免二次手术有一定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漏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早期胆漏6例,系胆囊床毛细胆管或迷走胆管损伤所致,经腹腔引流和药物治疗治愈;迟发性胆漏2例,1例漏口位于肝总管,1例位于右肝管,2例经漏口修补+T管胆道引流治愈,随访6个月至2年无胆管炎发作且无胆管狭窄.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修补损伤胆管、T管支撑引流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预防并发症出现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诊断及处理措施.方法对4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10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胆总管损伤1例,经修补并置管引流治愈;6例术后橡皮管引流出胆汁,未经特殊处理而治愈.3例经鼻胆管引流后治愈.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鼻胆管引流,行胆总管修补、T管支持引或胆肠吻合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预防并发症出现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分析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对1996年5月-2006年5月10年中我院324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的6例胆漏.及从外院转来我院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的4例胆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行腹腔引流术:3例行腹腔镜探查,其中1例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重新夹闭成功,2例胆管损伤者中转开腹;1例经MRCP证实胆囊管残端漏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冲洗置管引流术,3周后开腹手术。10例均治愈出院。随访1~9年,平均3.7年,1例术后1年出现胆管狭窄行二次手术。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应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肝下放置引流管有重要价值,但关键在预防。  相似文献   

9.
张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7):121-122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预防性置腹腔引流管对防治胆漏的意义。方法2006年1月-2010年3月,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60例,术后常规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术后胆漏10例,经引流后全部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对防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漏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原因、诊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胆漏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迟发性胆漏原因:15例为胆管电灼损伤、1例为迷走胆管电灼损伤后焦痂脱落,1例为胆囊管钛夹脱落。17例患者经再次手术引流,其中3例同时行鼻胆管引流,均治愈。结论胆管及迷走胆管电灼伤后焦痂脱落是引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主要原因,通畅引流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简单、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天平  王莉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192-419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包括部分切除术后胆漏原因、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4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12例发生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迷走胆管损伤3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胆囊管残端夹闭不全3例,钛夹脱离2例,其中2例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治愈,3例重新开腹胆囊管残端结扎治愈;肝总管及右肝管损伤3例,经胆囊壁修补,T管引流治愈胆总管钛夹误夹并横断1例,经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胆囊支架引流治愈。结论:迷走胆管和肝外胆管损伤,胆囊管残端夹闭不全及钛夹脱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通畅的腹腔引流、胆管修复及胆管内或外引流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6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5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胆总管损伤1例,经修补并置管引流治愈;4例术后血浆管引流出胆汁,未经特殊处理而痊愈。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行胆总管修补、T管支持引流或胆肠吻合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预防并发症出现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7,(3):377-37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原因,及有效预防损伤及损伤后的相应对策。方法:收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共8例,分析其具体损伤原因及有效预防治疗措施。结果:8例患者术中及时发现胆管损伤,中转开腹探查,发现胆管平均直径约为0.5cm。胆总管横断1例,行胆总管断端吻合,长臂T管支撑引流。肝总管横断2例,行胆肠吻合,16号长臂T管支撑引流,出现胆漏1例。胆总管加肝总管横断3例,因缺损大,胆管细,直接行胆肠吻合及细橡胶引流管支撑引流,均发生不同程度胆漏及发热症状。肝总管撕脱伤1例,直接行胆肠吻合及细橡胶引流管支撑引流,术后患者出现高热、黄疸、胆漏,转外院进行二次手术治疗。肝总管烧灼伤1例,行胆肠吻合及细橡胶引流管支撑引流,术后2周再次手术。术后回访1~5年,平均3.7年,所有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为胆管变异、胆囊三角关系不清,应警惕胆管变异,精细化解剖,并进行有效预防,同时损伤后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可取得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0月至2009年4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研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式.结果 本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19例,中转开腹(包括延期开腹)21例,中转率为2.9%.胆道损伤2例(占0.26%),1例行肝外胆管切开T管引流,1例行胆肠Roux-Y吻合.胆漏4例(占0.56%),1例术后3时开腹结扎胆囊管(钛夹滑脱),3例术中胆囊床下置负压引流管(双套管自制),胆囊管及胆总管残余结石各1例,1例术中中转开腹(胆囊管结石),1例胆总管结石转上级医院行EST治疗.腹腔内出血4例(占0.56%),中延期开腹2例,术中中转2例.肠道损伤1例.结论 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强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技术,术中小心操作,果断中转开腹,是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并发症的重要途径;肝外胆管"T"管支撑及胆肠Roux-Y吻合术、胆囊床下腹腔引流是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胆道损伤的主要术式;肠修补或肠造瘘是肠损伤的主要术式;预防性腹腔引流可避免部分病例再手术.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胆漏的发生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胆漏的发生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对395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21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管切口漏胆13例,其中4例经术中常规放置的腹腔引流管引流自愈,9例联合内镜乳头切开和鼻胆管引流治愈。术后T管早期滑脱4例和常规拔T管4例均导致胆汁性腹膜炎,经再次手术置T管和腹腔引流管治愈。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胆管切口漏胆、术后T管早期滑脱和T管瘘道形成不全是胆漏发生的主要原因,保持或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和胆管引流是治疗胆漏的主要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对1996年5月~2006年5月10年中我院3 24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的6例胆漏,及从外院转来我院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的4例胆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行腹腔引流术;3例行腹腔镜探查,其中1例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重新夹闭成功,2例胆管损伤者中转开腹;1例经MRCP证实胆囊管残端漏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冲洗置管引流术,3周后开腹手术。10例均治愈出院。随访1~9年,平均3.7年,1例术后1年出现胆管狭窄行二次手术。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应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肝下放置引流管有重要价值,但关键在预防。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漏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83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18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管残端钛夹夹闭不全4例,钛夹脱离4例,其中2例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治愈,6例重新开腹胆囊管残端结扎治愈;肝总管及右肝管侧壁损伤3例,经胆囊壁修补,T管引流治愈;胆囊管钛夹误夹并横断1例,经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胆囊支架引流治愈;迷走胆管或副肝管损伤6例,其中4例经腹腔引流治愈,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迷走胆管和肝外胆管损伤,胆囊管残端夹闭不全及钛夹脱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通畅的腹腔引流、胆管修复及胆管内或外引流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及胆管损伤19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锡民 《当代医学》2011,17(9):61-62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及胆管损伤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总结2000年1月~2008年12月17例腹腔镜术后胆漏及胆管损伤的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中3例迷走胆管漏经剖腹缝扎胆囊床,腹腔引流后治愈;胆囊管残端漏3例,5例均再次手术结扎治愈;胆总管损伤漏6例,肝总管损伤漏2例,右肝管损伤漏1例,剖腹手术修补漏口,放置T型管支撑4~6个月;胆总管横断2例剖腹行胆总管端端吻合放置T管支撑6个月。术后随访1~3a,15例恢复良好,2例反复出现胆管炎,经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胆漏及胆管损伤,应及时发现,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LC术后胆漏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对8036例LC术后11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1例,经重新结扎治愈,胆总管侧壁损伤2例,经修补"T"管支持引流治愈,6例迷走胆管损伤均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不明原因胆漏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行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或胆肠吻合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袁江涛  李志清 《西部医学》2013,25(3):431-433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致胆漏的常见原因、预防和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74例医源性胆道损伤致胆漏病例的手术方式、损伤类型以及损伤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腹腔引流18例(24.3%),胆管修补并T管支撑引流22例(29.7%),胆总管端端吻合合并T管支撑引流14例(18.9%),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18例(24.3%),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2例(2.7%)。结果全组术后无近期并发症,21例获3个月~3年随访,无远期并发症。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致胆漏以胆囊切除术多见,多发生于胆囊三角区,主要原因为缺乏胆管影像学诊断,局部组织水肿坏死或粘连,手术器械缺乏或设备不规范,照明等条件差,暴露欠佳,术后经验缺乏等。早发现、早诊断的有效治疗是术中常规手术视野敷白纱布,疑有胆道损伤时即行胆道造影、胆总管探查术;常规手术区低住置引流管,术后1周严密观察腹腔引流液性状及量、胆汁性腹膜炎体征、巩膜、皮肤黄染情况,B超动态监测胆管直径及腹腔游离液体变化;术后2周常规T管胆管造影或ERCP等。适当进行结扎、引流胆管修补、胆肠吻合、胆管支撑等手术方式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