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移位髋白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2001年4月~2007年4月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43例,患者平均伤后(13.3±2.6)d接受手术,Kocher—Langenbeck入路36例、髂腹股沟入路5例、前后联合入路2例。结果43例患者随访14~86(52.6±6.7)月,解剖复位32例,复位欠佳6例,复位不满意5例。疗效优良率79.07%。结论要注意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伤的处理,应尽早手术,尽可能采用单一入路解剖复位骨折。  相似文献   

2.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附3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振年 《中国医师杂志》2007,9(10):1381-1382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及方法。方法手术治疗36例髋臼骨折患者,手术入路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18例,髂腹股沟入路(ilioinguinal)12例,前后联合入路6例。结果解剖复位(最大移位〈1 mm)13例,良好复位(最大移位〈3mm)19例,复位不良(最大移位〉3 mm)4例。按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本组优17例,良12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0.5%。并发症: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2例。结论对于移位严重的髋臼骨折,切开复位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方法手术治疗54例髋臼骨折,其中后壁骨折6例,后柱骨折10例,后柱伴后壁骨折4例,前柱骨折5例,横型骨折10例,T型骨折10例,前柱伴后半横骨折4例,双柱骨折5例。手术采用髂腹股沟入路12例,K-L入路20例,髂股延长入路3例,双入路19例。结果解剖复位37例,满意复位13例,不满意复位4例。髋关节功能按d′Aubighe和Postel标准,优35例,良9例,可6例,差4例。并发症:肺栓塞并死亡1例,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2例,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创伤性关节炎12例,异位骨化9例,股骨头坏死3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满意的复位、可靠的内固定,术后合理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髋臼骨折手术疗效、防治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手术治疗54例髋臼骨折,其中后壁骨折6例,后柱骨折10例,后柱伴后壁骨折4例,前柱骨折5例,横型骨折10例,T型骨折10例,前柱伴后半横骨折4例,双柱骨折5例。手术采用髂腹股沟入路12例,K—L入路20例,髂股延长入路3例,双入路19例。结果 解剖复位37例,满意复位13例,不满意复位4例。髋关节功能按d’Aubighe和Postd标准,优35例,良9例,可6例,差4例。并发症:肺栓塞并死亡1例,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2例,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创伤性关节炎12例,异位骨化9例,股骨头坏死3例。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满意的复位、可靠的内固定,术后合理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髋臼骨折手术疗效、防治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 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前髂腹股沟入路和髋关节后外侧前弧形切口(非K-L)入路手术方法治疗43例复杂性髋臼骨折。本研究中,回顾分析了这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后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组研究对手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10-24个月,其中有5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3例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症状,1例出现骨化性肌炎,其余病例术后生活质量较好,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复杂性髋臼骨折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能获得很好的复位内固定,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累及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最佳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累及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前侧髂腹股沟联合后侧K-L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采用Matta骨折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程度,采用改良Harris功能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时间170~485(362.2±84.5) min,术中出血量450~4800(1452.0±982.5)ml,输血量450~4300(1135.3±650.7) ml.根据Matta骨折复位标准:完全解剖复位26例,满意解剖复位4例.28例患者随访11~62(32.5±18.3)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发生Brooker Ⅲ型异位骨化和股骨头坏死各2例.改良Harris评分78~124(115.2±11.5)分,其中优18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24/28).结论 采用前侧髂腹股沟联合后侧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杂型髋臼骨折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28例复杂型髋臼骨折,均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手术治疗。术中采用专用骨盆器械及骨盆重建钢板螺钉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6~24个月解剖复位19例,良好复位8例,差1例。结论明确骨折分型,手术入路充分暴露骨折端,尽量解剖复位,早期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鹿占斌 《中国保健》2008,16(15):65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合型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50例患者中22例采用Kocker-langenbeck入路,13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9例采用延长的髂股入路,6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在充分暴露下,尽可能恢复髋臼的形态,尤其是负重区的关节面要尽可能解剖复位.结果根据Matta评分,优28例、良16例,优良率为88%.结论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及时的手术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移位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手术治疗移位复杂髋臼骨折26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采用K-L入路9例、髂腹股沟入路6例和前后联合入路11例。结果术后复位情况按Matta标准评估:解剖复位17例,复位满意7例,复位不满意2例。术后随访6~36个月,按d'Aubigne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关节功能优9例,良9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69.2%。解剖复位组和非解剖复位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8.2%和33.3%(P〈0.01)。结论开放复位内固定是移位复杂型髋臼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法,术前明确骨折分型、合适入路、手术时机适当、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诊断、不同手术入路和方法的关系,以提高髋臼骨折的诊疗水平。方法:对20例髋臼骨折患者,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髋臼后壁骨折4例,后柱骨折6例,前壁骨折1例,前柱骨折2例,横行骨折2例,双柱骨折5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复位,以重建钢板和螺钉固定。结果: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影像学评定:解剖复位11例,良好复位8例,不满意复位1例。根据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5.0%,优12例,良5例,一般2例,差1例。结论:手术治疗是髋臼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合适的手术时机,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准确复位以及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波及两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及疗效。方法对19例波及两柱的复杂髋臼骨折通过联合髂腹股沟入路及K-L(Kocher-Langenbeck)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19例患者,随访17例,随访10~26(14.5±4.3)月。术后髋关节功能优11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4%。结论联合髂腹股沟入路及K-L(Kocher-Langenbeck)入路能充分显露骨折端,复位、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及术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人路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6年7月-2011年7月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ocher-langenbeck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和螺钉固定治疗29例letournel&Judet分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2~4h,平均(2.5±1.3)h,术中失血量400—900ml,平均(600±180)ml,无切口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出现深静脉栓塞3例,切口I期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骨折愈合时间2~4个月,随访时间8~48个月,出现异位骨化5例,股骨头坏死1例。按matta复位标准,解剖复位22例,满意复位6例,不满意复位1例。髋关节功能按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定,优22例,良4例,中2例,差1例。结论:前后联合人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和螺钉固定具有骨折复位准确、固定牢固方便的优点,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  相似文献   

13.
谢宜党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4):1216-1217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同时进行外伤原因分类。入路选择统计:髂腹股沟入路11例,Kocher-Langenbeck入路14例,前后联合入路7例,延长的髂腹股入路4例。复位后分别采用拉力螺钉,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后均用皮牵引2~3周。结果优21例,良12例,一般3例,优良率91%。36例随访13~53个月,平均35个月,本组无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对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应根据骨折类型采取不同手术入路,骨折固定方法应满足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和安全的要求。术后功能锻炼应尽早进行,8~12周恢复负重活动,以避免发生骨性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陈翔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2):516-518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联合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24例髋臼骨折患者按照Letournel分类:T形骨折5例,后柱骨折4例,后柱并后壁骨折3例,后壁并横行骨折4例,前柱骨折2例,前柱并横行骨折3例,双柱骨折2例,双柱及前后壁骨折1例。根据骨折类型分别采用单一或联合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后侧入路,行重建钢板联合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按照Matta的评分标准,22例达到解剖复位,2例复位欠佳。所有患者获得8-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采用Modified d’Aubugneand Postal功能评定标准:优17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1.7%。本组有2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未见异位骨化发生。结论术前骨折的明确分类、合适入路的选择、满意的解剖复位及可靠的内固定是治疗髋臼骨折的关键,采用重建钢板联合可吸收螺钉的内固定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采用手术方法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62例,按Letournel分类,后壁骨折13例,后柱骨折9例,前柱骨折5例,横行骨折4例,横行伴后壁骨折6例,双柱骨折lO例,后壁伴后柱骨折8例,T型骨折7例。选择髂腹股沟入路13例,K-L入路3l例,二者联合入路18例。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年以上,骨折愈合,无感染、坐骨神经损伤,2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3例髋关个节功能受限。结论开放复位内固定技术能显著提高髋臼骨折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髂腹股沟扩大中间窗口入路治疗髋臼方形区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髂腹股沟扩大中间窗口入路治疗难复性方形区骨折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2 ~ 61(中位年龄37)岁.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股骨髁上牵引后头臼关系恢复而骨折未能复位.手术采用扩大中间窗显露,多枚穿方形区后柱螺钉固定及重建钢板固定.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随访.术后影像学评估依据Matta等标准,解剖复位23例(85.2%),满意复位4例(14.8%).综合疗效评定根据卢汉生等评价方法为优21例,良6例.术后未发生骨化性肌炎,无血管、神经损伤,随访患者未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 采用扩大中间窗口的髂腹股沟入路处理髋臼方形区骨折,能提供满意的显露、复位和固定,切口与皮纹平行,愈合瘢痕小,并发症较少,术后康复较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丰城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髂腹股沟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髋臼骨折复位(Matt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骨折复位满意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Stoppa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入路和复位固定方法,对提高移位髋臼骨折疗效的作用。方法观察了35例经手术治疗的、涉及负重区或关节内有碎骨块髋臼患者。结果35例中随访27例,优8例,良16例,优良率89%。差3例,占11%。结论手术前分析骨折类型及骨折移位情况,选择恰当手术入路良好的复位、妥善的内固定、早期的功能锻炼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康北生  赫崇欣 《中国保健》2009,(21):844-84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合型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40例复合型髋臼骨折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8例采用Kocker—langen—beck入路,12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7例采用延长的髂股入路,3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术后常规抗感染,切口负压引流48~72h,并予皮肤牵引。结果:40例患者均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Matta评分,优22例、良12例、一般4例、差2例;优良率达到85%。结论: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时进行手术是提高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洪建斌 《现代保健》2010,(29):73-74
目的 探讨50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依据临床特点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入路方式.结果 三组不同入路方式手术解剖复位情况均较好;三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均为100%.结论 髋臼骨折患者应仔细分析其骨折特点,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