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概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世医家将仲景《伤寒论》的辨证体系概括为“六经辨证”。但《伤寒论》篇中,每病之首并无“经”字,亦不依经脉统摄全篇,而以“三阴三阳”冠之。从字面而言,“六经”很给人一个只是经脉之病的印象,不能全面反映仲景《伤寒论》的学术思想,只是沿用已久,人皆称之。究其实质,还是称为“三阴三阳”辨证较能贴切仲景本意。 三阴三阳辨证应包括如下三个内容:1 三阴三阳的概念 三阴三阳不单指某一经脉,它包括:  相似文献   

2.
作者指出,《内经》三阴三阳理论,是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的基本模式;三阴三阳是阴阳之气各有多少的客观标志;三阴三阳的理论框架是本、标、中见;三阴三阳是天人相应理论的高度概括,其核心是标与本。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的三阴三阳俗称"六经"。关于《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实质问题,是历代医家争论的焦点问题。历有经络说、脏腑说、阴阳说等。从三阴三阳系统生理和病变、人群体质分类和病变表现方面探讨其实质。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发"三阴三阳"的来源、内涵及其科学实质。[方法]从对阴阳定义出发,用发生还原论的方法,通过分析《黄帝内经》对各种三阴三阳说法的阐述,寻找"三阴三阳"各种说法来源。[结果]从《黄帝内经》的描述中发现,各种三阴三阳说都来源于太阳运动,第一种说法来源于太阳光照强度在人身的阴阳分法,第二种说法来源于日地的相互运动产生的阴阳消长的量变阴阳分法,第三种来源于日地相互运动产生的四时四象发展成的三阴三阳说。[结论]各种"三阴三阳"说都来源于太阳运动,日地相互运动是产生各种"三阴三阳"说的本源,是黄帝师徒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三阴三阳的阐述,不是多派各家学说杂陈。  相似文献   

5.
关于《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实质问题,即所谓“六经”实质的问题,是古今研究《伤寒论》者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古今医家争议最大的问题。综合古今医家之论,计有经络说、脏腑说、六经形层说、六区地面说、阶段说、八纲说、气化说、证候群说、系统说、综合说等。目前教材基本倾向于综合说,认为三阴三阳,即六经,是三阴三阳相应的经络、脏腑及其气化功能的综合体,是伤寒疾病不同病理阶段。三阴三阳辨证方法,主要适用于风寒外感病临床。但也有不少医家认为,三阴三阳辨证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太少阴阳和三阴三阳模式是阴阳学说中两种主要的思维模式.对阴阳的分割,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就形成了两种阴阳模式.太少阴阳模式与四象模式或河图五行模式是等同的,用来描述事物阴阳变化的起始和终结的过程.三阴三阳模式受到了三才观的影响,除了对阴阳变化终始的描述以外,还增加了对阴阳中间状态的量变阶段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阴阳最初的含义是指昼夜,三阴三阳最初是对昼夜时间的进一步划分。哲学范畴的三阴三阳可拆分为"一分为二"的属性论和"一分为三"的时空观两个命题。三阴三阳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涉及时间、空间、属性、程度四个维度。《伤寒论》中三阴三阳以"某某病"形式存在时指代发病时间,单独使用三阳三阴名称时多指代部位或系统,以"某某之为病"形式存在的六病提纲证是病时、病位、病性三者统一的纲领性脉证,对其他病证的辨证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方、论神奇效验的背后,必然是对人体生理、病理的正确认识。作为《伤寒论》认识论框架的核心,即三阴三阳,其物质基础到底是什么,便成了揭示仲景生理、病理观的突破口。本文以临床实际和《伤寒论》原文为依据,对三阴三阳的内涵做如下探讨。1 构成人体的物质———气与形人体的物质分为两大部分,一为变动不居的部分,象天,有营卫津液、气血阴阳;一为静止守位的部分,形质相对固定,象地,有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天(气)与地(形)相因相用,相互转化,所谓“气聚而成形,形散而为气”,“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素问·天元纪…  相似文献   

9.
阴阳学说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三阴三阳理论,对于十二经脉理论的构建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几种重要的《伤寒论》传本的异同对比,提出张仲景对伤寒病虽以太阳病,阳阴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阴病等三阴三阳以以区分,但对辨治寒病的条文却“可与不可”的体例进行编次即以治洁为纲统邻全部条文。  相似文献   

11.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本文以中医藏象学说为基础,以三阴三阳系统为骨架,建立藏象学说的思维模型.此模型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关系、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统一在一起,作为藏象学说司外揣内等思想的载体,有助于将中医基本思想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研究技术,为中医藏象学说的研究产生积极推动作用,有助于中医藏象学说在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引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稷下争鸣与《黄帝内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帝内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构的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它集道、法、儒、墨、名、阴阳、农、兵等各家思想精华,是我国古代唯一保留至今的完整的自然科学理论巨著。是什么样的文化氛围、具有怎样文化素质的一群医家成就了《黄帝内经》?它为中医理论注入了什么样的文化特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以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理论为指导,提出人体生命运动、病理状态具有时间周期性及节律性,对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时应顺应天时,形成了关于时间生理学、时间病理学、时间诊断学、时间治疗学、时间养生学在内的诸多理论,构建了中医时间医学的理论框架,是中医时间生物医学的起源之书。  相似文献   

14.
王燕平  张维波  叶丰瑶 《中医学报》2020,35(7):1391-1396
《黄帝内经》中的十二经水有时指自然界的十二条河流水系,可称自然经水;有时指人体十二经脉中气的通道,称为人体经水。后者位于血脉之外,与血脉和五脏六腑相互影响。经脉之气相应于人体组织液,与水的性质相似,故古人把经脉之气比喻为经水。  相似文献   

15.
"溪谷"是《黄帝内经》的原创概念,在《黄帝内经》中有多处使用.古代医家对溪谷的认识有"骨隙""肉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当代学者在此基础上加深了溪谷在形质层面的实证研究.本文对溪谷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溪谷和孙络(亦称孙脉)是相并列的概念,二者均是经脉在穴位处发出的分支,其中通向深处骨骼的分支即是溪谷,通向体表皮肤的分支即是孙络,溪谷和孙络是经络的最末梢结构,也是营气化生为红色血液的关键场所.这一认识能够合理解读《黄帝内经》运用溪谷概念的各个篇章,并且与生物体上的实证相符.  相似文献   

16.
浅谈《黄帝内经》对肥胖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胖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中医学对肥胖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所记载.<黄帝内经>认为肥胖的病因与饮食习惯、脏腑功能及体质有关;肥胖的病机与人的气血多少、痰浊及瘀血等有关;肥胖的分型主要以"脂人"、"膏人"、"肉人"等三型为主;肥人易患中风,用药宜气味厚重、针刺宜深宜久;并且初步指出肥人的心理特点.上述认识为后世中医学者研究肥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里保存了中医学早期多种不同的藏象学说。根据有关脾与节气、方位的对应及脑髓、胃肠为脏或为腑的认识,在《内经》里存在不同的记录,通过分析多个象数模型,发现《内经》有关藏象的记录实际上是在不同的象数模型里所对应的观点。《内经》通过对各种象数模型进行取舍、糅合和统一,特别是将四方、六合、九宫八风等模型都整合到五行模型里,奠定了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基础里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成书虽然晚于《史记》,但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仅仅29个医学案例约1.1万字的内容,就与《黄帝内经》在征引医学文献名谓、行文格式、问对体例、医学术语、精气—阴阳—五行的哲学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药熨疗法开创了药熨这一外治大法的先河,药熨疗法操作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以其简便廉验受广大患者喜爱。今笔者对《内经》深奥之经文抒鄙薄之见。  相似文献   

20.
《周易》的阴阳哲理,是《内经》阴阳学说的渊源土《内经》以《周易》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等理论为依据,阐明阴阳对立统一规律。《周易》六十四卦阴、阳爻增减,刚柔相推之理也被《内经》所接受,以此阐明阴阳消长变化规律。《周易》天地阴阳二气上下交通,开阖出入的理论,又是《内经》万物化生及升降出入运动理论的基石。《周易》的“天人相应”观,被《内经》用以解释人与自然统一的道理。《内经》是一部《易》学色彩很浓的医学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