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莉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1,3(3):62-62
输血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尤其是在失血性休克等病情危重时 ,输血常是急救的重要措施。有些患者血管弹性差 ,血液粘稠度高 ,输血进行三分之一左右时滴速减慢 ,甚至停滴。临床上常挤压输血管以加速输血 ,挤压输血虽使血液滴入速度加快 ,但输入血的质量发生很大的变化。作者用对比方法观察挤压输血时血液破坏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供血为库存新鲜血 ,经化验符合各项血液正常指标。受血者32例 ,年龄8~65岁 ,均系我院住院患者 ,其中16例采用挤压法 ,16例采用改进方法。取未行挤压的血液10ml,挤压输… 相似文献
2.
张淑英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5,(2)
本文报道,加入低剂量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可消除感染性血液制剂传播乙型肝炎(HB)的危险性。用HBsAg强阳性血浆制备下列5种血液制剂:浓缩因子Ⅷ、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溶酶原、抗凝血酶Ⅲ和浓缩Cl酯酶抑制剂。将上述制剂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11月至2009年11月的5568例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11.5%,抗-HCV阳性率1.44%,抗-HIV阳性率0,梅毒抗体阳性率0.29%。结论对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对于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减少以及因输血后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院从2001年开始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血液性传播疾病检测,感受到了较高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01年3月-2006年3月本院各科室需要输血治疗和手术输血的患者32308人,每人采集静脉血4ml,分离血清后及时检测HbsAg、抗-HCV、抗-HIV1+2、TP抗体、AL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结果观察。方法在酶标仪上分别采用双波长为450nm和620nm的射线进行扫描,参照S/CO标准对扫描结果进行判断。结果输血前血液的检测结果中梅毒呈阳性的比率为1.86%,抗-HCV呈阳性的比率为1%~22%,HBsAg呈阳性的比率为11.95%。结论在输血前对血液做传染性疾病传染因的检测,可有效的杜绝或减少血传染类疾病的传播,另它对于判定是否为医源性传播等方面提供了法律依据,对医患双方都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在医学界对于减少或降低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医院感染尤其是经输血感染而引起的医疗纠纷越来越受到卫生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输血治疗引起血源性疾病屡见报道(其发生率为2.4%~27.3%,世界各国不等)犤1犦。为了预防和避免医院感染和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对住院患者尤其是输血治疗前患者进行有关血源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是必要的犤1~4犦。笔者将我院1996-03~2001-12住院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在输血前进行有关血源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资料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①研究对象:取我院自1996-…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对艾滋病的预防宣传非常重视,并采取了有力的预防措施,这是很必要的。但是,我国是世界上乙型肝炎高发区,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率约为10%,它严重地威胁着我们民族的健康,对肝炎也应象宣传预防艾滋病那样大力宣传它的危害性,并采取有力的预防措施,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指南》2015,(16)
目的探讨分析血库血液中输血传播病毒的检测结果及其基因序列的特征。方法选取某地血库240例血液样本,分离血浆,抽取DNA,采用巢式PCR进行检测,然后选取检测数据中阳性样本3例进行DNA序列的测定,探讨分析输血传播病毒的检测结果以及其基因序列的特点。结果该地血库240例血液样本中,经PCR扩增后,共发现23例阳性者,输血传播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为9.7%,说明血库中血源污染较为严重;对3例阳性样本的DNA序列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发现,其同源性分别为94.5%、96.0%、67.8%,较低同源性的数据表明,输血传播病毒基因序列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体现了其基因的高度变异性。结论输血传播病毒的阳性率代表着血源的污染,研究其基因序列有利于对血库中血源的管理;输血传播病毒的检测结果及其基因序列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以便为人类某些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邹金生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7,(6)
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预防:近年来乙型肝炎已得到有效预防。北美和欧州发生的输血后肝炎90%以上为非甲非乙型(NANB)肝炎,血清转氨酶水平是否可作为诊断供血者NANB肝炎病毒携带状态的非特异性指标,尚有疑问。预防输注血液制品引起艾滋病(AIDS)的方法是筛检Ⅲ型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Ⅲ)抗体。采用湿热以及磷酸三丁酯和胆酸钠能有效灭活HTLV-Ⅲ和NAMB肝炎病毒。预防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主要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是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病因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目前全球已有很多人感染了艾滋病 ,艾滋病在我国也以惊人的速度蔓延。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1)性接触 ;(2 )静脉注射毒品者 ;(3 )输用HIV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和移植感染者的组织、器官 ;(4 )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早期 5 0 %~ 70 %的感染者无明显症状 ,而成为HIV的携带者 ,其危害性之大 ,甚至胜过有症状者 ,HIV既存在于患者及感染者的血浆中 ,也存在于其血细胞中。所以 ,患者或HIV病毒携带者的全血、血细胞成份、血浆及其血浆制备的冷… 相似文献
15.
笔者收集了一些在临床用药中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中药制剂,以引起临床重视。1双黄连汤氏[1]报道1例女性患者(57岁),因患双肾多发性小结石并发感染,给予双黄连粉针3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液500ml静滴。当输入约100ml时,患者突然出现寒战、高热,神志不清等,经检查:T41.6℃,P110次/分,R28次/分,BP8/6kPa,HR110次分等,诊断过敏性休克。经立即停药,给予肾上腺素1mg皮注、地塞米松10mg加入50%葡萄糖20ml静注、间羟胺2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静滴,症状缓解并逐渐恢复正常。2脉络宁刘氏[2]等报道,1例男性患者(62岁),因冠心病、心绞痛住院治疗,经给予… 相似文献
16.
张力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8(3):233
英国药品保健品管理局(MHRA)于2006年4月28日发布公告,鉴于黄卡系统收到与首乌制剂(首乌片、首乌丸、Shen Min)有关的肝病7例,告诫患者在服用首乌制剂出现肝病的体征和症状时应停药,有肝病史或其他严重疾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该类药物。上述7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36~70岁)均因治疗脱发服用首乌制剂,其中3例服首乌丸,3例服ShenMin。临床表现为黄疸(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深、恶心、呕吐、乏力、虚弱、胃痛、腹痛、食欲减退及肝功能异常。《相关链接》·首乌丸组成:制何首乌、桑椹、墨旱莲、女贞子(酒制)、黑芝麻、牛膝(酒灸…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阐明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在血液透析、慢性肝炎病人中的临床意义及其致病作用。方法:以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TTVDNA。结果:31例血液透析患者10例TTVDNA阳性,其中6例有血清转氨酶(ALT)水平升高(76~243U/L),但均同时伴有HBsAg或/和抗HCV阳性,2例单纯TTVDNA阳性者血清TTVDNA持续阳性至少8个月,而ALT水平一直处在正常水平。TTVDNA阳性率在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及慢性非甲~戊型、非庚型肝炎中分别为28.3%(17/60),29.3%(10/41)和31.1%(14/45)。TTVDNA阳性、阴性两组慢性乙、丙型肝炎在年龄、病程及ALT、AST、TBil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14例非甲~戊型、非庚型肝炎患者中13例表现为单项ALT水平轻度升高,临床症状轻微。结论:TTV感染存在慢性携带状态,可能是非甲~成型、非庚型肝炎的重要致病因子,但其致病性可能较弱。 相似文献
19.
中药制剂引起的心律失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合文献中中药药剂引发的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以临床医学心律失常的类型,分别介绍引发同类心律失常的药物。结果:乌头碱,蝮蛇抗栓酶引发的心律失常较为常见和严重。结论:应重视和进一步研究中药制剂引起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0.
李连芬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7,(3)
用巴氏消毒法(60℃,10小时)加热处理血浆蛋白制剂,已消除了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给受血者的危险。能否用同样方法消除抗血友病冷沉淀(AHC)和因子Ⅷ浓缩物(FⅧ)中的爱滋病病原体Ⅲ型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Ⅲ)?为此,作者将HTLV-Ⅲ、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单纯疱疹病毒(HSV)、脊髓灰质炎病毒和牛痘病毒加入AHC或FⅧ中,然后以巴氏消毒法处理,观察病毒灭活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