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是胃最常见的淋巴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胃MALT淋巴瘤患者常无明确的特异性症状,胃镜形态多样且无特异性,肿瘤细胞以小B细胞为主,细胞异型性小,而胃黏膜活检取材局限,提供的标本小,因此,诊断有一定的困难,容易诊断不足甚至误诊。本文收集8例胃MALT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分析其特点,以提高病理医生的认识水平,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5~2015年北京市石景山医院8例  相似文献   

2.
总结 13例胃MALT淋巴瘤的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结果全部为B细胞淋巴瘤 ,其中 11例伴幽门螺杆菌 (Hp)感染 ,且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肠克罗恩病(CD)与小肠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以提高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的小肠CD与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及病理结果.结果:腹痛是这两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8例(40%)小肠CD出现肠腔狭窄,2例(10%)伴肠瘘形成;3例小肠MALT淋巴瘤为肿块型(50%);11例(55%)CD出现透壁性炎症,10例(50%)出现镜下溃疡,3例(15%)表现为非干酪样肉芽肿;B细胞性淋巴瘤5例(83.3%).结论:小肠CD以纵行溃疡为主,伴肠腔狭窄、肠瘘形成,小肠MALT淋巴瘤以肿块型为主,以B细胞性为主.  相似文献   

4.
由于免疫学的进展,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愈来愈多被发现。在胃原发恶性淋巴瘤中,免疫表型显示大多数胃淋巴瘤来自MALT,占原发性胃淋巴瘤50%以上,且以B细胞性MALT淋巴瘤为主,有低度和高度两个亚型。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年龄平均55岁,男性多于女性。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和组织形态学具有独特性,表现为局限性、惰性生长以及“归巢”的特点。在病因学、病理学、免疫表型和临床转归上有一定规律,属于胃恶性淋巴瘤中较特殊类型。本文将胃MALT的病因,病理,免疫表型和临床特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已有某些证据表明,原发性低度恶性B细胞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是抗原反应引起的。已了解幽门螺杆菌(HP)与胃MALT淋巴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57例MALT淋巴瘤的组织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学诊断方法,完善对MALT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根据HE染色和免疫组化(CD20、bcl-2、CD3、CD5、CD10、CD23和cyclin D1)检测,对所有标本进行组织学评价,并应用DNA-PCR和免疫组化(kappa/lambda)检测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和轻链的限制性表达。结果 157例MALT淋巴瘤,镜下常呈弥漫性生长,少数表现为结节样。MALT淋巴瘤细胞类型多样,在具有腺上皮的组织,如胃、肠、唾液腺等处常出现淋巴上皮病变(LEL)。LEL的形成是其诊断的重要依据。2肿瘤细胞的克隆性检测:57例MALT淋巴瘤中有35例出现Ig H基因单克隆性重排,占61.4%(35/57)。免疫组化:15例kappa或lambda的表达具有优势,敏感性为26.3%(15/57);其中4例Ig H基因单克隆性重排(-),而kappa或lambda(+)。两者联合应用的阳性率为68.4%。结论尽管MALT淋巴瘤缺乏特异性诊断性抗体,但是通过组织形态学特征以及免疫组化的检测,可以将MALT淋巴瘤与其他B细胞性淋巴瘤鉴别。将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及轻链限制性表达,作为MALT淋巴瘤诊断的辅助检查方法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为起源于淋巴结外MALT的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类型。MALT淋巴瘤常发生于胃、唾液腺、甲状腺及眼眶附属器等部位,其中发生于胃肠道的病例占全部MALT淋巴瘤的50%,胃肠道MALT淋巴瘤已证实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其主要机制为免疫反应,在部分染色体易位患者抗HP治疗无效,提示存在其他致病机制。在MALT淋巴瘤中发现的染色体易位包括t(11;18)(q21;q21)、t(1;14)(p22;q32)、t(14;18)(q32;q21)、t(3;14)(p14.1;q32)。最近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染色体异常如6q23.3等,它们对淋巴瘤的临床过程及预后等均有影响。MALT淋巴瘤的染色体异常通常激活共同的分子通路核因子(NF)-κB,持续活化的NF-κB使肿瘤细胞增殖或活化,最终导致MALT淋巴瘤的发生。本文就近年来MALT淋巴瘤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GML)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15例PGML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5例PGML临床表现以体重下降、腹痛、贫血、腹部包块、上消化道出血为主,病变主要位于胃体,内镜表现以溃疡型及隆起型为主;15例全部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5例(33.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9例(6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1例(6.7%)。结论PGM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表现极复杂,容易漏诊、误诊。需借助免疫组化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是原发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一种B细胞淋巴瘤。由于胃低度恶性MALT淋巴瘤常被误诊或漏诊,且在治疗上有多种措施需要选择,为了提高对MALT淋巴瘤的认识及诊治水平,现对我院20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中白细胞介素(IL)-17和IL-8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3例慢性胃炎,19例淋巴细胞性胃炎,17例胃MALT淋巴瘤,另外14例经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胃MALT淋巴瘤组织中IL-17和IL-8的表达情况。在病变典型处用显微测微尺随机计数单位面积组织内的阳性细胞数,连续计数5个高倍视野(HP×400)。结果胃MALT淋巴瘤组IL-17和IL-8高于胃MALT淋巴瘤根治组,(16.2±3.3)IL-17cells/HP vs(12.8±2.5)IL-17cells/HP;(21.8±4.6)IL-8cells/HP vs(18.9±2.7)IL-8cells/HP(P<0.05)。淋巴细胞性胃炎组和胃MALT淋巴瘤组IL-17和IL-8高于慢性胃炎组,(14.7±3.6)IL-17cells/HP,(16.2±3.3)IL-17cells/HP vs(11.9±2.4)IL-17cells/HP;(21.0±4.7)IL-8cells/HP,(21.8±4.6)IL-8cells/HP vs(14.4±4.6)IL-8cells/HP(P<0.05)。各组中IL-17和IL-8的阳性表达细胞数均呈正相关性。结论IL-17和IL-8在淋巴细胞性胃炎和胃MALT淋巴瘤组中表达水平增加,可能在胃MALT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18F-FDG PET/CT诊断原发性肺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18F-FDG PET/CT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PPL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并测量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 结果 11例患者中,结节硬化型霍奇金病2例,非霍奇金病9例,包括支气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7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其中3例MALT淋巴瘤合并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6例病变累及双肺,3例累及右肺,2例累及左肺;共有7例累及右肺中叶。病灶形态表现为单发肿块(结节)4例,肺炎样实变3例,多发结节3例,混合型1例。6例实变或较大肿块病灶中可见充气支气管征,其中的3例可见跨叶分布征。合并LIP的3例患者可见双肺广泛分布的磨玻璃影和多发含气空腔影。大多数病灶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影。 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准确地显示PPL病灶的分布、形态和肿瘤活性,其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够为PPL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内镜及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胃镜、上消化道钡餐及病理资料。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无特异性,内镜下病变可累及多部位,表现为溃疡型、肿块型、弥漫型及结节型,病变范围较大、形态多样、多灶损害为特征。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表现缺乏特异性,与胃癌、胃溃疡、胃炎等鉴别困难。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内镜及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下表现多样,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在对2003—2008年确诊的12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的基础上,复习近年文献并讨论。结果:腹痛或腹部不适(100%),腹部肿块(50%),腹胀(41.7%)是小肠淋巴瘤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术前11例CT发现腹部肿瘤。12例全部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显示:12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淋巴瘤9例(75%),T细胞淋巴瘤3例。结论: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肠梗阻或腹部包块是最重要的诊断线索,确诊依赖病理,治疗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4.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内镜和病理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内镜和病理特征,以减少误诊、漏诊,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对1986~2003年该院经病理证实的32例胃MALtT淋巴瘤的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平均57.1岁,男女比例1:3,临床症状无特殊性。肿瘤多位于胃体下部和/或胃窦部.占90.6%;侵犯全层者,占44.0%;区域淋巴结转移,占32.0%。病理形态学改变肿瘤组织由中心细胞样细胞组成、淋巴上皮病变及反应性淋巴滤泡。该组病例内镜活检确诊率达15.6%,内镜病理诊断正确率达40.6%,术后病理确诊率达100%。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B细胞淋巴瘤。结论 内镜下多块取检、深取检,结合以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胃MALT淋巴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口咽部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CT表现、特征,初步探讨不同病理类型B细胞来源NHL的CT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方法:对18例经病理证实的口咽部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3例,占72.2%(13/18),滤泡性淋巴瘤3例,占16.7%(3/18),套细胞淋巴瘤1例,占5.6%(1/18),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1例,占5.6%(1/18)。病变分布为:扁桃体NHL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8例、套细胞淋巴瘤1例);舌根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例、滤泡性淋巴瘤3例);软腭1例,为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18例病变均表现为肿块型。同时有淋巴结受累者12例(66.7%),其中双侧受累者3例。结论:口咽B细胞来源NHL多发生于扁桃体及舌根。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主要表现为肿块。CT对于B细胞来源NHL的鉴别诊断和病变范围的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of malignant lymphoma of the small intestine were reviewed. Genetically, characteristic 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several B-cell lymphomas, such as t (11 ; 18)/API2-MALT1 in MALT lymphoma, t (14 ; 18)/IGH-BCL2 in follicular lymphoma, or t (3 ; 14)/BCL6-IGH 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Histologically, DLBCL is most frequently observed, and T-cell lymphoma and follicular lymphoma are more frequent in small intestinal cases than in gastric cases. Macroscopically,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s are classified as polypoid, ulcerative (including stricturing, non-stricturing and aneurysmal forms on radiography), multiple lymphomatous polyposis, diffuse, or other type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is observed between these macroscopic/radiographic and histologic types. The therapeutic strategy, such as surgery, chemotherapy, antibiotics or watch-and-wait, should b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disease extent, histologic type, and clinical stage.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组织分型及围手术期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1988年9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53例PG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累积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围手术期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不同病理分型,其影响预后相关因素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53例PGL患者发病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54岁,中位年龄58岁)。本组病例组织分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占64.2%(34/5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2.6%(12/53)。Ann Arbor临床分期:ⅠE期22例(41.5%,22/53)、ⅡE期19例(35.8%,19/53)、ⅢE期1例(1.9%,1/53)、ⅣE期10例(18.9%,10/53)。随访资料完整的53例患者中,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1%、47.2%、32.1%,总体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中性别(P=0.021)、年龄(P=0.028)、肿瘤大小(P=0.004)、手术根治度(P<0.001)、侵犯脏器(P<0.001)、病理组织分型(P=0.006)、Ann Arbor分期(P=0.029)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根治度(OR=3.611)、病变组织分型(OR=1.729)、Ann Arbor分期(OR=1.509)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影响MALT预后相关因素中性别(P=0.028)、手术根治度(P<0.001)、侵犯脏器(P<0.001)以及Ann Arbor分期(P=0.003)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DLBCL预后与患者胃肠道炎性病变、溃疡等良性疾病史存在相关性(P=0.003)。 结论肿瘤根治度、侵犯脏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组织分型是影响原发性胃淋巴瘤预后的独立因素;患者性别、手术根治度、侵犯脏器、Ann Arbor分期与MALT的预后存在相关性;患者胃肠道疾病史与DLBCL预后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MS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MSCT资料.结果:20例原发性胃淋巴瘤中,发生部位胃底1例,胃底-胃体6例,胃体-胃窦4例,胃体7例,胃窦1例,全胃1例.胃壁增厚是原发性胃淋巴瘤主要表现,其中弥漫性增厚8例,节段性增厚10例,局限性胃壁增厚2例.PGL胃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会诊病例中原发扁桃体淋巴瘤的病理类型、构成比率以及疑难会诊病例病种。方法收集北京友谊医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1月213例原发扁桃体淋巴瘤的会诊病例,对其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世界卫生组织(WHO,2008年版)分类标准进行病理诊断及分类,并与国内外原发扁桃体的淋巴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13例原发扁桃体淋巴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12例(99.5%),霍奇金淋巴瘤(HL)1例(0.5%)。NHL中B细胞来源183例(85.9%),T细胞或NK细胞来源29例(13.6%)。NHL中,检出率构成比居前5位的分别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DLBCL-NOS)138例(64.8%),滤泡性淋巴瘤(FL)12例(5.6%),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12例(5.6%),结外NK/T细胞淋巴瘤11例(5.2%),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PTCL-NOS)9例(4.2%)。本组病例中HL仅1例(0.5%),为经典HL-混合细胞型。病变部位:左侧93例(43.7%),右侧96例(45.1%),双侧24例(11.2%)。结论 213例原发扁桃体淋巴瘤的会诊病例中,包括209例已明确分型和4例未能明确分型病例。已明确分型的病例共12种不同的病理类型。其中,NHL发病远多于HL,B细胞淋巴瘤中以DLBCL-NOS最多见,T细胞或NK细胞淋巴瘤中以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最多见,HL罕见。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分型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标记28例胃肠道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MUM1、bcl-6、CD10、bcl-2、Ki-67的表达。结果28例胃肠道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12例为生发中心细胞样型(GCB),16例为非生发中心细胞样型(非GCB)。非GCB型的增殖活性与GCB型相似;GCB型和非GCB型中bcl-2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3.3%(4/12)和56.2%(9/16)。结论胃肠道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以非GCB型多见,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