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徐贵成辨治眩晕经验撷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其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辨证治疗有一定的困难。徐贵成老师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眩晕,其辨治思路简单明晰,便于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张崇泉主任医师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三、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张老师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研究4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脑梗死等脑血管病所致眩晕的辨治有其独到见解,且疗效满意。现将张老师治疗眩晕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9.
本文主要介绍刘玲教授从肝脾肾三脏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经验,采用的方法是从刘玲教授近一年来治疗眩晕的临床病例中提炼其治疗眩晕的经验进行理论探讨以及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例,先辨脏腑,再辨证型,再辨方证,以求方证对应,从而治愈疾病。结果显示从肝脾肾着手辨治眩晕,多数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得出结论从肝脾肾辨治眩晕临床疗效突出,方便医者临证时迅速理清思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目前西医对眩晕的研究日益深入,对眩晕的临床分型愈加多样,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但仍有不少患者的眩晕症状得不到完全缓解,中医认为,引起眩晕的病因很多,其病机虽复杂,归纳起来不过本虚标实两个方面,本虚主要体现在肝脾肾三脏的亏虚,功能的减退,标实主要体现在风、火、痰、瘀相兼为患。刘师强调:从肝论治,要点在清肝火、息肝风、解肝郁、滋肝阴。从脾论治,要点在健脾助运,化痰祛湿。从肾论治,要点在补肾填精。对于年老体虚、久病重病之人,脏腑功能虚损,病变非在一脏一腑,治疗上当标本兼顾,脏腑之间亦可相兼为患,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此为肝脾同治。对于这类患者,用药上也需缓和,慎用峻猛之品,不求速效,以求合理缓解。 相似文献
10.
11.
吕靖中教授从医五十年,擅长于糖尿病的诊治,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将消渴病(糖尿病)分为气阴两虚,肺胃热盛、湿热困脾、气虚血瘀和阴阳两虚五种证型,辨证论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已成为世界性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杀手。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显著疗效,本文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调摄等方面介绍谢春光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14.
导师王裕颐教授医德高尚,治学严谨,遣方用药构思巧妙,临床擅用经方治疗诸多疑难疾病.笔者有幸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整理随师学习验案4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笔者自 1 984年以来 ,采用快速针刺治疗眩晕症 2 4例 ,且与常规药物治疗 2 4例比较 ,其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治疗组 2 4例中男性 1 1例 ,女性 1 3例 ;年龄1 5~ 74岁 ,平均 40 .5岁 ;病程 1 h~ 6个月。对照组2 4例中男性 1 0例 ,女性 1 4例 ;年龄 1 4~ 69岁 ,平均 36 相似文献
19.
姜良铎教授师承于全国著名老中医董建华、张学文、郭谦亨老先生。在继承导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辨治温热病急症有着独特的经验。姜老认为斑疹的出现都是热毒郁闭营中,灼伤血络所致。其因有三,一是感受温热毒邪,内郁阳明,灼伤血络,热毒乘虚逼营,血从肌表外发;二是邪毒伏于血分,热毒鸱张,蒸逼营血,毒热之邪挟血外出,透于肌表;三是温病误治,阴伤血燥,热毒燔灼营血而导致发斑。疹多由于风热伏肺,内闭营分,郁于血络,外出肤表而成。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指出:“斑属血者恒多,疹属气者不少”。故在临床治疗上,当遵循“斑宜… 相似文献
20.
经行眩晕以阴虚阳亢证居多,金季玲治之以滋肾平肝为原则,兼以育阴潜阳,熄风止晕,方以六味地黄汤合天麻钩藤饮化裁。常用药为: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泽泻、天麻、钩藤、枸杞子、当归、白芍。根据临床证型不同,随症加减用药,气血虚弱者加阿胶、制何首乌;肾阴亏虚者加制黄精、石斛;痰浊上扰者加制半夏、茯苓。另外,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注重情志和生活状态的调节,适当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疏导,嘱其合理饮食,戒烟忌酒,进行适当身体锻炼,保持身心愉悦,让精神放松,可以更有效地减少眩晕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