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承琪 《北京中医》2009,(9):669-670
颜正华教授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主因肝肾阴阳失调,肾阴亏损,肝阳偏亢,上扰清窍,形成下虚上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多见肝火亢盛、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肾阴不足及阴阳两虚等证型。临证常以10种方药辨证加减治疗。对于肝肾阴虚、虚阳上亢之高血压病眩晕则选用其创制的潜降汤,补益肝肾、潜阳安神而获良效。  相似文献   

2.
颜正华辨治眩晕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承琪 《北京中医药》2009,28(9):669-670
颜正华教授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主因肝肾阴阳失调,肾阴亏损,肝阳偏亢,上扰清窍,形成下虚上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多见肝火亢盛、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肾阴不足及阴阳两虚等证型.临证常以10种方药辨证加减治疗.对于肝肾阴虚、虚阳上亢之高血压病眩晕则选用其创制的潜降汤,补益肝肾、潜阳安神而获良效.  相似文献   

3.
彭万年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30载,学术造诣精深,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善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其见解独特,遣方用药灵活多变。笔者有幸侍诊其左右,受益匪浅。现集其临证验案4则,以飨同道。1眩晕案例1:患者,男,55岁,教师。主诉:头晕、目眩反复发作2年余,加重1周。患有  相似文献   

4.
徐贵成辨治眩晕经验撷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其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辨证治疗有一定的困难。徐贵成老师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眩晕,其辨治思路简单明晰,便于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张崇泉主任医师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三、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张老师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研究4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脑梗死等脑血管病所致眩晕的辨治有其独到见解,且疗效满意。现将张老师治疗眩晕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中勇教授在治疗眩晕疾病中重视速祛外邪,认为外感是疾病的一个重要来源,当断其来源,疾病才有治愈的可能;重视调肝,认为肝内寄相火,易生风化火,故调肝是关键,在治疗用药上认为肝是主疏泄而为体阴用阳之脏,不能过度的重镇抑肝伐肝,当以疏肝、清肝、凉肝、养肝、柔肝、滋肝、平肝等治疗为主;重视祛邪的同时给予醒脾理气治疗,认为脾健则水谷得以运化,气行则水、血行;重视虚中有实,认为虚实夹杂为多,治疗当通补兼施;重视久病入络多虚,痰瘀交阻,认为此时病深难去,治疗当不离补虚化痰祛瘀通络之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虞鹤鸣教授辨治眩晕的经验.虞教授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主要责之于肝脾肾,病理因素主要有风、火、痰、瘀,治疗倡导肝脾肾同治,组方用药擅用泽泻、白术,钩藤、菊花,天麻、山茱萸,煨葛根、川芎等药对,强调结合膏方进行整体调理,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眩晕辨治经验浅谈乔振纲,吴燕燕洛阳市第二中医院(471003)眩晕,致病原因复杂,证型表现多端,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前贤见仁见智,各有家言。多年来,笔者竖待辨证施治基本原则,对本病倾心研究,留意观察,疗效显著。现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将点滴经验浅谈...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刘玲教授从肝脾肾三脏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经验,采用的方法是从刘玲教授近一年来治疗眩晕的临床病例中提炼其治疗眩晕的经验进行理论探讨以及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例,先辨脏腑,再辨证型,再辨方证,以求方证对应,从而治愈疾病。结果显示从肝脾肾着手辨治眩晕,多数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得出结论从肝脾肾辨治眩晕临床疗效突出,方便医者临证时迅速理清思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目前西医对眩晕的研究日益深入,对眩晕的临床分型愈加多样,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但仍有不少患者的眩晕症状得不到完全缓解,中医认为,引起眩晕的病因很多,其病机虽复杂,归纳起来不过本虚标实两个方面,本虚主要体现在肝脾肾三脏的亏虚,功能的减退,标实主要体现在风、火、痰、瘀相兼为患。刘师强调:从肝论治,要点在清肝火、息肝风、解肝郁、滋肝阴。从脾论治,要点在健脾助运,化痰祛湿。从肾论治,要点在补肾填精。对于年老体虚、久病重病之人,脏腑功能虚损,病变非在一脏一腑,治疗上当标本兼顾,脏腑之间亦可相兼为患,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此为肝脾同治。对于这类患者,用药上也需缓和,慎用峻猛之品,不求速效,以求合理缓解。  相似文献   

10.
郑绍周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业医40余年,精研医理,勤于实践,擅治疑难杂症,对眩晕研究颇深,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治疗眩晕经验整理一二,以鉴同道。  相似文献   

11.
赵璐 《四川中医》2009,27(5):4-6
吕靖中教授从医五十年,擅长于糖尿病的诊治,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将消渴病(糖尿病)分为气阴两虚,肺胃热盛、湿热困脾、气虚血瘀和阴阳两虚五种证型,辨证论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周兴华 《四川中医》2009,27(5):8-10
糖尿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已成为世界性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杀手。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显著疗效,本文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调摄等方面介绍谢春光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笔者总结跟随徐富业教授临床治疗不寐的辨治经验,认为不寐实证多由痰、瘀、热邪内扰,虚证多为心阴不足.在临床中分心阴不足、瘀血内阻、心肝火旺、痰湿中阻四型进行治疗,易于把握,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导师王裕颐教授医德高尚,治学严谨,遣方用药构思巧妙,临床擅用经方治疗诸多疑难疾病.笔者有幸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整理随师学习验案4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媛媛  王克穷  柴瑞婷 《新中医》2021,53(10):97-100
食管癌作为临床常见难治恶性肿瘤之一,以进行性吞咽困难或胸骨后灼烧痛为主要表现,晚期甚至涎唾难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认为该病得之七情六淫,遂有火热炎上之化,多升少降,津液不布,积而为痰为饮.胃脘干槁,其搞在上,近咽之下,水饮可行,食物难进,食亦不多.与胃为近,食虽可入,难尽入胃.王克穷主任强调经方本源剂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我师范玉义,勤求古训,博览群书,治学严谨,敢于创新,从事医、教、研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对中风病的辨证论治独具特色,遣方用药撷古采今.笔者有幸忝列门墙,现就侍诊师侧所得之一鳞半爪,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笔者认为,对于男性不育症的治疗,既要继承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更要重视对精子质量的分析,即辨“精”施治。精液分析是现代医学的产物,也应该是中医“望”诊的延伸,现代中医男科医生能否与时俱进,这是一大关键。笔者在男科临床十余年,自拟助育系列方运用于临床,略有体会。认为辨“精”施治对于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和取得相应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 1 984年以来 ,采用快速针刺治疗眩晕症 2 4例 ,且与常规药物治疗 2 4例比较 ,其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治疗组 2 4例中男性 1 1例 ,女性 1 3例 ;年龄1 5~ 74岁 ,平均 40 .5岁 ;病程 1 h~ 6个月。对照组2 4例中男性 1 0例 ,女性 1 4例 ;年龄 1 4~ 69岁 ,平均 36  相似文献   

19.
魏文浩 《河南中医》2007,27(12):15-16
姜良铎教授师承于全国著名老中医董建华、张学文、郭谦亨老先生。在继承导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辨治温热病急症有着独特的经验。姜老认为斑疹的出现都是热毒郁闭营中,灼伤血络所致。其因有三,一是感受温热毒邪,内郁阳明,灼伤血络,热毒乘虚逼营,血从肌表外发;二是邪毒伏于血分,热毒鸱张,蒸逼营血,毒热之邪挟血外出,透于肌表;三是温病误治,阴伤血燥,热毒燔灼营血而导致发斑。疹多由于风热伏肺,内闭营分,郁于血络,外出肤表而成。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指出:“斑属血者恒多,疹属气者不少”。故在临床治疗上,当遵循“斑宜…  相似文献   

20.
汤尤怡  金季玲 《河南中医》2016,(8):1340-1341
经行眩晕以阴虚阳亢证居多,金季玲治之以滋肾平肝为原则,兼以育阴潜阳,熄风止晕,方以六味地黄汤合天麻钩藤饮化裁。常用药为: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泽泻、天麻、钩藤、枸杞子、当归、白芍。根据临床证型不同,随症加减用药,气血虚弱者加阿胶、制何首乌;肾阴亏虚者加制黄精、石斛;痰浊上扰者加制半夏、茯苓。另外,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注重情志和生活状态的调节,适当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疏导,嘱其合理饮食,戒烟忌酒,进行适当身体锻炼,保持身心愉悦,让精神放松,可以更有效地减少眩晕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