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早期焦虑和抑郁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于2017年通过立意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产前门诊1426名孕8~14周单胎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8.6±4.0)岁。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年龄、孕前体重、产次、孕次等基本信息,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收集孕早期焦虑和抑郁信息,根据中国常模标准评价其焦虑和抑郁症状;于孕24~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根据《中国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诊断GDM。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早期焦虑和抑郁对GDM的影响。结果孕早期焦虑组和抑郁组GDM发生率分别为41.8%和33.6%。孕早期妇女焦虑、抑郁、焦虑合并抑郁发生率分别为7.7%、10.5%和4.8%,<30岁组孕早期焦虑和抑郁发生率(9.0%和11.7%)均高于≥30岁组孕妇(5.3%和8.1%),初产妇组孕早期焦虑和抑郁发生率(8.8%和11.9%)均高于经产妇组(5.4%和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孕前体质指数、糖尿病家族史、孕次、产次、能量摄入量、受孕方式、文化程度、职业、吸烟否及饮酒否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孕早期非焦虑组孕妇比较,焦虑组孕妇GDM发生风险增加(OR=1.556,95%CI 1.014~2.387),未观察到孕早期抑郁与GDM发生有关(P>0.05)。在<30岁孕妇中,与孕早期非焦虑组比较,孕早期焦虑组GDM发生风险增加(OR=1.654,95%CI 1.004~2.726);在初产妇中,与孕早期非焦虑组比较,焦虑组GDM发生风险增加(OR=1.633,95%CI 1.013~2.634)。在≥30岁孕妇和经产妇中,均未观察到焦虑与GDM发生风险有关(P>0.05)。结论孕妇孕早期焦虑增加GDM发生风险,30岁以下孕妇及初产妇为焦虑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芦山地震后宝兴县灾区基层干部的焦虑、抑郁状况。方法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对宝兴县562名灾区基层干部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参与调查的562名基层干部中焦虑自评得分(45.32±5.62)、抑郁自评得分(49.63±6.71)高于国内常模;女性、羌族、50以上的、高中以下、丧偶、有伤亡、房屋倒塌的基层干部焦虑、抑郁自评得分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芦山地震后宝兴县灾区基层干部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女性、羌族、高中以下、丧失明显的基层干部心理健康更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期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与产前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为孕期焦虑抑郁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围生期保健的3645名孕妇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孕早期、中期和晚期收集研究对象的睡眠状况和焦虑抑郁可能的相关混杂因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孕妇各孕期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估,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各阶段睡眠时间/质量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结果孕妇孕早期、中期和晚期每天平均睡眠时间分别为(9.00±1.50)h、(8.67±1.40)h和(8.56±1.49)h,焦虑状态的发生率分别为22.57%、17.41%和21.04%,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分别为35.64%、24.23%和26.24%。调整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教育水平、孕前吸烟、孕前饮酒、家庭年收入、体育锻炼、家庭支持、早孕反应及产次等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孕期睡眠时长均与SDS(早期:β=-0.28,P=0.0007;中期:β=-0.27,P=0.0100;晚期:β=-0.38,P=0.0007)和SAS(早期:β=-0.33,P<0.0001;中期:β=-0.41,P=0.0004;晚期:β=-0.26,P=0.0050)得分呈负相关。与孕早期睡眠质量好的孕妇相比,孕早期睡眠质量越差的孕妇SDS(一般:β=2.40,P<0.0001;差:β=5.70,P<0.0001)和SAS(一般:β=3.02,P<0.0001;差:β=7.09,P<0.0001)得分均越高;孕中期和孕晚期睡眠质量与SDS、SAS得分的关联结果与孕早期相似。分别以是否抑郁状态或焦虑状态为结局指标,调整孕妇年龄、孕前BMI、教育水平、孕前吸烟、孕前饮酒、家庭年收入、体育锻炼、家庭支持、早孕反应及产次等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各孕期睡眠时间≥8 h的孕妇相比,睡眠时间不足8 h的孕妇与抑郁状态(早期:OR=1.72,95%CI:1.37~2.17;中期:OR=1.50,95%CI:1.11~2.03;晚期:OR=1.54,95%CI:1.17~2.04)和焦虑状态(早期:OR=1.97,95%CI:1.54~2.51;中期:OR=1.89,95%CI:1.39~2.58;晚期:OR=1.35,95%CI:1.00~1.81)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与孕早期睡眠质量好的孕妇相比,孕早期睡眠质量越差的孕妇抑郁状态(一般:OR=1.56,95%CI:1.33~1.83;差:OR=3.23,95%CI:2.45~4.26)和焦虑状态(一般:OR=2.50,95%CI:2.04~3.06;差:OR=7.83,95%CI:5.82~10.53)的发生风险均越高;孕中期、孕晚期睡眠质量与抑郁状态和焦虑状态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与孕早期相似。结论孕妇产前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发生率较高,睡眠质量(特别是主观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状态显著相关。建议产前检查时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自我报告睡眠质量差的女性,及早发现这些妇女,并及时为她们提供心理支持,减少抑郁和焦虑的潜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孕中晚期妊娠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8月-2018年3月在安徽省立医院接受产检的孕中晚期孕妇386例,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孕妇一般资料,采用妊娠特有压力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孕妇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分析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孕中期妇女妊娠特有压力得分和SAS得分分别为(16.08±9.47)和(42.26±7.46),均显著高于孕晚期妇女(均P<0.05),孕中、晚期妇女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压力得分排名前5的条目依次为“担心婴儿不正常”(75.13%)、“担心婴儿能否正常分娩”(72.02%)、“担心分娩是否安全”(69.95%)、“担心分娩可能出现不正常的情况或剖腹产”(67.62%)、“害怕疼痛的厉害”(65.03%)。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13.21%和15.28%,孕妇特有压力得分与焦虑、抑郁得分均呈正相关(r=0.527、0.409,均P<0.05)。结论 孕中期妇女妊娠特有压力水平高于孕晚期妇女,引起妊娠期妇女妊娠特有压力的主要因素是“为确保母子健康和安全而引发的压力感”,妊娠特有压力水平与焦虑、抑郁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孕妇孕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孕中期体重变化对出生巨大儿的影响.方法 以广西平果县壮族孕妇的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作为研究基础,在广西平果县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选取首次孕期产检、孕周≤16周的3 516例孕妇,孕早期、孕中期和分娩时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测量其身高和体重,并追踪记录分娩结局.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出生巨大儿的发病率为2.56%,孕早期BMI与孕中期增重呈负相关(r=-0.12,P<0.001).孕中期增重、超重和肥胖是出生巨大儿的危险因素,OR(95% CI)分别为1.10(1.05~1.11)、3.38(1.20 ~3.68)和7.32(3.44~8.16).结论 孕中期增重、超重和肥胖是广西平果县壮族出生巨大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不同孕期妇女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对孕期抑郁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7月—8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产前社会支持量表对889例孕妇进行调查。结果 孕妇社会支持平均得分为(50.4±7.8)分,不同孕期得分分别是:孕早期(50.5±7.4)分,孕中期(49.6±7.3)分,孕晚期(51.2±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5,P=0.044)。孕妇SDS平均分为(44.7±9.2)分,29.3%的孕妇有抑郁症状。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孕早期和孕晚期,抑郁主要与情感支持(B=-1.31/-1.48,P<0.001)及信息支持维度(B=-0.57/-0.45,P=0.003/0.006)有关;孕中期,抑郁主要与情感支持(B=-1.61,P<0.001)和评价支持维度(B=-0.58,P=0.016)有关。结论 不同孕期妇女所感受的社会支持状况不同,孕期妇女抑郁发生率较高;在不同孕期,抑郁受社会支持不同维度的影响,提示应关注不同孕期妇女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孕妇经济状况,包括主观经济满意度(主观收入)与客观家庭收入(客观收入)和产前焦虑与抑郁间的关系.方法 基于舟山孕妇队列共纳入3554名孕早期孕妇,并在孕中、晚期进行随访.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对产前焦虑、抑郁状态及经济状况等信息进行评估,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二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上海市嘉定区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和保健需求的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月13家社区卫生中心符合条件的267例早孕妇女,进行孕早、中、晚期和产褥期纵向随访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孕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并完成孕产期焦虑和抑郁危险因素及需求问卷调查。结果孕早期焦虑与户籍、文化程度相关(P<0.01);孕晚期抑郁与孕妇年龄相关(P<0.05);产褥期抑郁与孕妇年龄相关(P<0.05)。孕早期,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0.49%(28/267)和2.25%(6/267);孕中期,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41%(9/264)和3.41%(9/264);孕晚期,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分别为6.72%(17/253)和3.16%(8/253);产褥期,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20%(10/238)和13.45%(32/238)。焦虑的危险因素:孕早期为文化程度、个性敏感;孕中期为生活事件(家人生病)、人际关系紧张;孕晚期为个性敏感、夫妻关系不满意;产褥期为个性敏感。抑郁的危险因素:孕早期为经前期综合征;孕中期为个性敏感;孕晚期为计划怀孕;产褥期为计划怀孕、保胎治疗、个性敏感。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褥期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百分率分别为41.95%(112/267)、43.18%(114/263)、31.23%(79/253)、43.28%(103/238)。孕期常见心理问题及保健指导、如何预防产后抑郁、角色转化与有效沟通是孕产妇期望获得的心理保健的前3位内容。孕妇学校心理课程、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和网络是孕妇选择获取心理保健服务的3种主要方式,而产褥期家访是产妇希望获得孕产期心理保健知识的主要方式。在心理门诊服务机构中,妇幼保健医院、社区医院和综合医院是被孕产妇选择的3家主要机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孕妇希望孕产期心理保健服务提供者主要人员是妇女保健医生、妇产科医生和心理医生,但是产褥期产妇希望妇女保健医生、心理医生和产后访视医生提供服务。结论孕妇孕产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其中焦虑以孕早期最高,抑郁以产褥期最高;孕产期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各期有所不同;孕产妇产褥期对心理保健的需求最高;孕产妇最希望由妇幼保健机构的妇女保健医师提供孕产期心理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描述产前筛查孕妇尤其是高风险孕妇不同孕期的抑郁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6月在合肥市妇幼保健机构进行产前筛查的孕妇1 505例,其中高风险孕妇90例,低风险孕妇1 415例。应用流行病学调查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分别在产前筛查结果出来前(在准备做产前筛查时)、产前筛查结果出来后(取筛查结果化验单时)、孕26周和产后6周对孕产妇的抑郁水平进行测评。结果产前筛查结果出来前、产前筛查结果出来后、孕26周、产后6周4个时间段的抑郁得分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55,P=0.000)。运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产前筛查结果出来前与产前筛查结果出来后、孕26周、产后6周抑郁得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筛查结果出来后与孕26周、产后6周抑郁得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26周与产后6周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筛查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孕早期、孕中期抑郁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产后抑郁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筛查孕妇抑郁水平随时间延续有降低趋势,需加强对高危孕妇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孕妇不同孕期能量摄入及体重增加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从孕早期开始监测整个孕期体重的动态变化,分别在孕早、中、晚三期进行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收集妊娠结局及新生儿体格检查资料,分析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孕妇孕中期体重增加高,孕早期、中期能量及蛋白质的摄入量高于相应孕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孕晚期低于相应孕期RNI(均P<0.05),但三大供能营养素各个孕期供能比例符合推荐比例。孕前体重指数(BMI)、分娩孕周、孕中期的能量摄入及孕中期增重与巨大儿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进一步加强对孕妇的营养教育,定期监测孕妇体重增长情况是保障良好妊娠结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成都市孕妇孕早、中期增重与妊娠期糖尿病、孕中期血脂情况的关系。方法 选取成都市243例单活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体格状况、个人信息、孕中期血糖、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 (1)孕前身体质量指数为消瘦、体重正常和超重肥胖人群的孕早、中期增重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各期高低增重量人群中,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对于24~29岁孕妇,孕中期体重增长较高时,其HDL浓度较高。30~35岁孕妇血TC浓度随着孕中期体重增长而增大,另外30~35岁孕妇孕早中期体重增长较高时TG水平也较高。结论 孕妇孕中期及孕早中期增重可能影响孕中期血脂代谢,但孕期增重对血脂代谢的影响存在年龄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柏燕铭  徐芳菲 《中国校医》2022,36(7):522-524+540
目的 调查妊娠晚期孕妇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后期采用针对性心理疏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20年6—12月产科门诊223例妊娠晚期孕妇(孕周>28周),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年龄、教育程度、个人经济收入、工作状态、家族遗传史、初产情况),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妊娠晚期孕妇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223例妊娠晚期孕妇焦虑发生率为38.57%,抑郁发生率为29.15%。焦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个人月收入小于5 000元、无业、家族遗传史、不良孕史及初产是妊娠晚期孕妇焦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抑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个人月收入小于5 000元、无业、家族遗传史、不良孕史是妊娠晚期孕妇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整体焦虑及抑郁发生率较高,临床应为孕产妇提供心理保健服务,采用针对性心理评估,尽可能提升分娩体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孕妇孕早期增重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建档产检孕妇491例,专人记录孕妇的身高、年龄、孕前体重、BMI、孕早中期体重、分娩结局等一般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孕前BMI的孕妇孕早期体重增长与GDM的关系。结果孕早期增重不足、适宜及过多的孕妇GDM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7,P<0.05),而孕中期不同的体重增长情况,孕妇GDM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1,P>0.05)。孕早期增重按不同孕前BMI进行分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为18.5~24.9kg/m2的孕妇,孕早期增重过多,GDM发病风险增至1.913倍(OR=1.913,95%CI:1.033~3.543);孕前BMI≥25.0kg/m2的孕妇,孕早期增重适宜、过多,GDM的发病风险分别增至4.900倍(OR=4.900,95%CI:1.179~20.373)和5.444倍(OR=5.444,95%CI:1.290~22.976)。孕前BMI<18.5kg/m2的孕妇,孕早期增重不足、适宜、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χ2=118.600)、羊水异常(χ2=6.750)及剖宫产(χ2=6.166)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前BMI≥25.0kg/m2的孕妇,孕早期增重不足、适宜、过多,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72,P<0.05);孕前BMI=18.5~24.9kg/m2的孕妇,孕早期不同增重情况,其不良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前体重正常和孕前超重肥胖者,孕早期体重增长过多增加了GDM发生风险;而孕前低体重者,孕早期体重增长增加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异常及剖宫产的发生风险,并不增加GDM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前抑郁与胎儿出生体质量和分娩孕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8年5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产检的1 61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采集研究对象一般社会人口学信息、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创伤史及分娩史,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状态,并从舟山市妇幼保健院电子医疗系统中提取分娩的相关信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产前抑郁与胎儿出生体质量和分娩孕周的相关性。结果孕期无抑郁组脑力劳动者、高孕次人数、出现早孕反应及孕期存在焦虑的比例均少于孕期有抑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01);无抑郁组平均文化水平高于有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前抑郁与孕妇分娩孕周无关;孕早期中重度抑郁能降低胎儿出生体质量(β=-69. 76,P=0. 039 1),各怀孕阶段中至少1期(β=-59. 05,P=0. 005 1)、至少2期(β=-61. 49,P=0. 027 1)出现抑郁均能降低胎儿出生体质量,至少1期出现中重度抑郁(β=-88. 03,P=0. 004 5)对降低胎儿出生体质量的效应更为显著。结论产前抑郁与胎儿出生体质量呈负相关关系,但与出生孕周无关,因此要加强孕妇的心理健康管理,维护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We aimed to determine any difference in the prevalence rate of depression during the three trimesters of pregnanc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ertain obstetric risk factors. In total, 1000 pregnant women attending primary health centers in the city of Erbil, Kurdistan, Iraq were assessed for depression using the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Women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trimesters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robability of depression than those in the third trimester. Screening early in pregnancy and following pregnant women in each trimester may help to identify those who are susceptible to depression and enable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6.
Variation in newborn size according to pregnancy weight change by trimester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ACKGROUND: The timing of maternal weight change in pregnancy may be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the newborn's size. OBJECTIVE: The purpose was to identify effects of maternal weight change by trimester on newborn size, under the hypothesis that low weight gain early in pregnancy predicts proportionately smaller newborns. DESIGN: Women planning to become pregnant were followed by clinic visits and questionnaires through delivery. This study includes 389 women and their singleton infants born at a gestational age of > or = 241 d. RESULTS: In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including a variety of potential confounders, maternal weight gain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trimesters predicted newborn weight (1-kg weight gain in the first trimester predicted a 31-g increase in newborn weight, P < 0.0007, and 1-kg weight gain in the second trimester predicted a 26-g increase in newborn weight, P < 0.007), but weight gain in the third trimester did not. Newborn ponderal index (in kg/m(3)) was predicted by weight gain in the first (1-kg weight gain predicted an added 0.21 units, P < 0.0003) and third (1-kg weight gain predicted an added 0.12 units, P < 0.03) trimesters but not in the second trimester. Newborn weight was 211 g lower (P < 0.006) and ponderal index 1.2 units lower (P < 0.02) in infants born to women who lost weight in the first trimester. CONCLUSIONS: The use of measured prepregnancy weight in tests of the effect on newborn size of weight gain by time in pregnancy produces different results than does the use of recalled prepregnancy weight. Maternal weight change in the fir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 more strongly influences newborn size than does weight change in the second or third trimester.  相似文献   

17.
孕期心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可行性。方法将600例孕妇随机分为2组并随访至产后2周。心理干预组分别对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进行3个阶段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孕期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调查,产后2周采用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PDS)并增加本次有关妊娠、分娩前后的生活事件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干预组孕妇临产前焦虑和抑郁情绪总粗分值分别为32.13±3.26和34.26±3.78,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3.7%,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潜在心理背景分析表明:心理干预组的孕产妇在妊娠心境、产后育儿、与社会家人关系等得到明显改善(P〈0.01),而对来自分娩周围环境、分娩疼痛等压力无明显改善,与非心理干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期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和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早孕期/中孕早期和晚期孕妇及其丈夫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孕期心理保健提供思路O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问在北京妇产医院产科门诊孕早期和中孕早期(8~16周)孕妇及其丈夫263对(早期组)和晚孕期(1〉28周)196对夫妇(晚期组)进行问卷调查和焦虑抑郁量表(HAD)测定。结果对于孕妇而言,晚孕组在焦虑和抑郁水平上都高于早期组,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06和3.53,均P〈0.05);对于丈夫而言,早期组和晚孕组在焦虑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t=1.86,P〉0.05),在抑郁水平上,晚孕组显著高于早期组(t=2.44,P〈0.05)。早期组孕妇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均显著高于丈夫(t值分别为2.08和2.17,均P〈0.05),晚孕组孕妇抑郁水平高于丈夫,有显著性差异(t=3.71,P〈0.05)。孕妇和其丈夫之间在焦虑和抑郁水平上都存在显著相关(尺值分别为0.405和0.371,均P〈0.01)。结论晚孕期孕妇在焦虑和抑郁水平上都高于早期组,孕妇和其丈夫之间在焦虑和抑郁水平上都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妇心理状况及其与个性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的医学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113例孕中期孕妇的心理状况、个性与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孕妇SAS及SDS总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7.057,P=0.000;t=2.381,P=0.019),孕妇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20.4%和27.8%。SAS和SDS总分均与EPQ的精神质(P)和神经质(N)维度呈显著正相关(χ2=0.307,P=0.001;χ2=0.496,P=0.000;χ2=0.416,P=0.000;χ2=0.321,P=0.001),与积极应付方式呈显著负相关(χ2=-0.208,P=0.030;χ2=-0.264,P=0.007)。结论:孕中期孕妇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较高。精神质、神经质的个性特点及应对方式的缺陷与孕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在综合分析心理状态及其产生的中介机制的基础上,对伴有焦虑抑郁的孕妇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随访成都地区孕产妇孕晚期和产后抑郁状态,比较不同时点抑郁率,分析孕晚期和产后抑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门诊部进行产前检查的孕晚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以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为主要研究工具,分别在孕晚期、产后8周和18周评估抑郁症状。以13分为筛查有无抑郁症状的临界值。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不同时点抑郁率和EPDS得分,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晚期抑郁和产后抑郁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2 057位孕晚期妇女,其中1 665例完成产后8周随访,1 440例完成产后18周随访。孕晚期、产后8周和18周抑郁率分别为13.8%、2.2%和1.7%,抑郁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448,P<0.001)。孕晚期抑郁与产后抑郁有关(OR=3.88,95%CI:2.17~6.94,P<0.001)。孕晚期得分(8.35±3.93)最高,产后8周(3.05±3.28)次之,产后18周(2.21±3.03)最低。孕晚期得分与产后8周、18周得分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8和0.128。结论 随访人群孕晚期抑郁率高于产后抑郁率,且孕晚期抑郁与产后抑郁相关,孕晚期抑郁应被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