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晓丽 《现代养生》2014,(22):81-81
近年来,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已然成为危及人类生命安全的一大杀手。了解心脏性猝死的急救知识也成为了急救预防知识普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就此探讨心脏性猝死的急救方法,总结急救护理体会,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已然成为危及人类生命安全的一大杀手。了解心脏性猝死的急救知识也成为了急救预防知识普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就此探讨心脏性猝死的急救方法,总结急救护理体会,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会遇到家人、同事、朋友英年早逝或因突发性疾病死亡,死因大都为心脏性猝死,又叫做忽然间死亡。近期内我们喜欢的名演员、名导演相继去世,竟都因为心脏性猝死。最新调查显示每20秒就会发生一个心脏性猝死的病人,可见这项疾病发病率之高、影响之严重。  相似文献   

4.
案例故事医院在社区办了一届老年人家庭急救学习班,来的学员大都是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家属。可巧,在一个月后发生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急救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Ⅰ期心脏康复路径化管理模式。方法按照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步骤逐步展开。结果患者6 min步行距离均值由282.43 m增加至335.92 m,自理能力百分比由62.35%提升至94.10%,焦虑抑郁发生率由28.20%下降至10.32%,再住院率由10.91%下降至7.65%,平均住院日由5.46 d缩短至5.10 d。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构建了AMI患者Ⅰ期心脏康复路径化管理模式,促进了患者心功能快速恢复,提高了运动耐力和自我效能,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焦虑抑郁发生率,提高了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旨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患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 对39例急性心肌梗死病患施以院前急救治疗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 39例病患有34例抢救成功,救护成功率为87.2%.5例病患现场出现心脏骤停而导致死亡,死亡率为12.8%.结论 科学、合理地对AMI病患进行正确评估、现场监护、急救、预见性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AMI病患的急救成功率,极大地提升急救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熊涛  戈妍 《药物与人》2014,(10):261-26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家属急救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2月-2013年12月对收治的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的家属采取包括健康教育、心肺复苏培训及心理干预在内的护理干预措施,并与未行护理干预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家属对SCD的诱因、SCD防范措施、心脏骤停先兆、紧急求救的方法、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现场心肺复苏技术、药物自救知识等相关知识及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家属(P〈0.05)。结论:健康教育、心肺复苏培训夏心理干预等可以有效提高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家属对心脏性猝死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并提高家属的现场急救能力,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现场急救与护理。方法对本院急诊科2008年3月~2010年9月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进行系统的现场急救护理,分析和总结经验。结果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由于早期处理得当,无一例死亡,效果显著。结论现场急救的合理护理可以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成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归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到我院急诊就诊,并进行一系列急救治疗与护理措施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0例.结果:经过治疗与护理,357例患者治愈出院,43例患者死亡,治愈率为89.2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取得良好效果,应在此基础上规范护理路径,并在临床护理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李克 《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13-114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取临床急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97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97例病人当中有89例病人通过临床急诊处理以后进入到医院进行治疗,所有病人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出院,占整体人数的91.7%。有6例心脏骤停的病人在现场抢救时候无效死亡。2例病人分别在送人医院的途中或者进入医院以后12h内死亡,占整体人数的8.3%。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如果被确诊以后,应该在现场就地采取抢救,同时立即送入医院进行治疗以及护理,使发生死亡的几率明显降低,使病人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总院、紧密型医联体医院及患者3方面,分析急性胸痛患者管理现状。针对急性胸痛患者病史采集规范性、正确判断率、诊治流程等多个攻坚点拟定对策并加以筛选,形成3大方策群组予以实施:(1)建立急性胸痛规范化、同质化诊治流程;(2)基于大数据构建胸痛智慧化疾病诊断系统;(3)依托医联体增强胸痛患者早期预警意识。通过对策实施,形成了多项胸痛诊治标准流程,建立了胸痛诊断数据模型,为后续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改镯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9):1795-1797
目的探讨急性梗死突发性猝死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6例急性心肌梗死突发猝死患者实施积极抢救措施并给予细致的护理。结果 26例抢救成功率96.15%。结论积极有效的现场救治及护理,能减少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对挽救患者生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按照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步骤,针对神经源性膀胱骶神经调控患者管理现状与攻坚点进行分析,经过科学循证、专家指导等,从医院、社区、家庭各环节无缝衔接,基于互联网+,着眼于资源配置优化,打造智慧化管理系统,完善骶神经调控全过程服务环节,建立多维网络化健康教育体系并延伸护理服务内涵等,使医护人员知识水平由60%提升至91%,多学科会诊及时率由72%提升至98%,患者医院焦虑抑郁发生率由55%下降至35%,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由13%降至3%,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术二期植入率由59%提升至75%,患者间歇导尿掌握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提高,生活质量影响指数下降,术后随访率提高,促进了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营养管理模式,促进患者早手术、早下地、早康复。方法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营养管理现状,采用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进行改进。经过科学循证、专家指导等,从术前、术后及家庭三个环节,骨科、营养科、家庭三个维度,人员、制度、材料设备、方法、信息五个方面,制定三大对策群组并予以实施,包括组建营养支持团队、构建营养管理策略、搭建多维信息交互平台等。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首次下地时间缩短为26.7 h,平均住院日缩短为5.6 d,实现了早手术、早下地、早康复的目标。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个性化、全流程的序贯性营养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后续还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研究以进一步验证成效,数据自动采集与智能反馈也是今后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如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观察及有效护理。方法:回顾总结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前降支植入支架术后治疗效果观察及护理。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平稳转回病房。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急,护理难度大,细致有预见性的病情观察及科学的护理方法是其治疗护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杨浦区213名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杨浦区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现状,为开展预防急性心肌梗塞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问卷,对住院治疗已痊愈回家的杨浦区心血管报病病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上门调查、核实。结果213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病死率为2.82%;发病症状典型者占56.81%;血清酶检查不正常者占45.07%;并以首次发病为主。发病平均年龄71岁;发病季节以夏、冬季居多,7月份占15.02%,12月份为10.33%;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有高血压史占64.32%。冠心病占37.09%,高血脂占27.70%,糖尿病占27.23%。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发展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气候、疾病和心理因素等有关;夏、冬季为发病高峰但四季均可发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等均是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1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铁、铜、锰、硒、钴的含量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方法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检测.结果血清铁、铜、锰和钴的含量显著升高,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血清硒的含量明显降低,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临床医生在治疗中注意微元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降低急性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仪器报警发生率,提高治疗效率。方法 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通过现况查检、原因解析、对策拟定,从增设体位按摩装置、实施精细化约束评估、增设管路防滑缚带3方面进行改进。结果 急性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仪器报警发生率从31.0%降低至11.8%,血液净化过程中的仪器报警现象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急性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仪器报警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铬钴镍钒钼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1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铬、钴、镍、钒、钼的含量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方法采用等离子体发光谱仪检测.结果血清钴的含量明显增加,二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铬、镍、钒、钼含量明显降低,二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