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医学营养治疗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作用. 方法:观察94例2型糖尿病病人营养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营养治疗后,病人三餐前和餐后2h、睡前、凌晨3点的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医学营养治疗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meta分析统计方法系统评价中医传统功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共纳入19篇文献,1331名受试者.结果 中医传统功法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3.
全会标  高勇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586-1587,1590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和吡格列酮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初诊T2DM先单用二甲双胍(1.0g/d)治疗4周,血糖控制不佳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B组:吡格列酮+甘精胰岛素,C组: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甘精胰岛素,治疗随访12周。结果 12周后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全部达标,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A、B两组HbA1c部分达标,C组HbA1c达标(P﹤0.05)。C组疗效优于A、B组,FPG达标所需时间最短,日胰岛素用量最少。3组低血糖发生率均﹤3.5%,无严重低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和吡格列酮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三药联合疗效优于二药联合,安全有效是初诊T2DM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4±6.4)岁,给予吡格列酮15 mg,每日1次,二甲双胍0.5 g,每日2次.治疗6个月以上;对照A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3±7.5)岁.单用吡格列酮15 mg,每日1次;对照B组50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5±7.8)岁,单用二甲双胍治疗0.5 g,每日2次.均治疗6个月以上.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2hlNS)水平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项检查指标较单用吡格列酮组和单用二甲双胍组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时长运动疗法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不同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Elsevier、CNKI、WanFang Data、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个 RCTs,包括9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二甲双胍治疗相比,运动疗法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3个月后,空腹血糖(FBG)显著下降(SMD = - 1.61,95%CI: - 2.68~- 0.53,P = 0.003),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降低(SMD = - 1.41,95%CI: - 1.75~- 1.07,P<0.001),空腹胰岛素(FINS)含量降低至更接近于正常范围(SMD = - 1.14,95%CI: - 2.15~- 0.13,P = 0.03);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 IR)(SMD = - 0.75,95%CI:- 1.32~- 0.18,P = 0.010)与餐后两小时血糖(2hPBG)明显降低(SMD = - 1.42,95%CI:- 2.46~- 0.39,P = 0.007);运动疗法联合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后,FBG(SMD = - 0.74,95%CI: - 1.97~0.49,P = 0.24)及2hPBG(SMD = - 1.24,95%CI: - 2.23~- 0.26,P = 0.01)的控制效果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 2~3个月运动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在控制血糖、减低胰岛素抵抗方面比单纯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而干预时长延长至6个月时,运动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上的叠加效应消失。由于纳入的文章数目及质量有限,上述结论还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恩施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现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恩施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现状进行分析,获取患者个人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有效研究对象2 986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出视力损伤679例,检出率为22.74%。视力损伤单眼265例、双眼414例。屈光不正187例、白内障93例、视网膜病变308例、其他9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439)、病程越长(OR=2.143)、血糖控制不达标(OR=2.366)、用药依从性差(OR=2.956)、饮食健康越差(OR=1.937)、体育锻炼不达标(OR=1.783)、焦虑(OR=1.318)、抑郁(OR=1.990)的恩施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检出视力损伤的可能性较高。结论 恩施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以双眼损伤多见,视网膜病变、屈光不正诊断多见,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关注相关人群并针对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南宁市城乡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分析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对南宁市青秀区(城市)和横县(农村)参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随访管理满1年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随机抽取城市300例,农村200例,共500例调查对象.以血糖控制达标(空腹血糖<7.0 mmol/L)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糖控制的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496份,有效率为99.20%.南宁市35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满意率为67.94%,其中城市为69.23%,农村为66.67%,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P=0.550).影响血糖控制的因素有体育锻炼(OR =2.116,95% CI:1.308~3.421)和糖尿病病程(OR=2.721,95% CI:1.484~4.989).在规范管理模式下,病程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利的最主要危害因素,其次是缺乏锻炼.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在随访管理过程中加强体育锻炼的指导,将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及服药依从性对其的影响.方法 以2019年1-12月北京市朝阳区某医院就诊的≥60岁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血糖达标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老年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及服药依从性进行分析.结果 1 304例老年T2DM患者中男性621例,女性683例,年龄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伴血脂紊乱患者脂联素(APN)、视黄醛结合蛋白-4(RBP-4)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部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伴血脂紊乱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体质量指数(BMI)、APN、RBP-4以及其他糖脂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G、TC和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DL-C和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血脂紊乱,且能调节患者血清APN和RBP-4的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柴朵  邵琳  胡燕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0):1192-1196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依从性及血糖控制达标现状,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行为干预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以与某三甲医院合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在册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方式获取其基本资料及行为依从性情况,检测血生化指标评估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依从性对血糖达标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 949例,有效研究对象1 872例,有效率96.05%。血糖控制达标1 021例,达标率54.54%。不同年龄、文化水平、病程、其他基础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遵医嘱用药、控制饮食种类、按时进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戒烟、戒酒、保证睡眠时间、血糖监测依从性良好率分别为64.37%、52.67%、58.49%、49.79%、82.43%、78.69%、76.87%、48.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0.779)、文化水平(OR=2.257)、病程(OR=0.689)、其他基础疾病(OR=0.483)、遵医嘱用药(OR=3.543)、控制饮食种类(OR=2.675)、按时进餐(OR=1.988)、经常参加体育锻炼(OR=2.054)、戒酒(OR=2.208)、血糖监测(OR=1.960)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依从性有待提升,尤其遵医嘱用药、控制饮食种类、按时进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戒酒、血糖监测依从性与血糖控制达标率密相关,应加强针对性干预对策,提高患者行为依从性,控制2型糖尿病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保伟  李颖  刘晓红  刘爽  孙长颢 《卫生研究》2011,40(1):99-102,106
目的采用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探讨模型死亡率和成模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在高脂饲料喂养0周、4周、6周或8周后分别腹腔注射30mg/kg STZ;雄性Wistar大鼠在高脂饲料喂养四周后分别腹腔注射20、30或60 mg/kg STZ建立糖尿病模型,做糖耐量实验及胰岛素耐量实验,并检测血清指标,然后再以罗格列酮作为阳性药物进行验证。结果大鼠在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STZ 30 mg/kg处理后,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率分别为85%和80%,高于20 mg/kg STZ组;死亡率为零,显著低于60 mg/kg STZ组(75%);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注射30 mg/kg STZ组死亡率最低,而高脂饲料喂养8周模型组死亡率最高达65%。成模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显著升高(P<0.05),空腹血清胰岛素未明显下降,并出现糖耐量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罗格列酮治疗4周后血糖、血清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显著降低(P<0.05)。结论高脂饲料喂养时间、STZ剂量及鼠龄是影响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以郑州市某三甲医院2019年1-12月确诊的病程>6个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并进行体格检查及生理生化指标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代谢综合征患病影响因素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的依从性,为控制血糖水平、促进血糖达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在南京市某医院诊治的≥45岁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健康生活行为方式依从情况及血糖达标情况监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生活行为方式依从性及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对血糖控制达标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有效调查对象1 195例,其中男673例,女522例;年龄45~76岁,以55~64岁所占比例较高(591例,49.46%);病程6个月至19年,以5~9年所占比例较高(617例,51.63%)。 合理饮食、体育锻炼、保证睡眠、戒烟、限酒、血糖监测依从性分别为40.75%、43.43%、75.65%、83.01%、72.13%、51.97%。血糖达标406例,达标率为33.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理饮食(OR=2.866)、体育锻炼(OR=2.085)、保证睡眠(OR=1.982)、限酒(OR=1.754)、血糖监测(OR=2.547)依从性是血糖达标的影响因素。结论 ≥45岁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的依从性与血糖达标率密切相关,可根据个体特征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帮助其建立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并提高依从性,促进血糖达标,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原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罗格列酮,对照组加服二甲双胍,疗程均为16周。治疗前后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e)、血脂及血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1)两组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两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血脂三项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治疗后血脂三项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罗格列酮有很好的降糖作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脂,对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亚太生殖杂志》2014,3(2):97-105
ObjectiveTo explore scientifically, the type–I anti-diabetic potential of Ficus talboti bark (FTB).MethodsThe HPLC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 phenolic compounds. Effect of two doses of methanol extract of FTB (100 mg/kg and 200 mg/kg body wt.) was orally administered to STZ (Streptozotocin) induced diabetic rats for 21 days. The various parameters were studied including body weight,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s, plasma insulin, lipid profile, glycogen content, total protein, serum enzymes level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in normal, treated and diabetic rats. 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 liver and pancreas were also carried out in normal, treated and diabetic rats.ResultsThe HPLC analysis showed the presence of antidiabetic responsible compounds of Rutin, Quercetin and Kaemfeorl. The treatment group with the extract at two dose levels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liver, muscle glycogen and serum insulin level an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serum marker enzyme levels. The total cholesterol and serum triglycerides level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and plasma enzymes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upon treatment with the FTB methanol extract. Histochemical study of pancreas also confirmed the biochemical findings. Acute toxicity studies revealed the non-toxic nature of the FTB methanol extract.Conclusion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s presented here suggest that methanol extract of FTB exerts significant antidiabetic and antioxidant effect in STZ induced diabetic ra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及相关因素,为调整糖尿病患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雅安市某医院登记在册的所有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降血糖药物使用依从性、运动锻炼、血糖监测、饮食控制情况、糖尿病并发症等并抽取晨静脉血用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血糖控制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对1 073例T2DM患者进行调查。年龄38~86岁,平均年龄(62.53 ± 7.36)岁。男性711例,占66.26%。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中专为主,占58.06%。糖尿病病程以<5年为主,占46.69%。T2DM患者中250例血糖控制达标,达标率为23.30%。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2.776)、降血糖药物使用依从性越好(OR=3.225)、运动锻炼习惯越好(OR=2.213)、血糖监测≥10次/月(OR=2.442)、饮食控制越严格(OR=4.200)的T2DM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可能性越大,并发症病种越多(OR=0.287)、病程越长(OR=0.325)者血糖控制达标可能性越低。结论 该地区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较不理想,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因素较多,相关部分应结合该人群特征调整政策,以保证患者血糖控制情况,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平稳后入组,入组后在降糖、降脂的基础上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丹红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观察入组时及治疗后血脂及血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患者的血脂及血流变学较入组时有明显改善。结论丹红注射液在治疗2型糖尿病过程中有降低血脂、改善血流变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增厚与未增厚患者的营养摄入特点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分析饮食、CRP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关系。方法2007年2月至9月在广州市第一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平均年龄(59.5±7.27)岁,根据颈动脉内膜是否增厚分为两组(n=30),进行膳食调查、人体测量,检测血高敏CRP、尿微量白蛋白、血糖、C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等指标,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未增厚组的日均蔬菜类、水果类、水产类和维生素C摄入量均明显高于颈动脉内膜增厚组(P〈0.05),颈动脉内膜增厚组的高敏CRP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未增厚组(P=0.000),两组其余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患者高敏CRP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正相关(r=0.36,P=0.004);血清CRP水平与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呈负相关(r=-0.334,P=0.01),与水产类的摄入量呈负相关(r=-0.315,P=0.016),与膳食维生素C的摄入量呈负相关(r=-0.2786,P=0.038);水果摄入量与内膜厚度呈负相关(0=-0.33,P=0.01)。结论膳食中蔬果类、水产类食物、维生素C可能是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子,增加摄入可能有利于糖尿病患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CRP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相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的疗效。方法对10例血糖控制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评价胰岛素敏感性金指标-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法,评价应用罗格列酮4mg/日治疗12周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疗效。结果反映血糖控制情况的空腹血糖[(6.82±0.91)% vs.(6.54±0.74)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6.52±0.83)%vs .(6.44±0.82)%]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反映胰岛素敏感性的空腹胰岛素[(16.44±0.97)绑.(12.45±1.21)mU/L]、稳态模型指数(7.44±1.76/35.4.13±1.15)、葡萄糖代谢率[(1.56±0.35)vs.(4.76±1.61)mg·kg^-1·min^-1]及胰岛素敏感指数[葡萄糖代谢率与胰岛素之比,(0.0173±0.0053)135.(0.0461±0.0113)mg·kg^-1·min^-1·(mU/L)。]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P〈0.001)。结论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法所测胰岛素敏感指标能明确量化并能更好地反映具有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罗格列酮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那格列奈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经 4周清洗期后符合标准的 5 8例患者随机分为那格列奈组 (2 8例 )和瑞格列奈组 (30例 ) ,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BS)、餐后 2h血糖 (PBS)、糖化血红蛋白 (HbA1 c)及肝、肾功能等。结果 那格列奈组治疗后FBS、PBS和HbA1 c均显著下降 (P <0 .0 1 ) ,与瑞格列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那格列奈有明确的降低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 ,不良反应少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