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评估某三级综合医院DRG支付改革过程中重复住院发生情况,尝试建立评估分解住院的可操作性方法。方法:收集北京某三级公立医院2020年11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住院患者相关数据,比较DRG改革前后重复住院发生情况,筛选改革后可疑分解住院组别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DRG改革后,14天、7天、3天和当天重复住院发生情况较改革前均有所增加(P<0.05)。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作为四类再入院率较高的病种,相邻两次重复住院ADRG组别一致率为6.02%,该病种后续入组可能存在拆分DRG组别进行分组付费结算的情况。结论:应当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制度,明确“分解住院”判定,降低分解住院的监督成本,重点管理可避免的非计划再入院。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上首批实行按病种付费医保制度(ABF)的国家,其医保制度先后被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引进。ABF作为政府控制医疗成本、规范诊疗行为的有效手段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推崇。文章详细介绍了澳洲现行的ABF政策,通过对其实施经验的研究和总结,为我国医保付费制度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简要介绍DRG支付方式及其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按DRG医保付费体系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公立医院目前的主要绩效模式,进而对DRG支付方式下的医院绩效模式进行了探索,希望对激励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和促进医院均衡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科学设计DRG付费模式下医保基金监管指标阈值边界及其测量策略,对医疗机构和医保运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识别,有助于实现全流程、全周期的医保基金智能监测,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方法:根据科学设定、精准识别、分类分层的设计理念,基于全国部分DRG试点城市运行数据模拟结果,确定指标阈值边界类型和测算方法。结果:根据内涵及导向将监管指标阈值边界划分为上界、下界、上下界,并基于政策需求、专家判断和统计原理构建DRG付费模式下医保基金监管指标阈值设计思路。结论:政策阈值应与改革目标同步并动态调整,不断完善统计阈值测算方法,提升识别精度和效率,阈值风险识别技术置入智能监管平台,强化人工审核。 相似文献
6.
7.
探讨不同付费方式对 DRGs 住院费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性的研究,探讨DRGs在我国的可行性以及现行的几种付费制度对DRGs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北京地区12家三级甲等医院2002—2005年病案首页数据库。按出院主要诊断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编码选取内分泌系统疾病20869例中分组成功的前10组病例共16580例数据。运用方差分析及LSD检验、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病例组医疗费用的差异以及病例组内按公疗、医保、自费3种付费方式付费产生的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病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组内3种付费方式间差异也显著(P<0.05)。结论病例资料分组是成功的,北京地区基本具备了实施DRGs-PPS(DRGs预付费制度)的条件,但同时尚有诸多有待消除的影响因素,其中付费方式就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深入推进,医疗机构开展成本核算的必要性不断增加.在DRG改革对医院创收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全面影响下,医院可能会采取降低服务成本、增加医疗收入、增加服务量等应对措施,对医院成本产生正向或者负向激励机制.医院应当按照核算前期准备、成本数据采集、成本归集、成本分摊和成本核算等5个步骤开展成本核算.同时... 相似文献
9.
李旭霞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5):66-68
目的 探究患者应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方式价值,为方便患者就医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22年1—9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118例患者均采取DRG付费方式进行医疗收费的作为观察组;另纳入该院实施常规医疗收费的1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士、医生、医疗费用合理性、用药监测治疗合理性、病情改善程度及住院费用满意度等各项评分情况,并对实施DRG付费方式前后49例医护人员的满意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各项评分,包括患者对护士、医生、医疗费用合理性、用药监测治疗合理性、病情改善程度以及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RG付费方式实施后医护人员总满意率为95.92%,高于实施前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7 8,P<0.05)。结论 患者应用DRG付费方式具有一定临床价值,DRG付费方式开展合理、可靠,患者及医护人员均十分认可,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疾病诊断相关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DRG指标作为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结合病床运行效率综合评价单位病床利用效能,为医院床位合理配置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以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运行数据及DRG数据为基础,以病床周转次数及病床占用率绘制科室病床运行效率散点图;以单床年DRG权重为产出指标,结合科室病例组合指数(case mix index)CMI值绘制病床产出效能散点图; 结合运行效率及产出效率综合评价科室病床利用效能并将其分为A、B、C、D、E五类。分别利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及病床产出效率指标95%CI计算各科室病床数的合理区间。结果 39个临床科室中,病床利用效能综合评价为A类有5个科室、B类科室14个、C类科室3个、D类科室10个、E类科室7 个。 有6个科室实际开放床位较为合理,病床工作效率与病床产出效率判定结果均为合适,14个科室的判定结果均为偏多,5个科室的判定结果均为偏少,余14个科室的床位配置判定结果发生了变化。 结论 结合DRG指标与传统运行效率指标对医院科室床位利用效能进行综合评价兼顾了效率和质量,其结果更为全面、客观;可为医院调整内部结构,优化床位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黄石市中心医院医保支付改革前(2017年)与改革后(2018年)医保相关指标,评估以DRGs为基础的预付费(DRGs-PPS)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相关DRGs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改革施行后,整体指标改善明显。通过与2017年对比,2018年医保患者总额同期减少47 017 292.80元,均次费用平均下降3.62%,平均住院日平均下降6.15%,药占比平均下降22.48%,耗占比平均下降14.73%,出院人数增加9.77%,总权重增加13.99%,CMI增加3.85%。结论DRGs-PPS支付改革降低了医疗费用,调整了医疗结构,促进了医疗技术发展,也体现了医保支付方式有效引导医疗行为的作用,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12.
医用传呼系统床号编码的几种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医用传呼系统中病床编码的几种实现方法:计数器法、解码器法和单片机法,并给出CD4024计数器、MC145027编码器、PIC12C508A单片机等芯片的具体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13.
通过理论分析和文献综述,介绍此付费制度与医疗服务质量关系的研究现状,探讨了一些国家通过引入医疗机构提供能力、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及全面质量管理观念等措施,对制度进行改良的实践效果,对我国医疗付费制度的改革和优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四川省分级诊疗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方法以四川省2018年350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126万余条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的数据为基础,利用DRGs方法从医疗服务供给模式和服务效率两个维度进行分级诊疗效果分析和评价。结果呼吸系统住院患者共覆盖40个DRGs疾病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均能提供诊疗服务,三级综合医院患者占62.94%,其中79.21%为普通疾病,20组疾病平均住院日和38组疾病例均住院费用均高于二级综合医院。结论四川省分级诊疗效果不明显,患者流向以三级综合医院为主,普通疾病患者占三级综合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新医改的持续深化,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逐渐成为新医改的焦点。DRG支付不仅是一种医保结付的方式,同时也是公立医院规范医生诊疗行为、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管理工具,其推广使用对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提出一系列挑战。分析DRG支付的相关政策背景与时代意义、DRG支付方式改革给公立医院带来的影响,选取某公立医院推进DRG支付方式改革以来的40790例病案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在DRG支付背景下医院运营的主要问题,为公立医院更好地落实DRG支付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DRGs对四川省109家设有儿科服务的不同类别三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进行对比分析,为儿科医疗服务能力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通过方差检验对四川省三级医疗机构儿科DRGs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绩效评分结果进行分类,并以分类结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不同类型医疗机构DRGs组数、总权重、CMI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绩效评分结果聚类分成4组,处于一类组和二类组的均只有1家医院,都为专科医院。人员情况、医院经营状况和运行效率情况在不同聚类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类型三级医疗机构儿科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差异较大,儿科医疗服务水平整体偏低。应多措并举,稳定医护人员队伍,引进临床亟需设备,建立儿科联合体,提升儿科医疗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兴强周振宇徐茂云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3,(5):051-54
为进一步激发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对医疗资源的管理效能和对诊疗行为的规范作用,提出了一种实时分组方案。根据医院已出院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等诊疗数据,以大数据统计方式,构建DRG分组诊疗数据知识库,并提出患者诊疗分组、科室出院分组、病案编码分组和医保审核分组四级实时分组方法。实践后成效明显。DRG分组诊疗数据知识库契合医院实际,实时分组方案贯穿患者主要诊断的产生、修订全过程,可实现DRG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但医疗机构需注意甄别偏差数据,确保临床行为规范,提高DRG管理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龙雨曦袁向东黎浩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2,(4):018-20
医保支付方式作为引导医疗服务行为、调节资源配置的杠杆,对实现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医保支付改革,以DRG和DIP为代表的支付方式已成为主要方向。文章从改革的现实出发,对DIP相较于DRG的实施优势、问题与挑战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指标,对心血管内科各病区医疗服务能力进行评价,为改善医疗服务计划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8年研究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以2016版BJ-DRGs为工具进行分组,依据能力、效率、安全3个维度的6个指标,运用加权TOPSIS和RSR模糊联合法评价各病区的医疗服务能力。结果评价靠前的3个病区是B、A、E,表明医疗服务能力较强,排名靠后的4个病区是D、F、C、G。结论基于DRGs指标的加权TOPSIS和RSR模糊联合法的评价结果与医院当前的绩效考核结果基本一致,且能更加科学、便捷、高效地反映各病区医疗服务能力的真实水平,为医院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病种点数法良好地促进我国分级诊疗的发展,在理清点数法的内涵及其与分级诊疗的内在逻辑关系后,发现病种点数法在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利于基层首诊、患者分流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等问题,从而制约我国分级诊疗目标的实现。建议实行点数法的过程中要以病种分布为依据进行医疗机构的分值设置,减少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医疗质量的差异,并促进医疗机构转变绩效管理模式以适应点数法的新要求,全方位入手建立适应分级诊疗新格局的医保支付方式,助推我国分级诊疗的实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