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河北省保定市唐县医院集团成立后,集团落实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人、财、物统一管理,形成了医疗与公共卫生融为一体的管理、利益、服务、责任同质化发展共同体,并从村卫生室建设、服务能力提升、村医模式改革、乡村医师培训、健康管理优化五方面进行探索改革,在基础设施、全科培养、人才下沉、科室融合及发展模式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推动了有序就诊新格局的初步形成,探索出了一条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县域医共体是我国县域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实现县域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的表现形式,其对优化县域卫生服务体系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预防性急救体系(SCAN)是在县域医共体模式下,为了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借助数字化改革,通过对居民针对常见的四大类死因疾病进行筛查、确认、干预、网络化管理,进行分层管理、分级诊疗。同时通过对基层相关人员的规范化、同质化培训,提升基层急救能力,提升医共体在急诊急救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的路径和作用。方法基于全面资源理论视角,以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为代表,进行典型案例的深入挖掘和解剖,从而研究紧密型医联体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的实施路径,分析其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效能提升中的作用机制和意义。结果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以城市紧密型医联体为载体,以县域医疗质量同质化为重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从而提升了县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效能,实现分级有序就诊。结论城市紧密型医联体的组织模式和机制创新可助力县域医疗质量的同质化管理。医联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对基层能力和整体服务效能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新时代卫生健康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对提升县域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新疆南部大县墨玉县自2019年起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通过六个统一管理,充分整合各项医疗卫生资源,经过3年的实践,墨玉县基层医疗机构软硬件设施日趋完善,医疗业务量有所增涨,卫生健康治理能力获得提升。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促进患者有序就医,国家明确规定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药物协同政策,但目前大部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存在药物不协同现象,主要归因于基本药物目录、财政投入、医保目录、集采药品使用和药事管理相关规定限制基层用药品种。对此,应从药物管理角度出发,以患者为中心、重大慢性病管理为主导,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视为一个服务整体来管理、监督和考核用药情况,从而更好地落实药物协同政策。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促进分级诊疗,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国家开始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当前, 我国紧密型医共体发展尚存在4方面问题, 即服务体系构建欠完善、基本体制机制不健全、供给能力质量未达标以及核心保障制度不完备。为解决现存问题, 作者选择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和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作为典型案例, 总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先进试点地区经验, 提出未来我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应落足于构建"单核多层"体系, 从协同管理、实务操作、制度建设、基础保障和多方监督5个层面出发, 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 最终实现分级诊疗与健康中国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全国200个县域医共体改革进展,挖掘县域医共体改革经验。方法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县域医共体改革进展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寻找县域医共体改革共性经验。结果权重占比前5位的县域医共体改革进展指标分别为统一后勤服务(8.76%)、统一绩效考核(7.82%)、统一信息化平台(6.94%)、统一财务(6.47%)、统一人力资源管理(5.10%)。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平均Ci=0.403,排序为99.5)改革进展快于松散型医共体(Ci=0.391,排序为102)。熵权TOPSIS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A医院、浙江省B医院、福建省C医院3个县级医院为县域医共体改革进展最优的3个县级医院。县域医共体改革进展最优医院的主要经验为政府主导,法人制度变革,政府全面赋能医共体,但其对于服务能力和质量的提升关注较少。结论在县域医共体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到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业务范围的适配,并注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建议进一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促进分级诊疗格局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全面质量管理在县域医共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健全覆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共同体,实行集团内人、财、物共享,实施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持续改进,对比实施前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改革后医共体内基本形成有序的就医格局,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医院的业务量、门诊服务人次、住院服务人次、手术总服务台次、收支结余实现了“四增长一下降”,提高了医疗质量同质化水平,患者满意度高于改革前。  相似文献   

9.
易县作为保定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先行试点县,全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并以中医发展为切入点,运用易水学派文化及其实用诊疗技术,提升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全县组建医疗卫生集团,通过建平台、优布局、重救治,中医诊疗量、收入和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五下沉两到家两服务”工作模式,提供特色中医服务,实现了门诊治疗与康复治疗、住院救治、人才培养、治未病统筹发展。一体化建设,亦推动易县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易县以中医药为抓手落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经验,值得在基层宣传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紧密型医联体下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对紧密型医联体医疗集团成立以来,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具体实践探索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和提炼。结果经过3年多的改革实践,取得了留住基层人才、增强服务能力、提升医疗质量、赢得群众满意的初步成效。结论紧密型医联体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提供了机遇,通过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医保打包付费、优势资源下沉、绩效考核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等举措,可以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推进分级诊疗,提升医共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服务能力,绍兴第二医院在医共体模式下开展护理同质化管理实践。护理部通过传承总院文化,树立先进管理理念,成立医共体护理质控组织,进行护理学科对接,开展同质化培训,规范急诊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技术帮扶以及护理管理能力培训指导,探索一条医共体护理管理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郸城县通过重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新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医疗保障支持政策,形成党委统揽、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下设以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中心医院、妇幼保健院为牵头医院的4个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突出各集团的专科优势,集团间形成专科错位发展、良性竞争模式,进而引导患者合理有序就医。通过医共体建设,促进县级优质资源下沉基层,有效引导群众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不但控制了医疗卫生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轻了群众的就医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和“看病贵”难题。通过医疗体制改革,郸城县探索出一条“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改之路,持续提高县域医疗保障水平及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了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实现了由“县级强”到“县域强”,形成了“县强、乡活、村稳”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患者角度分析山西省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政策的推进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其他地区改革提供参考。方法:以山西省运城市三县为例,利用初级卫生保健质量评价工具成人简短版(PCAT-AE)对患者进行调查,定量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结果:三县中一体化改革进展最久、落实程度最高的A县在核心维度中首诊(利用)(3.21)、连续性(3.02)、协调性(转诊)(3.08)得分最高,同时PCAT-AE总分最高(21.65);一体化改革进展次之的B县在核心维度首诊(利用)(3.02)得分上高于C县(2.52),且总分(20.74)高于C县(2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县中,面向社区这一维度与其他维度相比,得分最低。结论:一体化改革进展越久,落实程度越高,其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越好,应持续深入推进一体化改革。  相似文献   

14.
郭廷建 《现代医院》2011,11(12):93-95
苍南县人民医院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阐述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县级医院,如何适应医改要求,视挑战为机遇,尽快实现医院管理模式转变和创新,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思考与总结建立托管制管理模式、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管理、医院文化建设以及加强学科建设树立品牌意识拓展医疗服务市场等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是新时代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建立高效、联通的县域医共体一体化信息支撑体系,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研讨,在遵循国家卫生健康信息化总体框架的前提之下,总结各省、市开展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经验和教训,分析了基层县域医共体发展现状及业务需求,提出了县域医共体信息支撑体系的总体框架、体系组成和建设模式,为县域内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应用提供了技术思路,为县域医共体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县域医共体改革进展情况,提出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政策建议。方法:选取200个县级医院作为样本医院,采用问卷调查和聚类分析方法,从资源整合、管理协同、激励约束三个方面,分析2019年县域医共体改革进展情况。结果:51.5%的医院实现药品统一采购,32.0%的医院实现规章制度统一,72.0%的医院颁布了医共体实施方案,60.5%的医院出台了医共体考核机制。聚类结果表明,缓慢推进型医共体占27.6%,中间型医共体占53.1%,积极推进型医共体占19.3%,县域医共体整体推进效果较好。结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可注重从县域医共体资源整合、管理协同、建立激励相容机制入手,集中资源逐步提高基层县域医共体医疗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