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率是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也是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改进目标之一。解放军总医院从服务宗旨和战略目标出发,引入系统性思维,结合学部制改革情况,提出构建区域协同、同质同标及信息化整合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体系,并就体系建设、信息化及科学研究等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构建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体系,降低VTE发生率和死亡率,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方法:运用SWOT分析管理手段,发挥医院自身的竞争优势和机会,克服竞争劣势,加强院内VTE防治体系建设。结果:信息化建设是院内VTE 防治体系建设的关键,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VTE相关质控指标数据统计和出院后患者的随访管理。结论:通过对医院VTE 防治体系信息化建设的改造,加强医护人员VTE相关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院内VTE 防治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规范化防治管理体系构建在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构建并实施静脉血栓规范化防治管理体系,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对比分析实施前后VTE防治质量指标。结果:住院患者VTE规范预防实施率、药物预防实施率、机械预防实施率、联合预防实施率均显著提升;院内相关性VTE发生率和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下降。结论:构建并实施VTE防治规范化管理体系,全面评估VTE风险,规范静脉血栓防治流程及措施,可有效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4.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血栓性疾病,其中PE引起的猝死是住院患者可以预防的首要死亡原因。为此目前国内各级医疗机构都愈发重视VTE的防治,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抗凝药物的使用。孕产妇静脉血栓发生率是同龄未孕女性的4~5倍,其发生率约为1/1000~2/1000[1-3]。  相似文献   

5.
基于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的形势背景下,医院高度重视并在全院推进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此项工作涉及医疗、护理等多部门、多科室,需统一协调,院内统筹,加强管理.该院在管理方面遇到许多困难,通过多角度分析、探讨,制定应对措施并组织实施.健全该院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体系,优化管理流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肺癌患者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病率较高,将加重患者病情。本研究旨在分析原发性肺癌患者发生VTE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01-01-2018-01-01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肺癌并发VTE 37例为病例组,无VTE 77例为对照组。依据检查结果由专业人员统计患者的病理类型与肿瘤分期情况,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并发病史、肿瘤坏死因子、血红蛋白、D-二聚体、血黏稠度、血小板、白细胞、白细胞介素1、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等数据信息,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肺癌患者发生VTE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病理类型和肿瘤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吸烟史、BMI、肿瘤坏死因子、血红蛋白、D-二聚体,血黏稠度、白细胞及白细胞介素1等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OR=2.177,95%CI为1.462~3.241,P=0.001)、D-二聚体(OR=5.890,95%CI为2.379~14.581,P=0.005)、白细胞介素1(OR=1.362,95%CI为1.193~1.556,P=0.007)、肿瘤坏死因子(OR=1.380,95%CI为1.028~1.852,P=0.014)为肺癌VTE的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发生VTE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肿瘤分期、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是并发VTE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建立一套切实可行、有效的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管理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4年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病例及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落实情况,查找存在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结果建立了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管理方案。结论改进后的方案可筛选出高危患者,可进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8.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医院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其实施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提高医务人员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警惕性,加强医患沟通,有效防范因此引发的医疗纠纷事件。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国内外静脉血栓栓塞症各类评估工具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指出我国与欧美国家人群存在种族、疾病谱和遗传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国外量表所纳入的危险因素并不一定能准确、完整地反映我国患者的风险状况。应借鉴国外评估工具的构建方法,基于我国VTE患者数据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从而构建更适合我国人群的、更准确的VTE风险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0.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区域孕产妇VTE一体化防治管理对确保孕产妇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联合医联体内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流程、知识库、监管等方面构建了孕产妇VTE一体化智能防治管理平台,实现了孕产妇产前自评、门诊和住院评估、产后随访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为进一步促进平台应用,下一步需持续提高VTE防控意识,完善VTE数据采集接入机制,提升VTE防治精细化水平,并探索其他专科/专病VTE防治医联体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总院为核心,以社区医院为桥梁,通过医联体模式,从总院、分院、社区患者3个层面挖掘医联体内VTE防治现状水平与攻坚点,多方拟定方策并反复循证,结合现实需求,搭建血栓风险评估网络平台,构建医联体VTE规范化防治流程,提高患者自我抗栓意识及依从性,构建了医联体协作VTE防治模式,更好地确保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级三级综合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效果,为提高医院内VTE防治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020年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单病种数据库中20家市级三级综合医院VTE防治相关数据,同时实地调研其VTE防治能力。结果2020年,上海20家市级三级综合医院VTE发生率为1.00%,比2019年上升14.94%(χ2=115.26,P<0.001);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率和出血风险评估率分别为71.06%、25.96%,比2019年分别上升16.13%(χ2=28 754.00,P<0.001)、53.25%(χ2=2 167.74,P<0.001);住院VTE风险患者所有预防措施实施率为34.12%,比2019年上升33.02%(χ2=22 790.00,P<0.001);医院相关性VTE死亡率为5.35%,比2019年下降21.55%(χ2=3.91,P<0.05)。超过2/3的医院建立了较完整的VTE管理体系,并开展了相关学科建设。结论上海市级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VTE规范防治能力有一定提升,但也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延伸VTE防治关口,建立全周期风险评估流程;多学科协作,构建VTE综合防治体系;加强培训与宣教,提高VTE规范预防率;提高诊疗技术水平,降低VTE相关死亡率等,是医院提高VTE防治管理水平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规范预防率是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之一。针对住院患者VTE规范预防联动率低的问题,成立品管圈组,通过现状分析与原因解析,从培训医护人员、建立信息交互平台、设置风险标识、完善健康教育体系等方面持续改进,提高了医、护、患的协同预防能力,使住院患者VTE规范预防联动率从31.85%提高至81.48%,降低了院内VTE发生风险,确保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4.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严重危害患者安全。文章对《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版》中涉及VTE防控的有关条款进行解析,提出要按《标准》要求进行VTE防控管理,建立VTE 防治机制及防控体系,规范VTE 风险评估,推进VTE防控质量持续改进等,达到以评促改、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骨科围手术期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物理预防的证据,提高护理人员VTE物理预防措施实施依从性。方法根据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总结方法学,检索骨科围手术期患者VTE物理预防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文献类型,由研究人员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汇总最佳证据。结果共纳入文献17篇,包含10篇指南、1篇证据总结、2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经过分析,总结出7类共30条骨科围手术期患者VTE物理预防最佳证据。结论最佳证据可为护士提供循证依据。但在应用时,还需评估具体临床情境,结合专业判断和患者意愿,针对性选择证据,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围绕评估表单、救治流程、防治标准、监控指标等,分析VTE防治指南,采集医院业务系统患者基础数据,结合专家咨询,探索构建包含制度体系、组织体系、防治体系、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的VTE标准化防治管理体系。应用后,VTE风险评估率提升了93.64个百分点,出血评估率提升了99.36个百分点,预防率提升了63.68个百分点,治疗率提升了19.58个百分点,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0.05个百分点,实现了全面评估、规范预防、准确诊断与合理治疗,有效降低了医疗风险,提升了医疗质量,确保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7.
降低肺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举措。从临床实际出发,运用品管圈方法,探讨肺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现状,针对VTE评估表未细化等真因拟定对策并予以实施,包括建立围术期VTE风险评估工具、制定围术期“三级三段”干预方案。通过开展活动,使肺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由10.13%下降至3.16%,达成了活动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