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讨独立学院护生的就业问题。当前,国内独立学院护理专业的建设在硬件、软件上均有不足,社会、学院、医院以及毕业生自身对护理专业发展持差异性的观点,导致独立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新形势下,必须在关心护理专业发展的前提下,转变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拓展护生就业渠道,改革护理专业教学,完善临床护理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进而实现护理专业毕业生高质量的就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新护士—专业组护士—专科护士"三阶梯模式结合临床护理专业组(专业组)驱动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发展与护理科研团队建设。方法结合护士个体发展与团队协作发展, 建立"新护士—专业组护士—专科护士"三阶梯模型, 以专业组为切入点, 整合专业组临床工作、专业组质量控制、品管圈活动、护士职业发展、护理科研团队建设, 实施三阶梯模式以专业组驱动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发展与护理科研团队建设。结果以三阶梯模式从"新护士—专业组护士—专科护士"路线促进护士发展成长;以专业组为突破建设专业组护理科研团队与人才梯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产出科研成果。结论实施三阶梯模式结合专业组驱动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发展与护理科研团队建设方式可以促进临床护理科研与临床护理工作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护理模式的不断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护理学观念已无法满足社会和患者的需求,护理学正开始逐步向为人类提供个性化、全身心高质量的护理方向发展。目前,多数基层医院护理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高水平护理服务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4.
雷凤英 《健康必读》2008,7(1):80-80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未来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高质量的培养出新一代护理人才,使护理事业后继有人,关键在于临床护理带教的效果。现将临床护理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国康复护理服务需求量较大,但康复护理服务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文章总结分析了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康复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现状以及经验,认为我国康复护理服务需要从宏观层面构建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开展康复护理质量评价,并以质量评价为抓手加强社区康复护理人才队伍建设,还需要鼓励患者及其家庭共同参与康复护理,以此推进我国康复护理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社区居家护理尚处于探索阶段,要明确社区居家护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护理环境、护理设施、护理管理5个方面优化社区居家护理发展路径,并从政策、资金、人才方面提供保障,实现社区居家护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文玉  陈好  叶铭惠  管娅琦  郑秀云 《现代医院》2022,(7):1051-1053+1056
国家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护理管理水平重要性凸显,等级医院评审能启发护理管理理念并提升管理水平。本文结合等级医院评审过程中存在问题及2轮模评专家和1轮正评专家意见,从护理管理的体系建设、制度建设、文件控制体系建设、质量体系建设以、持续质量改进、应急管理等方面,对提升护理管理内涵和水平的作用进行总结。公立医院应当充分认识与发挥医院评审对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医院评审为契机,切实提升护理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工作逐步发展到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阶段。责任制整体护理体现护理价值观,强调护理的人文关怀,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进而构建护患和谐关系。发展护理人文,可以从"以病人为中心"和"以临床护士为中心"、改革护理人文的教育体系、强化护理人文环境建设三个方面着手,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真正实现医疗机构的"三好一满意"。  相似文献   

9.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而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未来护理人才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培养高质量的新一代护理人才,使护理事业后继有人,关键在于临床护理带教的效果.现将近年来的临床带教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护理模式由传统的功能制在向责任制护理转变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完善、提高,发展为整体护理。我院一年来经过7个模式病房建设的实践,现将临床探索与尝试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发展康复护理服务是构建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文献检索,对英国、美国、德国等典型国家康复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总结,认为我国康复护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水平等方面与其他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我国“十四五”时期康复护理发展目标,提出加强康复护理学科建设;建设专业康复护理队伍;构建康复护理服务体系;加强康复护理信息化建设;加强全民健康素养教育等措施,以助推康复护理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如何将学科建设与临床护理相结合,以科学研究成果推动护理学科发展,是值得探讨的课题。以医院学科建设理论为依据,审视医院护理学科发展情况,从护理信息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管理、护理培训和护理科研等6个方面,构建了六位一体护理学科建设体系。实践后,该院护士离职率远低于《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要求,住院患者满意度提升,出院患者回访率提高,慢病管理病种数增加,慢病管理患者数上升,慢病患者复诊率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未来,仍需在护理人力配置、患者服务体系、护士职称晋升、患者风险预警等方面深化护理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以人力管理为抓手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过程中如何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在基础护理工作量显著增加的情况下,保证基础护理到位,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收集同期相关数据,包括出入院人数、手术人数、一级护理人数、基础护理工作量、陪住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前后,在基础护理工作量显著增加的状况下,陪住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稳步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护理人力资源科学管理是保证基础护理到位,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改进临床护理带教模式提高护生实习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丽  史燕 《现代保健》2010,(33):103-104
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护理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适应医学发展要求,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是医院护理管理者及临床带教老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因此,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对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安全管理模式,分析其实践效果。方法通过构建组织架构、制定制度和流程、确定运行模式、研发信息平台、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提供安全保障、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保障护患安全。结果2019年8月-2020年6月“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过程中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总体满意度为(4.89±0.72)分(满分5分),护士认为“互联网+护理服务”安全管理模式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结论“互联网+护理服务”安全管理模式运行有效,保障了护理质量和安全,但仍需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联系工作实践,探讨高校护理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问题。提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完善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员综合素质,从而促进护理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护理职业岗位需求的高质量实用型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互联网+护理”领域研究整体状况、热点及前沿,以期为“互联网+护理”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互联网+护理”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月25日收录的中文文献,使用CiteSpace 5.7.R1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22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机构间合作不紧密,研究热点有“互联网+”、护理、延续护理、养老服务、社区、生活质量、健康教育、上门服务等。结论“互联网+护理”领域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仍需重点关注患者服务;但需加强“互联网+护理服务”区域性合作,探索护士上门服务的执业风险防控与质量安全保障,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护理职业文化建设提升护士素质。方法将护理职业文化建设运用到护理管理中,评价护士素质。结果护士职业认可度提升,服务观念转变,三基考核合格率上升,护士素质提高,患者满意度上升。结论开展护理文化建设是提高护士素质的有效手段,护士专业能力的提升也是在素质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培训,并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管理理念应用于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择取该院于2017年3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管理模式进行随机分组。管理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常规组患者接受普通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管理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均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管理理念应用于脑血栓患者护理工作中可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