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1例29岁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影像学资料, 以及患者父母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基因失活突变导致卡尔曼综合征(KS)患者的致病基因和临床特点, 增加对此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抽取患者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 提取基因组DNA, 同时提取患者和父亲血mRNA, 逆转录为cDNA后行二代测序。分析患者与父亲表型不同的原因。结果显示(1)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促性腺激素、睾酮水平降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确诊KS, 患者父母均正常;(2)患者FGFR1存在剪接位点突变(c.359-1G>A), 突变来自父亲, 但父亲性腺轴功能正常, 突变为首次报道;(3)患者FGFR1转录本缺失第4外显子, 而患者父亲FGFR1转录本正常;(4)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脉冲治疗效果好, 用药后有精子产生。总之, FGFR1基因剪接位点突变导致KS, 文献罕有报道。现将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Basa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单基因遗传病,病因是外胚层发育不良。其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先天性指纹缺乏伴掌跖少汗症、短暂性先天性肢端大疱以及新生儿面部粟粒疹。Basan综合征与ADG可能属于同一疾病谱,通过总结Basan综合征与ADG的致病突变位点及基因突变类型,发现致病基因定位于4q22.3号染色体上的SMARCAD1基因,多数为单核苷酸颠换。SMARCAD 1基因属于SWI/SNF家族成员,是ATP依赖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的关键催化亚基,控制大量编码转录因子的表达、组蛋白修饰因子以及细胞周期和发育调节因子的靶基因的表达。SMARCAD1基因点突变会导致异常剪接,使mRNA降解变性,引起蛋白质表达量的减少,影响翻译的过程,从而导致表皮嵴的缺失。本文对Basan综合征及ADG临床特点、致病基因突变定位、致病基因机制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个听神经病(AN)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和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个三代12人的AN家系,采集其病史,绘制系谱图,行听力学、影像学及体格检查;利用高通量测序筛选致病基因;采用Sanger测序对致病基因位点进行变异确认及家系共分离验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对致病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该家系中的父亲(Ⅰ:1)及两个女儿(Ⅱ:4,Ⅱ:5)为耳聋患者,表现为言语识别率差,与纯音听阈不符,听力学检查符合AN特殊表现;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致病基因为AIFM1:C.250-4G>A位点剪接突变;Sanger测序结果显示致病基因突变位点与该家系的AN表型完全符合共分离;qRT-PCR结果显示患者AIFM1 mRNA表达显著上调;该家系的遗传方式可能为X-连锁显性遗传。结论 本研究检测出听神经病AIFM1基因新的剪接突变,其遗传模式可能为X-连锁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4.
目的:描述日本家族的与PRPF31基因突变相关的3个常染色体显性色素性视网膜炎(AD RP)临床特点及基因特点。设计:病例报道及D NA分析结果。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对96个无亲属关系的A D RP患者进行PRPF31突变基因筛查。对眼部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其临床特征。结果:在3个不相关的A D  相似文献   

5.
《右江医学》2019,(10):725-728
选择性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是指一个前体mRNA通过选择不同的剪接位点产生多个可编码功能相似或相反的mRNA剪接异构体的过程。多聚嘧啶结合蛋白(polypyrimidine tract-binding protein,PTB)是一种剪接调控因子,通过结合新生mRNA而抑制剪接发生。有关研究提示PTB及其同源蛋白剪接调控功能出现异常时可以导致肿瘤的发生。综述PTB及其同源蛋白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有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选择,为未来靶点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一先天性核性白内障家系进行候选致病基因的筛查,以明确其发病分子基础。方法以家系先证者基因组DNA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10个白内障候选致病基因的突变热点区域,PCR产物纯化后进行直接DNA测序筛查突变位点。如发现疑似突变位点,则利用直接DNA测序法对该突变位点在家系其他成员的存在情况进行疾病表型与致病突变共分离分析,进一步确认其是否为致病性突变位点。结果该家系三代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型大致相同,可确诊为先天性核性白内障。候选致病基因筛查发现在患者的CRYGD基因外显子2发现一个杂合突变c.C70A,正常家系成员无此突变,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共分离。该突变为错义突变,导致一个CRYGD蛋白第24位的脯氨酸被苏氨酸取代(p.P24T)。结论 CRYGD(p.P24T)突变是导致该先天性核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7.
前体mRNA(pre-mRNA)的剪接是基因表达调控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分子机制之一。目前已知它包括两种剪接类型:组成性剪接(constitutive splicing)和选择性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在组成性剪接中,剪接位点不因细胞种类、发育阶段或环境而改变,因而最终形成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也是不变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热休克时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mRNA减少的机制.方法:利用RT-PCR半定量的方法研究热休克时人肝癌SMMC-7721细胞GR mRNA的总体变化.制备GR基因跨外显子3、4、5的RNA探针和GR基因内含子E的RNA探针,对热休克后不同时间的细胞进行原位杂交,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研究GR mRNA转录、降解及前体剪接的变化.结果:RT PCR实验证实,热休克反应时SMMC-7721细胞GRmRNA含量降低.原位杂交实验证实,SMMC-7721细胞热休克时,外显子和内含子探针杂交显色所得的积分灰度值(GR mRNA和GR mRNA前体的量)比未热休克处理组低(P<0.05);加放线菌素D抑制转录后进行热休克反应,内含子探针杂交显色所得的积分灰度值(GR mRNA前体的量)比单纯加放线菌素D(未进行热休克组)高,而外显子探针杂交显色所得的积分灰度值(GR mRNA的量)比单纯加放线菌素D组低(P<0.05).结论:热休克反应时GR mRNA转录过程受抑,GR mRNA前体剪接过程存在障碍,GR mRNA降解加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成骨不全(OI)又称脆骨病,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骨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骨密度降低、骨脆病增加、蓝巩膜、牙本质发育不全等,发病率约为1 : 10000报告1个成骨不全(OI)家系并检测Ⅰ型胶原基因(COL1A1和COL1A2)的突变位点.方法:家系患者均具有易骨折和蓝巩膜等特点,诊断为OI.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对COL1A1和COL1A2基因的所有启动子、外显子以及外显子-内含子进行DNA测序.基因突变位点的杂合状态通过序列特异引物PCR(PCR-SSP)进行证实.结果:DNA测序显示, 2例OI患者COL1A1基因内含子27的5′端RNA剪接位点发生突变(c.1875+1G>A, 即 IVS 27+1 G>A),该突变与OI临床诊断一致.而家系中9名正常成员和50名健康对照者均未检测到该剪接位点突变.c.1875+1G>A在文献及胶原基因突变数据库均未见,为 OI患者COL1A1基因的新突变位点,PCR-SSP证实了内含子27的杂合性.结论:本研究在一OI中国家系发现了致病基因COL1A1新的RNA剪接位点突变(c.1875+1G>A),详细的分子及临床特征对认识OI患者遗传和表型异质性、进一步研究OI基因型-表型关系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survivin-△Ex3,survivin-2B mRNA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50例乳腺癌及癌旁5cm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的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survivin-△Ex3、survivin-2B mRNA表达,半定量分析电泳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石蜡标本中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ER-2基因。结果50例乳腺癌标本中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survivin-△Ex3、survivin-2B mRNA均高表达,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 mRNA与survivin-△Ex3,survivin-2B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呈正相关(P<0.05),survivin-△Ex3,survivin-2B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survivin-△Ex3、survivin-2B系重要的凋亡蛋白抑制因子,与其他预后指标联合检测可望对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作出更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本科收治的1个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合并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s,ASD)家系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 分别对SCA和ASD两个疾病表型进行临床诊断、家系调查和系谱分析,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收集到的家系成员分别进行SCA和ASD相关致病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和共分离分析.结果 该家系4代共有SCA患者15例,其中已故患者5例,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病史回顾示家系患者均无明确诱因出现行走不稳、饮水呛咳、言语不清等共济失调的临床特征,基因诊断发现该家系患者SCA3致病基因CAG异常扩增.此外,在家系中还发现包括先证者在内的5例先天性ASD患者,对ASD相关基因进行突变筛查发现3例ASD患者均携带有MYH6基因编码区的1个错义突变c.1154C>T,导致第385位氨基酸由丝氨酸变为亮氨酸(Ser385Leu),其余家系成员无此突变.结论 该家系中SCA和ASD 2种独立的疾病表型都分别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方式传递,并且分别由SCA3的致病基因和MYH6基因的突变导致.  相似文献   

12.
差异表达基因的几种筛选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磊  赵青川 《医学争鸣》2007,28(3):286-288
多种因素导致的基因差异性表达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有关,分离差异表达基因,对于研究细胞生命过程的调节机制及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出现了mRNA差异显示PCR(mRNA DDRT-PCR)、代表性差异分析(RDA)、抑制性消减杂交(SSH)、基因表达连续性分析(SAGE)和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等多种分析差别表达基因的方法. 我们对以上方法的原理、基本步骤及其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方法 在1个中国汉族HCM家系中进行心脏肌钙蛋白T基因(TNNT2)、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和心脏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的突变筛查,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基因功能区外显子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以120名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 在该家系接受调查的12名成员中有4名成员携带MYH7基因G823E杂合突变,该突变位点位于MYH7基因的22号外显子并使823位的甘氨酸(G)转换为谷氨酸(E),该突变在西方人中未见报道,其导致的临床表型在家系内部呈现较明显的异质性,携带该突变的家族成员发病年龄和临床症状差异较大.该家系成员TNNT2及MYBPC3基因未发现突变且对照组相同位置未发现异常.结论 MYH7基因为我国家族性HCM的致病基因之一,G823E突变所致肥厚型心肌病呈现明显的个体异质性表型.  相似文献   

14.
刘钰鹏 《医学综述》2013,19(15):2722-2725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s)是一类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单基因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至今已发现了30余种基因亚型,多数是由于致病基因内存在三核苷酸重复片段异常扩增,导致含有多聚谷氨酰胺链的突变蛋白在细胞核内沉积形成核内包涵体。这类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具有明显的临床变异性和遗传异质性,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有助于明确诊断。该文对SCAs的各种亚型、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李晓燕  耿计伟 《医学综述》2013,19(7):1210-1213
在过去的5年间,一些研究已经提出了被称为经典骨髓增生性肿瘤(MPNs)的发病机制遗传学见解,首先是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发现,然后是JAK2外显子12和MPLW515突变,这些发现修正了对这一疾病的理解、诊断和治疗。这些突变是导致这一疾病的致癌事件,然而,它们不能解释这些疾病发生的异质性。遗传缺陷在大约40%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疾病中仍未确定。另外,体遗传因素对MPNs表型同样重要,像目前提出的TET2、ASXL1和CBL基因突变。此外,JAK2基因多态性已经提出与MPNs相关。目前仍需要更深入地研究MPNs致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1个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 XLRP)家系进行RPGR和RP2基因的突变分析。方法采集该家系11个成员(患者3例,正常人8例)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方法扩增RPGR和RP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和内含子交界处序列,包括RPGR基因15号外显子开放阅读框,产物直接测序进行突变分析。结果在RP2发现了1个多态数据库已报道的单核苷酸多态( SNP);在RPGR基因中发现了11个SNP,其中3个为已知SNP,8个为本研究首次报道。所有序列变异与疾病表型无共分离现象。结论排除了RPGR和RP2基因突变导致该家系XLRP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肺纤维化是一种病因不明、预后极差的间质性肺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非编码RNA,通常由前体mRNA经剪接环化产生。circRNA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在肺纤维化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调控性作用。文章围绕circRNA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肺纤维化中的调控机制展开综述,旨在为circRNA应用于肺纤维化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环状RNA(circRNA)是由前体mRNA反向剪接而产生的共价闭合RNA分子,在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circRNA有潜力成为新型生物标志物,在肿瘤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circRNA可以作为竞争性内源RNA(ceRNA),通过与miRNA相互作用,进而参与基因的转录后调控。本文重点概述了circRNA作为ceRNA调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以求能为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拓展新视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遗传连锁分析方法对X连锁型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进行分析,确定其致病基因的所在位点。方法在2个目前常见的X-连锁遗传位点——RP2和RP3处分别选取具有高信息量的微卫星位标,对2例疑似X连锁型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进行遗传连锁分析。通过对家系成员的单倍型分析,并使用两点法计算其最大优势时数(LOD Score)值,确定致病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位置。结果微卫星标记DXS993与2例遗传家系表型间最大LOD值分别为:〈-2和0.8;DXS 1068在2例遗传家系LOD值分别为0.4和0.8。结论RP2基因可能不是XY家系的致病性基因;在ZLK家系,怀疑疾病位点与RP2或RP3基因连锁。用遗传连锁分析方法确定致病基因所在染色体的范围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视紫红质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中国人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视紫红质(RHO)基因的突变频率及特征,探讨其在R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DNA直接测序法,对55例中国内地汉族RP先证者及55例对照者进行RHO全基因突变检测分析.结果 共检出7种碱基变异,其中2种为非致病错义突变,其余5种为非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RP组和对照组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突变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O基因在中国华南地区RP 患者中的突变率低于国外报道.检出的已报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RP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