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作为国家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派出医疗队到武汉支援的目的之一,就是治疗危重症患者,降低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死率。危重症救治多学科会诊此次,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派出了135人的精锐部队,主要来自重症医学、呼吸病学和感染病学等相关专业,主要支援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重症病房。  相似文献   

2.
2020农历庚子鼠年正值新春佳节之际,一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已经打响。按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力支援湖北省开展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调派6家在京委属委管医院,抽调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医院感染科的医师和护士等共121人,组建成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于1月26日下午飞赴武汉。  相似文献   

3.
为落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目标,作为重症患者收治定点医院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通过成立多学科诊疗管理团队,在科学的治疗方案指导下,优化多学科诊疗流程,以院区、病区为层级,开展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多学科联合救治,保证了患者治疗效果.但应注重多学科诊疗内...  相似文献   

4.
基于上海市某三甲医院的定点医院运行经历,总结该院“全诊疗周期”医疗收治协同工作模式的经验及不足,进而探索和分析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医疗收治工作模式。认为做好定点医院期间医疗收治工作,一是要建立应急状态下的医疗收治管理体系与工作机制;二是要根据患者结构特征及院区区域布局,及时调整医疗收治管理方法;三是要进一步强化重症患者医疗救治资源储备。建立科学有效的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医疗收治工作模式,有助于切实提高患者收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薏  李锋 《大众医学》2020,(4):20-20
在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参与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的,除了本院医护人员、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还有来自上海各大医院的“外援”专家团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李锋就是其中之一。1月30日中午,李锋在医院微信群里看到支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通知,立即了名。1月31日晚上10时许,他接到出发通知后,立即拖着行李箱赶到医院,于次日凌晨时分到达位于金山区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到达医院后,他直前医疗指挥中心,与中山医院感染科胡必杰教授、肺科医院赵兰教授一起进行视频查房,查阅了几名危重症患者的医嘱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新冠感染重症患者救治定点医院的规模、功能与人员配置,结合武汉与上海不同场景下定点医院的重症救治管理经验,因地制宜地快速整合有限的重症资源,总结出“重症关口前移-同质化重症救治-高级监护病房”的阶梯式重症延伸工作模式,为相关医院救治新冠感染重症患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进展,2020年2月初,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将17个普通病区紧急改造为发热病房,17支国家医疗队整建制进驻。为使医疗队迅速适应新环境,形成诊疗合力,提升救治水平,该院区坚持驻地医院集中统一指挥与发挥国家医疗队能动性相结合,贯彻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细致做好医疗队医疗活动的配合工作,保证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的迅速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2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调研,研究加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慰问援鄂医疗队员。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马晓伟听取了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情况汇报。他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重症患者救治工作要突破难点问题,千方百计降低病亡率。他强调,要提高针对性,不断总结临床经验,结合最近的病  相似文献   

9.
作为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奋战在患者救治一线。他与专家组成员每天进行视频查房,研究、分析患者病情,力争使每位患者获得最有效的治疗。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工作中,专家组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卓有成效的“上海方案”。多学科协作、尽最大努力治病救人是“上海方案”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根据新冠肺炎应急和防护要求,因地制宜建立优化的营养诊疗流程。方法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和防护要求,在四川和湖北参与新冠肺炎临床营养救治工作中,组建多学科团队,对传统临床营养诊疗流程的步骤进行优化改进,建立适合当时实际情况的临床营养诊疗方案。结果 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完成了对509余名患者营养风险筛查,180名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73名患者的个体化肠内或/和肠外营养支持,以及94名患者接受治疗饮食,顺利完成救治任务。结论 在新冠肺炎临床营养救治过程中,改进优化的临床营养诊疗流程能有效保障新冠肺炎的临床营养救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COVID-19流行初期和常态化防控阶段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疫情相关知信行(knowledge,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KAP)状况,为企业复工复产和日常生产生活中园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0年2月1日―4月30日和2022年1月2日―2月15日采用电子问卷对深圳市某大型劳动密集企业在职员工进行调查。结果 15 107名研究对象完成了两轮调查,平均年龄(32.42±6.02)岁。与流行初期相比,常态化防控阶段研究对象疫情相关知识(72.3%vs.84.9%)和态度(82.7%vs.89.1%)得分有所提升。知识方面,不同阶段病毒传播途径和物理防护措施各条目正确率较高,感染者主要临床症状和感染后果以及预防/治疗知识大多数条目正确率较低;态度方面,不同阶段研究对象能够意识到疫情的重要影响并积极寻求治疗,但对感染者能够被治愈的信心和能够判断自己是否具有相关症状的报告率较低。常态化防控阶段研究对象疫情防控行为总体执行程度有所下降(92.37%vs.88.21%),主要表现为大多数行为条目报告“完全做到”的比例降低。结论 应针对不同阶段劳动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将初步探讨COVID-19患者心脏、肾脏损害的原因,相关的监测指标及对应的处理措施,以期能够及时早期预测患者病情转归,提高COVID-19患者的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方法查询并且结合数据库现有文献报道,基于文献分析COVID-19患者心、肾脏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结果既往研究发现,病毒感染患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NCP患者也出现多器官损伤表现,值得注意的是,除呼吸系统外,文献报道提示部分患者伴有心肌、肾脏损害的临床特征。结论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应密切对其相关的指标进行监测及做出对应的处理,以期能够及时早期预测患者病情转归,提高COVID-19患者的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OVID-19疫情对中国成人慢性病治疗及健康状况的影响。  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拨号方法在全国所有地市级行政单位抽取≥18岁的人群样本,通过云端电话调查系统开展问卷访问,于2020年11―12月共收集具有全国代表性的问卷5 972份。  结果  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患者、糖尿病/血糖升高患者中分别有2.2%、4.6%和8.8%的患者其治疗受COVID-19疫情的影响比较大或非常大。与疫情前相比,有4.2%的人群报告健康状况明显变差或有所变差。高血压患者中,自报健康状况越差,其治疗受COVID-19疫情的影响越大;血脂异常患者中,年龄越大、家庭收入低、自报健康状况越差,其血脂异常的治疗受COVID-19疫情的影响越大;中老年人、居住在城市的人群健康变差的可能性大。  结论  目前,中国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血糖升高患者的治疗以及人群健康状况受疫情的影响不大,对于受影响较大的高危人群需要特别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肺炎病人营养风险状况及相关因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临床营养支持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量表对收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115名病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分析年龄、合并症种类、新冠肺炎分型、BMI值与营养风险的相关性。结果:115名病人中有40(34.8%)名病人存在营养风险,其中重型病人70%存在营养风险,危重型病人100%存在营养风险,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症种类及新冠肺炎临床分型为病人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P <0.05;年龄、BMI值与营养风险无关,P> 0.05。结论:新型冠状肺炎病人普遍存在营养风险,其中重症及危重症病人发生营养风险比率很高,应给予及时有效的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某市新冠肺炎救治管理中的困难和挑战,探讨建立整建制接管定点医院新冠肺炎救治管理模式。认为应从建立组织架构着手,规范工作流程、理顺沟通机制,在此基础上,加强同质化管理和精准救治,全方位构筑院感防控网络,开展常态化应急能力训练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防治一线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星的形式,应用一般资料量表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316名在一线参与救治新冠肺炎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抗击新冠肺炎的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总分为(2.12±0.57)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1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成功的救治过程,提示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病初期及时给予抗病毒、抗炎等治疗,在氧合下降时及时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当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指数进行性下降,经鼻高流量氧疗效果不佳时,及早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对提高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至关重要,同时可避免机械通气,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3月期间收治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399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组343例,重症组56例,血清PCT累计检测例数798例,选取29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检测各组血清PCT并进行比较。 结果重症组血清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轻症组(P<0.01);COVID-19伴器官功能衰竭组血清PCT水平高于单纯COVID-19组(P<0.01);COVID-19合并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高于COVID-19伴器官功能衰竭组与单纯COVID-19组(P<0.01)。 结论当COVID-19患者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或合并细菌感染时,血清PCT水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连续监测血清PCT水平,在COVID-19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This editorial reports on an anonymous survey question posed to eating disorders researchers about chang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IJED) should implement to support the eating disorders research community affected by COVID-19. The editorial accompanies an IJED article that details responses to the larger survey focusing more broadly on COVID-19-related research disruptions. Survey invitations were sent to editorial board members of eating disorders journals, members of eating disorder scientific organizations (e.g., Eating Disorders Research Society), and individuals who provided at least three IJED reviews in the prior 12 months. We reviewed the responses of 187 participants and identified three categories of changes that: (a) had already been implemented by the journal, (b) cannot be implemented because they fall outside the scope of IJED, or (c) will be implemented in coming weeks or months. The latter category includes publishing topical COVID-19 papers, making some COVID-19-related content available open access, revising statistical guidelines, and issuing author guidance on reporting protocol changes caused by COVID-19-related disruptions. IJED recognizes the disruptive impacts that COVID-19 has on all activities in our field, including clinical work, teaching, and advocacy, and is committed to supporting authors during this difficult time while striving to publish high-quality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