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估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目细菌(C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离的65株肠杆菌目细菌,包括4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和24株非CRE菌株。采用PCR法检测5种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KPC、blaIMP、blaVIM、blaOXA-48-like、blaNDM),改良碳青霉烯类失活法(mCIM)与EDTA碳青霉烯类失活法(eCIM)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并分型,以PCR结果为参考,评估各方法的检测性能;挑取其中29株CRE与24株非CRE构建模拟阳性血培养瓶,报阳后以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分型检测并评估其性能。结果 PCR结果发现25株菌携带blaKPC基因、7株携带blaNDM基因、4株携带blaIMP基因、4株同时携带blaKPC+NDM基因、1株同时携带blaKPC+NDM+IMP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云南地区肿瘤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菌株的表型筛选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云南省肿瘤医院临床科室送检标本中分离得到的31株CRE,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乙二胺四乙酸碳青霉烯类灭活试验(eCIM)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PCR特异性扩增CRE耐药基因A、B、D类,比较分析CRE菌株mCIM、eCIM表型筛选与耐药基因扩增的相关性。结果31株CRE中,26株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菌株,其mCIM检测全部为阳性。以碳青霉烯酶PCR检测结果为“金标准”,mCIM检测碳青霉烯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80.0%,与PCR检测的一致性程度为“几乎完全一致”(Kappa=0.870,P<0.001);eCIM检测金属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53.8%,与PCR检测的一致性程度为“中等一致”(Kappa=0.518,P<0.001);mCIM联合eCIM检测碳青霉烯酶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1%、80.0%,检测丝氨酸碳青霉烯酶的灵敏度为50.0%,检测金属酶的灵敏度为100.0%,与PCR检测的一致性程度为“高度一致”(Kappa=0.624,P<0.001)。结论mCIM、eCIM表型筛选试验在云南地区肿瘤患者中与耐药基因有高度的一致性,值得推广使用,但要注意eCIM对于携带blaKPC-2型的碳青霉烯酶存在假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改良碳青霉烯类失活法(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m CIM)和EDTA碳青霉烯类失活法(EDTA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e CIM)对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表型的筛选能力。方法分别收集碳青霉烯类耐药和敏感肠杆菌科细菌102株和53株,采用m CIM和e CIM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试验,PCR法检测blaKPC-2、blaNDM-1、blaIMP-4、blaVIM-1和blaOXA-48耐药基因,并对表型筛选试验结果与基因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2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中97株检出耐药基因,包括51株blaKPC-2基因、38株blaNDM-1基因、5株blaIMP-4基因以及3株同时携带blaKPC-2和blaNDM-1基因;m CIM检出阳性98株,阴性4株。98株m CIM阳性菌中,e CIM阳性46株,阴性52株。53株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检测及m CIM试验均为阴性。m CIM试验筛选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产生的敏感性为99.0%,特异性为96.6%,与PCR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959;e CIM筛选金属酶敏感性为93.5%,特异性为94.6%,Kappa值为0.881;e CIM筛选丝氨酸碳青霉烯酶敏感性为92.6%,特异性为95.8%,Kappa值为0.882。结论 m CIM试验与e CIM试验联合检测,不仅可以有效筛选碳青霉烯酶产酶株,而且可同时区分碳青霉烯酶类型,对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疾病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佛山市中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的产酶类别、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ZA)等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及CZA与美罗培南(MEM)、氨曲南(ATM)的联合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佛山市中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1日临床分离的CRE 95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试验)联合乙二胺四乙酸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试验)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2种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CZA同MEM、ATM的联合药敏试验。结果 95株CRE中,mCIM试验阳性菌株93株(97.9%),不产酶2株(2.1%);eCIM试验阳性菌株49株(51.6%)。93株产酶CRE菌株中产丝氨酸酶44株(47.3%),产金属β-内酰胺酶49株(52.7%)。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6个基因型结果除了1株不是KPC基因型外,其他与mCIM和eCIM表型结果一致。44株产丝氨酸酶菌株的敏感率为97.7%,49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的敏感率为0.0%。35株携带KPC基因型肺炎克雷伯菌中有33株CZA和MEM、C...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碳青霉烯类抑制法(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CIM)、改良碳青霉烯类失活法(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mCIM)和改良Hodge试验(modified hodge test, MHT )对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能力。方法 以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作为金标准,对120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bacteriaceae,CRE)和50株碳青酶烯类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分别进行CIM,mCIM和MHT表型筛选试验,评估三种方法的表型筛选能力。结果 120株CRE中,93株携带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表型筛选试验显示,CIM,mCIM和MHT的敏感度分别是95.6%,96.8%和95.8%,特异度分别为72.7%,92.3%和50%。三种方法筛选碳青霉烯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96,P<0.05)。与PCR结果相比较,CIM,MHT和mCIM的一致率分别为90%,95%和77.4%,Kappa值分别为0.898,0.949和0.771。mCIM和CIM试验与PCR高度一致。50株碳青酶烯类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PCR检测和三种方法均为阴性。结论 三种表型筛选方法均有较高的敏感度,但mCIM较CIM,MHT具有更高的特异度和一致率,是筛选CRE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乙二胺四乙酸改良碳青霉烯灭活法(eCIM)联合改良碳青霉烯灭活法(mCIM)检测肺炎克雷伯菌(KPN)中碳青霉烯酶的分型,并初步评估其用于分型的效能。方法以KPN为研究对象,eCIM联合mCIM试验分析产金属酶和丝氨酸酶碳青霉烯酶的表型,以PCR为金标准,评估eCIM联合mCIM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分型的准确率。结果检测94株耐碳青霉烯类KPN,其中87株mCIM试验阳性,为产碳青霉烯酶株;7株mCIM阴性,为非产碳青霉烯酶株。产碳青霉烯酶菌株中75株eCIM阴性,为丝氨酸酶表型;12株eCIM阳性,为金属酶表型。PCR检测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阳性株87株,其中丝氨酸酶KPC-2基因阳性76株,金属酶IMP基因阳性12株,1株同时携带KPC-2和IMP基因。χ2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IM联合mCIM试验检测KPN中碳青霉烯酶分型,与PCR结果一致,不需购买特殊试剂,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可为临床抗感染用药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医院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的临床耐药性及耐药表型和基因型,为医院CRE菌株感染的临床治疗及医院感染暴发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日照市中医医院临床患者标本中分离的77株CRE菌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mCIM)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eCIM)联合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药基因并进行测序分型。结果 77株CRE菌株主要分离自痰液,其次是尿液、胸腔积液;科室来源主要是颅脑外科、重症医学科、脑卒中监护室。CRE菌株中肺炎克雷伯菌33株,大肠埃希菌15株,阴沟肠杆菌12株,其他细菌17株。CRE菌株对替加环素敏感性为97.4%,阿米卡星为44.2%,复方磺胺甲噁唑为39.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低于20.0%。mCIM筛选碳青霉烯酶菌株的灵敏度为95.9%,特异度为100.0%。PCR扩增结果显示49株CRE菌株携带NDM基因,24株CRE菌株携带KPC基因,1株CRE菌株携带IMP基因,3株未检出碳青霉烯酶基因;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该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特点、药物敏感性和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检测,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和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常见基因型。结果共收集95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细菌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显著耐药。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91株阳性,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3株阳性。PCR结果显示92株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未检测出耐药基因有3株,其中有86株携带KPC基因(93.4%),3株携带NDM基因,3株既携带KPC基因又携带NDM基因。结论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四环素、多西环素、替加环素相对敏感,而产KPC型碳青霉烯酶是该院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做好院感监测及防护,以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快速检测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碳青霉烯酶类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CRE非重复临床分离株73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并采用GICA快速检测CRE的碳青霉烯酶.以PCR为参考方法,评估GICA快速检测CRE碳青霉烯酶的准确性.结果 PCR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与乙二胺四乙酸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对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表型筛查的效能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117株(实验组)、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科细菌50株(对照组).分别采用改良Hodge试验(MHT)、mCIM和eCIM进行表型筛查,采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聚合式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 mod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mCIM)+ EDTA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 EDTA-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 eCIM)和 GeneXpert三种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的性能进行了比较,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 2019年 1月~ 2021年 5月临床分离的 43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及 37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克雷伯菌属菌株,用 PCR法和 GeneXpert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 mCIM+ eCIM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以 PCR法为金标准,对三种试验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3株耐碳青霉烯克雷伯菌属经 PCR扩增检测有 40株携带碳青霉烯耐药基因, blaKPC 30株,blaNDM 8株, blaIMP 2株;37株碳青霉烯类敏感克雷伯菌属经 PCR扩增均未检出碳青霉烯酶基因。与 PCR法结果相比, mCIM+eCIM试验检测丝氨酸酶及金属酶表型结果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 100%,Kappa值为 1;GeneXpert技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相似文献   

12.
崔超琼  周义正  李承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7):2455-2459,2463
目的了解该院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流行特点、耐药现状及分子型别,为控制CRE的传播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院微生物室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91株CRE,使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和乙二胺四乙酸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联合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采用PCR扩增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菌株间同源性,采用WHONET5.6和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1株CRE菌株中,肺炎克雷伯菌42株,大肠埃希菌23株,阴沟肠杆菌15株,其他CRE 11株。CRE菌株对替加环素和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但对其他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mCIM筛选碳青霉烯酶的灵敏度为97.1%,特异度为100.0%。60株CRE携带1种碳青霉烯酶基因,8株CRE菌株合并2种碳青霉烯酶基因,毒力基因wcaG检出率为2.4%。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的MLST结果是ST11型12株,ST37型8株,ST17型8株,ST147型2株,ST48型1株;耐碳青霉烯类药物大肠埃希菌的MLST结果是ST167型17株;耐青霉烯类药物阴沟肠杆菌的MLST结果是ST418型6株,ST93型4株,ST74型2株,ST175型1株。结论该院CRE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复杂。分子型别较多,各菌种呈现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3.
茆永娟  伏慧  赵梅  贾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8):2615-2619
目的分析宁夏地区某三甲综合医院临床标本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了解该院CRE耐药基因的主要流行现状,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CRE菌株,利用自动化仪器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检测,利用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mCIM)试验联合乙二胺四乙酸-碳青霉烯酶灭活(eCIM)试验检测耐药菌的表型,并采用PCR检测ESBLs(blaSHV、blaTEM)、碳青霉烯酶(blaKPC、blaNDM、blaVIM、blaIMP、blaOXA-48)共7种主要的耐药基因,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标本共收集CRE菌株77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52株、大肠埃希菌25株;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无菌中段尿及血液等;标本来源科室主要为肝胆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和急诊科;药敏试验表明77株耐药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95.00%,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75.00%左右;mCIM试验阳性有58株,eCIM试验阳性有35株、阴性有23株。应用PCR检测耐药基因,ESBLs以blaTEM为主,检出率为49.35%,blaSHV检出率为23.38%;碳青霉烯酶基因以blaNDM为主,检出率为36.36%,其余blaKPC、blaOXA-48阳性率分别为24.68%、15.58%,未检测到blaVIM和blaIMP基因。测序发现28株blaNDM阳性菌中有10株为blaNDM-1,18株为blaNDM-5。结论宁夏某医院CRE耐药基因检出率较高,CRE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应多部门联动加强对CRE的监测与防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该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有效治疗CRE菌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9年全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共计2435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对筛选出的CRE菌株采用K-B药敏纸片扩散法对亚胺培南进行复核,并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mCIM)试验和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eCIM)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分析。所有实验数据采用WHONET5.6和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共分离出213株CRE菌株,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161株);标本来源以呼吸道痰液标本为主(41.3%);54.5%的标本分离自重症监护室(ICU),CRE菌株在ICU的分离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χ^2=81.00,P<0.01)。药敏结果显示,CRE菌株除对替加环素比较敏感(耐药率为2.8%),对阿米卡星(51.6%)和四环素(52.0%)的耐药率低一些外,对其余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与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科细菌(CSE)的耐药率相比,CRE菌株对除四环素以外的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CSE菌株(P<0.01)。mCIM和eCIM试验结果显示,213株CRE菌株中,170株为丝氨酸酶阳性,43株为金属酶阳性,且43株产金属酶的CRE菌株中,22株都来源于ICU,占比超过50%。不同细菌种类的CRE菌株中,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和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产金属酶的比例均≥50%。结论CRE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其临床分离率逐年增高,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注重医院感染的预防和监测,防止医院内感染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arba NP试验与改良碳青霉烯类失活法(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 mCIM)试验检测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如东县中医院临床分离的60株碳青霉烯类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分别对细菌进行Carba NP试验和mCIM试验检测,以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两项试验的检测效能。结果 基于金标准,Carba NP试验检测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0.00%、93.33%,mCIM试验检测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3.33%、100.00%,两种检测方法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ba NP试验与mCIM试验均是检测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的有效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临床感染特征、药物敏感性及耐药基因分型,为预防和治疗CRE感染及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CRE临床分离株93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并通过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确证菌株。采用简易碳青霉烯类灭活法(sCIM)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确证,采用Xpert Carba-R检测并鉴别碳青霉烯酶分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并进行测序分型。结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CRE主要分离自痰液样本,其次是血液和尿液样本,科室来源主要为重症监护病房。CRE对临床常用的24种抗菌药物均耐药,对替加环素均敏感。sCIM试验检出79株产碳青霉烯酶;Xpert Carba-R检出KPC基因阳性38株、NDM基因阳性31株、IMP基因阳性6株、NDM+KPC基因阳性4株。PCR扩增结果显示,有38株携带KPC耐药基因,31株携带NDM耐药基因,6株携带IMP耐药基因,4株同时携带KPC和NDM耐药基因,未检出VIM及OXA-48耐药基因。结论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CRE临床分离株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但对替加环素具有良好的体外敏感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主要为KPC型,大肠埃希菌主要为NDM型;应加强对CRE的监控,防范其在院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碳青霉烯类失活法(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CIM)和Carba NP对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的能力。方法以PCR及测序技术检测菌株携带碳青霉烯酶相关基因结果为标准,评估CIM和Carba NP对75株耐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及25株敏感菌株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能力。结果 75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中,CIM和Carba NP阳性菌株均为53株(70.67%);PCR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阳性48株,阴性27株,其中blaKPC-2阳性29株,blaNDM-1阳性17株,同时携带blaKPC-2和blaNDM-12株。25株敏感菌株2种表型筛选试验均阴性,PCR未检出相关基因。与PCR检测结果相比较,CIM试验的一致率是87%,Kappa值为0.74;Carba NP试验的一致率是79%,Kappa值为0.58。结论 CIM试验简便、低成本,与测序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率,是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抑制剂增强碳青霉烯类灭活法(ieCIM)对革兰阴性杆菌碳青霉烯酶检测及初步分类的可靠性。方法分别以他唑巴坦和乙二胺四乙酸作为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对CIM进行改良。选取临床分离的198株肠杆菌科细菌和35株非发酵菌,采用ieCIM检测碳青霉烯酶并进行初步分类,以PCR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作对比。结果 19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101株,CIM检测阳性99株;碳青霉烯酶基因阴性97株,CIM检测均阴性。35株非发酵菌中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25株,CIM检测阳性24株;碳青霉烯酶基因阴性10株,CIM检测均阴性。使用ieCIM初步分类碳青霉烯酶,87株产A类酶菌株中检出85株(97.7%),25株产B类酶菌株中检出22株(88.0%),12株产D类酶菌株和2株同时产A、B类酶菌株全部检出,ieCIM检测敏感性为96%,特异性100%。结论 ieCIM与基因检测结果一致性高,适合临床微生物常规工作中对碳青霉烯酶的检测及初步分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3-氨基苯硼酸(PBA)联合乙二胺四乙酸(EDTA)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PBA-EDTA法)用于检测肠杆菌目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检测结果.方法 使用PBA-EDTA法测定275株经金标准PCR及DNA测序已明确为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目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结果的符合率,并与CLSI推荐的mCIM联合eCIM改良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西部战区总医院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临床各种标本分离出的CRE 121株,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及测序检测碳青霉烯酶、ESBL酶、AmpC酶和膜孔蛋白基因;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21株CRE中碳青霉烯酶阳性96株,其中65株产blaKPC、25株产blaNDM-1、7株产blaOXA-48、2株产blaVIM,有2株同时产blaKPC和blaNDM-1,1株同时产blaKPC和blaVIM;未检测到blaIMP、blaGES基因;blaSHV、blaTEM和blaDHA检出率分别为46.3%、47.1%和37.2%;OMPF、OMPC缺失/突变率分别为48.1%、84.6%,OMPK35、OMPK36缺失/突变率分别为35.7%、91.1%。药敏结果分析发现121株CRE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ERIC-PCR结果显示5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克雷伯菌有5种基因型;2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有3种基因型;23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有3种基因型。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CRE以blaKPC为主要耐药基因,其次为blaNDM-1;部分CRE既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同时合并膜孔蛋白基因缺失/突变。从分型结果得出,部分菌株同源性非常高,存在克隆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