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紧密型医共体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体系构建的路径与经验。方法 以唐县医院集团为例,研究实践与相关改革效果,归纳总结紧密型医共体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改革的经验。结果 唐县医院集团同质化质量管理改革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改善基层服务质量、促进有序就医格局形成、提升患者和医务人员满意度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结论 紧密型医共体是我国质控体系向县域延伸的重要载体,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有效促进县域内医疗机构同质化质量管理,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与服务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为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分级诊疗,提升区域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政府主导以网格化布局进行划分和管理,推进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笔者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例,分享其城市医联体建设实践经验与成效。该院与区域政府合作,牵手区域内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成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实现资源整合共享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为更好服务辖区居民健康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正构建以人为本、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除了要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效能,还要改善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分级诊疗解决服务效率问题。安徽省一直积极探索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县域,首创县域医共体模式,通过"两包三单六贯通"高效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在城市,创新紧密型城市医联体,落实"五包十统一"高效整合城市医疗卫生资源;推动大型医疗中心多院区管理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整合高端医疗资源;积极探索智联网医院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紧密型医联体下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对紧密型医联体医疗集团成立以来,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具体实践探索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和提炼。结果经过3年多的改革实践,取得了留住基层人才、增强服务能力、提升医疗质量、赢得群众满意的初步成效。结论紧密型医联体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提供了机遇,通过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医保打包付费、优势资源下沉、绩效考核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等举措,可以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公立三甲医院利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契机,通过优化区域内医疗资源布局,促使优质医疗资源有序、合理下沉,从而有效推进分级诊疗。作者以安徽省公立三甲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为例,以1+1+N学科配对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模型构建,通过组织管理、业务帮扶、考评机制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从而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力、有效落实分级诊疗、增加辖区居民就医体验。通过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建设,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并为进一步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探索和制度创新,是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县域医共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发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  相似文献   

7.
县乡医疗服务体系一体化改革是实现县域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各地一体化改革政策的梳理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将当前多样化的一体化改革归纳为分散化帮扶管理、集中化协议托管、松散型"医联体"整合和紧密型"医联体"整合四种模式。进而分析了一体化改革面临的诸多挑战,需要从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优化政府办医职能、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方面推进一体化改革。  相似文献   

8.
探索建设医疗集团,通过构建以纵向医联体为基础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使医疗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切实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深圳市大鹏新区为例,评估紧密型医联体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方法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构建医联体服务能力三维(广度、深度、层次)结构模型和评估框架,对大鹏新区医联体医疗服务能力进行分析,同时基于熵值法评估大鹏新区医联体医疗服务能力综合得分。结果 2016年以来,大鹏新区医联体服务能力广度、深度、层次均呈现上升趋势,转诊患者数量持续增加,群众就医满意度持续提升。2017年-2021年,基于熵值法计算的大鹏新区医联体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综合得分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结论 一是强化牵头医院带动作用,进一步优化配置新区医疗资源。二是鼓励上级医院人才下沉基层,长效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三是完善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内部双向转诊规范,明确分工协作机制。四是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基层首诊和人才下沉。  相似文献   

10.
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发展是新时代我国新一轮医改的重要内容,对于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满足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意义重大。作者聚焦医联体医疗质量这一主题,在分析医联体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的同时,归纳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基层医疗质量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能力有待提升、牵头医院帮扶力度有待提升、医师多点执业的规范性不高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进一步提高质量安全管理认识、提升基层医院质量管理能力、强化医联体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的考核、规范多点执业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安徽省阜南县县域医共体实施成效,以期为县域医共体深化改革及其他地区医共体推进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阜南县历年的住院总费用、县域内外住院分布、住院补偿支出、新农合实际报销比、城乡居民实际住院补偿比等数据及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阜南县县域医共体整体运行状况良好,住院费用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患者住院负...  相似文献   

12.
聚焦互联网+背景下区域医联体的医疗质量管理,归纳了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区域医联体的医疗质量管理存在的矛盾问题,提出了完善医疗质量管理机制,组建内部融合新体系,开发医疗质量管理举措,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多渠道引进发展资金等共5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同时,展望了医疗质量管理一体同质、医疗质量监管实时可控、医疗服务流程快捷安全、医疗数据信息共享可知的互联网+区域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形成机制,发现影响绩效形成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按照目的、理论和滚雪球抽样结合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10家典型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43名管理实践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经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译码构建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形成机制理论框架。结果:梳理绩效形成机制的4类关系:前提条件、行动策略、维持条件、绩效。结论:在政策层面加强对医务人员和居民的宣传;医疗联合体内部应该明确职责分工,健全分级诊疗标准,完善下派专家激励机制,提倡药物和处方延伸;加强信息化建设;政府应该做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建设,加强对医疗联合体的绩效考核。  相似文献   

14.
日间医疗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日间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范畴不断延伸,服务内涵更加丰富。《医疗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暂行规定》的发布,使我国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有了纲领性指导文件。《规定》首次明确了日间医疗的定义,从日间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建设、制度规范、流程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规定》的出台,对推动日间医疗的规范化、科学化、同质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三亚市是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是海南省五大区域医疗联合体之一,海棠区因其独特的地域特点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从海棠区现状出发,主动适应国家医改方向,探讨海棠区军民共建区域医疗联合体构建的可能性及实现途径,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优质服务下沉作出一定探索。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县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质量评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加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 ,提高产科质量 ,依据《河北省县 (区 )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质量评估标准 (试行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 ,对县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 ,被评估的医疗保健机构建立了孕产妇急救中心 ,加大了对产科建设的投入 ,建章立制 ,将爱婴医院的建设与提高产科质量相结合 ,县级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及医护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对降低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存在的质量及管理等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品管圈作为一项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其应用推动了医院质量文化建设。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3年开始引入了品管圈,以品管圈项目管理助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实践证明,项目设计、人才培养、过程管理是品管圈项目管理的基础,但后续还需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调动职能科室参与两方面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8.
医疗联合体建设是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区域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医疗体系整体效益、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该文通过对广西上林县医疗联合体建设情况进行充分研讨,对其县域医共体建设模式、成效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其继续优化推广以及为其他地区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提供实践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