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反复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对黄斑水肿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和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治疗黄斑水肿的患者46例46眼。每位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2 mg/0.05 mL,每月1次,连续注射3次。对比分析注药前1 d和注药后1个月、3个月、5个月患眼眼压、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和角膜内皮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注药前1 d和注药后1个月、3个月、5个月患眼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538.85±31.87)μm、(536.02±30.87)μm、(535.43±31.48)μm、(536.46±32.50)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前1 d和注药后1个月、3个月、5个月,患眼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前1 d和注药后1个月、3个月、5个月患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678.72±421.72)个·mm-2、(2658.30±461.71)个·mm-2、(2661.96±407.26)个·mm-2、(2656.41±427.74)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1)。注药前和注药后1个月、3个月、5个月相比,患眼六边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角膜内皮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反复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短期内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中央角膜厚度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并分析单切口和双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xtra 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ECCE)对核硬度≥IV级伴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晶状体核硬度≥IV级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000 个·mm-2的白内障患者共92例94眼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46眼采用双切口ECCE治疗设为A组,46例48眼采用单切口ECCE治疗设为B组。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前后患者视力、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六边形细胞比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手术时间及术后视力、术后散光度、术源性散光度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A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780.73±110.14)个·mm-2,显著多于B组的(706.15±84.07)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A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和六边形细胞比例分别为(4.08±0.52)%和(10.14±6.60)%,均显著少于B组的(10.89±1.40)%和(27.86±9.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随访期内,A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为8.70%,显著低于B组患者的37.50%(P<0.05);A组未见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内皮细胞密度<600个·mm-2者4眼;B组6眼出现大泡性角膜病变,未见角膜内皮细胞密度<600个·mm-2者。结论 相较于单切口ECCE,双切口ECCE治疗核硬度≥IV级伴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患者可有效保护角膜内皮细胞,降低术后早期角膜水肿发生风险,且两种手术方式整体疗效接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伴有系统性疾病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疗效和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诊断为白内障并伴有系统性疾病且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401例(499眼)为研究对象,加强术前围手术期管理,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对比观察术前及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并分析眼部并发症与系统性疾病的关系。结果 术后3个月,BCVA较术前提高者481眼(96.39%),不变者12眼(2.40%),下降者6眼(1.20%)。术前眼压为(16.64±4.76)mmHg(1 kPa=7.5 mmHg),术后3个月为(15.79±5.98)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10,P<0.0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数为(2523.80±469.52)个·mm-2,术后3个月为(2245.56±469.94)个·m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7.307,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一过性角膜水肿168眼(33.67%)、一过性高眼压63眼(12.63%)、一过性低眼压7眼(1.40%)、前房渗出14眼(2.81%)。通过分类变量分析,2型糖尿病、尿毒症与术后一过性高眼压均相关(均为P<0.05);冠心病与术后一过性低眼压相关(P<0.05);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术后一过性角膜水肿均相关(均为P<0.05);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术后前房渗出相关(P<0.05)。术后随访期内患者系统性疾病均稳定。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伴有系统性疾病的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完善全身相关检查并控制系统性疾病是安全完成手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何涛  艾明 《眼科新进展》2021,(4):371-375
目的 研究角膜缘松解切开术治疗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既往行6.0 mm切口白内障手术3个月以上且术后伴有明显角膜散光拟行视力增效手术者61例(71眼)进行研究,按患眼角膜散光大小分为A组(≤1.50 D)和B组(>1.50 D),所有患眼数据在经角膜缘松解切开术在线计算网站计算后,手工完成角膜缘松解切开术。比较两组患眼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视力及角膜散光改变,用Alpins散光矢量分析法对手术前后散光改变进行分析,同时于术后3个月对患者行主观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共49眼完成超过3个月的有效随访,其中A组20眼,B组29眼。两组患眼术前角膜散光度、散光陡峭轴曲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3个月,两组患眼裸眼远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B组患眼矫正远视力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组患眼矫正远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角膜散光矢量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眼间目标诱导散光向量和手术诱导散光向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余散光矢量分析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9眼的目标诱导散光向量为0.9~2.5(1.61±0.37)D,手术诱导散光向量为0.5~3.0(1.46±0.55)D, 差异向量为(-0.15±0.45)D,矫正指数为0.91±0.29,错位角α为3.57°±12.46°,变平指数为 0.89±0.29,成功指数为0.28±0.09,成功率约为72%。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患眼角膜散光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眼随访期内均未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 术后3个月主观问卷调查显示满意者20眼(40.82%),尚可者19眼(38.77%)。结论 角膜缘松解切开术能安全有效地降低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辅助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斑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52例(76眼)白内障合并角膜斑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吲哚菁绿组。常规组患者24例(35眼),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吲哚菁绿组患者28例(41眼),采用吲哚菁绿进行前囊膜染色,然后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7 d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水肿分级情况,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1个月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及术后7 d,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吲哚菁绿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7 d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7 d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角膜水肿均较术后1 d明显好转,角膜水肿分级均降低(均为P<0.05)。术后1 d,吲哚菁绿组角膜水肿分级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7.25±5.38)s,吲哚菁绿组为(16.34±1.62)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6,P=0.340)。术后常规组患者角膜中央内皮细胞计数为(1740.51±484.27)个·mm-2,吲哚菁绿组为(1996.73±475.83)个·m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1,P=0.023);两组患者组内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术后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眼数,吲哚菁绿组较常规组减少。结论 对于白内障合并角膜斑翳患者,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行前囊膜染色,可减轻角膜损伤、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更快,并且不会延长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OASIS瞳孔扩张器的效果。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临床工作中的小瞳孔白内障患者22例22眼,随机分为2组,其中术中采用器械瞳孔撕开操作13眼(A组),采用OASIS瞳孔扩张器扩张瞳孔9眼(B组)。所有病例均施行3.2 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复查,比较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瞳孔大小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师顺利完成,人工晶状体100%囊袋内植入,未见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BCVA(A组0.41±0.30 、B组0.77±0.23)与术前(A组0.17±0.14 、B组0.16±0.14)比较,2组均显著提高;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眼压:A组(14.62±4.70)mmHg(1 kPa=7.5 mmHg)、B组(12.67±6.35)mmHg,与术前A组(14.22±6.00)mmHg、B组(15.70±5.70)mmHg相比无明显变化;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A组(1486±718)个·mm-2、B组(1246±516)个·mm-2,与术前A组(2498±564)个·mm-2、B组(2424±640)个·mm-2均明显减少;B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损失更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2组瞳孔直径均较术前扩大:术前A组(2.30±0.35)mm、B组(1.94±0.50)mm,术后A组(4.00±0.88)mm、B组(4.70±1.57)mm,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时使用OASIS瞳孔扩张器辅助可在术中有效扩大并维持瞳孔扩张状态,不影响术后视力恢复和眼压情况;术后瞳孔较术前扩大,使用OASIS瞳孔扩张器时需要注意保护角膜内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辅助的超声乳化手术和常规超声乳化手术对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角膜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100例100眼,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眼分为两组,分别为行飞秒激光辅助的超声乳化手术的试验组和行常规超声乳化手术的对照组,每组各50例50眼。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术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用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SP-2000P)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1个月、3个月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用 Pentacam分析仪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1个月、3个月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和角膜体积(corneal volume,CV)。对比两组术中各项超声参数及术后各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核硬度分级、手术时间、灌注液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超声时间、超声能量、超声累积释放能量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1 d UCV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术前BCVA和术后1个月UCVA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 ECD、CCT、CV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间EC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ECD减少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1个月两组间CCT、CV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术后3个月两组间的 CCT、CV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 1 d、1 个月,两组间 CCT、CV增加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 3 个月,两组患者的 CCT、CV 增加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飞秒激光辅助的超声乳化手术能够减轻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缩短角膜水肿恢复时间,降低术后角膜内皮失代偿的风险,提高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前房形态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80例(160眼)行SMILE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前房容积(ACV)、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角度(ACA)、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后表面高度(PCE)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中低度近视组(≤-6.00 D,39例78眼)及高度近视组(>-6.00 D,41例82眼)患者ACD与各参数相关性。结果 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CCT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1个月、4个月、8个月CCT均明显低于术前,患者术后4个月和8个月CCT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PCE、ACD、ACV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者术后各时间点PCE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者术前的ACD均高于术后1个月、4个月及8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者术后4个月及8个月ACV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ACD与ACV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01)。中低度近视组及高度近视组患者术后ACD与ACA及ACV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中低度近视组患者术后ACD与PCE呈正相关(P<0.05),高度近视组患者术后ACD与PCE无相关性(P=0.089)。结论 SMILE术后ACD变浅,术后ACD、ACV不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术后早期ACD的变化与角膜后表面的高度及术后调节力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角膜基质透镜散光标记器(简称散光标记器)在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正远视及散光中的应用。方法 前瞻性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屈光科就诊的满足手术要求的远视及散光患者6例6眼,年龄20~36 (27.50±6.72)岁,所有患者均行飞秒激光辅助的瓣下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FS-LIKE)。供体角膜取自同期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的近视患者,术中利用散光标记器标记角膜基质透镜散光轴位并植入到事先标记好轴位的植床以矫正远视和散光。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所有术眼的裸眼视力(UCVA)、裸眼近视力(UN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采用标准矢量分析法对手术前后散光相关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术眼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 UCVA、UNVA较术前均明显提高(F=5.503、2.968,P=0.002、0.031),术后不同时间点UCVA、UNVA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安全性指数及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17±0.26、0.96±0.25。所有术眼术后BCVA较术前均未见丢失, 4眼无变化,2眼提高2行。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手术矫正散光量及角度误差分别为(2.24±0.98)D、(5.33±5.79)°。结论 散光标记器在FS-LIKE术中能有效标记散光轴位和受体角膜定位,能够有效安全地矫正患者术前远视及散光,为远视散光患者提供了新的、有效的一体式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及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107例(134只眼)分为3组:1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2例(65只眼)为对照组;2糖尿病患者21例(31只眼);3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24例(38只眼)。应用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手术前及术后2天、1周、1个月的中央角膜内皮密度(CCD)、变异系数(CV)、六角形细胞百分比(6A%)及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变化。结果术前2个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CCD、CV、6A%差异无显著性(P〉0.05),CCT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2 d、1周、1个月CCD、6A%3组均较术前下降,CV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5);CCT在术后2 d、1周较术前增厚,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组较糖尿病组进一步增厚(均为P〈0.05);术后各时间段2个糖尿病组CCD与相应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V、CCT均高于相应对照组,6A%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5)。结论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内皮及角膜厚度有影响,糖尿病患者内皮损害加重,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手术后角膜厚度增加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鲍先议  王勇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662-1665
目的:比较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眼和正常白内障眼行超声乳化手术后角膜内皮和角膜形态学参数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 我院2010-01/12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患者160例200眼,其中包括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和正常眼白内障各100眼。以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作为实验组,正常眼白内障作为对照组。用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SP-2000P)分别于术前,术后1, 3mo测量角膜内皮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用Pentacam分析仪分别于术前,术后1,3mo测量角膜形态学参数,包括角膜中央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nkness,CCT)和角膜体积(corneal volume,CV)。结果:术前实验组平均的ECD(1203±245个/mm2)比对照组(2648±167个/mm2)小(P<0.01),而实验组的平均CCT(543±32μm)值较对照组(525±36μm)大(P<0.01),实验组的平均CV(59.14±2.79mm3)值较对照组(57.26±3.24mm3)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3mo实验组平均的ECD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而CCT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CV值较对照组也明显增加(P1<0.01,P2<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3mo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百分率(%)在实验组比对照组大(P1=01145,P2=0.2018),但无统计学意义。CCT值增加百分率(%)实验组比对照组在1mo时要显著增加(P=0.0142),有统计学意义,而在3mo时两者无明显差异(P=0.3562)。CV值增加百分率(%)实验组比对照组在1mo时要显著增加(P=0.0134),有统计学意义,而在3mo时两者无明显差异(P=0.4538)。结论: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眼术前ECD较正常眼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比正常眼要大,术后短期角膜水肿较正常眼严重,所以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眼只有更精密的规划手术和更精细的手术操作,才能在术中尽量减少对内皮细胞的损害,缩短角膜水肿恢复的时间,降低术后角膜内皮失代偿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房型虹膜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足够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河北省眼科医院白内障科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晶状体摘出一期或二期植入前房型虹膜夹人工晶状体的患者53例62眼作为研究对象,62眼患者均为无足够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术后随访3~9(5.68±1.29)年,收集患者手术前和末次随访裸眼视力(UCVA)、等效球镜度、眼压、前房深度、人工晶状体眼内固定位置及稳定性、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和临床信息。评价前房型虹膜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足够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术前62眼UCVA(logMAR)为1.55±0.56,术后为0.23±0.15,术后UCVA较术前显著提高(t=18.64,P=0.00)。术后和末次随访UCVA (logMAR)(0.22±0.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P=0.16),患者术后视力保持稳定。术后末次随访1眼等效球镜度为-1.25 D(为根据另一眼预留),等效球镜度-1.00~<-0.50 D者10眼,-0.50~+0.50 D者51眼。62眼术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在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角膜上皮下神经丛、角膜细胞密度及形态变化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的DR患者94例(114眼),其中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41例(52眼,NPDR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53例(62眼,PDR组),收治时间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同期糖尿病无眼底改变的患者40例(40眼)作为对照组,三组均采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进行检测,对比各组角膜上皮下神经丛、角膜细胞密度及形态的变化。结果 NPDR组和PDR组患者的角膜基底层、浅基质层、中基质层、深基质层的细胞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PDR组患者的角膜基底层、浅基质层、中基质层、深基质层的细胞密度均显著低于NPDR组(均为P<0.05);NPDR组和PDR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神经纤维密度、神经纤维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NPDR组和PDR组患者的内皮细胞变异率、神经分支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PDR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神经纤维密度、神经纤维长度分别为(1962.0±117.3)个·mm-2、46.1%±5.5%、(15.4±3.3)根·mm-2、(6.2±2.7)mm·mm-2,均显著低于NPDR组的(2381.4±144.0)个·mm-2、58.2%±7.0%、(20.6±3.8)根·mm-2、(8.6±2.4)mm·mm-2(均为P<0.05),PDR组患者的内皮细胞变异率、神经分支密度均显著高于NPDR组(均为P<0.05)。结论 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能有效观察DR患者角膜上皮下神经丛、角膜细胞密度及形态变化,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2.2 mm微切口无黏弹剂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高度视患者40例(80眼),按术中是否使用黏弹剂随机分为无黏弹剂组(2.2 mm微切口ICL植入)(n=22)和有黏弹剂组(3.2 mm切口ICL植入)(n=18)。对比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两组患者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手术时间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1 d两组患者左右眼UCVA和角膜内皮细胞数均降低,眼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无黏弹剂组UCVA恢复正常(左眼:1.00±0.09;右眼:1.01±0.08),而有黏弹剂组患者左右眼UCVA分别为0.84±0.09和0.89±0.10。术后1周无黏弹剂组患者左、右眼眼压降低至(17.85±3.05)mmHg(1 kPa=7.5 mmHg)和(17.64±3.55)mmHg,而有黏弹剂组为(22.11±1.68)mmHg和(21.78±1.96)mmHg。术后1周无黏弹剂组患者左右眼角膜内皮细胞数接近术前水平,分别为(2650.91±227.98)个·mm-2和(2624.41±161.82)个·mm-2,而有黏弹剂组为(2524.22±183.83)个·mm-2和(2570.39±218.67)个·mm-2。术后1个月有黏弹剂组患者UCVA、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数恢复正常。无黏弹剂组较有黏弹剂组手术时间短,两组除部分患者眼压较高外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2.2 mm微切口无黏弹剂ICL植入术早期视力恢复快、眼压稳定、手术时间短,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白内障患者行陡峭轴切口联合对侧角膜缘松解术后角膜散光和视力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1.50 D)患者29例(30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陡峭轴切口联合对侧角膜缘松解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角膜散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眼术前角膜散光为(2.16±0.65)D,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分别为(0.97±0.46)D、(0.84±0.49)D、(0.87±0.47)D;术后各时间点患眼角膜散光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为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两两相比,患眼角膜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UCVA为0.11±0.08,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0.56±0.18、0.71±0.16、0.73±0.16。术前BCVA为0.18±0.1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0.67±0.15、0.82±0.11、0.83±0.09。术后各时间点患眼UCVA及BCVA均较术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黏弹剂及超声乳化时间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及角膜厚度的影响。 方法纳入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的白内障患者158例(235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71例(112只眼),女性87例(123只眼);年龄31~90岁,平均年龄(66.7±2.3)岁。根据使用黏弹剂类型不同,将全部患者分为DisCoVisc黏弹剂(OVD1)组和爱维黏弹剂(OVD2)组。均采用做角膜透明主切口后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前注入黏弹剂。检查并记录全部患者术前及术后一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ECD)和角膜中央厚度(CCT);记录全部患者手术中超声乳化时间,并对术中超声乳化时间超过5 s者进行标记。患者CECD及CCT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两组CECD与手术持续时间的相关性,使用Person相关系数进行评价。 结果术前OVD1组和OVD2组患者的CECD分别为(2582±344)个细胞/mm2和(2578±322)个细胞/mm2 ;术后一个月OVD1组和OVD2组患者的CECD分别为(2241±547)个细胞/mm2和(2152±580)个细胞/mm2。经t检验,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7,0.16 ;P>0.05)。其中,术中超声乳化时间超过5 s的患者,术前OVD1组和OVD2组患者的CECD分别为(2491±370)个细胞/mm2和(2566±329)个细胞/mm2 ;术后一个月OVD1组和OVD2组患者的CECD分别为(2123±532)个细胞/mm2和(1933±572)个细胞/mm2 。OVD2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失明显高于OVD1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 ,P<0.05)。术前OVD1组和OVD 2组患者的CCT分别为(518.6±32.7) μm和(514.0±29.1) μm;术后一个月OVD1组和OVD2组患者的CCT分别为(533.1±36.7) μm和(526.7±36.8) μm。经t检验,术前与术后一个月两组患者的CCT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1,-1.15 ;P>0.05)。其中,术中超声乳化时间超过5 s的患者,术前OVD1组和OVD2组患者的CCT分别为(519.3±37.6)μm和(516.3±30.8)μm;术后一个月OVD1组和OVD2组患者的分别为(537.3±40.8)μm和(531.5±39.2)μm。经t检验,两组患者CCT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 -0.09;P>0.05)。OVD1组和OVD2组患者的CECD与术中超声乳化时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评价呈正相关,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8,0.36;P<0.05)。 结论与爱维黏弹剂相比,DisCoVisc黏弹剂有更好的黏着性和弥散性,同时在白内障手术使用更大的超乳能量时,能够更好的保护角膜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