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同时探讨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总结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措施和策略。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确诊为艾滋病(AIDS)患者共156例,将患者随机划分为2组,即对照组(n=78)和干预组(n=7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艾滋病专科责任护士负责实施全程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不同。结果经过护理干预之后,干预组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用药监督、缺乏用药知识、生活不规律、缺乏治疗信心、疗程过长、治疗效果不满意。结论决定艾滋病(AIDS)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比较多,也比较综合,实验结果表明,全程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诸城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免费抗病毒治疗现状,探讨今后策略。[方法]对2006-2010年诸城市治疗的8例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例治疗者的服药依从性好。1例治疗1个月死亡,2例治疗1-2个月停药后,5月内死亡;3例出现药物副反应;6例进行CD4+T淋巴细胞动态检测,其中5例明显提高,1例基本无变化。5例在治者体重不同程度增加,健康状况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结论]抗病毒治疗后多数患者能提高免疫力,存在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HAART)是目前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最有效的方法.截至2011年9月底,我国共有2804个治疗机构开展抗病毒治疗(ART);全国累计133 524例成年患者接受ART,正在治疗106 593例;累计治疗儿童2563例,正在治疗2104例.ART覆盖率由2009年的62.0%上升至2011年9月底的73.5%[1].由于接受ART使患者生命得以延长,目前HIV感染者的数量多于以往,而因为更多HIV/AIDS获得治疗,其相关疾病的死亡人数在过去5年中下降超过10%[2].本文从HAART效果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耐药性及其影响,以及HAART对艾滋病疫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2007年5月,在菏泽市选择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109例,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进行测试。[结果]调查109例,SCL-90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和修订常模(P〈0.01),人际关系因子分高于修订常模(P〈0.01);SCL-90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分之间均为高度正相关关系(P〈0.01);42例(占38.53%)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67例(占61.47%)存在抑郁症状;SAS量表总分、SDS量表总分、SCL-90量表总分与主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分,SAS量表总分、SCL-90量表总分与客观支持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或〈0.05)。[结论]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心理健康水平较差,与其社会支持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和整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艾滋病定点治疗机构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243例患者相关信息,使用SAS 9.2统计软件分析,Excel 2010软件绘图。单因素分析使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比较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人数呈上升趋势,感染的原因主要为同性性传播,经6个月及以上的抗病毒治疗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有不同程度增长(P<0.01)。家庭人均月收入(P<0.05),是否更换过抗病毒治疗方案(P<0.05),社会关系领域(P<0.05),经济费用担忧(P<0.01),服药依从性(P<0.01)及抗病毒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水平(P<0.01)均是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哈尔滨市定点治疗机构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人数持续上升,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随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不断增加,艾滋病患者也将大量出现,形势十分严峻。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已迫在眉睫,对艾滋病患者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减少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上,还体现在减少或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毒株的出现,也是遏制艾滋病流行和传播的重要措施。为此,我国政府于2003年开始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随州市于2003年7月开始采取“统一管理,家庭治疗,定期监测和随防”的治疗模式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现将48例艾滋病患者进行规范化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山东省50岁及以上首次接受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方法 收集2003-2014年底在山东省内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5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基线和治疗后的相关资料,分析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322例,其中男性占76.7%,女性占23.3%;平均年龄为(56.9±6.4)岁;以已婚或同居者为主,占63.4%;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54.3%;基线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是194.0(83.5~301.0)个/mm3,基线时仅不同感染途径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200,P=0.003)。治疗后不同时间段与基线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比较,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治疗前机会性感染情况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均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病毒完全抑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93,P=0.719)。结论 山东省50岁以上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病毒载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后的依从性、免疫学变化和生存情况.方法 选择闻喜县2004年7月1日至2006年底所有纳入免费抗病毒治疗项目,且年满18周岁的HIV/AIDS纳入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0.5、1、2、3、6、9……个月均接受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监测服药依从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和生存情况等.结果 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6.5个月[四分位距(IQR):15.5~20.8个月].经抗病毒治疗前,病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值为154个/μl[四分位距(IQR):81~212个/μl];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不同程度升高,治疗初3个月增长幅度最大,从基线水平的154个/μl上升到220个/μl(P<0.001),随后增长减缓,保持在相对稳定水平.相比基线CO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的病例,<100个/μl的病例治疗初3个月该细胞计数增长幅度更大.病例治疗后第3、12、24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4、0.88和0.87,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做多因素分析发现,控制初始治疗方案(NVP组和EFV/IDV组)变量后,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比较,≥50个/μl的病例存活时间更长,死亡危险比(HR)为0.21(95%CI:0.06~0.68).结论 抗病毒治疗对HIV/AIDS具有较好的免疫学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孙果梅  顾凯侃  程华 《上海预防医学》2018,49(12):971-974, 985
目的了解上海市静安区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管理模式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5—2016年“小组关怀管理模式”组的感染者(150例)和未参加管理模式的对照组感染者(150例)中已接受抗病毒治疗者(共22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其一般情况、生活行为方式、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心理状况和医学应对等信息,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221例HIV感染者中,模式组124例,对照组97例。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比例为86.0%,模式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1.9%和78.4%。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管理模式(β=1.871,P < 0.001)、每月可支配收入(β=0.600,P=0.001)、社会支持利用度(β=0.174,P=0.044)和屈服的医学应对态度(β=-0.153,P=0.003)。结论静安区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小组关怀管理模式”能有效促进感染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但这一管理模式应从覆盖人数和内容方式两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发生继发性耐药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山东省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1∶2匹配病例组和对照组,2015年10月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根据山东省级实验室自建的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耐药数据库和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筛选研究对象。样本量估计为330例(病例110例、对照组220例),研究对象为在山东省存活的HIV感染者、年龄≥15岁、参加抗病毒治疗≥6个月并检测病毒载量(VL)。针对VL>1 000拷贝/ml者进行实验室耐药检测,筛选出继发性耐药者作为病例组,非继发性耐药者为对照组。采用EpiData 3.1软件和SPSS 22.0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继发性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共288例(病例组103例、对照组185例)。病例组年龄为(37.62±1.06)岁,对照组年龄为(37.90±0.74)岁,以男性、已婚/同居者、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汉族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治疗时间<1年相比,治疗时间1~3年和>3年的OR值分别为8.80(95% CI:3.69~21.00)、3.00(95% CI:1.20~7.53);与未漏服相比,漏服比例>25.0%的OR值为15.41(95% CI:4.59~51.71);本人领药OR值为0.22(95% CI:0.07~0.74)。结论 HIV感染者的治疗时间、漏服比例、本人领药为其抗病毒治疗继发性耐药的影响因素。治疗时间≥1年、漏服药物比例>25%为继发性耐药的危险因素,本人领药为继发性耐药的保护因素。应加强治疗优化的干预力度,提高HIV感染者本人对服药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我国跨省流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免费抗病毒治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1-2015年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工作数据,采用描述性和趋势检验分析跨省流动HIV/AIDS抗病毒治疗历年变化趋势和主要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该人群抗病毒治疗覆盖面的主要因素。结果 跨省流动HIV/AIDS占比从2011年的7.1%(17 784/250 645)提高到2015年的10.3%(54 596/528 226)(Z=51.38,P<0.000 1),跨省流动HIV/AIDS抗病毒治疗比例由2011年的37.3%(6 641/17 784)逐步上升到2015年的71.0%(38 783/54 596)(Z=96.23,P<0.000 1),已与2015年非跨省流动HIV/AIDS抗病毒治疗比例接近(71.5%,338 654/473 6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跨省流动HIV/AIDS中,女性、≥50岁年龄组、汉族、已婚/有配偶、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男男性行为感染、首次随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μl、通过医疗机构检测或重点人群检测发现HIV感染者、现住址在城市者抗病毒治疗比例较高。结论 不同特征的跨省流动HIV/AIDS抗病毒治疗比例不同,需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尽早将跨省流动HIV/AIDS纳入抗病毒治疗规范化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李宵  刘洁 《现代预防医学》2019,(23):4368-4371
抑郁在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普遍存在,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心理健康,目前针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因此本文回顾了国内外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的相关文献,并着重综述了影响该人群抑郁的因素,以期为防治或缓解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武汉市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现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面对面匿名调查。结果 在调查的451名PLWHA中,服药依从性均数为98.73%,其中,有414人(91.8%)服药依从性≥ 95%,37人(8.2%)服药依从性<95%。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时间>24月(OR=0.383,95%CI:0.191~0.767,P=0.007),歧视感知高(OR=0.980,95%CI:0.961~0.999,P=0.042)的PLWHA服药依从性越差。结论 武汉市PLWHA服药依从性较高,应加大对治疗时间较长,歧视感知水平较高的人群的关注,探索干预性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新确诊HIV/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意愿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12月30日—2018年12月30日在我中心新确诊的HIV/AIDS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变化及抗病毒治疗意愿。结果 新确诊HIV/AIDS患者抑郁发生率为59.58%,焦虑发生率为59.17%;干预后,2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得分和抑郁、焦虑发生率均比干预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干预后实验组SDS、SAS得分和抑郁、焦虑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实验组接受抗病毒治疗人数比例(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2,P=0.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提高新确诊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意愿,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相似文献   

15.
Before the advent of effective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ART), the sexuality of people living with HIV was mostly discussed in terms of risk. To assess the extent to which ART allows people living with HIV to regain a regular sexual life, we surveyed all HIV-infected people treated in four hospitals in Northern Thailand and a control group from the general population matched by sex, age and residence. Data included socio-demographic and health characteristics, frequency of sexual intercourse in the last month and condom use.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people living with HIV less often live in steady partnership (50% of the HIV-infected people versus 79% of the controls). After adjusting for factors known to influence sexuality, their probability of being sexually active was estimated to be about half that of the controls. When sexually active, men had a reduced sexual activity compared to controls (2.8 intercourse in the last month versus 4.0), while levels of reported sexual activity were similar among women (2.2 versus 2.8, respectively). Consistent condom use was high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 HIV (66% for women and 70% for men).  相似文献   

16.
中国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PLWHA)数目逐年增长,有关PLWHA的心理健康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确诊HIV初期和艾滋病期的心理问题相对而言更严重,容易出现心理危机。目前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多运用于其他疾病,在PLWHA的运用较少。本研究综述PLWHA危及期的心理特点及危机干预在PLWHA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08-2014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随访管理工作进展。方法 采用随访干预、CD4+T淋巴细胞(CD4)检测和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3个指标分析随访管理工作进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2008-2014年数据库,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全国HIV/AIDS的随访干预率由2008年的55.7%上升到2014年的94.7%,CD4检测率由2008年的48.4%上升到2014年的88.3%,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率由2008年的48.3%上升到2014年的91.1%。3项指标均逐年增长,经趋势χ2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干预:χ2=180 466.733,P<0.01;CD42=35 982.374,P<0.01;配偶检测:χ2=43 108.270,P<0.01)。注射吸毒途径HIV/AIDS随访干预率和配偶检测率较低,监管场所HIV/AIDS的3项指标均较低,感染途径不详者3项指标最低。结论 我国HIV/AIDS随访管理指标显著提高,HIV/AIDS得到有效随访管理服务。今后要加强注射吸毒途径感染以及监管场所HIV/AIDS的随访管理工作,首诊时加强个人信息的收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国艾滋病高发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家庭的社会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情况,为评估救助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在某艾滋病高发区,随机采访了155户有HIV/AIDS家庭并进行问卷调查,包括HIV/AIDS 256人。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感染/发病状况、社会心理及社会支持现状。结果HIV/AIDS以有偿献血为主(96.5%),其中55.9%的人认为自己半年来心情不好,83.2%的人回答患病对夫妻感情无影响,有60%以上的人感觉患病前后家人和周围的人对待自己和以前一样。政府和社会在近几年的救助力度在逐年加大。结论政府的相关政策和社会的救助措施在减少艾滋病对农村高发地区家庭的社会心理影响方面已经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江苏省南京市及山西省运城市两地2004年6月至2014年6月间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HIV/AIDS)终止抗病毒治疗(ART)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队列分析,以开始治疗时间作为进入队列时间,Kaplan-Meier法绘制ART终止治疗、死亡、停药的累计发生率曲线, 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运城市纳入分析1 006人,ART随访时间M=49.59(QR:20.02~92.84)个月;南京市纳入分析976人,ART随访时间M=19.93(QR:11.48~34.07)个月。运城、南京地区ART治疗3个月、6个月、1年、2年、4年、8年终止治疗累计发生率分别为8.19%、9.23%、11.08%、13.75%、17.74%、27.66%,3.01%、5.17%、7.47%、10.97%、17.45%、28.7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停药的风险越低,但死亡风险越高;离异/分居/丧偶者停药的风险较未婚者高;采血浆或输血传播是停药的保护因素,静脉吸毒是停药和终止治疗的危险因素,同性性传播者死亡风险较低。治疗起始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停药的风险越高,死亡的风险越低;观察截止时患者的WHO临床分期越高,则终止治疗、停药、死亡的风险均越高。结论 运城、南京地区ART保持情况整体较好,建议加强年龄较小、离异/分居/丧偶者、静脉吸毒者、开始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现时WHO临床分期较高者的干预,以减少停药。加大检测覆盖面,尽早发现及治疗,以减少HIV/AIDS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