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索我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模式下医保基金监管机制,有助于促进诊疗行为规范,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确保基金安全和参保人的权益。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并借鉴国内外医保基金监管机制。建议完善医保基金监管体系,加强多方协同联动机制;构建以结果为导向、以过程监管为核心的监管指标体系,建立智能监管系统;日常监管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建立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下基金监管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医保覆盖率显著提高, 医保政策不断推陈出新, 传统的人工审核方式已无法满足医疗机构对医保基金高效监管的需求。针对这一情况, 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面向重点监管的药品和诊疗项目, 通过构建智能化审核规则、设计审核触发点和违规医嘱拦截等级、设立系统运行前准备制度和持续改善机制, 成功建立了医保智能审核系统, 实现了对医保基金违规使用行为的事前审核、事中控制。2021年3月, 医院正式启用该系统, 同年4—9月医院门诊医保拒付金额和数量分别为10 587元和72笔, 较2020年同期下降了79.21%和77.50%, 有效提升了医保基金监管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徐州市DRG-PPS智能监管平台数据,为基于医保基金大数据智能监管DRG支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22年4-12月徐州市六家三级医院触发的DRG监管规则进行整理,分析徐州市DRG监管规则触发点及规则内涵。结果:收费问题是基金监管的重点,首批上线的监管规则覆盖病种较少,恶性肿瘤相关诊断的病例是触发规则最多的病种,病案首页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结论:智能监管可使医疗行为更加规范,医院、医保应协同管理,共同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相似文献   

4.
加强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对保障医保基金安全运行、提高基金使用效率、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具有重要意义。医保费用智能审核系统的应用为医保基金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以辽宁省医保费用智能审核系统应用情况为例,分析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及成效,最后从系统优化、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医保费用智能审核系统应用的优化对策,不断提升智能监控效能,守护医保基金安全,为医保同仁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5.
构建全面实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后的医保基金监管指标体系,有助于对医疗机构高套编码、缩减必要医疗服务、低标准入院、分解住院等非预期行为进行有效监管。文章根据结果导向、过程管理、全面客观的原则,基于医疗服务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的事前、事中、事后3个环节构建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闭环下的医保基金监管指标体系。建议监管指标应适时调整,指标监管应与规则监管相结合,建立基于指标体系的智能监管系统,及时提示基金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随着DRG支付改革以及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医院医保基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日渐突出,违规违法使用医保基金及欺诈骗保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医院必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保基金的不合理使用,保障基金安全稳健运行。方法:从医院医保基金监管体系的建立、监管流程的设计、大数据智能分析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利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对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探索与实践,院内外病历质控缺陷占比均逐年下降,DRG评价指标逐年优化,次均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医保基金使用监管显成效。结论:综合监管体系的建立可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为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医院必须及时强化监管手段,创新监管模式,优化监管流程,加强医保基金源头治理,保障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医保智能审核推送的违规信息进行分析,对提高智能监管工作效率、优化智能监管系统提出建议。方法 对某三甲医院2021年8—12月智能审核反馈的数据分类汇总,对医保违规信息、涉及金额、申诉成功及监管规则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该医院对智能审核反馈的8个方面14366条医保支付违规记录进行分析,经申诉,确认违规记录3730条,确认违规记录占比25.96%、金额占比5.48%。结论 国家医保信息平台智能监管系统在控制基金不合理支出方面有成效,但也存在反馈违规信息不符合临床实际、医院申诉工作量大、监管滞后等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前,跨省异地就医的医保基金监管未能匹配就医需求的增长,存在伪造变造票据材料、医保报销“信息差”、冒用他人身份、过度诊疗等欺诈骗保风险。对此,设计了基于客观数据、引入智能审核、规范各方权责、加强部门联动的跨省异地就医医保基金监管路径,以期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医保基金监管最终体现在医保收费监管上,三甲公立医院作为医保基金重要的使用者,应转变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率与质量。本文分析了某三甲公立医院医保收费监管的现状,并针对监管制度建设、监管人员素质、医护人员规范收费意识以及监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升公立医院医保收费监管的水平,提高医院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科学设计DRG付费模式下医保基金监管指标阈值边界及其测量策略,对医疗机构和医保运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识别,有助于实现全流程、全周期的医保基金智能监测,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方法:根据科学设定、精准识别、分类分层的设计理念,基于全国部分DRG试点城市运行数据模拟结果,确定指标阈值边界类型和测算方法。结果:根据内涵及导向将监管指标阈值边界划分为上界、下界、上下界,并基于政策需求、专家判断和统计原理构建DRG付费模式下医保基金监管指标阈值设计思路。结论:政策阈值应与改革目标同步并动态调整,不断完善统计阈值测算方法,提升识别精度和效率,阈值风险识别技术置入智能监管平台,强化人工审核。  相似文献   

11.
医疗监管的目的是保障医保基金安全合理的支出。而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需要健全的监管模式和监督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有的监督机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当的、可行的监督机制,既能保证医疗保险市场的正常发展,又能防止过度监管使医疗市场失去活力。  相似文献   

12.
如何有效使用医疗保险基金和保障参保人的合理权益是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责任。文章阐述了大连市目前的运行现状、在医疗保险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并从完善政策、完善流程、提高定点医疗机构自身管理、扩大宣传力度等6个方面阐述了解决难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月强 《卫生软科学》2022,(1):17-19,25
医保基金监管具有重要的政策基础与法律依据,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是国家和地方各级医保行政部门的共同法定职责.当前,医保基金监管存在执法依据不统一、监督意识不牢固、内部监管责任不到位、监督基础投入不合理、行政执法力量不匹配等诸多问题.面对新的医保改革形势,建议加强法治适用、强化监管意识、落实医药机构责任、保证执法投入、创新协议...  相似文献   

14.
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监管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合理支付是医保基金管理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我国医保事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舞弊和浪费要提高医保基金运行效果,需要建立完善的医保基金监管体系。在分析了我国医保基金运作和管理特殊性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监管经验和反舞弊理论,从基金内部治理结构、外部监管和审计等角度阐述了如何完善我国医保基金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5.
医疗服务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医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以上海市闸北区为案例,阐述了如何以监控指标为基础、以监控规则为核心、以系统功能为手段,建设医疗服务监管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从海量数据中筛查出可能的违规行为,提升医疗服务监管水平,促进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监管转变,正确指引医生进行合理医疗,有效阻止医疗问题发生,对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医保智能化管理在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提升基金绩效的实践中获得显著成效。方法:医院配合医保经办管理部门构建事前提醒、事中自律和事后分析的涵盖医保、医院和医生各层面的立体监控体系,并同时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医保智能化控费管理系统,包括辅助用药和抗菌药物的管理、完成医保办的各类医保控费指标和高值耗材的管理等。结果:全院药占比由2016年的38.59%下降到2018年的30.12%;医保住院病人人均费用逐年下降;结论:该医保控费体系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医保基金安全面临重大挑战,而当前的医保基金监管体系存在局限性,对此,我国提出将信用管理引入医保基金监管。信用管理可对现有医保基金监管体系形成有效补充,能够拓展医保监管内容,引导医疗机构合理使用医保基金;延伸医保监管时效,保证基金监管力度;补充医保监管手段,引导医疗机构自觉约束服务行为。为最大化实现信用管理的目标,需构建起一套适用于定点医疗机构的信用评分指标体系,以及综合多指标来源的信用监测及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信用结果在医疗机构监管中的作用和流程,使信用管理起到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效力,最终形成完善的医保信用管理制度体系,保障信用管理体系对定点医疗机构发挥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组建医疗保险医疗管理专家组、设立医疗保险监督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医疗保险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强化社会监督力量等方面阐述完善医疗保险监督管理体系的几点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