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9—2019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与早死概率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适合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整体防治策略提供相关基础。方法 分析2009—2019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数据,并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以及早死概率相关公式计算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早死概率、平均增长速度以及预测值等指标。结果 2009—2019年中国心血管病总人群、男性、女性、城市和农村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3.67%、 3.54%、 2.12%、 0.60%、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值P<0.05);各年心血管病死亡率水平男性始终较女性高,农村高于城市。各年龄组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长,但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速度最快的是1~4岁组(AAPC=-6.44%, P<0.05),下降速度最慢的是15~<45岁组(AAPC=-0.10%, P<0.05)。居民心血管病早死概率由2009年的7.83%下降到2019年的6.41%,下降速度为0.86%;男性、女性、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0-2019年中国人群主要伤害死亡水平和变化趋势, 为伤害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9年全国疾病监测地区主要伤害死亡数据, 通过计算4种主要伤害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来描述主要伤害死亡状况, 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19年伤害标化死亡率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AAPC=-3.5%, P<0.001), 意外跌落标化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AAPC=1.0%, P=0.104)。主要伤害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波动上升趋势, 50~79岁人群意外跌落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50~岁组AAPC=3.9%, 60~岁组AAPC=5.6%, 70~岁组AAPC=4.6%, 均P<0.001)。男性主要伤害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男性道路交通事故和溺水下降速度较女性更快(男性道路交通事故组AAPC=-5.3%, 女性道路交通事故组AAPC=-3.8%;男性溺水组AAPC=-4.0%, 女性溺水组AAPC=-3.5%, 均P<0.001), 女性自杀及后遗症下降速度较男性更快(女性AAPC=-6.4%, 男性A...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4-2018年中国≥65岁老年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预测2019-2023年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方法利用2004-2018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中老年居民死亡数据,分析不同性别、城乡、地区的慢性病粗死亡率、年龄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及变化趋势。采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计算年龄标化死亡率;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拟合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全时间段内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及95%可信区间;采用对数线性模型预测年龄标化死亡率。结果2004-2018年我国老年居民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从4697.05/10万降至3555.35/10万,平均每年下降2.0%(95%CI:-2.7%~-1.3%)。不同性别、城乡、地区间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AAPC=-2.1%,95%CI:-2.8%~-1.3%)、中部地区(AAPC=-2.8%,95%CI:-3.4%~-2.1%)下降速度均快于西部地区(AAPC=-0.8%,95%CI:-1.8%~0.2%)。慢性病死亡构成比从89.82%上升至91.41%,平均每年上升0.1%(95%CI:0.1%~0.2%)。预计至2023年,男性年龄标化死亡率(3906.23/10万)仍高于女性(2708.43/10万);农村年龄标化死亡率(3283.20/10万)与城市(3250.01/10万)相接近;西部地区(3782.48/10万)与东部地区(3037.01/10万)、中部地区(3249.24/10万)的年龄标化死亡率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结论2004-2018年我国老年居民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死亡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建议以老年人群中男性居民和西部地区居民作为今后慢病防控关注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990—2019年江苏省甲状腺癌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s)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对1990—2019年江苏省甲状腺癌的标化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s率进行描述分析,用Joinpoint软件对其标化率进行趋势分析,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结果1990—2019年江苏省甲状腺癌标化患病率由5.22/10万增至14.68/10万,标化发病率由0.84/10万增至1.80/10万,标化死亡率由0.35/10万减至0.28/10万,标化DALYs率由8.34/10万减至6.91/10万。甲状腺癌的标化患病率(AAPC=3.6%,P<0.05)和标化发病率(AAPC=2.9%,P<0.05)总体呈上升趋势,分性别趋势方向一致,男性增长趋势高于女性。标化死亡率(AAPC=-0.9%,P<0.05)和标化DALYs率(AAPC=-0.6%,P<0.05)总体呈下降趋势,女性趋势方向与总体一致,但男性呈上升趋势。结论1990—2019年江苏省甲状腺癌标化患病率和标化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呈下降趋势,男性标化患病率、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均呈增长趋势,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1990—2019年中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食管癌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自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采用R 4.1.1软件的apc包对1990—2019年中国食管癌发病及死亡数据进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果 中国男性和女性食管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在1990—1997年呈下降趋势,1998—2003年呈上升趋势,2004—2019年呈下降趋势,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男性和女性食管癌发病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1.5%和-3.9%,死亡率的AAPC分别为-1.9%和-5.1%。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年龄效应在男女性中均呈现上升趋势;男性和女性的时期效应总体随时间推移而下降,以1990—1994年为对照,2015—2019年女性发病和死亡的时期RR值下降到0.37(95%CI:0.33~0.42)和0.27(95%CI:0.24~0.32),男性发病和死亡的时期RR值下降到0.66(95%CI:0.62~0.71)和0.60(95%CI:0.57~0.64);食管癌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HIV/AIDS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及其年龄-时期-队列效应,为我国HIV/AIDS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获取GBD 2019关于中国HIV/AIDS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时间趋势分析,计算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运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探讨影响中国HIV/AIDS发病率及死亡率风险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以及出生队列效应。结果 1990—2019年,中国HIV/AIDS男性疾病负担高于女性。标化发病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AAPC为3.28%),2006—2014年开始下降(APC为-8.46%),标化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AAPC为7.06%)。青壮年人群(15~19岁组至25~29岁组)和老年人群(65~69岁组至75~79岁组)发病率的年龄效应呈现上升趋势,男性最大RR为2.23,女性为1.84,65~69岁组(RR男性为1.23,女性为1.22)之前死亡率的年龄效应变化趋势男女一致,之后男性上升,女性下降。发病率时期效应先上升后下降,转折点为2004...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以了解其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资料,选取发病率、死亡率、DALYs等疾病负担指标,采用joinpoint模型分析1990—2019年我国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数为36.84万人,死亡数为9.35万人;发病数,因乳腺癌造成的DALYs、YLLs、YLDs均在50~54岁达到峰值。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AAPC=4.7%,P0.05)、死亡率(AAPC=2.2%,P0.05)、DALY率(AAPC=1.8%,P0.05)、YLL率(AAPC=1.6%,P0.05)和YLD(AAPC=4.7%,P0.05)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AAPC=-0.2,P0.05)、标化DALY率(AAPC=-0.2%,P0.05)和标化YLL率(AAPC=-0.3%,P0.05)均呈下降趋势。发病率和YLD率在各年龄段均显著上升,均在25~29岁上升幅度最大,死亡率、DALY率和YLL率在65岁及以上女性人群呈显著上升趋势,在54岁及以下女性人群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 1990—2019年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及标化DALY率有下降趋势,乳腺癌对我国女性仍有巨大威胁,疾病负担十分沉重,应持续加强乳腺癌的筛查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2000-2019年道路交通伤害死亡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2000-2019年天津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天津市全人口全死因监测数据库,户籍人口数据来源于天津市公安局。分析2000-2019年天津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数据,计算不同性别和地区的构成比、粗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和过早死亡概率。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不同人群的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00-2019年,天津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26 919例,城市男性占比从21.28%下降到18.38%,城市女性从7.01%下降到6.28%;农村男性从59.16%下降到55.59%,农村女性由12.55%上升到19.75%。2000-2019年全市道路交通伤害粗死亡率为14.08/10万~7.8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28/10万~5.51/10万,过早死亡概率为0.70%~0.38%。死亡率和过早死亡概率在研究期间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进入快速下降期。2000-2019年男性标化死亡率为20.97/10万~8.01/10万,女性为5.10/10万~2.85/10万。男性死亡水平高于女性,下降速度快于女性。2000-2019年城市标化死亡率为6.99/10万~2.46/10万,农村为19.85/10万~8.75/10万。农村死亡水平高于城市,近年来下降速度较快。农村男性是交通事故死亡水平最高的群体,从2016年起进入快速下降期,2016-2019年标化死亡率APC为-18.55%。结论 全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水平已出现下降拐点,且近几年进入快速下降期,近年来对交通事故所开展的干预措施较为有效,未来交通事故防控的重点人群是男性、农村居民和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江苏省无锡市2008—2019年跌倒死亡导致的疾病负担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8—2019年无锡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计算跌倒死亡率和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以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 AAPC)分析变化趋势及对期望寿命增量的贡献。结果 2008—2019年无锡市居民跌倒粗死亡率AAPC为7.0%(95%CI:4.8~9.4)(P<0.05)和标化死亡率AAPC为3.7%(95%CI:1.4~6.0)均呈上升趋势(P<0.05)。2008—2019年因跌倒死亡中,女性占比达到57.62%,略高于男性,且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达到89.98%。2008—2019年因跌倒死亡导致的期望寿命平均下降了0.11岁(6.43%),且对女性影响大于男性。2008—2019年全人群和60岁及以上老年人因跌倒死亡导致的YLL率均呈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3.3%(95%CI:1.2~5.5)(P<0.05)和4.5%(95%CI:2.0~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12-2021年江苏省5~24岁儿童青少年的伤害死亡情况和流行特征及逐年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12-2021年江苏省5~24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资料,计算儿童青少年交通事故、溺水、自杀和跌倒的标化死亡率,以及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计算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儿童青少年前4位伤害死亡特征及趋势。结果 2012-2021年江苏省5~24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谱大致相同,前4位伤害类型都是交通事故、溺水、跌倒和自杀。儿童青少年伤害总死亡人数16 052人,标化死亡率为9.58/10万,总体伤害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AAPC=-3.450%,P=0.055)。2012-2021年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AAPC=-9.406%,P<0.001);溺水和跌倒的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但自杀标化死亡率在近10年呈上升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AAPC=9.000%,P=0.001)。总体伤害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男性和女性自杀呈上升趋势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APC=9.420%和AAPC=9.607%,均P<0.05)。女性交通事故、溺水标化死亡率和男性交通事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女性交通事故AAPC=-7.364%,女性溺水AAPC=-5.352%,男性交通事故AAPC=-10.242%,均P<0.05)。城市和农村交通事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APC=-7.899%和AAPC=-9.421%,均P<0.001);自杀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APC=11.009%和AAPC=7.528%,均P<0.05)。结论 2012-2021年江苏省近10年儿童青少年的总体伤害情况有所改善,但自杀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应重点关注该年龄段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儿童青少年自杀的防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人群道路交通伤害(road traffic injuries, RTIs)的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为中国RTIs防控提出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9, GBD 2019)数据库,选取中国1990―2019年RTIs的死亡数、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of life years, DALYs)、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ost due to disability, YLDs)、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ears of life lost, YLLs)、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APC)、DALYs率、YLDs率、YLLs率等指标,利用Joinpoint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人群RTIs的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结果  1990―2019年中国人群RTIs的死亡率(AAPC=-0.47%, P<0.001)、DALYs率(AAPC=-0.87%, P<0.001)、YLL率(AAPC=-1.47%, P<0.001)呈先升后降的趋势,YLDs率(AAPC=2.85%, P<0.001)则逐年增加。2019年中国人群RTIs死亡数为25.00万人,因RTIs造成的YLL占DALY的81.64%;男性的死亡数(率)、YLL数(率)为女性的3倍,YLD数、YLDs率亦高于女性。中国RTIs的死亡率、DALYs率以及YLLs率在0~14岁儿童均有所减轻。老年群体中死亡率、YLLs率在<65岁人群中呈下降趋势,DALYs率以60岁为界,在老年人口中呈上升趋势,YLDs率在各年龄段呈上升趋势。结论  1990―2019年中国人群RTIs疾病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然面临着总体疾病负担较高、老年群体疾病负担加重、男性疾病负担远高于女性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对RTIs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4-2018年中国<1岁组儿童低出生体重儿死亡水平与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公开出版的《2004-2018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分析我国<1岁组儿童在不同性别、城乡、地区的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构成比及变化趋势。分析城乡、东/中/西部地区不同性别<1岁组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构成比及变化趋势。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拟合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时间变化趋势,计算各时间段内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全时段内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及其95% CI结果 2004-2018年<1岁组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幅度为-8.0%(95% CI:-10.6%~-5.4%),不同性别、城乡、地区间的差异逐渐缩小。2004-2018年<1岁组低出生体重儿死亡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年平均上升幅度为1.6%(95% CI:0.1%~3.2%)。<1岁组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城市(38.74/10万)高于农村(30.44/10万),城市<1岁组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年平均下降速度(-3.4%,95% CI:-7.0%~0.3%)低于农村(-9.3%,95% CI:-12.0%~-6.6%);<1岁组男童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36.25/10万)高于女童(28.22/10万);西部地区<1岁组儿童低出生体重死亡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变化为3.2%(95% CI:1.7%~4.8%),变化速度高于东部地区的-0.5%(95% CI:-2.3%~1.4%);不同城乡、地区间<1岁组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男童均高于女童。结论 2004-2018年<1岁组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建议以男童和中、西部地区儿童作为今后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赤水市居民死亡率和早死损失寿命年变化趋势,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9年赤水市死因监测资料,计算赤水市居民期望寿命、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YLL)率和标化YLL率,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15—2019年赤水市居民期望寿命从74.86岁增至75.81岁,粗死亡率呈稳态趋势(AAPC=-0.98%,t=1.996,P=0.067);标化死亡率从739.62/10万下降到680.81/10万(AAPC=-1.79%, t=-4.153,P=0.025),YLL率从185.65‰下降到174.14‰(AAPC=-2.07%, t=-3.344,P=0.044),标化YLL率从159.92‰下降到145.67‰(AAPC=-2.72%, t=-3.839,P=0.031),男性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YLL率和标化YLL率均高于女性。各年龄组中,5~14岁、30~44岁和60~74岁组粗死亡率和YLL率下降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年间,前五位死因均是: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和意外跌落,其变化趋势呈稳定状态。结论 赤水市期望寿命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YLL率和标化YLL率均呈下降趋势,应重点加强慢性非传性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意外跌落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中国30~70岁居民1990-2019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四大慢性病死亡趋势, 预测2030年我国四大慢性病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3.4.1的情况。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四大慢性病1990-2019年疾病负担数据, 利用年龄-时期-队列的贝叶斯模型预测2020-2030年我国慢性病死亡情况及2030年SDGs 3.4.1的实现情况。结果 1990-2019年我国四大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ASR)呈下降趋势, 预测我国30~70岁居民四大慢性病死亡数将由2020年的296.12万例增加至2030年的318.50万例, ASR将由2020年的308.49/10万下降至2030年的277.80/10万, 与2015年的330.46/10万相比, 2030年仅下降15.94%, 其中男性下降18.73%, 女性下降14.31%。另外心脑血管疾病下降25.09%, 癌症下降4.76%,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下降37.21%, 而糖尿病基本不变。结论我国30~70岁居民1990-2019年四大慢性病ASR呈下降趋势, 但按目前的下降速度至203...  相似文献   

15.
赵鹤  魏晓敏  尹素凤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2):1468-1471
目的 分析1988—2017年中国胃癌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为制定胃癌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数据来源于WHO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采用SPSS 22.0汇总和计算1988—2017年中国胃癌死亡率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 结果 1988—2017年间,中国居民城市男性、城市女性、乡村男性、乡村女性的胃癌标化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分别为-2.45%、-2.80%、-2.28%、-2.88%,期间城市男性与城市女性胃癌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基本没有变化;乡村男性1988—2008年间(APC=-1.19%,P<0.01)与2008—2017年间(APC=-4.71%,P<0.01)不同,乡村女性1988—2004年间(APC=-1.32%,P<0.01)与2004—2017年间(APC=-4.83%,P<0.01)不同。城市男性、城市女性、乡村男性、乡村女性胃癌截缩死亡率AAPC分别为-2.49%、-3.03%、-3.27%、-4.19%,城市女性、乡村男性、乡村女性胃癌截缩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与其标化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而城市男性胃癌截缩死亡率仅在1988—1996年期间有下降(APC=-4.91%,P<0.01),1996—2017期间无下降趋势。城市居民中,除男性50~54岁、女性65~69岁胃癌死亡率无下降趋势以外,其他年龄组均呈下降趋势;乡村居民中,除男性30~34岁及75~84岁、女性25~39岁及80~84岁胃癌死亡率无下降趋势以外,其他年龄组均呈下降趋势。 结论 1988—2017年期间中国居民胃癌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的趋势在城乡之间有差异,乡村居民胃癌死亡率下降幅度高于城市居民,不同年龄之间胃癌死亡率下降趋势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4—2019年武汉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自杀死亡率变化趋势,了解武汉市老年人群自杀死亡疾病负担,为开展老年人群自杀干预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武汉市死因监测信息系统收集的2014—2019年武汉市户籍居民死亡年龄≥60岁的老年人群自杀死亡个案资料。分别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所致损失寿命年(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对不同性别与地区间老年人群自杀死亡率进行比较,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进行趋势分析。结果2014—2019年武汉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共报告自杀死亡1010例,自杀粗死亡率介于(7.60~10.77)/10万,老年男性自杀死亡率高于老年女性,农村老年人自杀死亡率高于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自杀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武汉市老年人自杀死亡率整体上随年龄的升高而显著升高,2014—2019年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平均自杀死亡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014—2019年武汉市老年人自杀死亡YLL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AYLL整体保持小幅波动,YLL率和AYLL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武汉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自杀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农村老年男性,老年人自杀死亡导致的疾病负担较重,需采取多种针对性措施以预防和减少老年人自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厦门市老年人口死亡特征,评价老年人口主要死因的影响程度及变化趋势。方法应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老年保健效益指数(GEI)等统计指标,对2002-2009年厦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09年间老年人口死亡总数为42 435人,占全部死亡人数的72.43%,平均死亡率为31.11‰。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等,前五位死因占总死亡的84.68%,全死因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占总死亡的90.59%。主要疾病的GEI顺位为恶性肿瘤、意外伤害、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大多数死因的GEI高于0.5,女性普遍高于男性。与1987-1997年统计结果比较,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各主要疾病的GEI也有所下降。结论厦门市老年人口主要死因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是影响老年人寿命的最主要原因,应当作为老年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