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利用血液标本制备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质控品。方法 收集健康体检者静脉血标本,离心去除血浆后的红细胞经洗涤后加入0.01 mol/L pH 6.8磷酸盐缓冲液溶解红细胞,在血红蛋白液中加入终浓度555.6 mmol/L葡萄糖,37℃水浴48 h,当HbA1c达到预期值后,4℃透析24 h去除葡萄糖。异常水平质控品(水平2、水平3)分别用水平1与37℃温育生成的高值HbA1c混合而成。结果 葡萄糖浓度≤55.5 mmol/L时,37℃温育24~72 h, HbA1c几乎没有变化;葡萄糖终浓度为555.6 mmol/L,温育48 h即可达到预期值(13.0%~16.0%)。-20℃冰冻保存的质控品,开瓶复融后至少稳定14 d,瓶间均匀性CV均<2.0%,反复冻融8次对结果无影响,-20℃冰冻保存1年结果稳定。结论 采用健康体检者静脉血标本制备HbA1c质控品,稳定性良好、标本易得、方法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HbA1c与血糖浓度动态变化的规律,建立HbA1c反映血糖控制情况的理论基础。方法红细胞在不同浓度葡萄糖生理盐水中孵育,测量不同时间段不稳定型糖化血红蛋白(L-HbA1c)和稳定型糖化血红蛋白(S-HbA1c)值的变化,观察L-HbA1c(1~24h)和S-HbA1c(1~48h)浓度变化,计算两者初级反应时的生成速率,L-HbA1c合成的平衡常数及L-HbA1c与S-HbA1C转换比。结果 L-HbA1c升高程度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4~8h达到最大,至少在8~20h内稳定,在孵育的前2h期间,L-HbA1c浓度增加呈线性,平均生成速率为0.033%/h/mmol葡萄糖/L;L-HbA1c在无葡萄糖的生理盐水中减少到孵育前浓度,平均降解速率为0.018%/h/mmol葡萄糖/L,平衡常数为1.83;S-HbA1c升高程度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平均生成速率为0.003%/h/mmol葡萄糖/L;在无葡萄糖环境中,S-HbA1c浓度在24h内无显著变化。结论通过对HbA1c体外代谢动力学的初步探索,证实血糖控制较为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由于餐后-空腹血糖差造成HbA1c水平差异较大而且还可推算出治疗后HbA1c的急剧变化和平均滞后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溶血法研制适合HLC-723G8分析仪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质控品,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临床标本2份,研制溶血比例,按照制备程序,保存于3种温度,评价自制质控品的稳定性及不同温度下的变化特点。结果自制质控品的溶血比例在80∶1~500∶1,中、高值累积10个月的不精密度分别为1.21%、0.83%,室温颜色变化最快,-20℃保存稳定性300d。结论自制HbA1c质控品按照溶血比例,可使HbA1c水平在HLC-723G8分析仪上顺利被检测到,质控品的稳定性符合国际对HbA1c室内不精密度2%的性能要求,值得临床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海藻糖和葡萄糖联合负载红细胞的最适温度,为冷冻干燥红细胞提供基础。方法分别采用0、0.125、0.25、0.5和1mol/L的海藻糖联合葡萄糖在4℃、25℃和37℃负载红细胞6h。然后检测上清液中游离血红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含量。结果负载液浓度为1mol/L时,3种温度下的细胞溶血程度较重,即上清中游离血红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浓度较高。在浓度低于1mol/L时,25℃负载后,红细胞溶血程度较高。4℃和37℃负载时,上清中游离血红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浓度较低。结论在浓度小于1mol/L时,海藻糖联合葡萄糖在4℃和37℃情况下,负载红细胞后对细胞的损伤较小,能够满足冻存的负载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物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 (1)HbA1c质控物的配制,根据质控物制备要求,利用临床合格全血样本,经多次洗涤制备红细胞悬液,EDTA-K2防凝配制成Hb〉100g/L,Hct〉40%,分析总面积为3.4×106和3.0×106的HbA1c质控物,根据HbA1c质控物含量不同配制成低值质控物1和高值质控物2。(2)质控物分装保存,将配制的低值质控物1和高值质控物2分别按每管5.0μL分装,-20℃冰箱保存。(3)质控物的稳定性观察将配制的低值质控物1和高值质控物2分别进行日内和日间以及12个月的稳定性观察。结果配制的HbA1c质控物1和HbA1c质控物2含量分别为(5.2±0.12)%和(10.1±0.15)%;配制的HbA1c质控物1和HbA1c质控物2其日间和日内CV均小于3.0%,3~12个月配制的HbA1c质控物1和HbA1c质控物2质控结果稳定。将配制的低值质控物1和高值质控物2和伯乐公司提供的HbA1c质控物同时进行1个月的质控应用,制备的两个质控物与伯乐公司的HbA1c质控物两结果间具有良好的同步性。结论自制HbA1c两水平质控物结果稳定,初步应用质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冰冻红细胞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红细胞在冰冻、融化、洗涤后的质控指标,分析不同的保存、融化温度对红细胞的影响.方法各取20袋保养液为输血用复方枸橼酸钠抗凝剂(ACD-B)的全血,于采血后6 d内离心制成红细胞悬液,直接滴入(红细胞表面温度在5℃~10℃)红细胞低温保护剂或将红细胞和保护剂在37℃水浴后(红细胞表面温度20℃~22℃)再保存,-80℃冰冻保存数日后取出融化、洗涤.分别于融化后以及洗涤后立即取样测定红细胞回收率、游离血红蛋白.结果与未经加温而直接保存的红细胞相比,37℃水浴后的冰冻红细胞,融化洗涤后的红细胞回收率明显升高,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减少.结论红细胞及低温保护剂经过37℃水浴后能更好地冰冻保存红细胞.但由于操作条件的限制,红细胞融化、洗涤后必须24 h内输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溶血、脂肪血、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对HCV RNA检测的影响,确认用于核酸检测的标本正确采集、处理及保存的关键控制点。方法应用实时荧光PCR法,采用混样检测+单检的检测模式,对在不同浓度的血红蛋白或甘油三脂下以及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存不同时间后的HCV RNA标本进行检测,对检测的Ct值进行分析。结果小于7.93mmol/L的不同浓度甘油三脂对HCV RNA检测没有影响(P0.05),血红蛋白浓度为97g/L、34g/L、17g/L以及8g/L时,其对HCV RNA检测均有影响(P0.05),当血红蛋白浓度小于5g/L时,其对HCV RNA检测均无影响(P0.05);保存温度在-30℃下4周内,其检测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于37℃条件下,4h内保存的HCV RNA标本检测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的条件下保存72h内,HCV RNA标本检测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的条件下能保存48h(P0.05)。结论甘油三脂浓度小于7.93mmol/L对HCV RNA的检测没有影响,血红蛋白浓度大于8g/L时会影响HCV RNA的检测,用于HCV RNA检测的标本在4℃保存时最好在72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L-精氨酸对不同库存期悬浮红细胞、冰冻保存红细胞氧亲和力P_(50)的影响。方法分别在悬浮红细胞、冰冻红细胞保存前、冰冻红细胞保存解冻后的CPDA或MAP保存液中加入L-精氨酸溶液,使其终浓度分别为5 mmol/L、10 mmol/L、50 mmol/L,分别在库存期0 d、7 d、14 d、21 d、28 d、35 d检测红细胞氧亲和力P_(50)的变化。结果随库存时间的延长,悬浮红细胞、冰冻保存红细胞的氧亲和力P_(50)呈总体降低趋势,尤其在库存期开始2周内降低明显,于库存期14d内下降了15.6%,随后下降较为缓慢,第35天下降了25.4%,在库存期末其值仅为采血当天的74.6%,且冰冻保存红细胞的氧亲和力P_(50)较同库存期悬浮红细胞低;L-精氨酸对冰冻保存红细胞氧亲和力P_(50)的提高作用较悬浮红细胞大,且在冰冻红细胞保存解冻后添加L-精氨酸作用最为显著;终浓度为10mmol/L的L-精氨酸对红细胞氧亲和力P_(50)提高的影响最为明显。结论添加适宜浓度的L-精氨酸对库存期内悬浮红细胞、冰冻保存红细胞的氧亲和力P_(50)有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清与血浆葡萄糖水平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在当前国内实验条件下血浆与血清葡萄糖值的差异,以及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糖值的影响。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4-氨基安替比林及终点法。标本来自门诊查体的30例患者,使用EDTA、肝素抗凝。结果即时血清葡萄糖水平比肝素血浆高约0.1~0.3mmol/L;全血标本37℃水浴1h后,血清葡萄糖水平降低幅度为0.9~1.1mmol/L,血浆糖水平降低幅度为0.5~0.7mmol/L;水浴2h后,与即时血糖水平相比,血清糖水平降低幅度为1.3~1.5mmol/L,血浆糖水平降低幅度为0.7~0.9mmol/L;室温1h后,血清糖水平降低幅度为0.3~0.6μmol/L,血浆糖水平降低幅度为0.2~0.3mmol/L;室温1h后再置水浴1h,血清糖水平降低幅度为0.6~1.2μmol/L,血浆糖水平降低幅度为0.3~0.7mmol/L;室温2h后,再置水浴1h后,血清糖水平降低幅度为1.4~1.8mmol/L,血浆糖水平降低幅度为0.7~1.1mmol/L;室温3h后,血清糖水平降低幅度为0.9~1.3mmol/L,血浆糖水平降低幅度为0.8~1.0mmol/L。采用标本立即离心,再置37℃水浴1h后析出血清,再吸标本,血糖值降低0.5~0.6mmol/L。将肝素防凝血标本离心再置室温1h,血糖降低仅0.08mmol/L。置室温15min后的分离胶血清比即刻离心的分离胶血清葡萄糖低约0.2mmol/L,放置时间对血液标本中葡萄糖的降低呈绝对值改变。结论及时分离肝素防凝或分离胶得到的血浆或血清均可真实地反映患者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免疫凝集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试剂盒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评价,为临床在分析不同方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时提供参考。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方法学评价方案,与美国BIO-RAD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HbA1c(%)的结果进行对比,同时监测放置时间对其结果的影响。结果免疫凝集法线性良好,稀释变异可接受,线性范围为0~5.2g/L,最低可检出限为0.074g/L。日间CV=4.33%,批内CV=3.02%,批间CV=3.39%,总CV=4.51%。血浆中高浓度胆红素、三酰甘油和尿素干扰HbA1c的检测。全血标本4℃条件下放置2周后结果稳定;溶血标本4℃条件下放置6个月结果稳定。结论免疫凝集法检测HbA1c的线性范围、稀释变异均符合临床检测要求,最低可检出限度为0.074g/L,不精密度小于5%。与美国BIO-RAD 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采用在4℃保存的溶血标本作为室内质控品。  相似文献   

11.
人红细胞对糖类摄取的规律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红细胞冰冻干燥保存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一些糖类,特别是海藻糖,能提高一些低等生物或细胞对干燥环境的耐受性,但如何将糖类导入细胞内又是一个挑战.本研究探讨人红细胞对糖类摄取的规律性.于不同温度(4、25和37℃)、不同浓度(0、0.2、0.4、0.6、0.8、1 mol/L)及不同培育时间(1、3、5、7、9小时)条件下检测了红细胞对海藻糖和葡萄糖的吸收率及游离血红蛋白量,并测定了红细胞变性指数.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上升和细胞外糖浓度的增加,红细胞的糖吸收率也随之上升,细胞内的海藻糖和葡萄糖浓度分别可以达到30 mmnol/L和40 mmol/L以上.但孵育时间对海藻糖和葡萄糖的吸收率影响不同,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内海藻糖浓度呈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而葡萄糖吸收率则呈稳定上升的趋势.但是糖吸收过程对红细胞的游离血红蛋白和变形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海藻糖,这主要来源于渗透压伤害.结论:红细胞的糖吸收率与孵育温度、外源糖浓度和孵育时间的关系密切,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的糖吸收效率也较高,但此过程对红细胞有一定的伤害,这可能会影响糖类在红细胞冰冻干燥保存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今后的研究工作应集中于如何处理细胞伤害和糖吸收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糖化血红蛋白液体质控物的制备及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液体质控物.方法 收集每次标本测试完后剩余的新鲜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全血(HbA1c<6.0%、HbA1c>11.0%),用复合保护剂制备HbA1c检测用液体质控物,用高压液相硼酸盐亲和层析法和高压液相法观察其在室温(18~25 ℃)、4~8 ℃、-20 ℃时的稳定性.结果 用复合保护剂制备HbA1c检测用液体质控物具有与人全血性状相近,不需复溶,储存时间长,在室温(18~25℃)可保存1个月,在4~8 ℃至少可保存6个月、在-20 ℃的条件下至少可保存27个月.结论 该液体质控物不需复溶、稳定时间长.  相似文献   

13.
自制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品保存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是利用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现有血液标本资源,建立自制室内质控品技术。随机选取24名A型RhD阳性的健康献血者,分别采集静脉血4ml,采用析因设计方法,根据使用抗凝剂种类、是否添加红细胞保存液以及标本每日室温存放时间,将24个标本随机平均分成8组,将所有盛装标本的试管盖帽后4℃保存,每天在室温放置1小时或2小时。分别在保存的0、7、14、21、28、35天测定所有标本的ABO、RhD血型(记录正反定型的凝集强度)、IgM抗B抗体效价和上清液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并计算其增量值。结果表明:使用ACD-B抗凝剂并添加MAP红细胞保存液,每天室温放置1小时(A282C1)组标本的红细胞损伤最小,各时间点FHb浓度及其增量值均最低(P〈0.01),35天时FHb浓度仅为(245.1±84,5)mg/L。保存过程中A抗原、D抗原及kM抗B抗体反应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现有条件下,可以利用本研究建立的A282C1方案制备出性能相对稳定、可有效保存的能够满足室内质控要求的改良全血室内质控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上海市青浦区低色素人群空腹血糖(FBG)水平的分布情况,探讨该地区人群不同血糖分层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该院门诊就诊的14849例受试者标本,检测其FBG、HbA1c,分析在不同血糖分层下,MCH<27 pg和MCH≥27 pg受试者HbA1c水平的差异。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在FBG<5.6 mmol/L的8160例受试者中,MCH<27 pg的受试者HbA1c水平显著高于MCH≥27 pg的受试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是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2);在FBG为5.6~<7.0 mmol/L的2880例受试者中,MCH<27 pg的受试者HbA1c水平明显高于MCH≥27 pg的受试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但是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在FBG≥7.0 mmol/L的3809例受试者中,MCH<27 pg的受试者与MCH≥27 pg的受试者HbA1c和FB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BG<7.0 mmol/L时,如果MCH<27 pg(低色素人群),其HbA1c水平有假性升高,但MCH对HbA1c的影响会随着血糖的升高(FBG≥7.0 mmol/L)而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适合海藻糖和葡萄糖联合负载红细胞的温度,为冷冻干燥红细胞提供基础。方法分别采用0mol/L、0.125mol/L、0.25mol/L、0.5mol/L和1mol/L的海藻糖联合葡萄糖在4℃、25℃和37℃负载红细胞6h。然后检测负载红细胞内海藻糖和葡萄糖的浓度。结果4℃和25℃下,海藻糖和葡萄糖联合负载红细胞后,进入红细胞的海藻糖和葡萄糖含量相差不大。37℃下负载红细胞后,负载入红细胞的海藻糖和葡萄糖含量均较4℃组明显增高。结论37℃下负载红细胞,更有利于海藻糖和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能够满足冰冻干燥红细胞的负载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细胞内海藻糖对红细胞冻干保存后血红蛋白回收率及ATP水平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负载红细胞,细胞内海藻糖浓度保持恒定,研究细胞外不同浓度的海藻糖对红细胞冰冻干燥保存的影响。方法将浓缩红细胞在37℃,浓度为800 mmol的海藻糖溶液中孵育7 h,制成海藻糖负载的浓缩红细胞,对照组为PBS负载浓缩红细胞,行冻干保存,测定Hb回收率及细胞内ATP水平。将PBS液、浓度为50 mmol、200 mmol、400 mmol的海藻糖溶液与海藻糖负载浓缩红细胞按1∶1比例混匀,行冻干保存及再水化,用氰化血红蛋白试剂盒测定Hb溶血率,计算Hb回收率。结果经海藻糖负载的红细胞冻干保存,Hb回收率(44.46±5.15)%,细胞内ATP水平(1.91±0.33)μmol/gHb,对照组Hb回收率(7.71±2.71)%,细胞内ATP水平(0.88±0.25)μmol/gHb。2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外PBS液组Hb回收率为(10.36±0.97)%,50 mmol海藻糖组,Hb回收率为(33.57±2.89)%,200 mmol海藻糖组,Hb回收率为(38.64±0.54)%,400 mmol海藻糖组,Hb回收率为(18.10±1.9)%。对照组PBS液组与50 mmol组、200 mmol组、40 0mmol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 mmol组与200 mmol组、5 0 mmol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 mmol组与50 mmol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内的海藻糖大大提高冻干红细胞Hb回收率且可保持冻干红细胞正常ATP水平。细胞外的海藻糖对红细胞冻干保存有保护作用,随着细胞外液中海藻糖浓度增加,冻干红细胞Hb回收率减少。  相似文献   

17.
深低温保存Rh阴性血液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确保深低温保存Rh阴性红细胞解冻后的质量。方法取ACD抗凝 ,4℃保存 6d内Rh阴性红细胞悬液或全血离心除去添加剂或血浆的浓缩红细胞 ,将红细胞经 (4 0 % )浓度甘油处理后 ,置 - 80℃冰冻保存。临床需要时 37℃水浴解冻复苏红细胞 ,依次用 9%NaCl羟乙基淀粉溶液 ,0 .9%NaCl羟乙基淀粉溶液 ,0 .9%NaCl各洗涤 1次。用生理盐水羟乙基淀粉溶液悬浮红细胞。结果 35袋冰冻解冻红细胞去甘油后红细胞回收率为(81 .1 7± 1 8.5 ) % ,游离血红蛋白为 (0 .6 3± 0 .1 6 ) g/L ,甘油残留量平均为 5 .3g/L ,体外溶血试验血红蛋白增加率为2 5 .1 9%。结论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临床输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自制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全血质控品制备技术,检测其保存过程中综合性能指标的变化,确定合理的处理流程、保存期限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多人份采集时间≤10 d的B型RhD阴性健康献血者标本,将其混合后离心留取上清血浆,再将混合浓缩红细胞分成2组,MAP组:使用MAP红细胞保养液洗涤2次;Saline组:使用生理盐水洗涤2次。将2组洗涤后的红细胞分别与MAP红细胞保存液、对应混合血浆按照1∶2∶3的体积比混合。选择商品化IgG抗-D试剂做抗-D效价测定,确定出现最后1个2+凝集强度的稀释倍数,并按照此稀释倍数分别在2组质控品中填加相应体积的IgG抗-D。将2组混合悬液分装在硬质塑料试管中盖帽4℃保存,每天在室温放置1 h,分别在保存的0、35、42、49 d检测质控品标本红细胞与标准抗-B的凝集强度、IgM抗-A与反定A细胞的凝集强度、IgG抗-D与RhD阳性O型红细胞的凝集强度、上清液中Na+、K+、LDH、乳酸、FHb浓度、红细胞形态变化以及质控品中细菌繁殖情况。结果保存过程中2组质控品红细胞B抗原、IgG抗D抗体反应活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IgM抗A抗体反应活性虽出现波动(P<0.01),但凝集强度变化均在1+范围内;2组质控品K+、乳酸浓度均随保存时间延长明显增高(P<0.01),但保存35、42d时2组各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组质控品FHb浓度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高,但相同保存时间2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保存49 d时MAP组和Saline组FHb浓度分别为(857.1±301.5)mg/L和(595.3±334.9)mg/L,与保存0d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MAP组部分质控品FHb浓度已经超过中度溶血标准(1 000 mg/L);2组质控品保存末期(≤42 d)红细胞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皱缩并形成棘突,但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2组质控品保存过程中都未见细菌生长。结论本室采用2种方法自制的全血质控品质量无明显差异,保存期都能达到42 d,且管间差异小、抗原抗体反应活性稳定,能够满足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的相关要求,适合在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推广。  相似文献   

19.
全自动酶免疫系统存在进板后降温再升温的过程,使ELISA检测板在37℃条件下实际温育时间缩短,可导致弱阳性样本漏检。为此,我们记录了温育塔内温度变化情况,并改变温育时间,观察不同温育时间下检测结果。1材料及方法1.1样本来源HBsAg质控品(1 IU/mL)、抗-HCV质控品(2 NCU/mL)、抗-HIV质控品(2 NCU/mL)、抗-TP质控品(1NCU/mL)均购自北京康彻思坦公司,HBsAg质控品批号为  相似文献   

20.
人红细胞冻干前负载海藻糖最佳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的实现海藻糖在红细胞冻干保存中的保护作用,关键是克服质膜对海藻糖的非渗透性,使胞质内海藻糖达到有效浓度。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人红细胞负载海藻糖的规律性研究,筛选出海藻糖负载的最佳负载条件并评价海藻糖负载对红细胞各项理化指标的影响。在不同孵育温度(4、22和37℃)、孵育时间(0、2、4、6、8、10小时)、不同负载缓冲液浓度(0、200、400、600、800、1000mmol/L)条件下检测新鲜红细胞对海藻糖的成功负载量及红细胞各项理化指标;在固定负载条件下,对新鲜红细胞和4℃保存72小时红细胞海藻糖负载、游离血红蛋白(FHb)、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红细胞对海藻糖的负载与孵育温度、时间及负载缓冲液海藻糖浓度密切相关。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和负载缓冲液海藻糖浓度的增加,红细胞对海藻糖的摄取量也随之增加。在海藻糖负载最佳条件下,新鲜红细胞和4℃保存72小时红细胞的胞内海藻糖浓度、FHb浓度分别为65.505±6.314mmol/L、66.2±5.002mmol/L和6.567±2.568g/L、16.168±3.922g/L。结论:红细胞负载海藻糖的最佳条件是采用新鲜红细胞,在37℃条件下、海藻糖浓度为800mmol/L的负载缓冲液中孵育8小时,这一条件可使胞内海藻糖达到有效浓度,并保持红细胞细胞理化性质稳定和膜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