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培育中国特色一流科技期刊进程中,一流高校学报与“双一流”建设的融合发展与相互促进的作用。【方法】 以《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的办刊实践为例,从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学术研究、成果转化、学科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分析高校学报对“双一流”建设发挥的服务作用,并总结“双一流”建设对高校学报的反哺作用。【结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系统对接“双一流”建设任务,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助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推进科研成果传播转化、促进交叉学科发展,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交流6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双一流”建设给高校学报带来了核心作者队伍、一流编委队伍、优质稿源,可促进高校学报社会服务能力、学术引领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结论】 中国特色一流高校学报需要与“双一流”建设进行“三位一体”的融合,立足本土、面向世界,让两者并驾齐驱、协调共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所占比例、在科技期刊群中获奖份额与高校产出论文的学术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提升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学术地位具备有利条件和空间。以多年编辑实践,阐述提升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学术地位需要编辑把握组稿方向,开阔视角关注科技创新及高校优势学科的科研动态,对来稿审核资助基金项目与论文研究内容的相符性;关注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文献指标的变化,遴选并培育有学术影响力作者群体。提出用来稿量作为统计数据对期刊文献指标的年度变化规律进行建模、分析以检验编辑工作成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数字科研环境下科技期刊的数字学术服务,选取爱思唯尔(Elsevier)为典型案例,对其所开展的数字学术服务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以期为我国科技期刊开展数字学术服务提供借鉴。【方法】根据科研全流程理论,从科研准备期的知识服务、论文写作及发表中的出版服务、科研成果发表后的学术交流与传播服务3个方面出发,采用案例研究法,对爱思唯尔的数字学术服务项目进行全面调研与分析。【结果】爱思唯尔针对科研全流程中的用户需求,开展丰富化、专业化、精准化的数字学术服务,可较为全面地支撑数字学术活动的各个环节。【结论】爱思唯尔所开展的数字学术服务涵盖科研全流程,服务方式与服务工具已基本成熟。我国科技期刊应在国家良好政策环境下,抓住从学术出版向科研服务的转型机遇,开展数字学术服务,缩小与国际优秀期刊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国科技期刊近年发展状况。【方法】依据2008—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研究了中国科技期刊主要计量指标均值的变化,并与前人研究核心期刊2008—2013年主要计量指标均值变化的部分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扩刊版刊均海外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和机构分布数增幅较大,而影响因子、他引率、作者数和地区分布数总体变化不大。部分指标增长趋势不稳定,如影响因子、海外论文比、即年指标和基金论文比在2010年达到次高后有较大幅度下降。与核心期刊主要均值指标变化相比,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两者增速相差不大,而扩刊来源文献量增长速度要远高于核心期刊,中国新增发表的科技论文绝大部分发表在非核心期刊。【结论】中国科技期刊整体在向前发展,对于海外作者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但其发展的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SCI收录的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现状,并提出发展策略建议。【方法】 查阅各期刊官网和Web of Science提供的期刊信息,总结中文科技期刊的基本情况,分析编委会、载文量、英文显示度以及计量指标等数据。【结果】 SCI收录的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创办较早,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办刊经验,如双语出版、开放获取、设立青年编委等,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如质量和学术影响力较低。【结论】 SCI收录的中文科技期刊应坚定中文出版的信心,采取增强中文论文的英文显示度、组约优质稿件、培养和吸纳优秀的青年人才,以及采用新的出版业态等发展策略,以带动我国其他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和国际化传播,使其服务于国家的科技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寻缩短科技期刊论文发表周期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思考分析,总结了影响论文发表周期的因素,并在《化学学报》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缩短发表周期的有效方法。【结果】影响论文发表周期的因素主要包括:流程和制度因素、人员因素、工具和技术因素及其它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化学学报》采取了相应措施,论文发表周期明显缩短。【结论】针对影响论文发表周期的因素,结合期刊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缩短论文发表周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科技部和教育部发布的《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和《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文件细则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客观分析最新科技评价导向给期刊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方法】 采用态势分析(SWOT)方法,从内部优势(Strengths,S)、内部劣势(Weaknesses,W)、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O)、外部威胁(Threats,T)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此次科技评价改革对我国科技期刊产生的内部优势是可以重塑编辑的办刊初心;内部劣势是有可能会影响我国稿源总量,导致期刊对高质量论文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外部机会是可以重构我国科技期刊生态环境,提升国内科技期刊在科技评价中的权重以及中文科技期刊的关注度;外部威胁是“三类高质量论文”的界定会使国际科技期刊和顶级学术会议论文集分流我国的高质量论文。【结论】 科技期刊在新形势下机遇和挑战并存,编辑应该根据不同期刊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抓紧优势和机会、蓄势而上,直面劣势和威胁、大胆突破。  相似文献   

8.
【目的】 促进科技期刊正确理解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内涵。【方法】 对当前几种认识误区进行解构和辨析。【结果】 指出“此事与科技期刊关系不大”“把论文发表在祖国的期刊上”“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最终目标”三种认识的偏颇之处,并提出科技期刊对“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正确认识。【结论】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不是一句空话,将指导未来我国科技以及科技期刊发展前进的方向,为我国科技期刊发展与国家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协同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全面推进“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实施的背景下,探索科技期刊提升学术服务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提升卓越期刊的学术服务能力,使其为科技创新及学术交流提供多元化的支撑。【方法】 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为例,采用方法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对提升学术服务能力的方法进行深入挖掘并积极开展实践。【结果】 根据不同的期刊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实施新举措,使得期刊学术服务的深度及广度不断延伸,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结论】 培养卓越的学术服务能力是“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资助期刊建设的重要内容。采用有效的方法可以使期刊学术服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所提出的方法及办刊实践可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胡兴华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11):1390-379
【目的】 分析已入库上网学位论文析出稿件再发表的相关问题,为科技期刊处理此类稿件提供参考。【方法】 深入分析数据库收录学位论文的出版属性,以及科技期刊再发表此类稿件的潜在版权风险及学术不端风险等。结合国外出版商及科技期刊的学位论文再发表政策,阐述析出稿件再发表的合理性与路径。【结果】 入库上网意味着学位论文已公开发表,但学位论文有其特殊性,学位论文析出稿件再发表具有合理性。【结论】 科技期刊可以再发表内容有创新、署名正确、引用合理、信息公开并授权的学位论文析出稿件,以促进科研成果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广东农业科学》“缩短出版周期—增加载文量—提升期刊影响”的办刊实践挫折进行反思,为科技期刊变更期刊出版周期、合理设置载文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广东农业科学》与部分国内综合性农业科学类优秀期刊(《中国农业科学》《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华北农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和《南方农业学报》)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出版周期及载文量对期刊的影响。【结果】 在稿源质量有保障的情况下,缩短刊期,适当增加载文量,对提升期刊传播力和影响力有积极作用。【结论】 当前“压缩载文量—做小分母—提高期刊影响因子”的现象非常普遍,但减少载文量不一定能提升期刊影响力,建议将载文量重新纳入科技期刊评价体系,以抑制过度压缩载文量的不良现象,积极推动科技期刊的繁荣发展和科研成果的及时传播;结合在线优先出版、网络首发等渠道,进一步缩短论文发表时滞,可确保学术成果的首发权与快速传播,有效提高期刊的传播力和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打造中文品牌科技期刊的策略与方法。【方法】以《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为例,整理分析近年来期刊的部分文献计量学指标,并与其他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期刊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指标进行对比,对办刊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期刊发展困境,并针对问题提出策略和建议。【结果】 通过期刊编辑部严把论文质量、建立特色栏目、多渠道宣传、利用数字化转型等措施,在期刊学会的帮助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逐年上升,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资助,被世界医学领域高影响力数据库PubMed Central、PubMed等收录。【结论】 中文期刊应积极把握历史机遇,重视品牌建设,打造精品期刊,提升期刊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地理学精品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提升策略。【方法】 以《地理研究》和《地理科学进展》为例,通过中国知网和刊物的官网,分析其近几年的发文被引情况、办刊措施。【结果】 《地理科学进展》在组织高质量热点专栏/专辑、创建品牌栏目、开辟综述专栏等方面表现突出,形成高被引效应。《地理研究》成功打造了品牌栏目——观点与争鸣,引起强烈反响;自2018年以来该刊也注重专栏/专辑的出版;在宣传推广上时效性强,且策划独具匠心。两刊都重视官网建设和微信平台的宣传推广,延伸知识服务。【结论】 科技期刊须加强内容策划和约稿组稿,全面提升刊物在科学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决策支持价值和智力支撑作用;立足刊物优势,优化作者群体;在充分分析同类期刊现状基础上,精心策划,走特色化发展道路;通过Rich HTML网页、微信集群平台、OSID开放科学计划等手段积极推动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战略转型,拓展内容的延伸模式;积极参与重要学术活动,有机嵌入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青年科技人才对科技管理类期刊发展的作用,提出促进青年科技人才与科技管理类期刊协同发展的建议。【方法】 以《科学学研究》为例,基于2016—2020年相关数据,构建科技管理类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体系、《科学学研究》学术质量建设模型、青年科技人才论文的学术质量评价体系和青年科技人才对《科学学研究》学术质量建设的贡献模型,测算青年科技人才对科技管理类期刊学术质量建设的贡献率。【结果】 2016—2020年,青年科技人才对《科学学研究》学术质量建设的年度贡献率分别为84.901%、83.322%、78.266%、80.031%、76.384%,5年间的总贡献率为81.235%,年均贡献率为80.581%。【结论】 青年科技人才在科技管理类期刊学术质量建设中的贡献较为重要,但制约青年科技人才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的因素日益凸显。因此,科技管理类期刊应构建促进青年科技人才与科技管理类期刊协同发展的学术共同体,不断提升青年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发挥科技管理类期刊在科技体制改革中的特色资政功能,开设有关新兴前沿和科技管理热点问题的资政建言类特色专栏;破除青年科技人才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的制约因素,优化双向反馈路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梳理《图书馆杂志》数据出版管理的实践和特色,为我国学术期刊的数据出版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法对《图书馆杂志》数据出版管理平台的技术方案、系统设计框架、服务功能、数据出版类型、数据论文结构框架、数据政策等进行全景扫描,归纳取得的成效。【结果】《图书馆杂志》数据出版管理平台的技术含量高、功能齐全、数据论文结构规范、数据政策较为完备,在国内期刊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具备与国际数据出版接轨的基础。【结论】《图书馆杂志》数据出版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数据论文数量占比较低、数据评审机制有待规范、数据出版团队建设有待加强;要对标国内外数据出版期刊的经验,完善数据出版的各个环节,加强质量控制,在国际平台注册、认证与索引中扩大平台知名度,争取持续的资金支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在优化出版管理团队、规范数据评议方式与标准、培养科研人员的数据素养等方面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我国科技期刊应对开放科学潮流提供参考。【方法】 挖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开放科学建议书》中与期刊出版相关的内容,整理归纳利益相关者的开放科学诉求及对期刊出版的建议,对比开放科学与开放获取对期刊出版的不同要求。【结果】 《开放科学建议书》涵盖开放科学对期刊出版的直接要求、参与方式、间接影响;利益相关者就开放科学下期刊出版的知识产权、商业模式、同行评议等表达各自的诉求;开放科学相比开放获取对期刊出版提出更高的要求。【结论】 建议我国科技期刊制定相关政策、创新出版形式与服务模式、引入或开发信息技术、创新评估方法,以适应开放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相关论著的发表倾向,探索具有重大创新性的论文是否都发表在高影响力的国际顶尖期刊中,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方法】 在PubMed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1989—2019年所有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学者发表的与获奖相关的最早论著,统计分析论文来源期刊、期刊影响因子及JCR分区、期刊国别、发表时间等指标。【结果】 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在Nature(22.89%)、Cell(14.46%)和Science(10.84%)等国际顶尖期刊的论文数量占比较高,主要倾向于将论著发表在美国(55.42%)、英国(38.55%)的期刊上;79.52%的获奖者论著被发表在JCR-Q1区期刊中;不同国家的获奖者将其论著发表在本国期刊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发文倾向整体上呈现两极态势;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期刊之间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相互成就”的局面。【结论】 优质科研成果在本国发表不仅体现着文化自信,还有利于促进本国科技期刊的繁荣发展。我国科研工作者应正确对待SCI,同时建立具有我国特色而又与世界接轨的科研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英文科技期刊高水平专辑出版策略,摸索迈向国际一流期刊的特色发展道路。方法 以Journal of Earth Science(JES)为例,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分析2015—2019年JES专辑刊文被引情况以及组稿特色,从依托主办单位,培养优质作者;发挥编委职能,编辑通力合作;实现媒体融合,提升传播效果;设计新颖封面,树立品牌形象等方面总结办刊经验。结果 JES自2015年以来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开展专辑组稿工作,期刊影响因子持续提升,并取得良好的成效,期刊的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结论 JES以专辑出版为突破口,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争取优质稿源,通过提供优先出版、开放获取、多平台展示等服务,拓展专辑内容的信息延伸,利用新颖的专辑封面吸引读者眼球,为英文科技期刊实现国际化、开放化、精品化、特色化、数字化、多元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广东省公开发行的17种学术期刊为调研对象,评析学术期刊移动传播效果,为提升期刊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 将期刊情况、网站情况、微博使用情况、微信公众号使用情况、入驻数据库客户端情况和期刊自有App 等数据代入已构建的学术期刊移动传播力评价模型,分析和探讨媒体融合下学术期刊移动传播力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为验证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依据学科分类将期刊分成社科期刊组和科技期刊组,比较两组期刊移动传播指数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纳入研究的17种学术期刊中,移动传播指数较高的是《电镀与涂饰》《体育学刊》《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器官移植》《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等,提示此类期刊的移动传播力较强。由于学术期刊移动传播指数的二级指标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该指数也是动态变化的。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不同组别之间的移动传播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构建的传播模型受学科因素的影响小。【结论】 此评价指标模型同时具有动态变化性和稳定性的特征,是可操作且科学合理的,能够明确学术期刊移动传播工作的指导方向和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