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在术后的早期,可能是一种机械性和动力性同时并存的炎性肠梗阻,常给外科医师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之间犹豫不决,有时延误病情。现就我科近十年来收治的1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早期再手术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本组16例病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0~54岁,均有手术史。既往手  相似文献   

2.
汪雷  刘弋 《实用全科医学》2011,9(4):567-568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原因,总结再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6月21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术后早期肠梗阻出现时间为术后4~11d,经再手术明确梗阻原因,术中证实粘连性肠梗阻12例,漏诊消化系统肿瘤3例,漏诊直肠癌1例,陈旧性粘连带致肠管卡压2例,遗漏多发肠石1例,合并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合并肠粘连梗阻2例,合并肠套叠1例。1例粘连性肠梗阻为术后17d再次手术,由于无法找到明确的梗阻点,故行梗阻远近两端侧侧吻合术,术后25d梗阻解除;其余20例经再手术后3~5d梗阻均解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多见为肠粘连。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严密的术后观察,可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几率。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精确细致的手术操作是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汪雷  刘弋 《中华全科医学》2011,9(4):567-568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原因,总结再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6月21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术后早期肠梗阻出现时间为术后4~11 d,经再手术明确梗阻原因,术中证实粘连性肠梗阻12例,漏诊消化系统肿瘤3例,漏诊直肠癌1例,陈旧性粘连带致肠管卡压2例,遗漏多发肠石1例,合并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合并肠粘连梗阻2例,合并肠套叠1例。1例粘连性肠梗阻为术后17 d再次手术,由于无法找到明确的梗阻点,故行梗阻远近两端侧侧吻合术,术后25 d梗阻解除;其余20例经再手术后3~5d梗阻均解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多见为肠粘连。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严密的术后观察,可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几率。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精确细致的手术操作是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手术在腹腔肿瘤术后肠梗阻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在腹腔肿瘤术后肠梗阻中的临床运用。方法:我们对14例腹腔肿瘤术后肠梗阻患进行腹腔镜手术,对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及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粘连性肠梗阻6例(43%),肿瘤广泛转移致肠梗阻8例(57%),13例通过腹腔镜解除梗阻,1例因肿瘤转移粘连严重,中转开腹手术。2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例腹腔内见肿瘤转移结节,12例腹腔内转移结节通过腹腔镜活检做病理。结论:对肿瘤术后肠梗阻,应及早进行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5.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肠梗阻40%~60%,其中约80%是手术粘连所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需要具备两个因素:一个是术后肠粘连存在,二是某种因素促成已粘连的肠袢发生梗阻,所以,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应从这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肠疗法治疗妇科手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22例妇科手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在传统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制剂通腑泻热灌肠合剂进行灌肠,观察肠疗法治疗妇科手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腹胀消失时间以及排便时间,要求普外科医生实时观察患者,对治疗无效的患者及时进行再次手术,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结果:22例患者经过治疗,17例患者完全治愈,3例患者好转,2例保守治疗失败再次经腹手术,术后治愈,总有效率达90.9%。结论:肠疗法治疗妇科手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快,是临床上治疗妇科手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7.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常见病之一。由于手术所致者占80%,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多在术后一周左右发生。本文介绍一例术后36小时出现典型肠梗阻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疗法治疗腹腔手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并探讨中药灌肠疗法对于粘连性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的优势和缺陷。方法:请普外科选取腹腔手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辨证使用中药灌肠处方实施灌肠,观察其疗效,并请普外科及时观察巡视病人,在病情持续不缓解时实施再次手术,以确保病人安全。结果:痊愈:15例,好转:2例。结论:中药灌肠疗法治疗腹腔手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安全有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妇科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综合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12年2月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进行治疗的56例妇科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组)和观察组(腹腔镜手术组)各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再次粘连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血清炎性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再次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血清炎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妇科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综合疗效明显,对于患者的不良影响小.  相似文献   

10.
华社发 《当代医学》2010,16(13):97-97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成功利用腹腔镜行粘连松解术。1例因肠管腹壁网膜间广泛粘连损伤小肠而中转改为开腹手术,中转开腹率为0.47%。结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腹腔镜施行粘连松解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作用。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经一段时间护理后,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行胃肠道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手术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连性肠梗阻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非手术疗法无效者或就诊时已发生肠绞窄者 ,均需急诊手术。患儿往往有严重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乃至休克 ,故观察病情及护理极为重要。我院近 10年来收治 13例小儿粘连性肠梗阻 ,均手术治疗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3例 ,年龄出生后 3月~ 10岁 ,平均年龄约 5 .5岁。阑尾切除术后 6例 ,腹股沟斜疝手术后 3例 ,先天性巨结肠症根治术后 2例 ,家族性多发性息肉行结肠切除术后 1例 ,胎粪性腹膜炎粘连分离术后 1例。第 1次手术至发生肠梗阻的时间除 1例 1年外 ,余 12例在 3~ 3 0d ,平均 13d…  相似文献   

13.
彭雄波  李晋  方维君 《吉林医学》2010,31(29):5076-507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5年5月~2009年4月因术后粘连性肠梗阻25例患者进行腹腔镜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并和常规开腹松解术组对照。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症状消失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后再粘连的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常规开腹松解术(P<0.05)。结论: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具有创伤小、腹腔暴露机会少、脏层腹膜干扰轻等特点,新造成粘连的机会低,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14.
陈良斌 《华夏医学》2006,19(3):459-460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近期肠梗阻再次手术特点,消除首次手术后出现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腹部手术后近期肠梗阻再次手术33例(腹膜炎26例,肠套叠3例,胃溃疡3例,外伤性血腹1例)。结果:33例都有机械性肠梗阻临床表现,发作时间10~28d,平均20d,术中大多数为粘连性机械性肠梗阻,病变在小肠。术式采用粘连松解术、肠管切除吻合术、小肠侧侧多处吻合、肠折叠排列术。结论:腹部手术后近期(1个月内)肠梗阻,当诊断机械性肠梗阻明确,或经24h保守治疗无缓解,都应决定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小肠内排列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小肠内排列术围手术期的病情变化与护理要点,总结护理经验.比较肠管内排列和单纯粘连松解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2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正常肠功能.术后切口感染2例,小肠排列管口肠瘘2例,短肠综合征1例.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病情观察与护理,积极指导患者进行术后肠功能恢复治疗,可有效的减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术后肠道通畅性及肠道功能的恢复.肠管内排列比单纯粘连松解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能有效缓解患者痛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比较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将8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腹腔镜组(42例)和开放组(44例),比较两组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等临床指标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临床比较研究.采用SPSS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42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无粘连性肠梗阻,疗效优于开腹手术切除.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是安全、可行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较传统开腹术后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李文靖 《广西医学》2006,28(5):724-724
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有一定特殊性,为提高对其认识和治疗,对我院1999至2005年收治的炎性肠梗阻29例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19~75岁,平均47.9岁.原发病为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后5例,胃穿孔修补术后3例,阑尾切除术后4例,闭合性腹部损伤肠修补术后2例,胃癌根治术后4例,结肠癌术后6例,其他手术(包括肝胆、妇科手术等)5例.  相似文献   

19.
邓少康 《吉林医学》2014,(3):587-587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和预防。方法:选择5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阑尾切除术后20例,小肠切除术10例,腹腔感染史5例,单纯性肠梗阻15例,进行手术治疗。另选择术后还未发生肠梗阻的患者50例,其中阑尾切除术25例,小肠切除术15例,单纯性肠梗阻10例,进行预防。结果:本组5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痊愈47例,3例死亡(2例是术后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是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另50例患者经过积极预防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降低。结论:许多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才能够解除粘连性肠梗阻,通过积极正确的预防是可以减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最终需要治疗方式(手术或保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1990年1月-1999年12月住院治疗的83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3例中54例保守治愈,29例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最终治疗方式与性别、年龄、入院前病程无相关性。上次手术切口位于中腹部的患者55.56%需手术治疗,位于下腹部28.12%需手术,位于上腹部为20.83%。切口位于中腹部者显著高于位于上、下腹部者。上次手术为急症手术需手术率为43.86%,为择期手术需手术率为15.38%。结论: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最终需要治疗方式与性别、年龄、入院前病程无相关性。上次手术切口位于中腹部、上次手术为急症手术是粘连性肠梗阻需手术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