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发病率高,其基础病因从高血压、瓣膜病为主转为以缺血性心脏病为主;对病理机制的认识,从心脏的前后负荷加重致心脏过劳转为心脏的重构。神经内分泌[包括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过度激活是明显加重心肌损伤、心室重构、促进心衰进程的启动因素,其激活程度也是影响预后和死亡的主要因素。而全面阻断这种神经内分泌的改变是阻断恶性循环的关键。ACC/AHA于1995年首次公布了心衰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并开展了大量有关药物与非药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高病死率一直被认为是其显著特征。1993年Framingham心脏研究报道显示,CHF年病死率达21%。全球半个多世纪以来,对慢性左心室收缩性衰竭的诊治有了长足的进展,包括对其病理机制的  相似文献   

3.
<正>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达49%,显著高于中青年人群;高龄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率更是超过90%[1]。此外,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合并症多、控制率低、预后差等特点,一些老年患者处于衰弱状态且并存其他疾病,面临多重用药风险且耐受性和依从性较差。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应平衡获益与风险,确保降压治疗能为患者带来减少心血管事件、脑卒中发生风险并延长寿命等方面的获益。回顾和解读最新发表的高血压指南中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内  相似文献   

4.
<正>心力衰竭(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同时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脱。当今全球HF患者已高达2250万,且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及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心力衰竭发病人数逐年增加,慢性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也呈上升趋势。心肾联合损害已成为现代社会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发展和完善针对性强的有效的治疗措施。1流行病学资料心力衰竭与肾功能不全并存的发生率日趋增加。心肾功能不全间的相互影响具有治疗和预后意义。来自数个数据库的资料显示,因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20%~40%存在肾功能不全,并且肾功能不全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合并高血压患者经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后血压及心力衰竭(心衰)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HFrEF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  相似文献   

7.
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醛固酮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治疗中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血浆醛固酮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衰患者 6 9例 ,心功能 (NYHA)分级为Ⅱ~Ⅳ级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0 45 ,均接受利尿剂、洋地黄、ACEI类药物治疗。随机分为 :治疗组 ( 34例 )每日给予螺内酯 40mg ,并行上述治疗 ;对照组 ( 35例 )除不给予螺内酯外 ,余处理与治疗组相同。所有患者于治疗前 (基线 )、治疗后 1、3、6个月化验血清钾、血浆醛固酮浓度 ,同时测定LVEF值和心功能分级。结果 :①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变化 :1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醛固酮水平均有所降低 ,两组血浆醛固酮水平与基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3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醛固酮水平均有所回升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 6个月时血浆醛固酮水平回升至基线水平 ,对照组较治疗组组间无明显差异 (P>0 0 5 )。②观察 6个月时心功能明显改善 ,较基线时及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③血清钾水平治疗组呈上升趋势 ,6个月时已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①慢性心衰患者在应用ACEI治疗中 ,早期血浆醛固酮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8.
<正> 有研究表明,即使经系统降压治疗,血压控制正常水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仍高于无高血压的老年人,这提示我们单纯降压治疗是不够的,一些非压力因素可能参与预后的调控。2005年美国高血压学会将高血压新定义为:由许多病因引起的不断进展的心血管综合征,临床上其心血管事件表现各异,但总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由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导致的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损害,继而引起靶器官损害。可见血管壁病变是各种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基础,早期发现和干预血管病变,是延缓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2013年6月,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病学会(ACCF/AHA)更新了心力衰竭(心衰)的管理指南,该指南强调了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GDMT)的重要性,并对心衰的诊断、评估、治疗、护理等方面做了修改,要求医疗活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生活、医疗环境进行,并积极指导患者参与心衰的治疗和随访。本文介绍指南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高血压在我国非常普遍,且仍未得到充分的治疗和控制。尽管45%的成年人有高血压,但大多数人都没有得到治疗;即使在患有2级及以上的高血压人群中,也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接受了治疗。因而急需制定广泛的整体战略,如加大预防工作的投入,以及对高血压进行更好地筛查,更有效、更经济的治疗~([1])。高血压所造成的心血管病和经济负担在世界各国也如我国一样,为了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各国近年分别发表了有关高血压诊断和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依那普利和吲哒帕胺对中心动脉压和外周动脉压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方法,经2周的安慰剂洗脱后,年龄30—75岁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10mg,1次/d)或吲哒帕胺组(2.5mg,1次/d),共治疗8周。所有患者在开始服药前及研究结束时均做脉搏波检查。只有完成8周治疗的患者列入最终分析。结果共有101例患者(依那普利组51例,吲哒帕胺组50例)完成该研究,治疗前两组间的各参数基线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8周治疗后,与基线值比较,除心率和吲哒帕胺组的反射波增压指数无显著变化外,脉搏波所有观察指标均显著下降;两组间比较,除依那普利组中心动脉收缩压、反射波增压、反射波增压指数显著低于吲哒帕胺组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依那普利组中心动脉收缩压和脉压下降值显著大于肱动脉,而吲哒帕胺组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依那普利和吲哒帕胺降低外周动脉压效果相似,但依那普利降低中心动脉收缩压和反射波增压指数更显著,这可能与该药使波反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逐渐增加,已成为高龄老人病死的主要原因。然而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仍有很大的难度,因为部分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病无明显诱因,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是体弱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的体征经常被体弱症状所掩盖,即各种组织器官的老化引起生理机能的衰退,这种变化直接导致机体调节能力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和体能储备的不断降低~([1])。  相似文献   

13.
<正>20世纪90年代初,基因治疗被引入高血压治疗领域,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使人们认识到,由于基因多态性不同决定了药物代谢酶、转运体、药物作用受体的差异,从而产生药物治疗效果的个体差异[1]。与传统治疗高血压药物相比较,基因治疗虽然具有作用特异性强、效果稳定、持续时间长、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但是,由于采用全基因组染色体扫描  相似文献   

14.
ACEI对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的作用。  方法 对 2 5例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肌梗死后 1周开始服用ACEI ,而对照组 2 4例不给予ACEI ,一年后采用 2 4h动态心电图进行室上性、室性异搏和心率变异性的观察。  结果  ACEI组心肌梗死后患者室上性异搏次数和室性异搏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ACEI组心肌梗死后患者所有窦性心率R R (NN)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记录中每 5min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 (SDANN )和全程记录中相邻NN间期差值 >5 0ms的个数(PNN5 0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ACEI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室上性和室性异搏的发生率 ,同时可以增加其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沙库巴曲缬沙坦(SV)治疗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肾内科就诊的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MHD患者82例,根据是否服用SV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服用SV治疗,对照组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比较2组血压、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心脏超声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LVEF,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NT-proBNP、LVEDD、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vs 64.3%,P<0.01),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vs 28.6%,P<0.05)。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用SV是影响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OR=2.166,95%CI:1.093~4.293,P=0.027)。2组治疗后高钾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16.
咪达普利和贝那普利致咳嗽不良反应及降压疗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比较咪达普利和贝那普利治疗 1~ 2级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和咳嗽发生率。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交叉对照法 ,1~ 2级高血压病患者经安慰剂治疗 2周 ,血压符合入选标准者 ,随机分为二组。分别给予咪达普利 5mg每日 1次或贝那普利 10mg每日 1次 ,第 3周末 ,如舒张压≥ 90mmHg(1mmHg =0 133kPa)则剂量加倍。第 7周末 2组交叉 ,咪达普利组改服贝那普利 ,贝那普利组改服咪达普利 ,继续治疗 6周。观察两组降压疗效及咳嗽发生率。结果 试验Ⅰ期(交叉前 )与试验Ⅱ期 (交叉后 )咪达普利和贝那普利组血压显著下降 ,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但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Ⅰ期咪达普利组咳嗽发生率为 14 5 % ,贝那普利组为 2 4 6 % ,Ⅱ期咪达普利组为 16 9% ,贝那普利组为 2 3 0 % ,Ⅰ期、Ⅱ期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咪达普利和贝那普利均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二组降压效果相似 ,咪达普利的咳嗽发生率明显低于贝那普利。  相似文献   

17.
控制高血压对于卒中预防至关重要.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单药治疗往往不能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而联合用药可提高降压效应,但并非所有降压药均效果良好.中国高血压干预效果研究的早期数据分析以及缬沙坦对血压未控制的心血管高危日本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影响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氨氯地平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缬沙坦是...  相似文献   

18.
1987年,首次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心力衰竭(心衰)的CONSENSUS试验研究证实,ACEI类药物可使心衰所致的病死率降低27%,迄今为止.已有39个应用ACEI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试验均证实,在利尿剂基础上加用ACEI,均能改善临床症状.对轻、中、重度心衰均有效,使死亡的危险性平均下降24%。这些临床试验奠定了ACEI抑制剂作为心衰治疗的基石和首选药物的地位。由此人们认识到修复衰竭心肌的生物学性质,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和心肌重构之间的恶性循环是心衰治疗的关键,这也标志着心衰治疗的临床策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然而,心衰患者通常合并有肾功能不全,对于这类高危患着应该如何应用ACEI类药物却很少有人问津。  相似文献   

19.
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长期随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远期预后。方法 选择CHF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2-4mg/d)。在治疗前和观察期满4年时分别对心功能NYHAⅡ-Ⅲ级患者作踏车负荷试验,记录患者所能耐受的最大运动功率和运动持续时间。结果 4年期间,对照组和治疗组因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率分别为82.76%和25.58%(P<0.005),病死率分别为31.03%和9.30%(P<0.02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心功能(NYHA分级)、最大运动功率和运动持续时间均明显改善(P<0.001),而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善。结论 培哚普利可显著改善CHF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伊贝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伊贝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 2例老年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伊贝沙坦组 (31例 )用伊贝沙坦 30 0mg d ;贝那普利组 (31例 )用贝那普利 2 0mg d。疗程为 2 0周。结果 伊贝沙坦组治疗后临床显效率 4 1.94 % ,有效率 5 4 .84 % ,无效率 3.2 2 % ;贝那普利组分别为 4 0 .0 0 %、5 6 .6 7%、3.33%。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在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等相关参数均有显著改善 ;血压有所下降 ,血钾略有升高 ,但均在正常范围内 ,血肌酐无明显变化 ;两组各有 1例因心力衰竭恶化而再次住院 ,无 1例死亡 ,存活率 10 0 % ;除刺激性干咳、首剂低血压反应发生率伊贝沙坦组明显低于贝那普利组外 ,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伊贝沙坦治疗老年CHF与贝那普利疗效相似 ,且耐受性、安全性更高 ,对老年CHF患者更有益。可作为老年CHF患者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