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构建老年期痴呆肾虚精亏证和痰浊阻窍证动物模型,观察大鼠睾酮(T)、白介素6(IL-6)、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的变化,探讨老年期痴呆典型证候演变规律。方法先分次永久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然后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在疾病造模的同时,分别采用过度房劳体虚和投喂高脂饲料的方法,建立病证结合肾虚精亏证和痰浊阻窍证的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并测定其血清内T、IL-6和GSH-Px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老年期痴呆组、肾虚精亏证组、痰浊阻窍证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以及空间搜索能力均下降(P0.05);与老年期痴呆组相比,肾虚精亏证组大鼠的T和GSH-Px含量明显降低(P0.05),痰浊阻窍证组大鼠的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老年期痴呆典型证候演变以肾虚为主线,贯穿于痴呆发病始终,表现出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病证结合的痰浊阻窍证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方法:61只大鼠随机分为A空白对照组、B老年性痴呆组、C血管性痴呆组、D痰浊阻窍证组、E病证结合(AD+VD+痰浊阻窍证)组,从Morris水迷宫、血脂、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等不同方面,对痰浊阻窍证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的建立进行初步探索。结果:造模成功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B、C、E组与A组间逃避潜伏期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原平台区穿越次数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脂化验显示,D组及E组的TC、LDL-C升高为其余各组的2倍以上。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海马CA1区超微结构,可见E组的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受损最为严重,B组次之,再次为C组与D组。结论:该模型可作为痰浊阻窍证老年期痴呆模型使用,用于老年期痴呆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性不孕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腹腔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选取EM性不孕患者105例,辨证分为肾虚血瘀、气滞血瘀、热郁血瘀、寒凝血瘀、气虚血瘀、痰湿瘀阻六证型组。同时选取非EM性不孕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腹腔液中IL-6、IL-8及TNF-α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在105例EM性不孕患者中,肾虚血瘀证35例(33.33%),寒凝血瘀证22例(20.95%),气滞血瘀证18例(17.14%),热郁血瘀证10例(9.52%),气虚血瘀证11例(10.48%),痰湿瘀阻证9例(8.57%)。各证型组IL-6、IL-8、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肾虚血瘀组IL-6水平高于其他各证型组(P<0.05);肾虚血瘀组、热郁血瘀组IL-8、TNF-α高于其他各组(P<0.05);肾虚血瘀组IL-8与热郁血瘀组比较,P<0.05。结论 EM性不孕患者中医证型与腹腔液细胞因子IL-6、IL-8、TNF-α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指导临床认识和治疗EM性不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见中医证型与血清前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90例及正常人30名,其中符合中医证型诊断标准的虚证、痰证、血瘀证患者各30例,所有入选受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前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组间血清前炎症因子水平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NSCLC患者不同中医证型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以痰证组最高,血瘀证组次之,虚证组最低。虚证组、痰证组、血瘀证组血清IL-1β、IL-6和TNF-α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证组IL-1β、IL-6和TNF-α及痰证组IL-1β水平低于血瘀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证组IL-1β、IL-6和TNF-α水平也低于痰证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NSCLC虚证、痰证、血瘀证与血清前炎症因子表达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瑾等 《陕西中医》2014,(4):83-85
目的:了解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分析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和证候演变规律。方法:以本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设计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学研究病例调查表,填写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学研究病例调查表。结果:血管性痴呆证型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痰浊阻窍证、肾精亏虚证、肝阳上亢证、气血亏虚证、火热内盛证及瘀血阻窍证,各证型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血亏虚证是影响MMSE-R得分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其他各证型进行两两对比时均有显著差异性(P<0.007)。结论: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证型分布中以痰浊阻窍证为多,且中医辨证量表(SDSVD)分值也最高,表明痰浊阻窍是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关键;气血亏虚是MMSE-R及CDR评分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TNF-α、IL-6的相关性,为中医药防治急性脑出血提供参考。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共320例,收集患者的四诊资料并判定患者的中医证型,EL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分析中医证型与TNF-α、IL-6的相关性。结果:佛山地区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以痰热腑实证、风痰火亢证、风痰瘀阻证3个证型的比例最高,分别为86例(26.87%)、63例(19.69%)、54例(16.87%),单因素卡方检验证型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证型与TNF-α、IL-6相关性方面,风火上扰证、风痰火亢证和痰热腑实证的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痰湿蒙窍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佛山地区急性脑出血中医证型分布以痰热腑实证、风痰火亢证、风痰瘀阻证最多见,不同中医证型的TNF-α和IL-6水平存在差异,提示脑出血患者中医证型与炎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温经化瘀止痛法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前列腺素E_2(PGE_2)、前列腺素F_(2α)(PGF_(2α))、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参考文献法建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和西药组,分别给药6 d,于末次给药30 min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缩宫素,观察其30 min内扭体反应次数,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E_2、P、PGE_2、PGF_(2α)、TXB2及6-Keto-PGF_(1α)的含量。结果:中药小剂量组和中药大剂量组均可延长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疼痛潜伏时间,减少其子宫痉挛收缩引起的疼痛反应,降低血清E_2、PGF_(2α)和TXB2的含量,有效升高血清PGE_2及6-Keto-PGF_(1α)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大剂量组血清P含量较模型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化瘀止痛法的止痛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血清前列腺素、E_2含量以及TXB2与6-Keto-PGF_(1α)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6,(1):120-121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脑清通颗粒对高血压肝热痰瘀证大鼠血浆中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复合电刺激加高脂饮食致大鼠高血压肝热痰瘀证模型,测定大鼠血浆中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治疗前及模型组比较,脑清通颗粒各剂量组从治疗第2周后血压均明显降低(P0.01),且第3周后降压作用最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脑清通颗粒各剂量组均能降低模型大鼠血浆中IL-6和TNF-α的含量(P0.01)。结论:脑清通颗粒可降低高血压肝热痰瘀证模型大鼠血压,其降压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中IL-6和TNF-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血瘀证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痰浊痹阻证(痰浊证)、心血瘀阻证(血瘀证)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探讨代谢组学方法在研究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中的应用。方法:对10例痰浊证患者和10例血瘀证患者的血浆样本进行氢核磁共振(1HNMR)检测。用主成分分析(PCA)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处理图谱数据,研究2组血浆代谢物图谱的差异。结果:1HNMR图谱模式识别分析显示,2组血浆样本代谢物差异显著。痰浊证组乳酸含量较高,血瘀证组丙氨酸含量较高,说明2组都存在能量代谢紊乱;痰浊证组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脂类化合物、酮体含量均高于血瘀证组,高密度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低于血瘀证组,说明痰浊证组比血瘀证组存在更严重的脂代谢紊乱;痰浊证组葡萄糖、半乳糖、N-乙酰糖蛋白含量均高于血瘀证组,说明痰浊证组比血瘀证组存在更严重的糖代谢紊乱;痰浊证组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酞胺、白蛋白赖氨酰含量均高于血瘀证组,丙氨酸、瓜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含量均低于血瘀证组,说明2组氨基酸代谢紊乱程度相当。结论:2组血浆样本的1HNMR代谢物图谱存在差异,能从代谢组学分析中找出特异的标志性代谢物。血浆代谢物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冠心病心绞痛的不同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AECOPD不同证型、痰色、病情严重程度患者气道炎症程度的变化及其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选择AECOPD患者中属于痰浊蕴肺和痰热壅肺两种证型者并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收集痰液与标准色谱比对进行评分,同时测定痰液中的IL-8、TNF-α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志。结果:(1)不同证型患者IL-8水平无差异(P>0.05),TNF-α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痰热壅肺者高于痰浊蕴肺者(P<0.05)。(2)不同痰色组的IL-8、TNF-α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的IL-8、TNF-α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痰色和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RS=0.619)。(5)不同证型患者中其病情严重程度的构成有差异(P<0.05)。(6)痰色评分、病情严重程度与IL-8、TNF-α水平均具有相关性。结论:对于AECOPD患者,痰热壅肺者气道炎症水平可能高于痰浊蕴肺者,且痰热壅肺组中病情较重者较痰浊蕴肺者为多。从痰的颜色可以大致判断AECO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气道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