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囊化异种肝细胞移植对暴发性肝衰竭 (FHF)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ACP微囊化处理原代豚鼠肝细胞 ,于诱发FHF前 2 4h移植到大鼠腹腔内大网膜附近 ,采用 90 %肝切除法诱发FHF。在FHF诱发后 2 4h取静脉血检测大鼠肝功能谷丙转氨酶 (ALT ) ,清蛋白 (ALb) ,总胆红素(TB) ,血糖 (BS)和凝血酶原时间 (PT)等指标 ;取腹腔移植入的微囊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细胞形态、功能及数量的变化 ;动态全程观察大鼠生活质量及存活时间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大鼠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出现共济失调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腹水的时间明显延长。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大鼠的ALT ,Alb ,TB ,BS和PT均明显改善并且与对照组均有差异的显著性 (P <0 .0 5 )。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大鼠平均生存时间为 60h ,空白对照组为 2 2h(P <0 .0 1)。组织学检查 :移植后 72h开腹 ,约有 80 %微囊呈无粘连游离状态 ,镜下见微囊周围纤维化率约为 8% ,囊内肝细胞形态正常。未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则很少见到正常的肝细胞 ,且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对异种肝细胞进行微囊化处理后移植治疗FHF大鼠 ,可以减少移植排斥反应 ,提高治疗效果 ,是一种治疗FHF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微囊豚鼠肝细胞培养及其细胞免疫屏障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化肝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对免疫细胞的隔离效应。方法 用胶原酶门腔静脉灌注法分离豚鼠肝细胞,测定微囊化肝细胞及游离肝细胞培养上清白蛋白水平,用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细胞毒实验来评价微囊的免疫隔离效应。结果 微囊包裹对肝细胞的活率无明显影响,微囊化肝细胞与裸露肝细胞白蛋白分泌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NK细胞对K562靶细胞的细胞毒实验表明微囊可有效地保护囊内细胞不受NK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 APA微囊化肝细胞可保持良好的生物活性,APA微囊对细胞免疫具有免疫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IL-6在猪肝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共培养中的作用.方法 自中华实验猪髂前上棘抽取骨髓(3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贴壁传代培养至第3代;原位两步胶原酶法分离猪肝细胞后与MSCs按照2:1比例使用Millicell小室培养,检测共培养中肝细胞功能,观察IL-6、TNF-α、TGF-α的分泌水平变化.结果 肝细胞活率>95%.共培养组肝细胞白蛋白分泌水平和尿素合成能力均显著高于单纯肝细胞组(P<0.05).共培养组IL-6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和IL-6后共培养体系白蛋白、尿素合成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 MSCs通过分泌IL-6改善共培养体系中肝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猪肝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共培养体系,为生物人工肝的构建提供理想细胞来源.方法 自中华实验猪(n=3)髂前七棘抽取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贴壁传代培养至第3代;原位两步胶原酶法分离猪肝细胞后与MSCs随机混合培养,观察共培养肝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水平.结果 第3代MSCs纯度>90%,肝细胞活率>95%,纯度>99%.共培养组肝细胞迅速黏附于MSCs表面,在三维空间呈球形聚集生长.异质细胞间出现细胞连接,超微结构与正常肝细胞接近.共培养组肝细胞白蛋白分泌水平和尿素合成能力自第1天培养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在第2天达到高峰.结论 猪肝细胞与MSCs共培养可维持肝细胞形态与功能,使构建功能性生物人工肝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原代猪肝细胞培养体系及培养模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一高密度、高效率的原代猪肝细胞培养方法,为生物人工肝的生物材料提供一种有效的培养模式.方法采用改良Seglen二步胶原酶灌注法分离肝细胞,分别将5×106的肝细胞加入胎牛血清、猪门静脉血清的培养体系中进行方瓶静止培养及聚球培养.结果肝细胞在接种后呈明显的Cytodex-3聚集趋势.门静脉血清培养体系中肝细胞的Albumin、Urea合成能力明显高于胎牛血清组.在培养后的前3周门静脉血清培养体系中聚球细胞模式优于微载体静止培养模式.结论与胎牛血清培养体系相比,猪门静脉血清培养体系更适合原代猪肝细胞高密度培养.聚球培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原代猪肝细胞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海藻酸钠 -氯化钡微囊对大鼠胰岛体外胰岛素分泌功能有无影响。方法 以海藻酸钠和氯化钡为材料 ,采用气体吹喷制囊法将新鲜分离纯化的大鼠胰岛制成微囊化胰岛 ,取空微囊、微囊化大鼠胰岛与未微囊化大鼠胰岛各 5 0 0只 ,分为 10份 ,置于培养板中培养 ,用放免法测定并比较第 2、4、6 d培养液中基础胰岛素浓度。结果 空微囊组第 2、4、6 d的基础胰岛素平均浓度均为 0 nm ol/ 1/ 5 0 ,微囊化大鼠胰岛组第 2、4、6 d的基础胰岛素平均浓度为 5 .179、5 .80 6、5 .5 5 8nm ol/ 1/5 0只 ,未微囊化大鼠胰岛组第 2、4、6 d的基础胰岛素平均浓度为 5 .4 4 1、6 .0 80、5 .4 6 8nmol/ 1/ 5 0只 ,后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海藻酸钠 -氯化钡微囊对大鼠胰岛体外胰岛素分泌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重组生长激素 (rGH ,思增 )对大鼠移植型肝癌模型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以了解rGH的使用对治疗肝癌是否有不利影响。方法 用腹腔移植型雄性种鼠的含肿瘤细胞的腹腔液接种于幼鼠的皮下 ,制成皮下种植实体瘤鼠。接种 7d后 ,将实体瘤切成 2mm× 2mm× 3mm大小瘤组织块 ,再将瘤组织块植于 82只成年雄性大鼠的肝上而成移植型肝癌模型。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第 3天从尾静脉分别给予rGH 0 .5U / (kg·d)和生理盐水 ,连续 5d。手术后 8,10 ,12d3个时段处死。大鼠、肝脏、肿瘤组织称重 ,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检测肝细胞及肿瘤细胞数目密度、核分裂数、核分裂指数 ;术后第 8天处死的大鼠同时行3H TdR活体掺入计数。结果 除术后第 8天对照组大鼠体重较术前明显减轻外 (P <0 .0 5 ) ,两组其他各时段术前术后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肝重、肝细胞及肿瘤细胞数目密度、肿瘤重、核分裂数、核分裂指数 ,同一时段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术后第 8天 3H TdR活体掺入计数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肿瘤重量在同一组不同时段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静脉注射rGH与大鼠移植肝癌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快速培养纯化猪角朊细胞及复合羊膜体外培养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快速培养和纯化猪角朊细胞的方法及观察角朊细胞在脱细胞羊膜上的生长状况,为组织工程皮肤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加10%胎牛血清的人无血清角朊细胞培养基(defined keratinocyte-SFM,DKSFM)培养原代猪角朊细胞,分别用DKSFM(A组)、加5%胎牛血清的DKSFM(B组)、加10%胎牛血清的DKSFM(C组)培养传代猪角朊细胞,于接种后1、3、5和7 d观察猪角朊细胞的形态及生长曲线.利用猪角朊细胞与培养瓶黏附牢固的特点,用0.02%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和0.05%胰蛋白酶分步消化,纯化细胞.将第2代猪角朊细胞接种在冻干脱细胞羊膜上,直接苏木素染色、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观察猪角朊细胞在脱细胞羊膜上的生长状况.结果采用加10%胎牛血清的DKSFM培养原代猪角朊细胞,细胞生长速度快,形态好,培养5 d铺满培养瓶底60%~70%.B组培养的传代猪角朊细胞生长速度较C组培养猪角朊细胞生长速度快.A组培养传代的角朊细胞,细胞生长缓慢.用0.02?TA和0.05%胰蛋白酶分步消化的方法纯化猪角朊细胞,可获得纯度为95%以上的猪角朊细胞.将第2代猪角朊细胞接种在脱细胞羊膜后12 d,可形成单层细胞,呈多角形、铺路石样排列;14 d和16 d细胞进一步密集,16 d细胞出现老化.结论 10%胎牛血清的DKSFM培养原代猪角朊细胞,5%胎牛血清的DKSFM培养传代猪角朊细胞,细胞生长速度快.用0.02?TA和0.05%胰蛋白酶分步消化的方法纯化猪角朊细胞,可以获得高纯度猪角朊细胞.脱细胞羊膜为猪角朊细胞提供良好的支架,接种培养后12 d,细胞形态最好.  相似文献   

9.
微囊化猪肝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囊化猪肝细胞移植(HTx)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ALF)的效果。方法采用原位胶原酶循环肝灌注法分离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肝细胞,海藻酸钠-氯化钡法微囊化。应用 D-氨基半乳糖(D-gal)1.2 g/kg体重腹腔内注射制作SD大鼠ALF模型。ALF大鼠随机分为3组。注药24 h后分别将PRMI 1640培养液2 ml腹腔注射为对照(I组)、2 ml游离猪肝细胞(2×107个/ml)腹腔内移植(Ⅱ组),以2 ml微囊化猪肝细胞腹腔内移植(2×107个/ml,Ⅲ组)。观察移植后大鼠14 d存活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血氨(NH3)的改变和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肝细胞移植后大鼠14 d存活率:I组为20.0%(5/25),Ⅱ组为66.7%(16/24),Ⅲ组为76.0%(19/ 2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第1天I组ALT、TB和移植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ALT、TB下降。第4天3组ALT、TB均继续下降,Ⅱ、Ⅲ组低于I组(P<0.05), Ⅱ、Ⅲ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第7天,ALT进一步下降,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Ⅲ组显著低于Ⅱ组和I组(P<0.05),Ⅱ组低于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移植后第14天,肝功能均明显恢复,ALT、TBⅡ、Ⅲ组均低于I组(P<0.05),Ⅱ、Ⅲ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NH3有所改善,但各时间段及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囊组和游离肝细胞组移植后肝脏病理损害修复较快,而阴性对照组肝脏再生修复较差。结论微囊化猪肝细胞腹腔内移植可以提高药物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改善急性肝衰竭大鼠的肝功能,有利于受体受损肝脏的再生修复,但对降低血氮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对微囊机械强度和通透性及包裹肝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微囊搅拌实验比较中、低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的机械强度,比较2种微囊对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通透性,及细胞染色实验判断2种微囊包裹小鼠原代肝细胞活性的区别.结果 微囊搅拌100 min后中分子量壳聚糖微囊破损率100%,低分子量壳聚糖微囊破损率5%,两种微囊机械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囊溶液中加入HTC-BSA15 min后,低分子量壳聚糖微囊内荧光强度为4 AU,中分子量壳聚糖微囊内荧光强度为1.5 AU,两种微囊对FITC-BSA的通透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包裹肝细胞培养1周后细胞染色实验显示微囊中活肝细胞数为100%,中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包裹的活肝细胞数约为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量壳聚糖相对于中分子量壳聚糖更适合于作微囊的材料.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molecular weight of chitosan on microcapsules and hepatocytes in microcapsules. Methods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permeability to fluoresceine isothiocyanate-bovine serum albumin (FITC-BSA) and activity of hepatocytes in microcapsul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kinds of microcapsules made by low and middle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Results After 100 min of stirring microcapsules, all middle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microcapsules were damaged, 5% low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microcapsules were damage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reakage rate of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between two microcapsules (P < 0. 05). Fifteen min after addition of FITCBSA into microcapsule solutio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in the low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microcapsules was 4 AU, and that in middle molecular weight of chitosan microcapsules was 1. 5 AU, suggesting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ermeability to FITC-BSA between two kinds of microcapsules (P < 0. 05).One week after culture of microencapsulated hepatocytes, staining test showed that 100% of liver cells in low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microcapsules were alive, while the number was about 40% in middle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microcapsules (P < 0. 05). Conclusion Low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is more suitable as materials of microcapsules than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微囊化牛嗜铬细胞(BCC)大鼠脑内移植的效果及微囊的作用.方法 将微囊化或非微囊化BCC和空微囊分别移植于帕金森病(PD)样大鼠脑纹状体内,观察术后阿朴吗啡诱发大鼠异常旋转行为的变化;用蔗糖一磷钾酸-乙醛酸(SPG)荧光染色和HE染色观察脑组织中植入的BCC及微囊的状态.结果 空囊组PD样大鼠异常旋转行为改变不明显(n=6,P>0.05);非微囊组16只PD样大鼠中9只大鼠移植后1周旋转圈数下降到移植前的44.0%~60.9%(P<0.01),移植6个月时仍有BCC在部分受体脑内存活,移植区有较明显的炎性反应,另有7只PD样大鼠移植后异常旋转行为无明显改善(P>0.05),其脑内未见存活的BCC,移植区有较明显的炎性反应;微囊组16只PD样大鼠移植后旋转圈数下降到移植前的17.6%~35.6%(P<0.01),移植后10个月时大鼠脑内仍存在大量存活的微囊化BCC,无明显的炎性反应.微囊化BCC移植改善PD样大鼠异常旋转行为的效果明显优于非微囊者(P<0.01).结论 BCC脑内移植可改善PD样大鼠的异常旋转行为;大鼠旋转行为的改善与BCC在脑内的存活状态有关;海藻酸钠及多聚赖氨酸制作的微囊可降低异种BCC移植的排斥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胰岛移植后的甲状腺形态学的变化。方法给用链脲霉素所致的糖尿病大鼠腹腔内移植微囊包膜的新生猪胰岛800个。术后3个月将动物处死,取甲状腺切片观察。结果动物处死前对照组及移植组的血糖水平分别为(4.87±0.47)mmol/L和(6.44±1.82)mmol/L,糖尿病组为(16.12±1.47)mmol/L,移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甲状腺滤泡腔内胶质的面积,移植组、糖尿病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高度,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而移植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胰岛移植后若受体的血糖控制良好,其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形态改变可以逆转,这可能是纠正糖尿病时甲状腺分泌功能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细胞骨架中间纤维破坏对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基质合成代谢的影响.方法 1个月龄新西兰白兔,无菌条件下切取双膝关节软骨,酶解法分离软骨细胞,接种于6孔板培养待细胞贴壁后弃去培养液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用DMEM/F12正常培养,中间纤维破坏组(简称IF破坏组)利用含5 mmoL/L丙烯酰胺的DMEM/F12培养,使细胞骨架中间纤维破坏.分别在换液后第4天和第7天以阿尔新蓝法检测2组细胞上清液中糖胺多糖(GAG)含量,同时检测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以评估2组细胞胶原的合成量.结果 两组软骨细胞在换液后第4天和第7天时上清液中GA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上清液中GAG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IF破坏组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在换液后第4天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7天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第7天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较第4天有增高趋势,但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F破坏组第7天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与第4天相同.结论 软骨细胞GAG的合成具有时间累积效应,破坏中间纤维对软骨细胞GAG的合成没有影响,而破坏中间纤维可降低离体培养的关节软骨细胞羟脯氨酸的合成,表明中间纤维在软骨细胞胶原的合成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伊木萨克片对半去势雄性大鼠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60只性功能正常的雄性SD大鼠中随机取出10只为正常对照组,余50只行右侧睾丸摘除后随机分为半去势空白组、男宝对照组、伊木萨克低、中、高剂量组,经药物干预6周后行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勃起试验,镜检阴茎海绵体的形态改变,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大鼠阴茎组织中nNOS、eNOS蛋白表达.结果 (1)半去势空白组勃起潜伏期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P<0.01),伊木萨克低、中、高剂量组勃起潜伏期显著短于半去势空白组和男宝对照组(P<0.05),但长于正常对照组(P<0.05),伊木萨克片低、中、高剂量组之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半去势空白组阴茎组织中eNOS、nNOS蛋白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伊木萨克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阴茎组织中eNOS、nNOS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半去势空白组和男宝对照组(P<0.05),其中eNOS在伊术萨克片中剂量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伊木萨克片低、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NOS在伊木萨克片低、中、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及伊木萨克片低、中、高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半去势可显著影响雄性大鼠的阴茎勃起功能;(2)伊木萨克片干预后能够显著增强半去势大鼠的阴茎勃起功能,其机制可能和增加阴茎组织中eNOS、nNOS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简易水媒电刀在不规则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应用水媒电刀和48例应用钳夹法施行肝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术后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手术输血分别为164.58±41.20 min、584.38±559.94 mL及17例,而研究组分别为159.43±43.93 min、178.52±153.46 mL及3例,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出血及输血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病例行肝门阻断。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7天的ALT、ALB及TBIL水平以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在术后胆漏、术后感染及肝功能衰竭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易水媒电刀应用在肝切除术中可减少术中出血及输血事件,是一种实用的肝切除方法尤其适于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开放手术经外环小切口精索静脉结扎术与腹腔镜高位结扎术两种术式对治疗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病人中经外环结扎术38例,腹腔镜高位结扎术32例。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住院费用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随访,经外环低位结扎者无1例复发,腹腔镜高位结扎者中5例复发,占15.6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精子质量均有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外环小切口精索静脉低位结扎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有明显的优点,是一种治疗单侧VC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几种细胞微囊化后致瘤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微囊化技术对细胞异种移植致瘤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隔离技术原 理,制成了能将人体嗜铬细胞(HCC)、大鼠黑色素瘤细胞(B16 F1)及大鼠成纤维细胞(NIH3T3)与宿 主的免疫系统隔离的新型微囊。选雌性SD大鼠112只,随机分为14组,分别将APA空微囊、HCC、 微囊化HCC(ME HCC)、B16 F1细胞、ME B16 F1细胞、NIH3T3细胞、ME NIH3T3细胞移植到大 鼠眼前房和足胝部。每日观察大鼠的眼前房及足胝部,持续4周。定时取材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肉眼观察:B16 F1组和ME B16 F1组大鼠移植部位有新生物生长;B16 F1组的新生物重量和成瘤 率明显大于ME B16 F1组(P<0.01);其余各组未见新生物。光镜观察:B16 F1组移植后1周,移 植部位有薄层黑色素瘤细胞,第4周见较多黑色素瘤细胞;ME B16 F1组有3只大鼠移植部位有薄 层黑色素瘤细胞;余组未见瘤细胞。非微囊化细胞组大鼠移植部位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空囊组和 微囊化细胞组大鼠移植部位仅见少量淋巴细胞。结论 移植细胞经微囊化技术处理后无致瘤性,说 明微囊化HCC异种移植是比较安全的,在生物镇痛领域内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对大鼠肝再生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熊去氧胆酸组(UDCA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标准饲料,UDCA组给予0.3%UDCA饲料,7d后行70%肝部分切除术(PH).于术后0、1、2、3 d四个时间点观察大鼠肝细胞增殖和Cyclin D1表达情况.结果 两组大鼠在0d时PCNA蛋白几乎不表达,在PH后1d,PCNA蛋白标记指数迅速上升达高峰,而UDCA组PCNA标记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40.70±4.73比33.24±5.59,P<0.01).2 d时,UDCA组PCNA标记指数仍显著高于对照组(35.64±5.86比29.45±7.04,P<0.05).3 d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DCA组在PH术后1、2 d Cyclin D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 d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熊去氧胆酸可促进肝细胞增殖,并且上调Cyclin D1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