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查明舟山老塘山港区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本底情况,为预防控制检疫传染病与防止医学媒介生物的输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4年9月~2005年7月期间,在老塘山港区选择室内、荒草地、绿化区3种代表性生境,鼠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体表寄生虫调查时,将捕获动物用乙醚麻醉后采集并分类、鉴定。[结果]发现医学媒介生物4目5科8属10种。其中鼠形动物2目2科5属6种,以黄毛鼠为优势种(占61.96%);体表寄生虫,有蜱螨目的革螨2科2属3种和蚤目1科1属1种,革螨以毒厉螨(65.56%)为优势种;蚤类仅适存病蚤1种。恙螨与蜱未检获。鼠密度季节消长呈单峰型,革螨呈双峰型(7月和11月)、蚤类表现为春季高峰型(3月份)。[结论]本次调查初步查明了老糖山港区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本底情况;发现适存病蚤1种为舟山市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了解中海石油南海西部基地鼠形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方法]2002年3月~2003年2月,采用皿肿夹夜法和笼捕法对鼠形劝物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捕获鼠形动物2目3科4属7种;寄生虫2种;蚤类2科2属2种;革螨1科2属2种。鼠体年染蚤率23.7%,染革螨率36.2%;染蚤率最高的是褐家鼠、染革螨率最高是的海南屋顶鼠;年蚤染指数0.7;年革螨指数1.8;蚤指数最高的是褐家鼠,革螨指数最高的是海南屋顶鼠。染蚤率最高和最低月份分别是5月和8~12月,染革螨率最高和最低月份分别是11月和9~10月;蚤指数最高是3月,最低是8~12月;革螨指数最高是11月,最低是8—9月。年均鼠密度为1.2%,最高月份是7月,为4.2%,最低月份是8、12月,为0。[结论]中海石油南海西部基地具备鼠疫疫源地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镇江口岸鼠形动物及体表寄生虫的种群生态和鼠肺组织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原携带情况。方法 将镇江口岸沿江60km岸线区域分为4类生态环境。设8个调查点,用夹日法和笼日法捕鼠,梳刷法采集鼠体表寄生虫,直接荧光法检验鼠肺HFRS抗原。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640只,鼠密度7.41%。隶属3日4科7属9种。黑线姬鼠是草灌区,码头区的优势种;褐家鼠,小家鼠分别是生活区,仓库区的优势种,褐家鼠,小家鼠和大麝Ju的繁殖指数均高于2。鼠形动物的密度高峰在2-5月份。各鼠种的性比和成幼比变化较大,采集鼠体表寄生虫1619只,隶属4目11科19属28种。蚤类,蜱类,革螨,吸虱,恙螨的优势种分别是上海狭蚤,长角血蜱,JuQing赫刺螨,锯多板虱,小盾纤恙螨,总染虫率为50.31%。带虫指数为2.53。鼠体表寄生虫3月份出现高峰,9月份出现次高峰,革螨和吸虱的宿主特异性低,宿主范围宽,鼠肺组织HFRS抗原阳性率为2.50%。阳性鼠为黑线姬鼠。结论 镇江口岸各生态环境的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的种类繁多,种群生态特征明显,口岸存在姬鼠型HFRS疫源地,黑线姬鼠是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4.
珠海口岸鼠形动物体外寄生虫种类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珠海口岸地区鼠体表寄生虫蚤、革螨、恙螨、蜱、吸虱的种群组成。方法笼日法捕鼠、采集鼠体表寄生虫。结果珠海口岸地区共采获鼠体表寄生蚤、革螨、恙螨、蜱、吸虱共622 匹,计5目9科11属13种,其中革螨3科4属6种、恙螨1科1属(未定种)、蚤2科2属2种、蜱 2科3属3种、吸虱1科1属1种。结论不同鼠体外寄生虫的主要种群有所不同;本次调查为珠海口岸地区鼠类携带寄生虫的区系及种类组成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了解大绒鼠这一中国特有鼠种体表寄生虫的感染状况。方法 2001-2013年对我国大绒鼠主要分布区(地处西南部的云南省、四川西南部和贵州部分地区)进行了大绒鼠体表寄生虫的大范围和大样本调查。结果 从所调查的39个县(市),累计捕获到2463只大绒鼠,宿主样本量很大。不同海拔地带大绒鼠分布存在差异,1400~2600 m的海拔地带大绒鼠数量较多。从所捕获的大绒鼠体表共采集到寄生虫71895 只,分类鉴定为18科53属320种(包括30种蚤,9种吸虱,106种革螨,175种恙螨),种类十分丰富,物种多样性很高。有2134只大绒鼠感染了寄生虫,感染率高达86.6%。小板纤恙螨、金氏厉螨、缺齿甲胁虱和方叶栉眼蚤分别为恙螨、革螨、吸虱和蚤的优势种,其中方叶栉眼蚤是鼠疫和鼠型斑疹伤寒的重要传播媒介,小板纤恙螨是恙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大绒鼠体表寄生虫平均多度的高峰值出现在海拔2000 m左右的地段。雄性大绒鼠体表寄生虫的种类数(物种丰富度)、感染率和感染度均高于雌性大绒鼠(P<0.01)。成年鼠体表寄生虫感染率和感染度则略高于非成年鼠(少年鼠和幼年鼠)(P<0.01)。结论 大绒鼠体表寄生虫感染普遍,所感染的虫种十分丰富,物种多样性很高,部分虫种是重要媒介。体表寄生虫倾向选择雄性和成年大绒鼠。大范围、大样本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湛江口岸鼠形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种群和消长本底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了解湛江口岸鼠形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种群和消长的本底情况。方法:笼捕法。结果:有鼠形动物2目2科4属8种;寄生虫主要有3大类:蚤3科3属3种,革螨2科3属4种,恙螨1科6属9种。年度动物染蚤、革螨、恙螨率分别为33.2%、55.3%、45.0%;感染率最高的动物分别是黄胸鼠、黄毛鼠和板齿鼠。年度动物染带蚤、革螨、恙螨指数分别为0.8、4.8、32.9;感染指数最高的动物分别是褐家鼠、黄毛鼠  相似文献   

7.
南澳、南澎列岛鼠形动物与体外寄生虫群落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南澳、南澎列岛鼠形动物及体外寄生虫种群数量、密度、组成和分布。方法:现场采用等距法捕鼠及检取体表寄生虫,实验室分类、鉴定、统计。结果:南澳岛鼠形动物种群密度为23.47%,种类有2目2科3属7种,分属啮齿目鼠科6种,食早目QuJing科1种,褐家鼠数量组成最高,占42.61%;恙螨2科3属5种,地里纤恙螨占65.09%;革螨15产1属3种,纳厉螨占58.51%;蜱1科2属2种,粒形硬蜱占65.49%;蚤2科2属3种,印鼠客蚤占67.77%。带虫指数和带虫率,恙螨以褐家鼠和社鼠较高,分别为37.78和34.38、75.51%和62.50%;革螨以社鼠和针毛鼠较高,分别为4.38和4.10、75.00%和70.00%;蜱以白腹鼠最谪,为3.50和66.67%;蚤以小家鼠和黄胸鼠较高,分别为3.203.0480.00%和53.85%。南澎列岛鼠形动物密度为34.58%,各类分属啮齿目鼠科2种,褐家鼠组成最高,占95.28%;恙螨2科3属3种,革螨1科1属2种,蜱1科2属2种,蚤1科2属2种,其组成较高的分别有地里纤恙螨占98.60%,纳厉螨82.69%,粒形硬蜱51.81%,印鼠客蚤69.70%。结论:南澳、南澎列岛鼠形动物及体外寄生虫数量大,其优势种群均分别为褐家鼠、地里纤恙螨、纳厉螨、粒形硬蜱和印鼠客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珲春口岸鼠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规律及体外寄生虫种类,防止鼠传传染病在珲春口岸传入、传出.[方法]于2002年5月~2003年4月采用夹夜法对珲春口岸辖区内4个出入境口岸区域的鼠情及鼠体寄生虫进行了调查.[结果]经过1年的调查,共捕获鼠类326只,经鉴定分类为1目2科4属4种.其中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52.45%;其次为黑线姬鼠,占41.72%.10月份鼠密度最高,为3.50%;2月份最低,为1.50%,年平均密度为2.26%.体外寄生虫检出蚤、革螨2类,蚤分类鉴定为3科4属4种,总蚤指数为12.88%;革螨分类鉴定为2科3属5种,总革螨指数为109.44%.[结论]本次调查显示,珲春口岸的鼠类密度已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1],应进一步加强鼠类控制,降低鼠密度.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鼠类及其体表昆虫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鼠及其体表携带蜱、蚤、革螨、姜螨的种群构成、分布。方法:在全市居住区、农耕区、山区设11个点,以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捕获的鼠类经鉴定后采集体表昆虫,计算鼠带虫(蜱、蚤、革螨、恙螨)率和指数。结果:共获鼠形动物625只,捕鼠率为11.07%,啮齿目动物560只,分1科3属10种,其中褐家鼠占65.71%;食虫目动物65只,分1科1属1种,蜱分2属2种,粒形硬蜱占87.29%;蚤分3属3种,印鼠客蚤占98.56%;革螨分2属3种,毒厉螨占91.94%;姜螨分4属6种,西沙无前姜螨占27.12%,鼠带蜱、蚤、革螨、恙螨率分别为7.09%、9.29%,15.37%,7.40%。指数分别是0.17、0.30,0.80,1.28。结论:居住区的优势鼠种是褐家鼠,农耕区的优势鼠种是褐家鼠、黄毛鼠,黄胸鼠,山区优势鼠种是褐家鼠,施氏屋顶鼠,粒形硬蜱,印鼠客蚤、毒厉螨,西沙无前恙螨分别是蜱类、蚤类、革螨、恙螨的优势种,蜱、蚤、革螨、恙螨主要寄主分别是施氏屋顶鼠,黄胸鼠,黄毛鼠,施氏屋顶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大榭口岸鼠体染蚤、革螨及蜱的种类组成.方法 笼日法捕鼠,采集鼠体外寄生虫.结果 在大榭口岸捕鼠130只,采获鼠体外寄生蚤2匹、革螨463只及蜱36只,计3科6属9种,其中革螨1科3属6种,蜱1科1属1种,蚤1科2属2种.不同鼠体外的寄生虫,主要种群有所不同.结论本次调查为开展大榭口岸鼠及体外寄生虫的防治和种类组成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展大范围的舰艇环境病媒生物本底调查研究,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性建议。方法在北海、东海及南海2个区域设调查点,监测当地气温在20~25℃之间时舰艇上的病媒生物侵害情况。结果水面舰艇主要病媒生物种类为蟑螂与鼠类,侵害率分别高达74.45%与66.15%;其次为蚊、蝇,侵害率分别为27.54%和57.73%;鼠类体表寄生蚤与寄生革螨侵害率分别为43.1%和27.06%;舱室尘螨孳生较为普遍,达到83.2%。潜艇环境只捕获到蟑螂与尘螨,侵害率分别为11.11%和50.39%。舰艇病媒生物侵害有显著的地域性,呈从北到南增强的趋势,而且随服役年限增加,鼠类与蟑螂侵害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水面舰艇病媒生物侵害严重,特别是鼠类体表寄生虫及其传播的疾病应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舰艇上蜚蠊及鼠类的密度消长与空间分布规律,为舰艇有效开展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性建议。方法采用粘蟑纸法及粘鼠板法,在北海、东海及南海2个区域设调查点,研究蜚蠊及鼠类在舰艇上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在单月监测其密度。结果舰艇上蜚蠊一年四季均有活动,除南海2区季节消长不显著外,其他几个区域均在3月开始上扬,7月达到最高,之后缓慢下降,在11月下降到较低水平;舰艇鼠类以褐家鼠为主,偶见小家鼠,各地域季节波动不显著;厨房、餐厅、食品仓库及士兵住舱蜚蠊侵害较为严重,平均阳性率分别达到90.0%、75.5%、72.5%和61.5%;餐饮区是鼠类主要危害区,平均阳性率为75.2%;生活区次之(50.3%),工作区相对较低(44.5%)。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各地域海军舰艇适时、科学组织杀灭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海石油南海西部基地媒介生物种群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了解中海石油南海西部基地媒介昆虫和鼠形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方法蚊类调查采用人工小时法;蝇类用笼捕法及手网捕捉法;鼠形动物用夹夜法和笼捕法。结果蚊类有2亚科4属4种,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65.4%,最高和最低密度月份分别是2和7月,年平均密度为32.0只/人工小时。蝇类有6科20亚科57属129种,以金蝇为优势种,占笼捕总数的63.4%,最高和最低密度月份分别是2和11月,年均密度是36.6只/(笼·日)。鼠形动物有2目3科4属7种,体外寄生虫4种,其中蚤有2科2属2种,革螨有1科2属2种。年度鼠形动物染蚤率23.7%,染革螨率36.8%,感染率最高的分别是褐家鼠和海南屋顶鼠。年度鼠形动物染带蚤指数为0.7,染带革螨指数为1.8,感染指数最高的鼠形动物分别是褐家鼠和海南屋顶鼠。动物体蚤感染率最高和最低月份分别是5和8~12月,鼠密度年平均1.3%。结论南海西部基地存在传播登革热和霍乱的媒介昆虫,具备鼠疫疫源地的条件,要坚持综合治理,预防登革热、霍乱和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盐田口岸的啮齿动物、蝇类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2012年3月-2013年2月,采用采用鼠笼、鼠夹法对盐田口岸啮齿动物开展本底调查;采用蝇笼法对盐田口岸蝇类开展本底调查.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12只,经鉴定为1科1属2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年平均鼠密度为0.28%,季节消长不明显;鼠体染蚤率为8.33%,总蚤指数为0.17;共捕获蝇类2670只,经鉴定为5科18属26种,平均蝇密度为4.51只/笼·h,大头金蝇为优势蝇种,蝇密度高峰出现在3月.结论 盐田口岸鼠密度、蝇密度均符合《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控制标准》要求,但蝇类高峰期密度超标,应根据本次本底调查结果,掌握其变化规律,继续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克拉玛依油田野外作业区鼠类和蚤类的种属组成、密度以及季节消长等,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对克拉玛依油田野外作业区鼠情进行监测,并将捕获的鼠类装入鼠袋带回实验室捡体外寄生物。结果在调查期间共布放有效板夹7 919夹次,捕获鼠类302只,隶属3科8属11种,鼠密度为3.8%;从捕获鼠体表采集蚤601只,隶属4科9属14种;捕获鼠平均染蚤率为41.4%,总蚤指数为2.4。结论克拉玛依油田野外作业区鼠类密度较高,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野外工作人员对鼠疫防治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应密切关注油田野外作业区的鼠、蚤变化情况,对早发现与控制鼠疫疫情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舰艇环境中蚊蝇的结构组成与季节消长,为舰艇科学有效开展蚊蝇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小时法与粘蝇纸法,在北海、东海及南海2个区域设调查点,研究舰艇环境中蚊蝇的结构组成,并在每单月监测其密度动态。结果舰艇环境蚊蝇组成与季节波动基本符合当地种群结构特点。结论加强港口环境治理,搞好舰艇环境卫生,是减少舰艇蚊蝇为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肇庆新港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体表寄生虫携带情况。方法采用鼠笼法,每月1次,连续12个月。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126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4属7种,其中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45.24%,其次为臭鼩鼱,占27.78%。年均鼠密度为6.60%,高峰期出现在1、5、7月份。从71只活鼠体表检获寄生虫359只,其中蚤类8只,蜱类19只,螨类148只,虱类184只;鼠体蚤指数为0.11、蜱指数0.27、革螨指数2.09。结论肇庆新港鼠密度较高,离无鼠害口岸的标准(<1%)有较大距离,应继续加强鼠害监测和防治工作,进一步降低鼠密度,防止病媒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地震后鼠密度和蚤指数的变化规律,为地震灾后鼠疫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云南省1982~2008年地震资料中选取3级以上地震,在地震震中位置选取地震前1个月及地震后24个月黄胸鼠鼠密度和印鼠客蚤蚤指数,观察其变化趋势。[结果]地震后第1个月的鼠密度最高,从第3个月开始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在震后23个月降到最低,24个月有回升趋势;地震后1个月蚤指数开始上升,在20、21、22个月最高,其次为2、4、8、15、19、23、24个月,震后6、14个月最低,低于地震前。[结论]地震引起鼠密度和蚤指数的波动,鼠密度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蚤指数的波动大,总体下降的趋势不明显。两者均在地震发生初期有较大上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茂名口岸鼠形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的种群和消长情况,对相关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风险进行预测。方法 采用一般的病媒生物调查方法和血清学检测方法。结 果鼠形动物有2目2科4属7种,蚤有1种,革螨有2科5属6种,恙螨有2科5属12种,硬蜱有1科1属1种。年度动物染蚤、革螨、恙螨、硬蜱感染事分别为8.8%、39.2%、31.1%、4.0%,感染率最高的动物分别为褐家鼠、黄毛鼠、海南屋顶鼠、黄毛鼠。年度动物染蚤、革螨、蒜蠕、硬蜂感染指数分别为0.2、3.5、36.3、0.1,感染指数最高的分别为褐家鼠、黄胸鼠、黄毛鼠、海南屋顶鼠、板齿鼠。血清学检测发现斑疹伤寒阳性22份,感染率10.00%;恙虫病阳性16份,感染率7.27%;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阳性7份,感染率3.18%;钩端螺旋体阳性1份,感染率0.45%。结论 茂名口岸地区存在恙虫病、HFRS发生和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